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奇妙的大自然-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六章 长着第五条腿的怪物——袋鼠与助跑器() 
小问号

    “运动”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特别是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每一块金牌、每一朵鲜花,都会赢得无数喝彩的掌声和狂热的崇拜。田径运动分田赛和径赛,据记载,最早的田径运动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进行的,项目也只有一个——短距离赛跑,跑道是一条直道,长192。27米。在漫长的体育运动中,人类一直在研究和学习怎样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其中,19世纪时期,一位澳大利亚运动员还不忘向袋鼠学习,并如愿以偿获得了好成绩。想一想,袋鼠在运动中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这位运动员向袋鼠学到了什么?对人类的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袋鼠是一种比较温顺的食草动物,有时候吃植物,有时候还吃真菌类。它们胆小,喜欢在夜间活动,或者在清晨或傍晚出来寻找食物,散步,觉得那样会安全一些。当然,它们即使遇到敌害也会想办法逃脱的:不管袋鼠长得有多大,属于哪一种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着长脚的后腿强键而有力,能够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可以说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在欧洲的一家动物园里,有一次一只大袋鼠突然一跃而起,越过两米多高的墙头,跳到隔壁的河马池旁边,用前爪抓伤了河马的鼻子,吓得河马不知所措。想一想,瞬间一跳,哪一种动物能有这样的速度和爆发力?更厉害的是,袋鼠在跳跃过程中用尾巴进行平衡,当它们缓慢走动时,尾巴则可作为第五条腿。于是,有人诙谐地称袋鼠是“长着第五条腿”的动物。

    1888年,澳大利亚有一个短跑运动员叫舍利尔,因为自己的短跑成绩停滞不前,而非常苦恼。他苦思冥想,细心观察、揣摩动物在奔跑时的动作和技巧。在观察研究中,舍利尔终于发现袋鼠在起跑时的秘密。原来,袋鼠在起跑前总是先向下屈身,将腹部贴近地面,然后强有力的后腿使劲一蹬,就飞快地奔跑起来。受此启发,舍利尔便模仿袋鼠,发明了蹲踞式起跑。过去,短跑运动员是站着起跑的。后来,舍利尔尝试着用这种蹲踞式起跑,短跑成绩果然迅速提高,在1896年的奥运会上创造了好成绩。

    从此,各国运动员纷纷学习蹲踞式起跑,把运动成绩提到了一个新水平。因此,蹲踞式起跑对现代短跑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人类受袋鼠启发后,还发明了助跑器,出现在田径运动场上,掀开了田径事业的新篇章。

    【小档案】

    “运动员”一词,是古希腊文的“『裸』体”的意思。古希腊是奥运会的发祥地,追溯古代奥运会,我们知道它明确规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穿着兽皮衣服,可是在一次比赛中,有一个年轻选手穿的狮皮突然脱落,他立刻变得赤身『裸』体。但他不顾这些,继续坚持比赛,并击败所有对手,夺取了冠军。人们对他肃然起敬!这就是“运动员”一词的来历。随着古代奥运会的没落,现代奥运会的兴起,“赤身运动”已经成为体育史话。可是,“体育”在我国也是外来词,最早是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很多,回国后,他们就把“体育”一词引进到了中国。

第七十七章 藏在地下的一道独特风景——老鼠与地铁() 
小问号

    我国民间有一首传唱很久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把老鼠说得天真可爱。据说老鼠闻到油壶里的香味,想吃,但进不去,怎么办呢?经过反复几次,最后用长尾巴伸进壶嘴里蘸油,终于吃着油了。可见,从社会、民俗和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早已脱胎换骨,由一个无恶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来一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更有价值的是,据说,“修地铁”这个金点子也与老鼠有关。那么,这个金点子是怎么样得来的呢?

    老鼠是一种啮齿动物,体形有大有小,世界约有1700多种。它繁殖速度很快,生命力很强,什么都吃,什么地方都能住,会打洞、上树,会爬山、涉水,几乎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是,它糟蹋粮食、传播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名声极坏,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当然,人类受鼠洞的启发修建地铁又是另一回事。

    最早提出建议修地下铁道的人,并不是铁道专家,而是一位法律工作者,他就是英国很有辩护才能的查尔斯·皮尔逊。那还是在19世纪中叶,英国伦敦的交通要道常常发生堵塞现象,几乎使城市窒息,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英国『政府』也对此忧心忡忡,可又无可奈何。他当时是一名法官,每天不知要处理多少因车辆拥挤而引起的纠纷,也曾强烈要求证『政府』部门改善这种交通状况,可自己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因此,心里十分苦恼。

    查尔斯法官是一个做事执著,也很善于思考的人。他想:马车不仅拉人少,而且速度又非常慢,必然要导致交通堵塞,要想改变城市交通状况,首先要提高人的流动速度。可是,如何提高人流速度呢?如果用火车来拉人,可是城市窄小的马路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火车怎么跑呢?他又陷入了长长的思索中……

    正当他束手无策的时候,一天下午,他在家里打扫卫生,当他把墙角边的存放已久的箱子搬开时,发现墙边有一个老鼠洞,曲曲折折地一直通到墙外。这时,他的眼前忽然亮了一下:“对,火车不能在地上行驶,为什么不能在地下行驶呢?”

    1843年,查尔斯便向伦敦『政府』提出修建地下铁道的建议。可是,办事拖沓的『政府』,直到1860年,才组织900名左右的工人,开始修建地下铁道。在修建过程中,又遇到许许多多预料不到的麻烦。尽管如此,在『政府』部门和工人们的积极配合下,战胜重重困难,终于在1863年1月10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浅层次的地下铁道,并投入运营。后来,由于排烟、通气等问题导致地铁运营不畅,直到1896年,经过专家努力,世界上第一辆无污染、速度又快的电动地铁列车,才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诞生。至此,受老鼠洞的启示,世界上诞生了地铁,并迅速在各大城市建造起来,成为城市“藏在地下的一道独特风景”。

    【小档案】

    从科学的角度讲,老鼠对人类贡献也很大,仅是从褐家鼠和小家鼠白化变异而来的大、小白鼠,作为科学和医『药』方面的实验动物,每年的使用量高达几千万只。由于用量大,据说美国有一家专门生产一种无『毛』老鼠的工厂,以供实验之用。此外,家鼠的『毛』是硬蛋白质之一,水解后可制水解蛋白,也可制胱氨酸、半胱氨酸等『药』物,老鼠肉是人工养貂的好饲料,还可喂动物园的肉食动物。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在我国,老鼠的民间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老鼠娶亲”,“老鼠嫁女”,成了艺人创作年画的题材,并传到邻邦越南等国。1996年,越南发行的生肖邮票(全套2枚和一枚小型张),就采用“老鼠嫁女”的故事。1996年,我国发行的《丙子年》生肖邮票第一图:老鼠一手持灯台,左侧还有一油葫芦图章,鼠的尾巴已快伸进油葫芦了……

第七十八章 意外的收获——白鼠与人造血() 
小问号

    白鼠是一种最常见的实验动物,据专家们宣称约占实验用动物的90%以上。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医『药』、生产疫苗和生物『药』品、外科手术实习演练、食品和『药』品的质量检验和安全『性』评价、生命科学的研究等,都离不开实验白鼠的贡献。所以,科学家称实验白鼠是“活的试剂”、“活的精密仪器”、“人类替难者”等。人类对实验白鼠确实是交口称誉的,它承担了人类应该承担的风险,为人类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在无数的实验中,还有一次是我们所不能忘怀的,它带给我们的是“意外的收获”,催生了人造血的诞生……

    这个奇特有趣的故事发生在1965年冬天。那一年,美国亚拉马大学中心试验室的利兰·克拉克,正在做一项生物化学试验。可是他的助手一不小心,把一只做试验的小白鼠掉进了一种白『色』的『液』体里。这是一种具有极其细微颗粒的氟碳化合物溶『液』。氟碳是制造***的材料,由氟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直到大家的实验都做完了,克拉克才想起了小白鼠,有趣的是,那只被捞上来的小白鼠,抖了抖身上的溶『液』,撒腿就跑。

    克拉克惊呆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小白鼠不会淹死。他想:一般来讲,小白鼠在水中一会儿就会淹死,为什么在这种氟化碳溶『液』中呆了三四个小时,却淹不死呢?难道这种溶『液』里有什么神秘物质吗?对科学的敏感和执著,促使克拉克对这个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后来,克拉克发现氟碳化合物具有一种特异『性』能,它溶解氧气的能力比水大15倍。或者说,氧的溶解度为其体积的40%~50%,差不多有一半体积是溶进的氧气。由于它能释放氧气和二氧化碳,所以,小白鼠在溶『液』里可以浸在里面通过『液』体呼吸的方式生存下来,是不会因缺氧而窒息的。

    受此启发,克拉克决定把这个结果应用到医学上。他设想,在人的血『液』里,红血球是输送氧气和运载二氧化碳的,这种氟碳化合物也具有这种『性』质。那么,能不能用它来代替人的血『液』呢?这个设想如果能变成现实的话,那将是医学领域里一个新的突破。

    不久,他将这个惊人的发现以及自己的想法,在报纸上发表出来,立即受到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日本一位造血研究专家,看到克拉克的文章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即埋头致力于用氟碳化合物溶『液』作为具有携氧功能的人造血『液』研究,后来终于获得成功。

    1979年4月,一位严重胃出血病人因出血过多危在旦夕,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血源,日本医学专家决定将这种氟碳化合物的人造血『液』投入临床试用。在给病人体内输入1000毫升人造血后,结果没有任何毒『性』反应,病人转危为安。这就是人造血『液』第一次“救命”。

    现在,人造血『液』在临床中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一只实验白鼠落水后发生的奇迹,为人类带来了一次重大发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小档案】

    实验白鼠在『药』品检验方面功劳最大。新研制出来的『药』物必须检验其中是否带有对人类有害的成分,不能直接试用在人的身上。『药』物通过不同的方法让白鼠服用,最常用的是静脉注『射』,大多数是从尾静脉注『射』,就是针打在白鼠的尾巴上。此外,还可以将『药』片研成粉末,直接给白鼠灌服。给白鼠打针吃『药』并不难,它们特别乖巧,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给白鼠服『药』的剂量是按照一定的公式,换算成相当于人的剂量的量,然后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给白鼠吃,最后检测白鼠生化指标、血『液』是否正常,还要解剖看其体内是否有病变。实验过程中也要观察白鼠是否有异常,从而科学地判断人类是否能服用该『药』、如何改进等。

第七十九章 动物世界的古代骑士——犰狳与麻风杆菌() 
小问号

    犰狳生活在中美和南美热带森林、草原、半荒漠及温暖的平地、森林和沼泽地区,有20多种,大的重达60公斤,最小的不超过120克呢。它身上的鳞片是由许多细小的骨片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的鳞甲,成为它抵御敌人的防护壳。如果我们是第一次见到它,一定会被那可笑而奇特的怪模样所吸引,人们为此送给犰狳一个雅号:“动物世界的古代骑士”。可是,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这个身披铠甲、貌似坚强的动物,竟然与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麻风杆菌发生了联系,并给人类带来了一定帮助。想一想,科学家是怎样在犰狳的身上进行与麻风杆菌有关的科学试验?

    犰狳的原意就是“穿甲胄的兽”。从外形上看,它从头到尾,从背脊到两侧,都覆许多骨甲,上面还附生着角质鳞甲;鳞甲之间,相互连接,甚至连四肢和尾巴也有骨甲保护着,只有腹部等少数地方,才长着『毛』。犰狳全身披挂,坚甲护身,目的只有一个:自卫。在遇到天敌伤害时,有的犰狳凭借自己坚硬的骨甲,把身体紧紧地蜷缩起来,形成一个球形的铁甲团,就是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