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粮王之再造天下-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你们相伴。

    (本章完)

第84章 无声的哭泣() 
在人民军全面接管了葭洲城之后,陈安东见到了郝摇旗这位号称有张飞之勇的猛将。虽然面色惨白,又失去了左臂,满面虬髯的郝摇旗还是威风凛凛。见到陈安东之后郝摇旗明显被陈安东的年纪给惊到了,本就很大的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惊诧过后,单膝跪地用完好的右臂托着城防大印,闷声说道:“败将郝摇旗现将葭州印信呈上,望华夏帝国能信守诺言,善待我的部下及城中百姓,某将感激不尽。”

    梁旭从郝摇旗手中接过印信,转身交到陈安东身旁的陈雷手里。陈安东上前扶起郝摇旗,说道:“郝将军,深明大义,能舍弃以往,为下属和城中百姓着想,实乃真丈夫,真豪杰。可愿加入帝国,继续为天下苍生继续奋斗?”郝摇旗望着面前这年轻英武的华夏帝王,心里颇为感动,身为一国之君,却毫无架子。即能与将士同赴疆场,又能礼贤下士。看来华夏繁兴已属必然。

    郝摇旗又重新双膝跪倒,说道:“摇旗得圣上看中,深感荣幸,但摇旗已征战多年,身心疲惫,现又身躯残缺,不便在您麾下效力。近日在白云观与道长论道,体悟甚多,愿陛下开恩,让摇旗在白云观参道,为华夏祈福。如能如愿就是圣上对摇旗的最大恩典。”说完,将头重重的扣在地上。由于过于用力左肩的伤口都被振裂,血瞬间就染红了地面。

    陈安东急忙上前扶住摇摇欲坠的郝摇旗,说道:“现在马上送你去救治,将军伤愈后还是执意问道,朕定如你所愿。”已陷入半昏迷状态的郝摇旗,微微颔首,轻声说道:“谢主隆恩”。在众人的目光中被赶来的野战医院的救护人员抬走了。

    人民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葭州,大顺军卒大多数都选择了解甲归田,他们本就是由失地农民和破产小业主构成的军队。从内心里就对战争深恶痛绝,现在有机会放下手中的武器,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都求之不得。在领了路费后,有的直接就离开了,因为家乡早就没有亲人了,怀里都贴身揣着一份人民军发给他们的证明文件,凭借此文件可以在汉威治下任何地方落户,并分到土地,孓然一身,何处不安家。有的则在满还希望的的等待,等待家乡早日被人民军占领,好回去看一看家乡的亲人还在不在。

    遣散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早早到来的华夏百货已经开业了,华夏出产的粮食和商品让这座城市开始有了活力。随后赶来的行政人员,则开始了城市的管理和建设,葭州城和城内的百姓开始了新生。葭州稳定后,陈安东率领大军向大顺重镇绥德进发。

    整个绥德、米脂地区早已风声鹤唳。郝摇旗献城投降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大顺军内人心浮动,与叔父李自成同生死共战斗十几年,身经百战的大顺制将军李过也处在迷惘之中。自兵败山海关后,闯王就已不复当年的豪情,退出京城后,更是每日喝的烂醉,牛金星借机把持朝纲,排除异己,整个大顺早已是千疮百孔。

    大顺虽然还号称拥有陕西一地,可此地本就贫瘠,现在更是人烟稀少,导致土地荒芜。根本无法供养众多军队。再加上牛金星等人的横征暴敛,无异于饮鸩止渴,百姓早已离心离德。早已没有当年的闯王号令一出从者如云的情景了。要不是还有不少劫掠来的钱财可以从汉威,现在的华夏那里购买到粮食。人吃人的人间惨剧,有可能还会再次发生。

    人民军来了,摇旗哥已经做出了选择,我又该怎么办呢?坐在将军府大堂上的的李过,左右为难。作为大顺有名的智将,李过心里其实很清楚。从民族大义上来说,大顺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武装,归顺华夏。毕竟华夏击败了满清,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更重要的是各个渠道汇集来的消息都表明,华夏政权跟以往的统治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真的把百姓的疾苦放在了心上,各种利民政策无不让理想主义者李过心生向往。

    可是,从道义上来说,李过又不忍再这种时候离开闯王,抛却亲情在外,十几年并肩作战的袍泽之谊,就不能轻易割舍。就算现在闯王意志消沉,整日与酒为伴,还是力排众议,把最精锐的队伍交给了自己,并且派到他的家乡。就这份信任就让李过万分为难。

    一阵急促的跑步声伴随着“报……!”的喊声将李过从纷乱的思绪中唤醒,传讯官快速的跑进了大堂,单膝跪地。已近初冬,可还是有大量的汗水顺着传讯官的头盔、发髻滴落地上。“报告将军,华夏人民军已经到达东城外三里处,开始安营扎寨。”“该来的总是要来,把我的马牵来,去城头看看。”亲随听到后,将战马前来,一行人向城墙跑去。

    李过来到城头的时候,各营的将领也在纷纷赶来。李过端起千里镜向城外望去,只见大量的华夏龙旗在随风飞扬,无数身穿灰黄相间衣服的战士在忙着搭建着营帐,营长的外围则已经出现了两层条绵延数里的沟壑,而且这两条沟壑里人影晃动,尘土飞扬,还在不断地向两侧蔓延。将大营包裹在内。与以往的营造法完全不同,没有拒马和寨墙,按常理这种营寨根本挡不住骑兵的冲锋。

    一名将领看完后气愤的说到:“知道他华夏兵峰犀利,可也用不着这么恶心咱们,是欺负咱大顺骑兵少吗!”其他将领也纷纷表示不满,都是多年征战的宿将,被侮辱的感觉谁也受不了。李过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后,说道:“华夏与满清鞑子数度交锋,从无败绩。鞑子的骑兵对我们大顺来讲简直就是挥不去的噩梦。可在华夏军面前居然毫无还手之力,可见华夏军的战力之强。有传闻说,华夏没有刀牌手和长枪兵,都是火器。我们手里的火器都来自明军和鞑子,火铳打得慢,射程近,杀伤力小,还容易炸膛,除了上手快不用像弓箭手那样需要很久的训练才能熟练应用外,几乎是一无是处。只有火炮的威力比较可观。”

    “听闻华夏的火器与明军和鞑子的截然不同,他们的火铳打的快,打的远,威力巨大,即使身穿重甲也难抵挡,而且他们的火炮都是开花弹,一炮下来所落之处尸骨无存,咱们大顺曾进入华夏防区想抢劫粮草,可惜无人生还,所以这些传闻不知道真假。现在看来传闻应该是真的,华夏敢在在城外设置这样的营寨就无可厚非了。”

    (本章完)

第85章 烈酒、火锅、进城() 
李过在大顺军中战神的称呼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十多年来的征战中,用一场场的胜利赢来的。在他分析后其他将领又拿起千里镜,重新的观察起了人民军的营寨防御。却怎么也看不出来这种堑壕到底是个用法。但是如果人民军的火器真的那么厉害,就算没有这些现在已经变得纵横交错的沟壑,在如此开阔的地方似乎情况也不太妙,就是不知道人民军的火器是不是像传说中的那么犀利,有鞑子做了榜样,没人敢轻易的以身犯险。

    人民军色彩怪异的营帐很快搭建完毕,站在绥德城头上,不借助千里镜已经看不见营帐了,似乎和那片大地融在了一起。包括那些人民军的战士,在人影错动时还知道哪里有人存在,在忙完各自归位后,仿佛也突然消失了。这让城头上包括李过在内的大顺将领,都感到头皮一阵阵发麻,‘妖法吗?’

    就在大顺众将狐疑猜测之际,人民军方向传来了阵阵马蹄声。众人顺声音望去,只见一位人民军单人单骑由远及近,很快来到城下。待马匹站定后,马上的年轻军官向城上众人一拱手,朗声说道:“在下陈雷,是华夏帝国皇帝陛下,御前侍卫长。请问,城上哪位是李过李将军?”

    李过看着城下年轻英武的陈雷一身灰黄花色短衣,上身还有一件坎肩模样的厚衣套在外面,脚登黑色长靴、裤脚放进了长靴内,头戴一顶跟衣服同样颜色的圆盔,一条宽大的腰带将蜂腰束紧,顺双肩有两条窄些的皮带在胸前交叉而下,各有两个奇型盒子挂在腰间,盒子里应该是他的武器,就是不知道这么小的盒子能装下什么武器。

    短暂的一瞬间,李过看过陈雷之后,就觉得这身简洁、利索的衣服应该很适合作战时穿戴,但是这个御前侍卫外面为什么不穿铠甲?顾不得多想,李过上前一步向城下喊道:“我是李过,陈雷、陈侍卫长,此时来到城下有何见教?”

    陈雷向李过抱拳示意,开口说道:“李将军,我家圣上听闻李将军在起兵后的种种事迹,对将军的人品和才华很是赞赏,特命我前来,邀请将军明日晌午在城外小酌,不知将军有没有胆量前来赴约。”

    李过听了陈雷的话,略加思索,哈哈大笑后说道:“久闻华夏圣上素有粮王之名,想必华夏会出产地道美酒,我已多日未饮,明日就与你家圣上痛饮几杯,以解本将军口腹之欲。”“李将军果然是人中豪杰,名不虚传,我这就去回禀我家圣上,明日晌午,我家圣上定会在城下为李将军备好酒菜。”陈雷说完,向城头的李过抱了抱拳,转身策马而去。

    刚才李过答应的太快,城上众将根本没来得及劝阻,李过就已经答应了明天出城前去赴约。等大家放应过来的时候,陈雷已经策马返回了。绥德众将都是一直跟着李过的心腹之人,牛金星几次想安插人员都没有得逞,所以跟李过说话也没那么拘谨,纷纷劝说李过明日不要出城,实在是太危险了。

    李过没有作声,领着众人走下城头,跨上马向城主府跑去。进了府里,带着大伙进了内堂,吩咐亲卫去门外把守。才开口说道:“我明日出城,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你们只管安心在家等我消息。”“将军,请将军三思,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一位偏将跪倒在地开口说道。其他人也纷纷跪地,开口请求。

    李过将众将一一扶起,说道:“日前听闻镇守葭州的摇旗兄,献城投降华夏时,我万分惊讶。摇旗兄身经百战,勇往直前从不后退。为何这次不惜与牛金星的心腹庄磊厮杀,也不愿与华夏人民军作战?我想摇旗兄一是对牛金星等人把持超纲不满,但更重要的应该是不想手下的弟兄白白牺牲。种种迹象都表明,人民军的战力强大应该是真的。”

    “我们多年前跟随闯王起兵时的愿望,就是想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大顺已经开始让我们失望,闯王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闯王,现在闯王身边的都是些阴险奸佞,对百姓的欺压更甚前明,治下的百姓已经开始畏之如虎。军中好多弟兄敢怒不敢言,我为了避免兄弟们被无端陷害,才向闯王申请驻守边境,闯王顾念旧情将我等派到他的家乡。”

    “华夏击败了满清鞑子,听闻其治下百姓现已能安居乐业。明日我前去赴约,看看传闻是否是真,认清华夏帝王是不是明主,如果是我们就放下刀枪,将这片土地交给他们。如果我遭不测,你们也要放弃城池,切不可正面硬碰要与之游斗,掩护百姓撤离。但是我想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一个帝王,手中有数万大军,何必用些鬼蜮魍魉之计,枉做小人呢。”

    众人本就对现在的大顺心生怨念,要不是为了李过早就各奔东西了。现在见李过心意已决,说的也很有道理,便不再劝阻。在李府商议了一下明天的一些应急事宜后便各自分头安排去了。李过看着众人离开,独自在厅堂上坐了很久,胸中的苦闷不知如何排解。十数年的征战,多少兄弟埋骨他乡,起兵时的誓言还在耳畔回响,当初进京时是何等的荣光,奈何江山还没坐稳,好多人就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忘记了死去的兄弟,忘记了当初的誓言。一步步让大顺走到了今天这般田地。

    李过越想越气闷,恨自己没能在闯王面前直言,与那般奸佞斗争到底。遂长啸一声,抽出腰中宝刀,一跃来到院中。大开大合挥舞起来,仿佛要牛金星等一杆奸佞斩尽杀绝。一时间,只见院中刀风阵阵、刀影重重,地上落叶被纷纷卷起,瞬间被搅成粉末,向四周撒去。

    院中的一棵枯树,被李过一刀斩断,这是李过在与大顺做最后的诀别。倒下的树冠扬起漫天尘埃。筋疲力尽的李过用手中宝刀支撑着身躯,单膝跪地,在尘埃中无声的哭泣。为死去的兄弟,也为自己。

    (本章完)

第86章 痴人刘体纯() 
大军压境,绥德城内的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动荡,好在李过驻扎此地以来,一直遵循着最初的理想,对百姓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爱护有加,加之此地是李自成的老家,当地人对大顺军认可程度比较高,所以当副将们从李过府里出来后,很快就控制了局面。动荡的形势没有进一步加剧,但是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