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九龙夺嫡-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被陈老夫子这么一记当头棒喝,诚德帝的额头当即便见了汗,嘴角嚅动了几下,试图解释上一番,偏偏事实俱在,辩解的话语实是难以说出口来,也就只剩下尴尬苦笑的份儿了。
    “陛下好生看看这两个字是如何写的。”
    陈老夫子不满地扫了诚德帝一眼,起身走到了文案前,拿起先前写就的一幅字,缓步行回了几子旁,将那幅字搁在了诚德帝的面前。
    “平衡?这”
    一见纸上那巨大的“平衡”二字,诚德帝不由地便是一愣,显然很想说他就是想要平衡来着,这不,朝中诸般势力中,就属弘晴最强势,为平衡故,朝弘晴下手显然是必须之事,只是话到了嘴边,诚德帝却又犹豫了,没旁的,陈老夫子显然是站在弘晴一边的,当着他的面说要削弘晴之势,岂不是自己找不痛快么,再者,这一年多来的屡屡失败也已证明了他诚德帝诸般调整策略压根儿就不对路,在这等情形下,诚德帝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自己懂得了平衡的真谛。
    “不错就是此二字,为帝者,不懂个中真谛,不过一昏君耳,陛下向来精明过人,应是能明白润物细无声的道理,置气耍横,不过是小儿胡闹罢了,能成得甚事来着?”
    陈老夫子摆出了座师的架子,毫不客气地便教训了诚德帝一番。
    “夫子教训得是,是朕操之过急了。”
    诚德帝格局是小了些,却并非不明事理之辈,细细地将陈老夫子之言咀嚼了几番之后,已是有了所悟,这便朝着陈老夫子一躬身,谦逊地自承了错误。
    “陛下不止是操之过急,就连方向也搞错了,不撞墙才是怪事了的。”
    尽管诚德帝已是诚恳认了错,可陈老夫子却并未放其一马,而是毫不容情地又狠揭了一下诚德帝的伤疤。
    “请夫子赐教。”
    面对着陈老夫子的冷厉,诚德帝宛若又回到了从前听老夫子训示的年岁,竟是不敢摆出甚帝王的架势,老老实实地拱手求教了一句道。
    “陛下好生想想,哪一方才是真不愿陛下坐稳那把金交椅的,某些人怕不会因陛下登了基便束手待毙罢,似此心腹大患不除,社稷岂有宁日哉?”
    陈老夫子并未因诚德帝的恭谦之姿态便给其甚好脸色看,依旧是言语尖刻地指出了诚德帝这一年余来施政屡出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此确诚是朕之失虞也,错非夫子提点,朕尤蒙在鼓里,惭愧,惭愧。”
    被陈老夫子这么一说,诚德帝的冷汗立马便沁了出来,认起错来,倒是多了几分的真心。
    “陛下若是真能明悟此二字之真髓,亡羊补牢,尤未晚也。”
    这一见诚德帝认错的态度尚算端正,陈老夫子自也就没再有甚尖刻之言,仅仅只是略略提点了其一句道。
    “夫子放心,朕知晓应如何做了,然,具体到眼下这等局面,又当何如之为宜?”
    诚德帝一派虚心受教状地应了一声,而后便即将话题转到了眼下这等乱局上,很显然,诚德帝所谓的明悟不过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而已,并非真的理解了“平衡”二字之精髓所在,此无他,若是诚德帝真的明悟了的话,压根儿就无须多此一问来着。
    “陛下应知战争打的便是后勤保障,而这又须得靠经济实力来支撑,西北如今已是大乱,再不平定,边疆糜烂矣,此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故而此时国内之经济平稳乃是重中之重,断容不得有半点的闪失,陛下纵使欲调整中央银行,也不当在此时,姑且搁置一边又如何,待得西北平乱之后,陛下有的是时间来整合各方,至于摩阿隆一案么,快审快结也就是了,少作牵连便不致有甚闪失。”
    明知道诚德帝其实并不曾真的明悟,可陈老夫子却懒得再与其多分说个中真谛了的,没旁的,概因陈老夫子早就知晓诚德帝并非英主,不过就是一过渡君王罢了,实不值浪费精力去尽心辅佐于其。
    “嗯,朕回头便下了旨意,着即将摩阿隆处斩也就是了,只是晴儿的病”
    同样的意思其实张廷玉与马齐早就已提醒过诚德帝了的,只不过那时诚德帝自以为局势尽在掌握之中,不听人劝,至于后头么,又碍于脸面,不肯认错,然则被陈老夫子如此这般地教训了一番之后,诚德帝的心气早被打没了,也就不敢再固持己见,只不过对弘晴那头的可能反应还是有些不衬底,这便试探着问出了半截子的话来。
    “陛下过虑了,仁亲王不过偶感风寒而已,三两日便可痊愈,当不致误了出征之大事的。”
    陈老夫子不动声色地看了诚德帝一眼,意味深长地给出了个明确的答案。
    “那就好,那就好啊,朕出来已久,也该回宫了,他日定当再来向夫子请益,此副字,朕就带走了,自当悬于座前,以为座右铭也。”
    诚德帝此来的真正目的就一个,那便是透过陈老夫子的嘴,向弘晴表达妥协的意思,至于请教啥的,不过都是玄虚而已,而今,事既已达成,诚德帝显然是不打算再多逗留了,这便笑着起了身,先是慎重其事地将陈老夫子所写的那幅字折叠好,收进了宽大的衣袖中,而后又恭谦地朝着陈老夫子拱手行了个礼,就此提出了告辞之意。
    “陛下圣明,老朽恭送陛下。”
    诚德帝既是要走,陈老夫子也懒得出言挽留,跟着也起了身,躬身一礼,摆出了副恭送之架势。
    “夫子请留步,朕这就告辞了。”
    诚德帝眼神复杂地看了陈老夫子一眼,也没再多啰唣,交代了句场面话之后,便即就此离开了书房,由着一众大内侍卫们簇拥着便出了仁亲王府,自行打道回宫去了

第890章 边关告急
    诚德帝一旦下定了决心,动作倒是相当之迅速,这才一回到宫中,立马将正风风火火地办着案的二阿哥弘晟以及雍亲王世子弘历召进了宫中,不顾二人的强烈抗议,强行下了中止此案的死命令,旋即,又下诏将摩阿隆赐死,其家人尽皆流放乌苏雅里台军前效力,并下令释放所有被此案牵连之中央银行官吏,好言抚慰上了一番。
    中央银行仓促结案的消息一经传出,朝野再次引发哄乱,上本言事者众,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然,诚德帝尽皆留中不发,只称此案已结,敢再乱奏者,一律以抗旨不遵之罪论处,至此,喧嚣了数日的中央银行贪腐案便算是告了段落,朝野间乱议了几天也就没了声息。
    诚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病”了数天的仁亲王弘晴上本奏称风寒已愈,请求按原定计划发兵西征,帝欣然允之,并定于四月初一在**广场行阅兵式,校验三军并为出征大军践行,此诏书一下,京师里立马便又闹腾了起来,相约到时候去参观阅兵式者不知凡几。
    诚德二年四月初一,仁亲王弘晴率十二万大军于阅兵式后,在数十万京师百姓的夹道欢送下踏上了西征之道路,军行甚速,四月十日过了太原,二十四日便由潼关进了陕西,二十九日抵达西安,稍事休整,本打算三日后再行向岐州(今之宝鸡)进发入甘肃天水,却突然接到了陕西总督延信的告急文书,言称庄浪卫(今永登)西部居住在卓子、棋子、剌布藏一带的六个藏族部落突然举兵造反,聚众七万余,纵兵四下劫掠,石堡城(今之青海湟源县)、西宁、庄浪卫、会宁、兰泉(今之皋兰县)、平安镇等诸多县、镇皆落叛匪之手,延信率一万军兵出兰州讨伐,奈何敌军势大,于战不利,不得不退回兰州坚守,甘肃已有全面糜烂之征兆,请求弘晴所部急速增援。
    “诸位,刚接到兰州急报,散居于兰州外围之卓子、剌布藏一带之平郭罗克、外谢尔苏等六部藏民突举反旗,聚众七万余,石堡城、西宁、庄浪卫、会宁等各城均已沦陷,延信于战不利,现退守兰州,甘肃中部乱局已现,而罗卜藏丹津窃据老牙关,聚兵十四万众,虎视河州,甘肃南部险情丛生,另,据查,大小策妄敦多布亦率准噶尔军主力十三万余啸聚沙洲,随时有可能向玉门关发起攻击,我军若是不能在短时间里平定青海各地之乱,准噶尔军必会趁火打劫,一旦玉门关有失,甘肃北部将无险可守,糜烂难免,诸公对此有甚看法,且就各抒己见好了。”
    军情紧急,弘晴自是不敢怠慢了去,这一接到告急文书,立马召集师以上将领齐聚中军大帐,围在了大幅沙盘前,由着弘晴将最新敌情介绍了一番。
    “启禀王爷,末将以为敌军虽众,却大多是乌合之众,断难挡我新军之锋锐,为防诸敌之联动,末将建议先打兰州周边之敌,一举切断罗卜藏丹津向准噶尔撤退之道路,而后分兵两路,以偏师驰援玉门关,主力则南下寻机与罗卜藏丹津展开决战,一举歼敌于青海南部,而后再横扫青海全境,大胜之后,再趁势出关解决准噶尔部之乱。”
    弘晴话音方才刚落,第二军军长张淼已是率先开了口,但见其指点着大幅沙盘,语速飞快地将所谋之策简略地道了出来。
    “王爷明鉴,末将以为张将军所言甚是,三部乱匪中,就属六部藏兵最弱,兵力少,装备、训练皆差,我大军一至,瞬息便可破敌,如此一来,即可解了兰州之围,又可阻住罗卜藏丹津所部逃回柴达木盆地之退路,当是可行!”
    “王爷,末将也以为张将军所言乃稳当之策也!”
    “王爷明鉴,先打弱敌,以实击虚,应是上策!”
    
    张淼年岁虽不算大,可在新军中的威望却是颇高,他这么一进言,附和者自是不少,不仅是其手下三名师长尽皆举手赞成,其余诸军将领也有不少赞同者。
    “嗯,有和(程贵武的字),你怎么看?”
    张淼所献之策虽是得到了不少将领的认同,然则弘晴却并未就此表态,仅仅只是不置可否地轻吭了一声,转而点了第三军军长程贵武的名。
    “王爷明鉴,末将以为张将军所献之策看似稳当,却有几处碍难有待商榷,其一,我大军若是转战兰州,罗卜藏丹津恐不敢再在老牙关一带徘徊,势必会向青海湖一带转移,其所部尽皆骑军,一旦启动,速度奇快,怕是不等我大军拿下石堡城,两部贼子已联成一气,一旦我军不能及时攻克石堡城,战局恐将陷入僵持,倘若准噶尔部再趁势攻掠玉门关,我军进退不能,势必陷入苦战,鉴于石堡城一带之地形复杂,我军火力凶悍之优势难以展开,倘若强攻,折损必重无疑,此不合战之道也。”
    在场之高级将领中,程贵武的升官速度绝对是最快的一个,在新军扩编之前,他还只是先锋团的团长,扩编之后,便成了第三军的军长,个中固然有其在京师一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之故,可更多的则是因其之指挥才能得到了弘晴的认可,这不,此际分析其敌情来,明显要比张淼考虑得更周全上一筹。
    “嗯,那依你看来,这一仗当如何打?”
    程贵武的分析正是弘晴的顾虑处之所在,此无他,石堡城沿线地形狭窄,大部队难以展开,也缺少迂回之空间,一旦急攻不下,后果当真不堪设想,当然了,只要重炮部队能及时赶到,拿下石堡城还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兰州一路向西宁打过去的话,处处皆敌,每进一步都须得清扫周边之残敌,加之道路难行,重炮部队的挺进速度自然也就快不起来,是否能抢在罗卜藏丹津反应过来前攻克石堡城,实在是难说得很。
    “王爷明鉴,末将以为此战须得以巧破千斤,您看,河州一带除了达加里山口的老牙关可入青海之外,还有一条小道——积石山口,只是此道艰险难行,又须得渡黄河而行,除采药人之外,甚少有人走此路,大军虽是难以通过,可轻军行进却还是可行的,故,末将建议我军可兵分三部,一旅偏师偷越积石山,以为奇兵,主力则摆明阵势强攻老牙关,以吸引罗卜藏丹津所部之注意力,再以一军杀奔兰州,不管沿途之敌,全速奇袭石堡城,断敌之归路,与我军主力及偏师合击罗卜藏丹津所部,待得歼灭了该部之后,再回手去剿灭藏民之乱,倘若能得手,则青海之乱当可在两月内平定,是时便是我军出关横扫准噶尔之良机也,此末将之浅见耳,还请王爷明断。”
    程贵武能得弘晴如此看重,自然不是等闲之辈,一番战略解说下来,明显比张淼所言要实用了许多,只不过其毕竟是军中的小字辈,尽管分析得颇为的精彩,却几无人出言附和,场面么,自不免显得有些冷清。
    “王爷明鉴,末将以为程将军所献之策颇为可行,末将愿率一部兵马前去取石堡城!”
    一派的死寂中,却见一名身材粗壮的将领昂然站了出来,高声地支持了程贵武一把,众人循声望将过来,这才发现出头者赫然是新军中资历最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