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命,救命——”武氏反应了过来,挣脱了莫文明,狂奔着逃向唐举,滚在他胯间一边蹭一边哭道:“将军,救命!哀家并无过失,请天朝千万不要相信莫文明的片面之词……”

    唐举毕竟是年轻人,少年得志,易动轻浮之心,先前他没看清武氏的相貌,见她扑过来抱住自己的大腿,忍不住想看看这个能祸乱安南朝政的女人,是怎么样一个艳冠六宫的绝色徐娘,这时低头一看,却见这女人年纪也不小了,皮肤又黑又皱,不由得大倒胃口,哪里还有兴趣?一脚将她踢开,骂道:“滚开!中华是礼仪之邦,见不得你这丑态!”

    武氏哎哟一声,跌在一旁,甚是失落。

    升龙便因被斩首而迅速平定,莫文明当即召集百官,扶少主莫宏瀷登座,“商议国事”,唐举按照李彦直的嘱咐,也不干涉,只是带兵在旁监视。因有他在,安南百官参见莫宏瀷的礼仪便不敢称王,而只称“都统使”。

    百官中有胆子大一点的清流便问莫文明这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天朝大军”出现在升龙,莫文明道:“天朝听说我朝政乱,故派大军威临,吊民伐罪,清侧定鼎,要使我安南朝政,重归正道。”

    众臣都想:“你这说的是废话,我们担心的是大明的人来了之后还走不走。”

    那老臣也真是大胆,竟然又转头问在一边旁听的唐举:“那么请问将军,如今阮敬已除,我安南已定,将军是不是该带兵回去了呢?”

    唐举哼了一声,说:“我只是前锋,之前领导的军令是夺取升龙,现在的职责是守护升龙,你想知道的事情,等我们都督来了再问吧。”

    他一下子推得一干二净,安南众臣便都无法再问下去,心中不免忐忑,但莫文明控制朝政却已成定局,当下由升龙府尹发出安民告示,大开四门,以示无事,却又派官兵守卫,以防有变。城中百姓,虽则人人心中七上八下,但见明军进城之后未曾骚扰劫掠,一时间却也就没闹出什么事情来。

    第二日殷正茂莫正中到,第三日卢复礼到,到第四日,才报:“都督的大军到城下了!”

    莫宏瀷慌忙率领百官出城相迎。按朝廷官位排列,安南都统使是从二品,掌银印,李彦直却是从一品,位在莫宏瀷之上,莫宏瀷又是败国之主,见到了李彦直的华盖就望尘下拜,李彦直坐在车上,问道:“这是何故?”

    莫宏瀷跪在地上哭道:“败国之君,不敢仰望天朝神将。”

    李彦直叹息一声,脸现怜悯之色,唤李义久将莫宏瀷扶起,又责莫正中、莫文明道:“我和莫都统相差只是一品,大臣相见,用的是这等礼节吗?莫都统年少,不知这一点情有可原,你们却是耄耋老臣了,怎么也这样糊涂!”

    他这几句话,表面听来是替莫宏瀷抱不平,又是尊重安南少主,其实内中隐含玄机——因这几句话完全是按照大明朝内部官员礼仪来说,把这次见面说成是朝中“两大臣相见”,而不是国际交往,也就是把这件事情当做域内之事来看待了。这几句话的微妙区别,所传达的信息,在场却只有寥寥数人能够体会。那些仪仗、父老听见,还都在赞这位李都督宽厚知礼呢。

    进了城,莫宏瀷请李彦直进府居住——这几日在殷正茂的监视下,升龙城内所有违制的名称如“王宫”、“金殿”都改了名字,叫做“都统使府”、“外府”等等。李彦直不肯进去,说道:“哪有客夺主居的道理?”

    对于安南的朝政,也不多作干涉,只是要求他们“一切以方便百姓为上。”

    消息传出,百官都感心安,心道:“大明来的这个都督,威名虽重,但居然并不跋扈,倒像一个文臣,真是难得。”

    又有许多本来就亲华的士子心生仰慕,心想:“天朝大国果然不同凡响,我安南哪有这等气派的大臣?就是主子,也没这等气象。”

    莫文明却将自己的旧时府邸空出来,请李彦直居住,唐举先领兵把屋子清理了个干净,李彦直才进来安歇,太阳下山之后,莫正中亲自到后宫挑选了二十五名佳丽,请李彦直翻牌,李彦直笑着问:“这升龙城中,能款待我的,就是这些?”

    莫家兄弟都感尴尬,莫文明不知如何回答,莫正中脸含羞态道:“安南女子,确实没中原女子娇艳多姿,还请镇海侯包含一二。”

    蒋逸凡在旁边笑嘻嘻问唐举:“听说那个武氏倒是颠倒众生,你见过没?”

    唐举皱眉嘘了一声,说:“什么颠倒众生,一个皮又黑又皱的老太婆而已,你要?我这就抓她来陪你。”

    蒋逸凡连忙摇手:“那算了,那算了。”

    莫正中干笑着,莫文明右手微微发抖,李彦直看见,骂唐举道:“武氏虽然淫乱,毕竟是莫家的人,不可胡说。”又命唐举向莫家道歉。

    唐举老不情愿的,却也不敢违命。李彦直见这二十几个宫女姿色不对胃口,便意兴阑珊,没了兴致,对莫氏兄弟说道:“方才我问这升龙城能款待我的就是这些?不是嫌这些女子不够漂亮,而是说你们不该拿她们来款待我。”

    莫氏兄弟忙问该用什么宝贝来款待,李彦直道:“我中华的圣贤礼法,传到安南也有千年了,道术积之千载,朝堂民间必有饱学之士。所谓贤贤易色,你们不以贤人相荐,叫我见识见识百越之南的学士风流,却献上来宫女佳丽,这叫贤色而易贤——你们这样做,是认为我李哲是爱女色轻道德的小器之徒,还是认为安南全境,并无一二杰出之士可代这二十五名佳丽?”

    莫家兄弟听了这话,羞愧难当,半晌做不得半声来。

    蒋逸凡暗中偷笑,回头却去准备宣传事宜,把这一夜的场景通过各种途径传扬出去,升龙城中的士子听说,在钦佩李彦直的高风亮节之余,都大骂莫家兄弟无耻辱国。

    不过那二十五名宫女也没回去,李彦直让唐举从军中选出二十五名尚未婚娶的有功将士,作主将这二十五名宫女许配给了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增进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友谊。驻越兵将闻讯士气大振,安南士子亦以为镇海侯此举,颇合古法云云。

    至于李彦直和蒋逸凡、唐举等在安南是否另有风流快活之事,史籍无考,也就不得而知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69章 之六十一 七里湾() 
时当夏季,安南位于热带,在这个季节里实在不是人过的日子。

    唐举在升龙东北的小七里湾排布防线,他手下有一万三千多人,其中六千人是广西新军,四千五百多人来自江浙,剩下的多来自闽南。此外,还有一支七千人的安南部队也归他指挥。广西人对安南的这种天气最适应,闽南人也还好,江浙籍的就有些受不了了,尤其是部分来自苏北的士兵,在连日的湿热酷暑中已病倒了一片。

    “蒲伊啊母啊!”唐举敞开了衣服散热,已经有点发福的肚皮露在外头,看起来有些奇怪。他是闽南人,又常在山地行走,自认为对湿、热本都耐得,可来到这里还是不习惯,这里的天比福建更毒辣,这里的水也让他喝的不习惯。

    但怎么不习惯,他也还得撑下去,作为升龙北部防线的最高将领,在开战以后他就奔跑得比普通士兵还辛苦。

    小七里湾是一条半椭圆形的曲线河湾,面对东北刚好有个凹处,洮河的一条支流在此经过,连带着方圆二十里内的湖泊,连成一片水乡。河流与江心岛交错存在,有些江心岛已经开发成了沙田,有些则还是原始森林,真是一片极好的战场。

    唐举将自己的部下分为鸟铳团、火炮团、近战三部、水军三部、冲击大队。鸟铳团和火炮团是不用说的了,近战三部是卫护部队,水军三部都是海军转为内陆水师,冲击大队是五百二十名经过严格训练的荆楚刀手,乃是精锐中的精锐。这里是没有骑兵的,就算北方有马运到这里,很快也就会脱毛,跟着病死,根本不能存活。取而代之的,是从附近征集到的上百艘小船,水军三部驾驶着这些小船在小七里湾来回穿梭,在本地渔人的指点下熟悉这里的水势、地势、搁浅处等等。

    此外还有郑屈所率领的七千名安南士兵,唐举将之安排在了边角上作为配合兵力,并不太倚重他们。

    诸战斗部队各就各位,唐举却得处处跑,这头看看火炮团、鸟铳团安置的地点对不对,根据他的作战经验随时调整,那边看看近战部队有无懈怠,跟着又驾驶小船巡检水军三部,在这酷暑之下这么奔波,让他连战甲都穿不上了,一开始是只穿短衣,后来短衣都穿不了干脆赤膊,没两天下来全身就晒得黝黑如铁,军士望见,非但不觉得长官不够庄重,反而为长官如此卖力而自我激励振作。

    李彦直不是被局势牵着鼻子走,而是以大战略布局来一步步推动局势的发展,所以早于阮信南下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布置了小七里湾的攻防,所以唐举的时间其实很足。殷正茂曾质疑过若阮信不走小七里湾怎么办,但看看地图,没等李彦直反驳他就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质疑——阮信要想绕过小七里湾,他就必须多走好长的路才能到达升龙,在粮饷不够的情况下这么做很危险,而且升龙和小飞龙岗也还有兵马,明军又位于整个大战场的圆心,要是阮信绕走迂行,他们仍然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应付。

    天气虽然不好,但这种不利的状况对双方来说是同等的,唐举唯一担心的是会下大雨,使明军的火器无所用其长,那事情就不好办了。可这里是安南啊,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域,要想连续十天半月的都晴空万里实在是太奢望了,唐举也只好让鸟铳部队和炮兵部队都将火药保护好,将枪炮包好,同时没人都准备好刀剑、弓矢,万一阮信是在雨天到达,这些部队就要作为辅助队伍投入战斗!

    很显然,阮信在谋略上根本就不是李彦直的对手,他果然带领大军,直扑升龙,也没绕行,就朝小七里湾开来。他的行动,在蒋逸凡看来就像他也是李彦直的手下,一步步地按照李彦直的安排行事一般。

    但是,运气对明军来说似乎不是特别好。阮信的前锋距离小七里湾还有半日路程时,鸟铳团和火炮团的军官抬头望天,只见一片乌云随风飘来,赶紧下令收了枪炮,准备好肉搏的家伙。

    水师部的军官则密切留意水势的动向,以备出击。

    阮信是个凶猛而粗鲁的大将,局势又逼得他不得不拼命,所以他行军的速度相当的快,一路不断有安南情节浓郁的民壮在“驱逐明寇”的口号下聚集到他麾下。阮信从北部出发时只带来了三万两千多人,结果一路附骊而来的人竟超过了出发部队,虽然莫氏向各地州县发布了抵抗阮信的命令,但这些命令都没有得到遵从,就像当初莫文明带着唐举进击升龙一般,阮信这一路竟也做到了兵不留行!

    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阮信全军都为之士气大振,参军们和部将们都说道:“这是民心所向啊!只要将军到达升龙,振臂一呼,升龙十余万军民一定会倒戈而为将军前驱的!”

    阮信也深以为然。

    他和他的参军、部属们的这种看法,倒也不是盲目的乐观,至少有远、近两个前车之鉴在:远的是仁宣年间,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大明的军力虽然强大,但由于吏治腐败,一有安南豪杰揭竿而起,留守官兵便左支右绌,后来安南方面形成了一支正规的常备部队,很快就把大明的势力逐步排挤出去;近的就是唐举对升龙的攻击,既然唐举能够借由莫文明这个傀儡的向导,以不多的兵力迅速夺取升龙,那么手握重兵、又作为更能代表的安南、更有自主能力的大将,有什么理由打不赢这场仗呢?

    到中午时分,阮信的前锋就抵达了小七里湾,非常不幸,第一个遭遇到他们的是郑屈!

    郑屈以前做的是宫廷侍卫,因为第一个变节拥护莫氏而官升三级,可他本人并不擅长打野战,这支部队又被派到这个有些危险又不甚重要的地方,全军上下不免情绪低落,认为明军并不打算重用自己,所以就更加懈怠了。

    当有人传言说主将唐举赤膊巡检诸军时,郑屈也有样学样脱光了膀子,只不过唐举脱光了膀子是冒着酷晒四出检阅,郑屈却是弄了张靠背长竹椅,找了片河风习习的林荫,让手下拿大蒲扇给他扇凉。将领如此,手下的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李彦直对此战颇费心思,从北部边关到升龙一路都安排了探子,郑屈进军的方向速度等讯息其实也没太脱离明军的掌控,唐举早上就派人说阮信的前锋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