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吧。”因这北京城实在不是一个有好兵源的地方。

    李彦直这话戚继光一听大生知己之感,心想难得这位文官知兵。

    当即以五人为伍,十人为一小队,由一个武举子率领,共五十三队,其中两个小队的队长却周文豹和付远,原来李彦直之前已命自家护卫到这瓮城报名待命了,所有护卫却全都选上了,共二十二人,编为两队。

    戚继光见这两队人显然都久经训练,与别个不同,一问之下方知来历。其实此刻北京城内的官宦大族大多各有精强护卫,只是都顾着自己不肯派出来保家卫城罢了,所以戚继光知道这两队人是李家的护院也不甚奇怪。

    将帅无法直接指挥五十三个队长,因此又五中选一,选出十个旗总来。其它三千多人也不遣散,且留着做外围。

    李彦直指着这数千人对戚继光叹息道:“今日方知韩信之为千古名将!”

    戚继光闻言慨叹不已,道:“淮阴侯当日处境之难,不下我等,然而其能变市井之徒为精兵,思之令人叹为观止!实非我辈所能及!”

    两人言语投机,虽只三言两语,但已极有默契。

    李彦直便命戚继光布勒这支新军,自己却带着付远、周文豹两队人马赶去武库司取兵器。不想到了武库司,却便听见商大节在那里咆哮怒吼,原来他花了偌大的力气,好容易也将军队勉强整成模样,但派人到武库司却取不到兵器,他亲自赶来一看,却见满库的破铜烂铁,怕都是正德年间的作品,哪有一刀一枪可用?

    这情景李彦直似曾相识,马上就想起自己在尤溪县时开尤溪县武库的事情来,只不过那兵器库放大了十倍罢了!

    武库司乃是六部诸司中第一等肥差,掌管天下兵械武器的制造、存储、发放等等,它肥就肥在这里,但猫腻也就出在这里!

    制造环节的偷工减料、存储环节的监守自盗,都是武库司官吏的生财之道,所以兵器制造的监制、采购以及库存情况,都不许外人与闻,这两年李彦直供职兵部,和武库司的官员算是同僚,即便如此也是隔司如隔山,武库司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许他踏入武库一步,参观都不让,更别说清点了,至于李彦直打了报告上去请丁汝夔清查,却每次都不了了之,徒惹来武库司同僚的嫉恨而已,怪李彦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因职方司是六部诸司中最穷、最苦、最累、最黑的所在,因此又有武库司的官吏认为李彦直不是真心为国,而是自己没油水捞心理不平衡才想搞事。但他们心里有鬼,又奈何不了李彦直,实在不想他再闹下去,怕真闹得内阁听了他的话彻查下来,那他们就倒霉了!便卖给了李彦直个好处,好捂他的口。

    如今大兵压境,领兵都御使商大节要求领取兵器,武库司的官吏推无可推,才硬着头皮将库门打开,商大节还没进去,在门口先叫一股霉味呛得差点摔倒,捏着鼻子进去一瞧却气炸了肺,当场就闹了起来,主管的郎中抵挡不住,赶紧去请了顶头上司、兵部尚书丁汝夔来。

    丁汝夔亦无法,只好和商大节一起去请旨,但内阁再神通广大,也不会变戏法啊!只是拨了五千两银子下来,让他自己想办法筹措武器。

    商大节望着那五千两银子,像傻瓜一样呆了好久,回头问李彦直道:“怎么办?”

    李彦直亦整个人愣在那里,其实他也知道京师空虚,却没料到空虚到这个地步!忽然之间大觉荒唐,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笑得眼泪直流,商大节一开始怒吼道:“你笑什么!”但忽然就明白了,也苦笑道:“不错,不错,是该笑,是可笑!赫赫大明,号称盛世!京师重地,竟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甚至连兵器都没有!这仗还怎么打?”

    这时严嵩徐阶听各方面报上来的消息后也知道这仗是没法打了,北京城如今就只剩下这么个躯壳,空有一个架子而已!

    幸好俺答那边并不知情,北京这个空架子至少也还有两次让蒙古人无法忽视的战绩:第一次是攻,明初成祖朱棣立足于此扫平四方,直抵大漠龙庭;第二次是守,土木堡之变后,名臣于谦守城,迫使瓦剌大军无功而返。

    因有这些历史光环在,所以蒙古人在大胆之余藏着小心甚至是担忧,若叫他们知道北京城此刻的虚实,只怕俺答早不顾一切派遣精锐冲杀过来了。此刻只需有三千人——甚至一千人、五百人——冲到北京城下,所造成的后果也将难以估量!

    李彦直眼见形势如此,便知朝廷已不可依赖,戚继光等武举子听到消息更是愤然不已,李彦直道:“现在骂已经没用了,做事吧。你继续部勒行伍,军资、武器我去想办法。”

    这两年李彦直花钱花得厉害,京师的家里已经没多少银子了,他便带了人直趋陆府,问岳父借钱,陆炳皱着眉头问他要多少,李彦直道:“不用太多,岳父就先借我二十万两吧,现银。”

    正在喝茶的陆炳一听把茶全喷了出来:“二十万两!你不如去抢!”

    李彦直把脸色一沉,道:“岳父大人,我知道你有的!”

    陆炳怒道:“自招了你这个女婿,好处没见到,多的就是麻烦!现在还来借钱,还一借就是二十万两!你当我这里是户部么!”

    李彦直淡淡笑了笑,说:“现在户部也拿不出二十万两的,不过我知道岳父大人这里有。二十万两,我也不要多!今天拿不到钱我不会走的!”

    陆炳听李彦直言语间有威胁之意,从来都只有他威胁别人,哪时有小辈敢冒犯他?登时大怒,猛地去拔了墙上之剑来,喝道:“我没钱!你给我滚出去!”

    李彦直亦按剑道:“拿到了钱我就走。”

    看看闹得不可开交,陆炳的两个儿子都躲在外头不敢进来,陆尔容却冲了进来——原来李彦直把家中护卫都调了去参军,怕家里有意外就让妻子到娘家来暂住,这时陆尔容抱着孩子拦在父亲和丈夫之间,李彦直怕伤了妻儿就退开两步,陆炳叫道:“你让开!这家伙今天上门不是来做女婿,是来做强盗的!”

    陆尔容道:“爹爹!若是让胡马进了城,别说二十万两,我们连身家性命都不保了!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搂着这点钱干什么!”

    陆炳冷笑道:“北京城里比我有钱的多了去,怎么不见他们拿出来贴补国家?却要我拿出来?胡马进城?进不来的!让他们在城外抢上两天,抢够了也就回去了,犯不到我们府上!”

    李彦直大怒,陆尔容拦住了丈夫,对父亲道:“爹爹,你女婿只是跟你借!李家也是家大业大,等事情过了,只要大明不亡,你还怕李家还不起不成?”

    陆炳想想倒也有理,他只是爱财,不愿把银子白白去填朝廷这个无底洞,却不是捧着银子就得得索索之辈,便道:“若真是借那就好商量了,不过贤婿啊,我还是提醒你一句,你那点家底还是守紧点好,别为了办朝廷的事奋不顾身!你自己败家不要紧,我可不想将来我女儿跟着你挨穷!”

    李彦直不接他的话,只道:“我怎么花钱不劳岳父费心,总之冲李彦直这三个字,有借就有还!如果岳父需要借条的话,张福,笔墨伺候!”

    陆炳嘿的一笑,说:“借条就不用了,你小子别的不怎么样,信用倒还不错。”当即便命张管家带人去开库取银,不多不少,果然借了李彦直二十万两白银!

    李彦直让人带了白银,要出门时,陡见陆府的护卫中颇有强悍之辈,便停下多看了两眼,陆炳察觉,怒道:“快滚快滚!钱我借了,人绝对不借!”李彦直长叹一声,心道:“京城其实也有人有钱,只是都不在朝廷手中罢了。然则这些兵、钱分散于各家各户,又有何用?真到了城破国亡,大兵临门,还能靠这几个、几十个护卫自保不成?到时候还不是任人宰割!”

    然也知道再难说动陆炳,便只带了钱回去了,到了西直门瓮城,戚继光已将这里布置妥当,作为这支军队的大本营。同时风启也赶到了——原来李彦直前往陆家之前就命他去联系买粮食兵器的事务,这时赶来对李彦直道:“京师兵器控制得好生严格,暂时还没办法。米粮那边已和城内九大米商谈好,只是价格恁高了。”说到这里哼哼道:“这些个奸商!”

    李彦直微微一笑,道:“这行当我们在东南时也做过,骂他们不等于骂自己?”

    “那怎么相同!”风启道:“我们在东南,逢旱灾、兵祸,也有把价格抬高的,但敲的多是富户、海商,而且价格也只是比平时翻倍而已,还用部分盈利赈济贫民,所以大家也只是埋怨两声,往后仍做生意。对于一些为国为民出力的人,我们可能还分文不收啊!但现在有国破之忧,这些奸商却还趁乱打劫,明知道我们是为国出力自己掏腰包,还要我们出一石米十两银子的价格……”

    李彦直猛地一呛,叫道:“多少?十两银子!”已经是惊呼起来了!

    “是啊!”风启恨声道:“你说这不是趁乱打劫么?”

    明朝嘉靖年间,一石米的价格约在五钱到一两之间浮动,京师的米价比外地高些,但一石米叫价十两那绝对是发国难财了!就算是李彦直也花了好一会才把这口气咽下,问:“他们能卖多少?”

    风启说道:“他们不肯说实数,但我估量着,他们在城内至少应该也藏有至少五万石到二十五万石。”

    这个数字看来甚大,但京城有上百万人口,米商们就算有二十万石存米,摊到到每个人头上也没多少了。

    李彦直长长嘘了一声,把胸中那口恶气排解了,才说:“家里还有四五万两银子,我又刚借了二十万,现在我把那借到的二十万都给你,先买入两万石垫底。唉,早知道当初就该开个米铺!我怎么就忘了这一节呢!哼!这**商!回头看我们怎么对付他们!”

    一石米是一百二十斤,两万石便是两百四十万斤,足为这支队伍的军粮了,李彦直本来还打算分出一些去接济商大节,这时却也舍不得了,心想商大节比自己官大,也许另有办法。

    风启道:“虽然肉疼,但这粮食总算是解决了。不过武器可怎么办呢?”

    ————————

    因之前一些按史料描写的情景被部分读者怀疑“不合理”,因此啰嗦一句:本章所描写当时北京城的空虚情况,均有史实依据,并非阿菩为情节而情节的杜撰。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91章 之二十一 更奸(求月票求订阅)() 
听风启说起武器之事,李彦直微微一笑,道:“你忘了之前武库司为了捂我们的口送给我们的那笔生意了么?”

    风启呀了一声,失笑道:“是了!我怎么就忘了!”

    原来当初武库司为了捂李彦直的嘴让他别上蹿下跳,就给了李氏铁厂一笔生意订造武器。李氏铁厂是地方上正规的工坊,武库司掷下一纸命令,兵部按照武器的市价拨下钱来,经过各层官吏七拦八扣,到了李氏铁厂手里只剩下不到四成。李氏铁厂要是按照兵部既定的数量、质量制造兵器非亏死不可,不过官场的潜规则嘛,李氏铁厂只需造一批绣花枕头交上来就可,按“惯例”所费资金大概是兵部拨下来那笔钱的一两成,其余的就算送给李家的利润了。

    兵器交上来以后,武库司还要审验,这时候按“惯例”李彦直就该再拿出一部分利润送给执事官员,跟着就可以顺利通过,将这批破铜烂铁入库封存。

    当然,武库司的主事、郎中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送这么厚一份“大礼”给李彦直,背后却又潜藏着一个阴谋——因为入库兵器也要标明产处的,所以日后武库司一旦出事,上头彻查下来,李氏铁厂也要跟着遭殃,所以李家在赚了这笔钱之后就不得不成为武库司这个腐败体系的一分子,只要李家接了这笔生意,李彦直往后就再不能对武库司加一字之批评,甚至有人奏请彻查武库司时,李彦直出于自身利害的考虑也不得不力加反对——武库司的历代官僚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笼络了一批又一批的既得利益者,为这个暗黑的渊薮打造了一堵又一堵的铜墙铁壁,天知道每一堵墙壁背后还牵扯着多少人!所以当初丁汝夔就算是听信了李彦直的话,也未必有足够的力量彻查下去。

    所以李家接了这笔生意后,武库司的人就放心了,他们等待着李彦直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分子,然而让武库司的郎中、主事想不到的是,李家铁厂这次接了这笔生意后却没有按照“潜规则”来行事,而是老老实实甚至加工加料地打造了一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