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产品的营养及药用与人身保健-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生素b2

    、维生素c和皂素,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它有消疠、消结、宽肠、止渴的功效。生嚼能治绞肠痧,蒸煮能疗热止咳,还可治瘰疬(颈淋巴结核)肿毒等。中医认为芋能温养肠胃、润肌肤,疗烦热,对通肠道、破淤血也有很好疗效。芋艿制成丸剂,可治瘰疬,芋片调以胡麻油可敷治火伤、烫伤。

    芋头的茎叶和盐一起研碎,敷在蛇虫咬伤和痈肿毒痛处,有很好的疗效。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一节中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处士刘易隐居在王屋山,看到一只蜘蛛被蜂蜇咬,堕落在地,腹部鼓得快裂开了,蜘蛛慢慢爬进草丛,把芋梗咬破了,接着将自己的疮口在芋梗破裂的地方不断摩擦,过了一段时间,腹胀消失了,蜘蛛身体恢复如初。

    所以人们便用生芋梗来治蛇、虫、蜂蜇伤处,以达到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

大豆——食中精品()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种植大豆的民族,为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的膳食是以谷物为主的杂食『性』结构,有碳水化合物成分较多,蛋白质相对不足的倾向,大豆所提供的蛋白质弥补了此不足。因此,大豆对增强人的体质,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地奉献着。

    我国『药』物学家认为大豆有着很多的『药』理作用,特别是它能“逐水胀、除胃中热痹、去肿”、“治肾病、利水下气。”

    大豆可以加工成上百种食品,这些食制品营养丰富、物美价廉,诸如豆芽、豆腐、腐竹、豆浆、豆腐干、豆腐脑、豆腐泡等,成为大众化的美味食品。

    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源与油源,其品种繁多,有黄豆、黑豆、红豆、赤豆、绿豆、菜豆、豌豆、刀豆、扁豆、蚕豆等,是营养丰富大众化的健康食品,由于其中有寒、热、温、凉之分,补泻之别,食用时要依人的不同体质、地区的不同气候进行选择,现将其不同『药』用价值分述如下:

    黄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胃、利湿消肿。适用于脾虚水肿、小便不利、腹泻、风湿痹痛、痛疖疮肿、缺失『性』贫血、自汗、盗汗、习惯『性』便秘、钩虫病、下肢溃疡,寻常疣及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人食用。煮时不要加碱,以免维生素b1

    等营养成分遭到破坏。

    黑豆

    味甘『性』平,可补肾、利水祛风、解毒、肾虚消渴、肾虚腰痛、肾虚不孕、阳痿不育、腰酸耳聋、虚热、盗汗、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风湿痹痛、伤风感冒、热病烦躁、胸闷不舒、『妇』女闭经、产后血眩晕、恶『露』不净、烫伤、小儿丹毒、疮痈肿毒、『药』或酒精中毒病人食之大有裨益。

    红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补肾,此豆可菜、可果、可谷,为豆中上品。适宜于脾虚食积,消化不良、糖『尿』病、口渴多『尿』、白带白浊、脚气浮肿、脾虚水肿、小便不利、盗汗、便血、腮腺炎病人常食。

    赤豆

    味甘『性』平,可利水除湿、解毒消肿、排脓,煮汤、粥、饭均可,也可作月饼、糕点、汤团,包子馅。脾虚水肿,脚气浮肿,肾炎水肿,腹水胀满,脾虚泄泻、痈疽肿毒初起及黄疸、产后缺『乳』、痔疮出血、婴儿湿疹、腮腺炎病人尤宜常食,但津血枯燥、消瘦、多『尿』者不宜食用。此外作赤豆汤时宜现煮现吃,放置时间过长易变质。

    绿豆

    味甘『性』寒,可消暑利湿、清热解毒等。名医李时珍盛赞为“济世良谷”,特别适宜于暑热烦渴、疮疖痈肿,『乳』痈初起。农『药』中毒、酒精中毒、铅中毒及消渴病、高血脂症、肠炎、痢疾、腮腺炎、麻疹、风疹、荨麻疹、痤疮、慢『性』咽炎病人食用,脾胃虚寒者忌食。

    菜豆

    味甘而淡,『性』平,可健脾、利『尿』消肿。对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浮肿、肿瘤病人食之尤宜。但菜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等,故烹调时应炒熟煮透,以防中毒。

    豌豆

    味甘『性』平,可和中化湿。解毒疮、通『乳』、霍『乱』吐泻、转筋、心隔烦闷、脚气浮肿,痈肿毒,产后『乳』少、糖『尿』病患者食之有益。

    刀豆

    味甘『性』温,可温中下气,降逆止呃、益肾,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肾虚腰痛、妊娠腰痛、『妇』女经闭、腹胁胀痛。喘息咳嗽,鼻塞头痛,时流浊涕及小儿百日咳、颈淋巴结结核初起,食之有益,常食还有预防龋齿作用,但胃热盛者不宜多吃。此外,刀豆做菜时,应煮熟炒透,以免其中的血球凝集素等成分引起中毒。

    扁豆

    味甘,『性』微温,可健脾、化湿等。脾虚泄泻、脾虚带下、暑湿吐泻,暑热烦渴、小便不利、胎动不安及脚气浮肿、妊娠呕吐、小儿百日咳病者最宜食之。但湿热所致泄泻大便臭秽及带下『色』腥臭者不宜食。此外,新鲜扁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血球凝集素和溶血成分。宜煮熟后食用。

    蚕豆

    味甘『性』平,可健脾益胃、利湿消肿。适宜于消化不良、食少便溏、各种水肿、慢『性』肾炎、小便不通、吐血、胎漏、急『性』湿疹、秃疮患者食用,过量食用令人腹胀,应注意适量。

豆制品——食用有学问() 
豆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并含有较多的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价格低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但是豆类中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在制作和食用大豆食品时,不注意消除抗营养因子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大豆中有哪些抗营养成分呢?

    胰蛋白酶抑制素是其中的一种,如生黄豆中就有这种有毒物,它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一般煮沸和煮熟后这种有毒物质就被破坏。若将未煮熟透的大豆吃下或未煮熟的豆浆喝下,就容易发生中毒症状,出现呕吐、恶心、腹泻等。

    凝血素,它能凝集红细胞。一般大豆粉中含有大约3%的凝血素,在人体消化作用下,大部分凝血素会丧失其活『性』,但仍会部分残留,对人体红细胞起着不利的凝聚作用。只有在加热时才易被破坏,吃豆类时一定要先煮熟。在豆类中以生扁豆含这种毒素多,特别是秋后的扁豆毒素更多,如误食未煮熟焖透的扁豆数小时后就会引起头疼、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还有一种叫肠胃胀气因子。在脱脂大豆粉中,它的含量较多,豆粉在加工成浓缩物与分离物后,胀气因子也就逐渐减少,因此大豆粉必须煮开后才能食用。此外,对大豆中的过敏因子更要提高警惕,特别是给新生婴儿食用的豆『奶』中,只有通过加热才可除去。

    此外,大豆食品不同的食用方法,其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不同。干炒大豆常因加热不够半生不熟,消化率一般不超过50%,煮大豆若煮不烂,消化率也仅有65%;而将大豆制成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消化率大为提高;一般豆浆消化率为90%;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的消化率可达92%~94%。

棉花——太阳的孩子() 
棉花,古称“吉贝”,因它喜温,其叶瓣呈掌状浅裂,并随阳光与温度的变化转移而生长,故又称之为“太阳的孩子”。

    早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开始栽培棉花了,至宋代棉花的种植就更广泛,宋诗人苏可叔诗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引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描绘出了一幅充满浓厚气息与情趣的机杼织布的生活情景。

    说起棉花,有一个神奇的故事。传说在17世纪伏尔加河西岸的草原上,生长着一种奇怪的果实“白浪契”。它身披白『色』茸『毛』、且有头、有腿、有尾,很像羔羊。当微风吹过,它便垂下头来仿佛在吃草,青草凋萎后它也就是枯死了,人们把它叫“羔羊树”。后来才知道,它就是棉葵科棉属的农作物——棉花的植株。

    棉花一般可分为陆地棉、非洲棉、海岛棉、亚洲棉(又叫中棉),它是由印度经海道传入我国的,是我国长期广泛栽培的品种。

    棉花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是取其纤维用于衣、被原料外,据科学家的发现,从棉花中可以提取许多种有用物质,如棉花叶中可提取的柠檬酸、苹果酸和刺激植物生长的物质,棉花秸进行浓缩可成为喂养家禽家畜的丰富饲料,从棉花籽中可获取能食用的蛋白质等。

    目前,虽然世界上充斥着多种化学纤维织成的纺织品,但棉花这一天然的纤维,却是最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纺织品原料。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通过育种、控制光照、土壤湿度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红、黄、棕、蓝等 20 多种新型的彩『色』棉花来,它不仅『色』彩鲜艳,富弹『性』,还可直接仿制成各种彩『色』棉纱,织成各种彩『色』的棉布,使人们生活更多丰富多彩。

芝麻——益寿的佳品() 
自古以来,芝麻就被人们视为抗老益寿的保健食品。

    芝麻又称胡麻、油麻、脂麻,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有良好的滋润补养强壮之功,《本草纲目》中称黑芝麻为黑脂麻,黑芝麻入『药』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在历代祖国医学典籍中记载着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二经,补肝肾、润五脏,可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日、皮燥发枯、『妇』人少『乳』、经阻等症。

    经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黑芝麻中含有60%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甘四酸、甘二酸等,其中亚油酸有调节人体胆固醇的功能。此外,还含有芝麻素、叶酸、蛋白质、糖、铁、钙、维生素e、维生素b等物质,尤以维生素e为丰富,而维生素e是当今世界风行的防老抗衰『药』物之一。实践证明,它确能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良好效果。

    芝麻在民间常被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并流传着不少食疗方法。

    治大小便不通

    可用黑芝麻15克冲开水服,或用50克水煎,空腹服。

    治『妇』女少『乳』

    用黑芝麻150克炒熟研末,每次用黄酒冲服10克;如加猪蹄汤送服则更有效。

    治绦虫病

    黑芝麻 30 克,水煎去渣,加糖少许,空腹一次服用。

    治肾虚眩晕

    头发早白,用黑芝麻、何首乌、枸杞子各25克、杭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慢『性』气管炎

    以芝麻、生姜各25克、瓜姜1个,水煎服。

    久咳无痰

    芝麻20克,南杏仁15克,捣烂开水冲服,或水煎加冰糖服,每日1剂。

    此外芝麻还有美容效果,对皮下脂肪不足,身体欠曲线美,肌肤粗糙,有黑斑及雀斑,孕『妇』头发无光泽等,多食芝麻能防止皮肤病以及湿疹等皮肤疾患,也有较强的抵抗力。

    腹泻者以及牙疼、脾胃症者,慎食芝麻。

麻——与丝绸相媲美() 
麻是我国较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它在棉花传入我国前就为我国人民所重视并种植与使用了。由于它含有很强的韧皮纤维,故常为人们用来制作衣用原料。

    麻分为苎麻、蕉麻、黄麻、蓖麻、*等。

    苎麻

    它是麻中“上品”,欧美人叫它为“中国麻”,早在唐宋时代,我国南方各省均有栽植,我国人民用苎麻纤维制作纺织品已有4000 多年历史。“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说的便是当年的苎麻织品能同丝绸相媲美。由于苎麻茎部韧皮纤维有光泽、富弹『性』、且耐霉、不皱缩与易染『色』的特点,故可用于制作布匹、渔网、绳索、橡胶衬布、麻屑、麻绒,可织毯和做填充材料。经化学脱胶或变『性』处理后,柔软『性』提高可织帆布,还可与化纤、丝、『毛』混纺生产中、高档衣料,它凉爽,挺括、十分适宜暑夏穿着。特别是苎麻叶片可加工成麻茶、饼干等食品。中医学认为:麻『性』寒味甘,能解热凉血、主治热病、烦渴、胎动下血等症。

    蕉麻

    又称麻蕉,它原产菲律宾,又称马尼拉麻,我国南方也有栽培,它是高大的草本植物,形像芭蕉,其纤维坚韧、有光泽、耐水浸,收获时用刀将它茎上的外皮剥下,用水浸、去杂质、晒干,便成为麻的纤维,用来制造渔网、绳索、船缆,也可用来编制地毯、席子与制作麻织衣料,以及床帐、窗帘、帽子,还可制造各种坚韧耐用的蜡纸、复写纸和照相感光纸、钞票等。

    黄麻

    喜高温、湿润的气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