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但海盗尚不敢深入内陆,大多数盗伙只是劫掠一番便回到海岛,如今李彦直从水路直断他们的老巢,陆战队伍再配合南下,一路自然就势如破竹,到隆庆元年一月中,整个杭州湾沿海便再无一千人以上的海盗团伙,还剩下的就全是些小虾米,只是地方上的治安问题了。

    与此同时,戚继光也用李彦直拨给的军饷,在浙江募到了约六千兵丁,这些人还只是接受了初步的集训,但也拉到了宁波来,准备在这里继续训练。

    这新旧两支人马进入宁波府后,李彦直便收回俞大猷的海军兵权,让他去接掌那支七千人部队,驻观海卫,负责解决浙江的治安问题,而令戚继光带领新军进驻象山湾出口的钱仓所,通过实战来练兵。两支军队的粮饷,都由海军都督府衙门配给。俞大猷建议将止戈堂体系纳入正规军的训练当中来,李彦直深以为然,批复说让他和戚继光商议着办。

    李彦直的这次南下浙东,除了平定了海盗之患外,连同浙东诸卫所也瓦解得七七八八,他早已打算建立新军来代替这朽木般的卫所官兵,俞、戚所部就是新血,可这旧肉要割掉,仍然得费一番功夫。

    “要灭海盗,最激烈的手段可以直接杀了。可要解散这批卫所官兵,却还得一个有手段的人来做。”

    因卫所官兵别说将领,甚至每一个军户都有数十年、上百年的传承,当兵就是他们的世袭身份,也是他们的饭碗,这时要改他们的身份、砸他们的饭碗,一个处理不好,这些人非造反不可。这些卫所官兵杀贼御敌时战斗力不高,可他们加上家眷、亲戚,牵连着全浙数十万人,而浙江一动,全国卫所也会跟着响应,若全国上下几百万人一起闹事,谁也对付不了——这些人既是兵,也是民,他们的问题乃是国家的内部问题,要解决得靠政治智慧而不能靠屠刀。

    李彦直细想身边诸人,一时竟找不到一个能办这事的人来,心道:“羽霆太柔,奸诈不足,本身做不来这事,风启要帮我盯着南京,他们也都分不开身。六艺堂其他弟子也多无这等魄力。逸凡……嗯,他还在大员那边,再说他怕也干不来。俞大哥么?戚继光么?卢镗么?这几个打仗可以,解决这事还不行。张岳?也不成。”

    他心想这事莫非又要自己来操刀?可这时他要赶着南下大员海峡去对付王直,忖道:“要不就且放一放吧。”

    正琢磨着,有下属来报说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求见。

    “胡宗宪?”

    这个名字李彦直隐约有些印象,可也不大想得起来他是谁,但一个文官渡海来岑港求见自己,便且见一见吧。

    这巡按和巡抚只一字之差,却有天地之别。巡抚是方面大臣,类于高官,在明代有时候甚至还可以兼为军区司令,巡按御史却只是个代表中央巡察地方的小官,李彦直还兼着左都御史的职衔,论起来还是众巡按御史的顶头上司呢。更何况他此刻大权在握,威名远扬,胡宗宪进来时弯着背脊,捧着一个盒子,柔眉善笑,步步趋近,跪下磕头行礼:“下官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叩见都督。”

    李彦直细眼打量着他,见他柔眉善笑,眼睛中却藏着锋锐,心想:“这人或不是无能之辈。”口中冷笑道:“你可知我是何官衔?”

    胡宗宪心想你是什么官衔天下皆知,我哪里会不懂?口中却老老实实答道:“大人是海军都督府左都督。”临了忙又加了一句:“此外,都督还是镇海侯,都督年不及三十,便已封侯拜将,此事情古今罕有。而且大功彪炳,假以时日,便是封王也不在话下啊,青史之上……”

    “行了行了。”李彦直是在北京混过的人,对这些谀辞并不感冒:“我没问你这么多,只是我还兼着左都御史呢,你就忘了?”

    胡宗宪忙道:“是,是。”心想海军都督府是新开的大衙门,既有统兵权又有领兵权,此事开国所未有,比起这个官职来,左都御史就太普通了,何必特意提起?一时猜不透这个上官的用意,只是暗暗后悔自己刚才应该把李彦直所有的官衔全报上了才对。

    李彦直却又问:“那这左都御史是干什么的?”

    胡宗宪本身就是御史,这是他的本行,哪里会不知道这个,就答道:“御史为监察官,隶属督察院,左都御史即为御史之头领,督察院之长官,职责便是监察百官行径。”说到这里赔笑道:“所以论起来,大人也正是下官的顶头上司。”

    李彦直一笑:“那么左都御史监察百官,可管不管贪污?”

    “管,管……”说了两个管之后,胡宗宪看看还捧在手里的盒子,忽然背脊冷汗直下,心想:“难道我收错了消息?他不是连强盗的贿赂都收吗?还是最近正在做样子?那我岂不是撞到了刀口上?”登时后悔不迭。

    李彦直看看他脸色也变得青了,心想你倒也聪明,哼了一声,道:“知道就好,我这次南下,主要是平灭海盗,吏治的事情暂时还不想理会,你回去老老实实做官去吧,别乱动心思。”

    就要将茶碗端起送客,胡宗宪暗暗着急,心想要就这么回去,这趟不止白来,还埋下个祸根,却听外面有喜报传入:“启禀都督!陈思盼的部属令狐喜杀了陈思盼,夺了他的部属,拿他的人头连同普陀山来献。”

    李彦直听了哈哈一笑,说:“陈思盼的这颗人头,来得也快。”

    胡宗宪这时脑袋就像开水在滚一般,沸腾得厉害,只是千方百计像扭转自己所处的尴尬局面,听到此报灵机一动,心想:“他能驱逐鞑虏,平灭海盗,必是一个有真本事的人。有真本事的人,或许会惜英雄。”官场之上,在上官面前有时候是很忌露才的,因为可能会惹上官的嫉妒,但胡宗宪这时既转到此念,便想不如露点才能出来,若李彦直是个肯用能人不用奴才的上官,或许自己的事情还有转机,他在浙江当御史,对海上的事情也有了解,这时就冒着奇险,脱口道:“这头来得好!可将之送到王五峰处,王贼、倭寇见到此头就知浙海已平,人心必定大乱。”

    这话可说得有些唐突了,李彦直听到却咦了一声,道:“你还懂这个?”

    胡宗宪躬身道:“下官胡言乱语,请都督恕罪。”

    李彦直一琢磨,心想:“这人能说出这句话来,怕真有些能耐,而且脑子转得也好快,他的名字我也老觉得似曾听过,或许还真是个人物。且留在身边看看他的深浅,或许有用。”就道:“把礼物放下吧。我要移师普陀山,你若大陆那边没什么要紧政务,就跟我去普陀山走走吧。”

    胡宗宪一听就知道自己很可能押对了,心头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平平淡淡地道了句:“下官遵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25章 之十六 流冗兵() 
陈思盼授首以后,浙江海面再没有能够抵抗李彦直的力量,他移师普陀山,要在这里检阅三军。

    这普陀山对李彦直来说却是旧游之地,抵岛之后仍到普济寺下榻——当初李彦直就是在这普济寺中与陆尔容相识的,时隔两年旧地重游,寺中僧侣大多还在,见到李彦直纷纷合十定礼,这个说:“李都督果然是罗汉下凡。”那个道:“李都督乃是金刚转世。”比昔日更多了十二分的奉承。

    主持亲自为镇海侯的夫人、公子都立了长生牌位,声称将日夜诵经祝福,李彦直见他们奉承周到,也就不好不捐点香油钱。又说:“你们放心好了,从今往后,观音大士的道场不会再乱了,经过这一次之后,这里至少太平一百年。”心念一转,觉得将来自己的妻儿到普陀山来游玩的机会很大,就让和尚们给伊儿母女也点长生灯,免得将来家眷来上香时问起生吵闹。

    第二日各部军队到达完毕,李彦直就带了张岳、殷正茂、戚继光、胡宗宪等人在港口阅兵。军队分为四部,第一部是海府军本部,这部军队以鸡笼寨机兵为底子,在实战中吸收了大量的精兵悍将,全军精神抖擞,军备精良,纪律严明,虽只万人,却已气概不凡。李彦直指着这部军队说:“开平王(常遇春)曾说,能统帅十万之众,则足以横行天下。像这样的军队,若有十万,确实足以横行天下了。可惜眼下只有一万人。”

    张岳殷正茂等都只是附和称是,胡宗宪跟了李彦直两天,对他的脾气稍微摸到了一点门道,知道他并不喜欢应声虫,而且似乎不忌手下张扬,就指着第二部人马说:“这支军队人数也不多,可假以时日,亦是一支精兵,可成都督的左右手。”

    这第二部乃是戚继光所部的新军,训练未足,军械未齐,可精神面貌也都是上上之选,胡宗宪这句话既讨好了戚继光,李彦直也颔首称是,赞他有眼光。

    看到第三部军队时,这一部人数最多,约有五万,分作二十列,站了半个海滩,却是投诚之海盗归入私掠舰队者,这一部良莠不齐,品流复杂,双手沾满鲜血的大盗,不守戒规的和尚道士,渡海西来的倭岛浪人,甚至还有身材矮小的黑人,高鼻深目的白人——也不知是阿拉伯还是佛郎机。这五万人多有凶悍之辈,但队伍站得有些松散,显然纪律不明。

    李彦直问胡宗宪:“这部人马如何?”

    胡宗宪见他问自己,心中窃喜,他也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答道:“这数万人可以为福,也可以为祸。全用是不行的,从中挑出一万人来,也是一支精兵。只训练统兵者却须得其人,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李彦直心中却早有打算:“等到达大员,取了王牧民回来,就将这一万人交给他折磨。”笑了笑:“那剩下的呢?”

    不可用的降兵如何安置乃是古往今来最麻烦的问题,若处理不当便会如宋朝一般称为国家最大的恶瘤。

    胡宗宪心想:“这话可难回答,我心中虽有计较,但眼下这场合,也不合适说这个。”可李彦直既问,就不好不回答,沉吟了一下答道:“怎么处理剩下的人,只能做,不能说。”

    张岳听了眉头微皱,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李彦直却听得心头一悦,想道:“这人不但颇为知兵,而且懂权谋,说话知道分寸。难得!难得!”

    看到第四部军队时,这下包括李彦直在内,所有人都皱起了眉毛,因为这部人马实在太不像话——第三部人马虽不太守规矩,但一眼望过去还让人心中颇生畏惧之心,就像看着一把没有刀柄的双刃剑,怕它伤人。而这第四部人马却是让人生厌,就像看到一大堆蠕蠕而动的寄生蛔虫,两三万人的脸上,几乎个个都是一种入骨的皮,入骨的痞,这是一种沉淀了上百年的油滑——乃是一群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兵油子。

    这第四部军队,就是浙东沿海卫所奉命前来的卫所官军了,他们虽是正规军,但却全无半点正规军的样子,显然不但身体条件大多不过关,而且平时也未训练。

    李彦直叹了一口气,对诸将道:“我明日就要南下大员去捉王直,可这帮只会扰民、不会打贼的家伙实在让人烦恼。你们谁能帮我整顿整顿他们?”

    这句话出来,殷正茂头伸了一伸,想揽下来,但想到此事的困难程度,终于忍住了——他和李彦直是同科进士,渊源深厚,不需要在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搏出位。

    戚继光善于练兵,可他本人就是卫所世将出身,对这些卫所兵的底子那是熟得不能再熟,心中早判定这帮人是无可救药——否则他何必选择另练新兵?

    徐元亮是海贼出身,刚出海时没少吃过他们的亏,对这些人厌恨入骨,心想若能当这些官兵老爷的头儿折磨折磨他们那也是件痛快好玩的事,可是爽是爽,爽完了怎么办他却没主意,所以他也不敢揽上身。

    其他诸将如卢镗、张岳等或有所保留,或资历不够,也都不敢出声,只有胡宗宪想:“这里就我跟都督的时日最浅,这事虽然难办,但别人既然都不敢接,就是我的机会。”所以等到李彦直的眼光移到自己身上时,竟出口问:“不知都督打算整顿成什么结果来?”

    李彦直听他不负自己的期望,果然开口有接手之意,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我也不盼把他们整成一支精兵,只求他们不要成为国家的负担就是了。”

    “不成为国家的负担?那勒令他们无事不得出营,不就行了?”胡宗宪说。

    “不是这意思。”李彦直悠悠道:“我是说……嗯,国家现在很困顿,怕没钱养没用的人了。”

    这句话出来,张岳、徐元亮等都大觉痛快,戚继光却脸色微变,为何他脸色会变?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