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歌-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佼佼者,下次科举,必中!”    宋歌道:“我说你考不上,你就永远也别想考上了!”    “你算老几?哼,口气倒大的很!”书生不屑地说道。    武松急忙插口道:“凭他是枢密使,呃,够不够?”    宋歌道:“好了,武松,别再跟他废话,我们赶快去寺庙前看看!”说着,快速而走,方腊、武松急忙跟上。

认识李纲(2)

那书生一脸惨白,比死了爹娘还要难看,“枢——密——使,他,他就是枢密使大人——呜呜呜呜——”    没一会,宋歌、方腊、武松就到了寺庙门口,只见寺门紧闭,寺庙外站了五六个彪形大汉,正用拳头咚咚地擂着寺门。    寺庙不远处的山坡上,站立着数个读书人,好几个也被打的鼻青脸肿,血流如注,怒气冲冲地看着寺庙外的大汉。    大汉们见寺门不开,搬了几块巨石,往寺门砸去,“哐当——”一声巨响,寺门被砸的裂开了一大块。    这时,寺门突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青年书生,边上其他的书生还在拖着他的手臂,不让他往前走。    青年书生甩开他们,冷然看着这伙汉子,“你们有种就冲我李纲来,别伤及无辜!”    其中为首的汉子站了出来,怪笑道:“呵呵,原来你就是李纲啊,果然有种,我们家老爷有请,麻烦跟我们走一趟吧!”    宋歌远远地看见李纲,大吃一惊,原来李纲就是他呀,他不就是去年在庆元府的青碧山上观看日出的时候,即兴赋诗的书生李黑吗?说起来,也算是老朋友了!    李纲站在寺门前,不屑地看着这个为首的汉子,冷冷地说道:“你们老爷是谁?他算什么东西?如果要见李纲,让他到这里来见我!”    汉子发怒,“放肆,你一个小小书生,胆敢侮辱国舅爷,是不是不想活了!”    “国舅?当今皇上年仅十五,并未婚娶,何来小舅子?不会是野种吧!”李纲毫不客气,出言讥讽。    汉子暴怒,“小子,既然你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了!兄弟们,动手!”    汉子们正摩拳擦掌,一听到命令,立即准备扑上去,把瘦弱的李纲撕成碎片——    “慢着!”宋歌大喝一声,走了上去,方腊、武松紧随其后。    汉子们听到还有人出头,回头一看,不是书生,但也不认识是谁,就神气地对宋歌道:“你什么鸟人 ?'…87book'也敢管老子的事情,你知道老子是谁的人吗?”    宋歌根本不去理睬他们,而是直接走到李纲身前,笑着道:“哈哈……李黑兄,这个世界真是小啊,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李纲却并没有一眼就认出宋歌,首先是因为宋歌这一年之内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特别是神情,完全不似当日的小痞子模样,如今怎么说也是个大痞子了,其次,李纲也并不是很想与宋歌这样的痞子深交,只是当时共同欣赏日出胜景,相互认识一下而已,不然他也不会临时想个假名了。    他想了一下才回忆起来,“唉呀呀,原来是宋兄弟呀,当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呀,去年在庆元府匆匆相识,一别近一年,今日居然又在京城中见到宋兄,实在是太巧了!”    宋歌却十分高兴,“呵呵,没想到那日山中相遇的李黑兄,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纲呀,失礼失礼!”

“大名鼎鼎?宋兄说笑了!”李纲听的莫名其妙,他只不过是个还没考中进士的举子而已,何来大名鼎鼎?

“呃……我是说你将来会大名鼎鼎,名震宇内!”宋歌急忙解释。

李纲听的意气风发,“哈哈,借宋兄吉言,但愿李某能够有所寸进。”

宋歌道:“凭李兄的才学和能力,必定高中状元。”

李纲笑着道:“多谢多谢!”

那五六个汉子见这两人聊的投机,完全把他们当成了空气,当不存在似的,很是恼火,为首的汉子大喝道:“喂,你们既然找死,那就送你们上西天!”

宋歌眉头一皱,对李纲道:“李兄,这几只乌鸦呱噪的很,你我也算是老相识了,难道就不请我到你屋里去喝口茶?”

李纲看看宋歌,又看了看那五六个汉子,“这……在下还有一点私事……”不把这几个汉子打发走,他们就会在这里无理取闹,打人砸门,越闹越凶。

宋歌对李纲道:“李兄,这几个家伙不识相,要不要在下帮你把他们打发走?”

李纲正发愁对他们无能为力,听宋歌愿意帮忙,很是高兴,“那敢情好,不过他们人多……行吗?”

宋歌笑了笑,“武松,把这几个臭屁似的家伙赶走,每人拧断一只胳膊,打掉三颗牙齿!”

汉子们听了,哈哈大笑,正想动手收拾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歌,顿时,笑声戛然而止,代替笑声的是杀猪般的嚎叫声——

这种凭一股力气混饭的江湖十八流角色,在武松面前,几乎就等于臭虫似的,想要他们怎么死就怎么死!

没一会,汉子们胳膊也断了,牙齿也飞了,鬼哭狼嚎着远远地逃了开去,“喂,你小子什么来头,老子回去禀报国舅爷,让你吃不得好死!”

宋歌朗声道:“好啊,让你家国舅爷到枢密院或者开封府来,就说宋歌等着他,别忘了把这些读书人的医药费以及重修寺门的修缮费带来!”

宋李互拍

寒门寺不算很大,但是开辟了许多的厢房,专门供一些贫寒的读书人借宿暂居,而且地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四周幽静,的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因而,许多考不上科举,想要下一次再拼搏的学子,都喜欢到这里在暂住,不仅能够有个读书的好去处,还可以与其他读书人共同钻研科举考试策略。    像这种专门供考试举子居住的寺庙或者客栈,是科举时代的一个特色,科举容天下读书人不论出生,都可以参与考试。而科举考试,毕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落水者甚多,一些贫寒读书人,没有盘缠回家,又想下一次继续考试,只得在这些房租便宜的地方暂住,用功读书,下次再考。如此一来,像寒门寺这样的地方就因时而生了!    李纲却不是上次参与过科举的读书人,他壮志未酬,总感觉大宋朝有盛极而衰的迹象,遂来到京城求取功名,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为朝廷出力。他来到京城,打听到这里读书人甚多,是个好去处,他又是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就专门来此暂住,一来读书,二来寻觅一二知己。    昏暗的油灯下,李纲微微有些不安,给宋歌拱手作揖,“原来,宋……大人就是当今的枢密使、开封府知府啊!学生不知,还望恕罪!”    宋歌笑着道:“唉,李兄,你我是旧时朋友,就别说什么客气话了,再说,在下混个官做,也是山中无大王,猴子称大王而已!说实话,倒是李纲兄的品行和才学,在下是佩服的不得了啊!”    李纲疑问,“学生的才学和人品?宋大人怎么知道?”    宋歌一愕,又把仅有的一丁点知识抖了出去,嘿嘿笑了一下,瞎编道:“江湖传言,李纲人中龙凤,乃是整个大宋朝的佼佼者,在下很是仰慕,早就想要结交,无奈无从认识,不想原来李纲就是李黑,就是李兄你呀!”    李纲被宋歌这种不着痕迹的马屁的夸赞之下,多少也有些得意甚至飘飘然,“哪里,哪里,学生惶恐之至。”    经过宋歌的调节气氛,两人的关系已是相当融洽了,还真有了多年老友的样子,谈话轻松了之后,相互聊了一下,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案件上。    宋歌想了解一下李纲的看法,遂问:“李兄,对于你带头联名状告刘国舅的案子,你认为该怎么处置呢?”    李纲决然道:“学生不敢忘说!不过,自古杀人者偿命,天经地义,何况刘家依势而骄,嚣张跋扈,完全不把大宋律例放在眼里,做着拐卖妇女的罪恶勾当,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实在是大宋朝的败类与蛀虫。宋大人作为天子脚下、开封府的父母官,是皇上认为的百官的典范,本就应该正法典、修纲常、树榜样,为大宋朝其他州府的官员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那么,宋大人就应当依照律例,捉拿案犯,从重发落!”他说的铿锵有力,拍马屁讲道理一齐奉上,可谓面面俱到,看来,这家伙还真是个不用油炸的老油条。

宋李互拍(2)

宋歌心说,这家伙够狠啊,你这样不近人情的要求,哪个官员敢为你做主?谁吃饱了撑着没事做拿自己的乌纱帽来开玩笑呀!不过,宋歌却有心要做这个主。为李纲出头,和李纲这样的历史留下美名的人杰做朋友,本就是一件开心以及骄傲的事情,何况他也有自己的另外目的,“李兄,这事在下必须要慎重对待,对方是谁,想必你也知道了吧?刘家不仅是刘皇后的兄弟,那刘皇后可是荣王的老婆的侄女,和这两人作对,后果如何你可知道吗?”    李纲听宋歌这么说,微微有些不屑,“宋大人什么意思?难道法律的判决是以对方是什么人来决定的吗?这样的法律,等于就是当权者的保护伞,百姓的心头之刃……”    宋歌笑笑,打断说话声音越来越高的李纲,“李兄误会了!在下的意思是对方大有来头,那就必须要设法对待,横冲直撞或者如莽行事,不仅成不了事,反而会被对方抓住把柄,反将一军,死在对方的手上。李兄,你以为呢?”    李纲听了,为自己刚才的鲁莽微微有些脸红,学生义气还是太重了,于是点了点头,“嗯,宋大人说的对,的确学生着急了,失礼之处,还请大人海涵!”    宋歌道:“呵呵,李兄哪里能有什么失礼之处呢,也就是嫉恶如仇而已!大宋朝能有你这样的读书人,是大宋朝之希望。李兄,本官保证,对于此案的审理,本官一定会秉公执法,还死者一个公道,还大宋朝的法律以清明!”    李纲被宋歌的一半马屁,一半演说弄的激动不已,立即站起身给宋歌行了个大礼,“宋大人果真能够如此,则百姓幸甚,大宋幸甚!”    这两个年轻的人精,相互拍马屁,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在里面,不过,李纲拍的是正直、正义的马屁,宋歌拍的是狡猾、机警的马屁!    宋歌又说道:“不过,本人还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李兄肯答应否?”    李纲对于宋歌的印象非常好,首先当然是平易近人,其次是同样是年轻人,最后,也是最重要就是宋歌愿意为百姓做主,至少嘴上是这样说的,于是李纲立即说道:“大人有何吩咐,尽管说来,学生若是能够有所出力之处,一定竭尽全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宋歌道:“倒不需李兄赴汤蹈火,只需李兄移步本府,和宋某一同办理此案即可!”    “这……”李纲有些不知所措,这要求也太不可思议了,他是个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只是一介布衣,如何能和开封知府大人一道办理案件呢?再说,他是本案的原告,怎么能够参与到案情的审理之中呢?似乎有些荒唐,于情于理都不甚合适,“学生……此事……恐怕不行啊……”    宋歌道:“这有什么不行的?本官相信李兄能够秉公对待,不偏不倚审理案件!”    “话虽如此,可是……恐怕对方不服呀!”李纲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对于能够审理此案,他倒其实也很想参与,毕竟这样的话,主动权就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有宋歌这个大佬撑腰,就很有可能把刘国舅,甚至荣王这样的罪恶之徒绳之以法,。

“放心,李兄只要秉公执法,本官自有办法能够让他们承认的!”宋歌自信满满地说道。

“那么……学生恭敬不如从命!”李纲躬身道。

当晚,李纲就跟着宋歌,来到了开封府,暂住在开封府中,协助审理此案——

该是死罪

宋歌把李纲安排在开封府的衙门里,并准许他翻看开封府的案件资料,让他了解此案的官方文案,是否表述清楚正确,不清楚不正确的地方,可以在边上写上备注,重新审查。

李纲是此案的原告,而且在品行上绝对可靠,能力上绝对比那开封通判吴文英要高上许多,因而经过他的审查和修改,此案的文案应该会更加清晰,更加准确,更加无法辩驳,对于给刘国舅以及荣王定案将更加有力!

宋歌安排好李纲之后,回了清苑,邀请隔壁的老色鬼驸马王诜喝了一通酒,教了他一个超级圈叉姿势,打发走王诜之后,宋歌半醉半醒地和众妻妾逍遥了一个晚上。

第二日一早,宋歌刚起床走出内院,高俅就过来禀报,“老爷,有人求见!”

这么早就有人来访?宋歌问高俅,“什么人 ?'…87book'”

“是个中年书生,小的问他,他说是刘国舅的管家!”高俅做事还是很到位的,早就问好了该问的。

刘国舅还真的派人来了,这家伙什么目的?派个管家来什么意?宋歌寻思着,“好吧,你把他给我叫进来,我见见他!”

高俅答应着,转身就出去了。

宋歌在前院的亭子下的石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