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岷州刺史府
已经半夜,李思忠、李道彦、内卫大阁领、岷州司马、军曹,几人都沉默不语、表情各异,各自坐在一边。
今天下午的时候,大阁领追赶刘宇一直跑到岷州城,听说对方前往西倾山阻击吐谷浑大军,他有点不相信,质问李道彦为何不查清查,就浪费银钱。
李道彦堂堂郡王,皇亲国戚,不但没有回答他,反而气势汹汹、劈头盖脸臭骂了他一顿,还要下令调回守军。
双方僵持不下,大阁领身为内卫府实权老大,同样不怕李道彦,义正言辞的威胁两人:“李大都督,刺史大人,你们私自动用府库帛银,可知该当何罪?”
“关你屁事,马上把岷州守军,全部给我调回来,否则万一有何闪失,皆由你来负责,小心到时候…满门抄斩!”
“都督所言甚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岷州政务,与你何干?赶快把两千骑兵还回来,不然……出了差池,都由你一个人承担,哼哼~”
李思忠也跟着恐吓,顺便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到大阁领身上,他亲自调走两千精锐铁骑,现在又不还回来,万一出了任何乱子,绝逼要背黑锅。
大阁领也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肯定是想拉自己挡枪,不由得愤然指责道:
“你……你们这是在推卸责任,就算岷州出了意外,跟我有什么关系?调集各州精锐铁骑,是陛下亲自命令的!”
“哼哼~包括戍边军吗?”
“这不是废话吗?除了戍边军,哪儿还有多少军队,最近吐蕃很稳定、突厥国内大雪内乱,根本没打仗的征兆!”
一番推诿,扯到了半夜。
181火热开工
翌日清晨,风和日丽,苍茫的草原一望无际,丰茂的牧草,将羊群掩盖在其中,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色。
清风吹拂,碧波荡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远处高低起伏的丘陵上地带、背靠的西倾山腰,就是今天工作的地方。
两千亩罂粟田,数万人开垦两天就能够完工,现在刚刚阳春三月,很适合春耕播种,事不宜迟。
刘宇准备了五百公斤罂粟种,播种两千亩地绰绰有余,另外还有一两万把锄头、铁铲、犁耙…准备非常充分,就连肥料农药、苗圃薄膜,都一应俱全。
东方罂粟,株高0。8米……1。2米,叶长约30厘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梗上有一层白色茸毛,花通常单朵,直径十厘米或更大,花色鲜艳娇丽,有白色、粉红色、红色和紫色。
罂粟春秋季均可播种,一般情况下春播在3~4月,花期6~7月;而秋播在头年9~11月,花期为次年5~6月。
土壤整理要细,做畦浇透水,然后撒播或条播。由于种子细小,因此罂粟播种时,土壤要整平、打细,撒播后不必覆土,也可薄薄地盖上一层细沙土。
该类罂粟较耐寒冷,我国华北地区多有栽培,需要定时追肥,幼苗期间要保证水肥充足,一百天左右可以收获。
根据克钦独立军的经验,罂粟亩产白粉大约两百公斤,收购价大约一百万美元左右,市场价超过千万美元!
当然,刘宇告诉自己:这不是为了钱才种植的,咱是为了要压制美国,摧残美国青少年,以牙还牙。
……
早上八点,兵团成员分区集结,除老弱病残之外,两万余青壮男女,通通主动参加劳动,非常积极。
石头派人跟着老板,到营地远处的小山丘下,接受了上百辆工程车、物资机械设备,数量颇多。
开垦土地的繁重工作,全都交给了挖掘机、推土机完成,四五十辆大家伙轰鸣咆哮,分别开向两处荒地。
兵团将士没见过这东西,都被吓得四处溃散,大型三一挖掘机,轰隆隆的声音嘶吼,履带咔咔咔作响,整齐一溜奔赴西倾山北麓山脚。
护卫队安抚住众人,指挥领取农具种子、化肥农药,接受培训。刘宇亲自教导护卫队员、各师团学习代表;再让他们指导下级,规范种植技术,虽然也没多少技术要求。
花了大半天时间,中午之前,总算讲解清楚,所有人基本都搞明白,参照刘宇示范,摸石头过河。
九个师各自分配了种植范围,各团各营同样分区负责,等待挖掘机械开垦完毕以后,迅速投入工作。
很快,已经中午,老弱病残成员也全都动员起来,做饭、烧水、搞后勤。
为了补充体力,提高效率,孙秀梅母女下令:食物不限量供应,粟米、面条稀饭、牛羊肉、蔬菜、糖盐,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电解质,能迅速恢复劳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保证体力充沛。
对粮食可能欠缺的情况,刘宇仔细想了想,邪恶的决定:在大唐高价从官府各州县、豪门大户收购,越多越好。
这些封建统治阶级、地主土豪剥削阶级,手里积攒了很多粮食,又不知道三年大旱即将到来,肯定愿意出售。
反正,这些人横征暴敛,绝对不会救济普通百姓,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然如此…也一起饿死好了!
说干就干!
下午,种植开始,上万人浩浩荡荡前往罂粟田,大片土地被翻整,再粗略修理一下就可以播种。
刘宇和小丫头……不对,应该说是领主大人,对照几份各类地图,设计规划城池格局、飞机场、水泥公路……
顺便给苏清荷打了个“电话”,通知她大规模收购粮食,粟米、小麦、大豆和高粱,只能从官府、豪门大户收购,不能从老百姓手里买,数量越多越好。
苏清荷虽然不知道原因,却没刨根问底,而是满口答应下来,她正愁没有表现的机会,一定要办好这件事,挽回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
一声令下,卧龙山的所有人,都被分配任务,除了执勤队员以外,不论是队员或者村民,青壮通通加入购粮队。
货车、卡车、牛车、马车,只要能凑合的运输工具,全都汇集起来,准备投入使用,杂七杂八,好几百辆。
苏大美女指派王虎王豹,带队前往彭州、益州、剑州、文州等地,大批量收购粮食,然后出动车队运输。
另外,还通知五姓七望,收购他们手里的余粮存粮,这些豪门望族的底蕴不容小觑,粮仓堪比国库。
最后,她亲自前往官府,高价购买朝廷粮库储存的粮食,益州乃天府之国水旱由人、不知饥谨,向来富庶。
由于交通闭塞,粮产虽多,却都是供应本地百姓、军队,存粮很难运送到外地销售,陈粮积压多年。
最近几年,粮食贱价,区区不过才三五文钱一斗,两石细粮一贯钱,运到外地还不够运费,只有丝绸皮货、瓷器盐铁的利润颇高,值得捣腾。
没人知道,一场持续三年的大旱灾悄然来临,粮食价格会翻几十倍,如果巴蜀存粮都被收购,呵呵~~
刘宇已经能够想象,到时候李二狗除了乖乖就范,还能怎么着?普天之下饥民遍地,狼烟四起,谁有粮食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
轰轰烈烈的大开垦行动,第一天就初见成效,几百块一亩一亩整齐排列的罂粟田,已经完成播种追肥。
两千多亩荒地翻整完毕,石头准备把千余亩谷地,也一块儿翻了,种植些高产农作物;北麓谷地靠近水源,肥沃湿润,种玉米、土豆、红薯,很合适。
天黑收工,两万多人,灰头土脸的回到营地,一个个都跟乞丐似的,尤其穿着打扮太有个性。刘宇决定,给他们提供统一的工作服,采矿的时候肯定要穿专门的制服,便于管理。
晚饭,是水煮牛羊肉、蔬菜、馒头加上米饭,相当纯天然,刘宇感觉味道不怎么样,还好有孙秀梅母女当厨师。
…待续…
182囤积粮食
接下来几天时间,几万人除了种地就没其他任务,两千亩罂粟、一千亩粮食蔬菜,越战越勇,日渐熟练。
刘宇趁此机会,返回卧龙山基地找苏清荷,查看购粮进度;苏大美女的效率还算不错,两天时间就已经定好了几千吨粮食,采购速度还在加快。
本地几十家豪门望族,纷纷把陈粮出售,每家十吨八吨,主要还是彭州府衙粮曹处理了几万石粮食,价格并不算太贵,不过几千贯钱。
除此之外,五姓七望在彭州清城的负责人纷纷表示:愿意出售陈粮,但也仅限陈粮,新粮是不卖的,对于这些世家大族来说,土地和粮食很重要。
王虎和王豹,兵分两路,分别前往益州、剑州,以及龙州、文州,四处大量收购粮食,高出市价两成,收获很可观,目前已有数万吨。
运输队正式出动,五十多辆大货车重卡车,前往偏远的州县;三四百驾牛车马车,负责彭州境内,浩浩荡荡的开始抢运粮草。
如此大规模购粮,朝廷肯定会出手干预,护卫队必须趁李二狗还没得到消息以前,完成任务。从地方探子向上汇报,到命令下达执行,起码也需要十几天时间,应该足够了!
一辆军卡平均载重二十吨,五十辆就是一千吨,每天三趟没问题。至于牛车马车,每趟半吨差不多,本地一天拉个几趟,五百吨左右。
村子里两千多人,只要会骑马赶车的人,全部征调到运输队帮忙,车队绵延两三里长,浩浩荡荡开向彭州。
基地里面,几座厂房、仓库,大量闲置房屋,都暂时被改为粮仓,容量大概十万吨,就算不够也无所谓,刘宇有空间戒指,召唤到哪里不行?
巴蜀地区积攒的陈粮,大概就只有四五十万吨,百万户人口,平均每户富余半吨上下。当然,普通人家必然是没那么多,都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
比如益州粮库,存粮百万石,其中至少有五万吨陈粮,非常充裕。贞观时期,从来没听说益州饿死过人,除了乞丐以外。
刘宇准备亲自前往益州,拜访益州刺史,商量采购这五万吨陈粮,凑齐二十万吨完成任务,再多也没必要了。
……
作为朝廷封的大将军、公爵,不论怎么说都是上级,区区一个刺史,比自己的官阶低,排场还是要讲的。
骚年率领一个小队,驾驶五辆吉普牧马人,风尘仆仆,从彭州开往益州刺史府,一百多公里路程,两三个小时就赶到了。
四个轮子的越野车,刚刚到达益州地界,就被认了出来,知情人士惊讶之余,不无炫耀的向旁人介绍:
“看见没有,这就是铁牛流马,也被称之为汽车,日行万里!是卧龙卫专属座驾,朝廷都没有,厉害吧?”
“铁牛流马?比木牛流马还厉害?”
“废话!木牛流马算个屁?一个日行千里,一个日行万里,有的比吗?”
“那他们来益州城干嘛?”
“哼哼~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据说卧龙卫大量囤积粮食,已经购买了上百万石,不知道想干嘛。”
“该不会…是要造反吧?”
“嗯~有可能!”
很多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揣测卧龙卫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甚至断定刘宇要起兵造反,改朝换代。
幸好刘宇不知道,否则非得给他们发一个:最佳编剧奖,想象力真特么够丰富的!
但是,也不怪别人瞎说,谁叫刘宇大规模收购粮食啊?自古以来,造反以前,都得先囤积粮草,这个推测还是很有道理的。
拉风的车队一路狂奔,喇叭嘀嘀嘀叫个不停,吓得到处人仰马翻,终于一路火花带闪电,杀到刺史府门口。
“吱啦”的一声,五辆汽车整齐停靠在路边,全副武装的队员,上前通知小吏转告刺史大人,刘大将军来了。
很快,益州刺史崔元,清河崔氏的嫡系成员,带着一票官员出来,热烈迎接刘宇等人,毕恭毕敬。
“下官益州刺史崔元,率领益州官吏恭迎大将军,诸位里边请,快请~”
“多谢崔刺史,还有几位大人,突然前来实属冒昧,叨扰各位了,略备薄利一份,还望莫要嫌弃啊!”
没错,刘宇准备的礼物,还是玻璃玉雕挂件,晶莹剔透,市价两百贯钱一小块儿,雕工精湛,浑然天成。
刺史、长史、司马、参军…基本上每人都有两件,不可谓不珍贵,所有人都虚让一番,然后感激不尽的收下。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几百贯钱的礼收了,还能不给办事儿?
果然,刘宇一提收购陈粮,崔刺史立刻表示没问题,反正陈粮都快发霉生虫了,能卖掉当然好。
更何况,刘宇相当大方,按新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