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晚,朱贵儿正在沉睡,猛的被袁宝儿推醒,惊慌失措的对她说:“贵儿,陛下呢?”
朱贵儿迷迷糊糊的指着皇上的床说:“不是在那儿吗?”
袁宝儿拉着朱贵儿到床边看:“你看,皇上在哪儿?”朱贵儿清醒了一些,上前一看,除了乱成一团的枕被外,什么都没有。朱贵儿登时吓醒了,上去翻了翻,床上空空如也。朱贵儿也害怕起来,又不敢声张,只和袁宝儿偷偷的里里外外找了几遍,仍不见皇上的踪迹,两人面面相觑。半晌,朱贵儿搓着衣角说:“要不,我们还是去禀报娘娘吧,要不然我们明天还找不到皇上就麻烦了。”
袁宝儿想想也没有别的法子了,说:“那只有这样了。”
两人慌慌张张的来见萧后,萧后一听大惊,连忙派了几组宫女分头去找,另外命陈公公去问巡逻的卫士看有没有人看到皇上或者是别的可疑的事。然后对着袁宝儿、朱贵儿说:“你们两个跟我到院子里去找。”说着已起了身出门去,袁宝儿、朱贵儿忙不迭的答应着跟上,其他的宫女也跟在后面。到了院里,卫士们都启动了,有几个小卫士来禀报说:“子时看到皇上倚着手杖向后花园的方向去了。”萧后忙命他们带路向后花园走去。一时间,一路的火把把后花园照的鏳亮,“陛下”、“陛下”的喊声四溢,在宫苑里回荡。萧后急匆匆的走在前面四下寻找,早忘了做皇后应有的仪态,后面一群宫女紧跟,两个小公公在萧后旁边举着火把。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恨不得连草皮都扒开来看,还是没有找到。眼看折腾了半宿,似乎都有天快亮了的错觉。还是朱贵儿眼尖,看见那边山脚下恍恍惚惚像是一个人影,心里一喜,指给萧后看:“娘娘!看那是不是有个人?”小公公连忙把火把举向那边晃了晃说:“看不清楚,好像是站着人儿,又好象是树。”萧后借着火光一看,影影绰绰的似乎真有个人站在那儿,忙又向那边走几步,果然是的,而且姿态很像皇上,拄着一根手杖,佩着头巾,身着小衣,还是睡觉时的装扮。萧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带着心痛喊道:“陛下!”话音刚落,再也说不下去了,只是紧步朝皇上走去,后面的人“呼呼啦啦”的连忙跟上。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三十二节 夜游
萧后走到皇上面前说:“陛下,天已入秋了,夜晚回凉,很冷的,您怎么这样就出来了?我们回屋去吧!”皇上没有回答,反而对着萧后指着远处的景色说:“你看,那儿多美啊!我们去那里看看。”萧后见皇上没有回屋的意思,回头吩咐宫女去取厚衣服。袁宝儿忙举过来一件厚斗篷,原来她看到皇上衣服都放在原处,料着他是没穿外衣就出去了,所以出来找皇上的时候顺手抄了一件斗篷。萧后接过斗篷,披在皇上身上,给他系好项下的丝绦说:“那儿是很美,可是今天太晚了,看不清楚,我们等明天天亮了在去看好吗?天亮了看的更清楚一些不是吗?现在是夜晚,虽说有火把还是看的不真切。”皇上像是没有听见似地,拉着萧后就朝那边走去,萧后只好跟着。
来到一处水榭,皇上拉着萧后站到榭中,指着粼粼的闪着光水里明月的倒影让她看,一阵风吹过来,冷的竟然有些侵骨,岸上的树叶夜也助兴似地随风舞动,“萧萧”的发出声响,不禁让人毛骨悚然,萧后禁不住打了一个汉族。皇上却似乎对这些毫不在意,说:“你看,这水多清呀!人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朕喜(87book…提供下载)欢山,喜(87book…提供下载)欢水,你说,朕够不够仁?够不够智?”
萧后无奈,说:“陛下的聪明是人人皆知的呀!”
皇上“呵呵呵”的笑起来,笑到后来都分辨不出那是笑还是哭了,只是“喃喃”在嘴里念叨:“是啊!朕很聪明,朕自幼聪明过人,没得人比得上朕的。”萧后难过的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皇上一转眼恢复了精神,戳着手杖又向前走,走过一带河堤,上了一架小石桥,前面出现了一座馆院,隐在繁盛的花木当中。这个看来相对寂寞的场所,却是皇上的最爱,因为这是一处书馆,连忙珍藏着许多书,一生要强的皇上,也个书迷,是不可一日不读书的。
皇上停下脚步对萧后说:“你还记得吗?他们给朕建造的书馆,里面都设有机关的,一踏机关,就有木人收起帏帐,把书呈到朕的面前。待朕要走了,那木人又把书收回去,放下帏帐。这些巧处,以往哪个帝王能像我一样用过?只有朕!朕是千古一帝啊!”萧后只得口里应着,跟着他走。遇到一个空隙,萧后看跟随的人都困乏的不成样了,便命大家回去休息,只留几个亲随伺候。袁宝儿、朱贵儿想着这回是她们二人没有照顾好皇上才出了这样的事,心里十分内疚,说什么也不肯回去,萧后只有罢了。
皇上拉着萧后一边走一边看,每到一处景观,就想起往日在那里经历到的趣事,絮絮叨叨的说给萧后听,萧后连声附和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方已泛起了鱼肚白,皇上脸上终于有了浓浓的的睡意,本来坚定的脚步也越来越绵软无力了。萧后和众人拖着疲倦的身体连哄带扶的把皇上迎回了屋。萧后亲自服侍皇上睡下,又扭过头命在旁边一直惶惶不安的袁宝儿、朱贵儿回去睡觉。两人齐说:“娘娘!都是奴婢的错,让奴婢好好侍奉皇上将功补过吧!”
萧后说:“你们回去好好休息,晚上还要侍奉皇上呢!要是现在放不下这件事不肯好好休息,晚上没有好的精神万一再出了岔子怎么办?”袁宝儿、朱贵儿听了这话才勉强告退。萧后自己也瘫了下去,简儿等几个人来服侍萧后睡下。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三十三节 夜静
李渊起兵的消息很快传到江都,连他都反了,皇上的意志更加消沉。现在还有谁能值得他去信任?那杨义臣本来也像李渊一样,皇上给了他充足的信任去平叛反贼,前些天虞世基提醒他防止权高生变,被他解了兵权。可这李渊怎么也好好地反了呢?真是世道已变,人心难测呀!
晚上,夜渐渐深了,皇上仍没有睡意,干脆在院子里设下酒菜,和萧后一边饮酒取乐,一边仰望天空。皇上没有让其他的嫔妃夫人们作陪,连天来的热闹,使他一时有了一阵厌倦感,只想在这一时享受片刻的宁静。天气越来越冷了,小虫子都藏了起来,听不到它们的叫声,万籁俱寂,更显夜空的寂静。皇上站起来,想更清楚的看着天上的星星。自从那年受先皇的诏赴京做太子之后,就没有像这样静静夜观天象了。而在做扬州总管时,因为闲暇的时间多,他和那时还是王妃身份的萧后常在一起看天象玩儿占卜游戏的。因为经常是好的卦象,更膨胀了他要争太子之位的野心。现如今,一切的理想都变成了现实,反倒对现实的把握没了信心,又多么希望再有好的星象重现。其实他自己明白,就是有了好的星象,也只能令他欢喜一时,无边的烦恼仍然会在他的身边萦绕。
天边划过一道流星,皇上看着它消失在天际,对萧后说:“这个皇帝的位子,外面想的人很多呀!九五之尊,人间真龙,天之骄子,那是很多人的梦想啊!他们都要来争,都要来抢,那就来吧,随他们去。大不了,我还能像当年的陈后主一样,做个长城公,你就像他的皇后沈后那样的。我们还是可以像现在一样喝酒取乐。”说完愁眉一锁,也不使唤宫女,自己斟满了酒,一饮而尽。
萧后想上去拦,哪里拦得住,想了一下笑着说:“臣妾也很怀念当年在扬州的生活,记得那时年纪小,却总在惆怅青春易逝,见了花谢了也要伤感,看叶落了也要伤情。现在想来,真是个孩子心态。”说完一看,皇上酒意已浓,说:“陛下今晚儿就喝到这儿算了吧!喝多了明儿又头疼,哪里还有精神去和宝儿她们玩儿呢?”皇上点点头,几个侍从来扶,进了屋。
宫女们铺床,皇上和萧后坐在一旁,简儿送上来解酒汤,萧后奉上,皇上喝了两口就摆摆手,简儿撤了下去。皇上一扭头,看着旁边的镜子里自己的影子,半天,抚着自己的脸笑着说:“好头啊好头!将来斫它的人会是谁呢?”
萧后听这话心里一惊,问:“陛下好好的,怎么说这样的话?太不吉利了。”
皇上呵呵笑道:“人生的贵贱贫富苦乐生死,自古以来就是相互更替的,正所谓月满而亏,月亏则盈,万事都没有长久的,到了那一步又有什么值得伤心的?不过是运气不好罢了。”话一说完,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似乎想让自己那颗焦灼的心降去一点点的温度。
萧后想了一会儿,慢慢的说:“陛下不必想得太多,其实有的时候努一把力,也会把不好的运气变成好的,事在人为。”
皇上笑着摇摇头,又吸一口凉气说:“谈何容易!当年,朕是多么的瞧不起陈后主,觉得他只晓得喝酒取乐,致使自己遭受亡国之运。朕日夜为政事操劳,原本想打造出一个超越汉武的盛世,想不到现在也走到这个地步,竟与陈后主相仿。当年朕运气好的时候,到哪里不是所向披靡、战无不克?自从征战高句丽之后,朕的背运就来了,厄运接踵而至,这不是运气是什么?上天,原来不会让一个人走运太久的啊!”萧后无语,却在遥想当年,楚霸王项羽被围垓下,也曾经叹息自己“时不利兮”。如果把遇到的挫折、危难甚至失败都归结给运气不好,是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三十四节 丹阳计划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群雄逐鹿的场面已形成,起初的一些反军的小集团或被歼灭,或被兼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能上的了台面的只剩下李密、窦建德、刘武周和李渊等几家垄断着仍挂名在风雨中飘摇苟延残喘的大隋王朝的地盘。一直甘当鸵鸟的隋帝杨广,也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处境。自打派他新信任上的王世充去守东都洛阳对付对其虎视眈眈的李密以后,他已经对天下没有多少号召力了,他现在给自己留的唯一退路就是保住江东。
在大殿上,皇上提出了准备迁都已为博一个好彩头而更名丹阳的健康(今江苏南京),以防李密集团越过长江,攻下他这最后一块儿风水宝地。话一落音,内史侍郎虞世基为连声赞成,说:“这是个很好的计划,丹阳有长江天险做屏障,易守难攻,且江南一向富庶,足可以令我大隋修生养息,来日去除李密等反贼,重现晋王大隋旧日风光。”
右武侯大将军李才一听气的胡子直翘,说:“皇上应该立刻返回西京,藉此安定天下,是民众能安居乐业。如果只恋这江东这一小块儿地方,会继续让百姓卷在战火当中,失我大隋国威。”
虞世基对皇上是太了解了,在这样让李才争论下去,搞不好今天在这大殿之上又要死人了,他是何等的口才,立刻反驳:“这个时候让皇上回长安,那不是皇上往刀尖是赶?皇上乃九五之尊,岂能到那种危险的地方去?就算要回西京,也得等把反贼平定了以后再回。你身为大将军,不能克贼,却要皇上去冒险,你居心何在?”李才登时无话可说,只好愤然离殿。
门下录事李桐客出列说:“江东地势低而潮湿,耕地狭少,又要奉养皇家、对外供应三军,百姓难以负荷,恐怕最终仍将激起变乱!”李桐客话音刚落,御史们立刻发出弹劾,说他毁谤朝政。有了这么大的“罪名”,李桐客哪里还敢说话?于是所有的人都顺着皇上说:“江东之民早盼望圣驾光临,陛下南下长江,亲临安抚,此乃大禹之功业!”皇上随即宣布准备迁都,丹阳郡开始营建皇宫。
丹阳的皇宫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紧张进行中,又是一年的夏天就要来临。皇上对萧后说:“这夏天一到,转眼就是秋季,天说冷就冷了,你要让宫女们赶紧准备寒衣。迟了,只怕是要让将士们受冷了。”萧后答应着,积聚宫女,发配衣料、棉花呀什么的将做寒衣的任务分配下去。因为时间赶得紧,连皇上宠爱的朱贵儿和袁宝儿也分配了很重的任务。宫内上下忙碌,皇上游玩儿的也收敛了不少。
宫内忙的热闹,不知宫外也热闹着。皇上欲迁都丹阳的消息一传开,将士们一片哗然。因为他们都是关中人,日夜思念家乡,希望能早日回乡与家人团聚。要知道这反兵四起,他们也很担心家人的安全,眼看这军队的粮草渐渐的就要吃紧了,军心就有些涣散了,心底期盼着皇上能下令回兵。这回看皇上要定都丹阳,知道西归无望,慢慢的有不少人就动了逃跑的心思。禁军郎将窦贤首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