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4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迅速作出反应,实在是不快不行啊,要是在卢象升冲破阵型之前还不表明态度,到时候他们可就要跟随那些倒霉的家伙一道下地狱了,所以就算是平时最犹豫、最磨蹭的部落首领也做出了果断的决定,还是赶紧跟着大明一起对付林丹汗吧。

    “好,让卢象升和曹文诏不要误伤了他们。”这大草原上终究是需要有人放马牧羊的,李悠可不打算将这里全都变成耕地,如果他们是真心投降的话,那就留他们一条性命吧,只是以后想再像现在一样无法无天却是不可能了,李悠已经开始考虑在这里重新建立起都护府了,然后再花费时间将这里变成大明的直接统辖地。

    “儿郎们,卢将军先前已经斩下了奴酋洪太的首级,尔等可敢与我一道取下林丹汗的脑袋?”卢象升麾下大军和林丹汗的本阵勐地撞到了一起,曹文诏这边的压力大大减轻,他观察了一番战场上的局势,迅速做出了选择,带着麾下的精锐骑兵朝着林丹汗大纛所在冲去。

    林丹汗的身后依旧竖立着传自成吉思汗的九白纛,蒙古人称之为查干苏勒德,为三叉神矛的主苏勒德和八柄陪苏勒德组成,主苏勒德的顶端为一尺长镀金三叉铁矛,三叉象征着火焰,三叉矛头下端为“查尔”(圆盘),圆盘沿边固定银白公马鬃制成的缨子,主苏勒德的柄也叫“希利彼”,用松木制成,希利彼五寸粗、十三尺长,插入中间有孔的花岗岩底座,离主苏勒德一丈五距离的地方,四面、四角上竖起八柄陪苏勒德,并用马鬃搓成的“唿和纳楚格”(绳子)与主苏勒德相连接,加固主苏勒德,陪苏勒德的希利彼为九尺长,矛头与主苏勒德一样,乍看起来威武异常,可是昔日铁木真能站在九白纛前击败一支又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林丹汗现在却只能望风而逃了,他逃得是如此匆忙,甚至连九白纛都来不及带走。

    “你,带一千人将九白纛抢回去献于陛下面前,其余人跟随本将军继续追杀林丹汗。”曹文诏心中大喜,连忙发布命令,他知道这件东西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大概和和氏璧在中原人心中的地位一般,能够抢到这样东西也是大功一件。

    一些守卫九白纛的察哈尔部忠诚战士依旧不肯让这件象征着成吉思汗无上荣耀的宝物落到大明军队的手中,犹自负隅顽抗,可是他们身边全是些早已忘了昔日荣耀、只顾着狼狈鼠窜的家伙,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又是大明骑兵之中最精锐的一支,孤军奋战之下又能坚持多久呢?仅仅半个时辰之后,这些战士就被斩杀干净,九白纛也落入了明军的手中。

    而此时那些反叛的蒙古部落首领也拦住了林丹汗的亲卫队,纵然他们很快就被林丹汗的亲卫队击败,但也迟滞了他们的行军速度,这么稍一耽误,曹文诏就追了过来,迅速冲开亲兵的阵型,亲手将林丹汗斩落马下。

    林丹汗一死,他身边的亲卫们也纷纷失去了抵抗的**,或是四散而逃,或是放下弯刀向曹文诏请降,曹文诏随即命令下属将这一消息用蒙古人的语言大声传向四方。

    得到这个消息后,其余各部蒙古军队的士气也随之衰竭,卢象升的兵马则是愈战愈勇,此消彼长之下,这十多万蒙古大军迅速被大明的军队击败,大明的军队轻而易举的获得了这次决战的胜利。

    不知道满桂和李自成他们那边又是什么情况?遇到这样无能的对手,也一定会像这里一样轻而易举的获得最终的胜利吧?李悠一边欣赏着九白纛,一边在心中猜测道。(未完待续。。)

第937章 兵锋西指

    对待蒙古就不能像建奴那样要么诛杀要么俘虏带到其他地方做苦役了,因为一来他们所占据的土地大多都不适合做耕地,很难吸引关内的移民填充,就算将他们全部迁走,还是会有其他地方的蛮族来占据他们留下的土地,继续骚扰大明的边镇;二来如今的蒙古骑兵早已不复当初成吉思汗时的实力,而且各部落之间彼此厮杀不断,早就成了一盘散。,他们并没有能力给大明制造多少麻烦。

    所以,李悠的计划是用军事、经济、政治等多种手段来加强对大漠的统治,先在各处战略要地筑城,建立城堡以驻军,再在周围展开屯田以节约开支,以军事力量镇压诸部,让他们不敢反抗,同时维护商路的通畅和商人的安全。

    与此同时,在靠近大漠的几座城池建造各种农牧产品加工工坊,用来将草原上盛产的羊毛、羊肉、牛皮、牛肉等物加工成畅销产品销往各地,用经济手段来对草原进行控制;然后在各处城堡的外围建立商栈用来收购蒙古人的产出,销售他们日常所需的茶叶、盐等物品,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商路的通畅捆绑在一起,将蒙古草原纳入到大明的经济圈之内,等这里所有的人都要依靠和中原的交易来换取需要的商品时,他们就再也无法摆脱大明的控制了。

    当然,李悠还会在城堡外面建立学堂,官府衙门,学堂用来教导那些部落贵人们的子弟,将来如果没有完成学堂的学业,他们就没有资格继承父兄的地位,然后用大明文化的优越性将他们慢慢同化;官府则用来维持当地秩序,慢慢和那些部落贵人争夺权力,并最终将这些地方变成大明官府的直接管辖地。

    此外,李悠还打算引进中原的宗教来和密宗、萨满教等争夺信徒,所以他也会在城堡周围建立一些寺庙道观,让那些僧侣和道人以此为基础,广泛吸纳信徒。

    在逐渐荡平了林丹汗的残余势力之后,李悠开始分配任务,他将刚刚打下的草原分成几个都护府,让曹变蛟、李自成、张献忠等年轻将领充当都护,并对蒙古草原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靠近城堡、拥有肥美草场的土地被划给了那些临阵倒戈的部落,而更远一些,较为一般的草场被划分给很快就屈膝投降的部落,至于少数负隅顽抗的部落,则只能分到最为贫瘠的草场,或许用了多久,他们就会被其他部落彻底吞并。

    虽然大多数俘虏都被放归,但林丹汗的亲信部落却不能轻易饶恕,这些人将负责蒙古草原通往中原的大道、还有各处城堡的修筑,大明此前在修筑宁锦防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李悠又融入了西方棱堡的长处,等城堡修好以后,只需数千兵马驻守,就可牢牢控制住广袤的土地。

    等安排完这些事情,将蒙古草原的东部留给曹变蛟、李自成等人处置,李悠则带领着卢象升、曹文诏、满桂等人继续向西方攻去,在哪里还有卫拉特蒙古没有消灭,他们因为和林丹汗的仇恨,所以没有参加这次的联军,倒是让他们暂时躲过一劫。

    卫拉特蒙古元朝称为斡亦剌惕,到了大明则称作瓦剌,因其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所以在蒙古诸部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在朱元璋起兵推翻蒙元的过程中,卫拉特蒙古逐渐壮大实力,不断兼并其他部落。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他曾在御驾亲征中大败卫拉特蒙古,卫拉特蒙古的首领脱欢接受了朝廷的封号,称顺宁王;等到脱欢的儿子也先继位的时候,卫拉特蒙古发展到鼎盛,控制东部蒙古各部,一面又利用军事征讨、封官许愿、联姻结盟等手段,把乞儿吉思、哈密、沙州、罕东、赤斤、兀良哈三卫等,分别置于自己统治之下,又结好女真各部,使之为其效力,极盛时势力东抵朝鲜,西达楚河、塔拉斯河,北括南西伯利亚,南临长城。

    并对大明发动了大规模进攻,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御驾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紧接着,又聚军于土木堡,歼灭明军主力,俘明英宗而去;这一战之后大明元气大伤,但于谦在京城却也给也先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其后,卫拉特蒙古内部发生分裂,也先和脱脱不花爆发激烈战争;脱脱不花初与弟阿噶多尔济联兵,彼此实力大致相当,难分胜负。后因兄弟内讧,阿噶多尔济叛投也先。脱脱不花势单力薄,逃往兀良哈,卫拉特蒙古就这样逐渐衰落了。

    也先之后,达延汗兴起,东部蒙古逐渐压过了西部蒙古,时到如今卫拉特蒙古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准噶尔部强势控制天山南北,土尔扈特部西迁到伏尔加河沿岸,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率领下迁到青海,杜尔伯特部游牧于科布多阿尔泰山一带。

    也就是说,卫拉特蒙古现在正好占据着昔日大唐安西都护府的辖地,由于这块土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日后葛尔丹对中原的威胁,李悠都不能任由他们逍遥自在,现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或许还有些鞭长莫及,可准格尔部和和硕特部却必须要解决。

    这两个部落的实力比起林丹汗的联军来,却又要弱了许多,李悠在留下半数人马镇守东部蒙古之后,余下的兵力解决他们依旧是绰绰有余,反倒是青海和西域复杂的气候、险要的道路给他们造成的麻烦更大。

    不过李悠对这里的地形、气候倒是格外的熟悉,指挥这大军有惊无险的避过了许多自然灾害,顺利的找到了准噶尔部和和硕特部的主力,并将其击败,收回了中原对青海还有西域的统治权,重新建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曹文诏和陈继盛二人镇守此地。(未完待续。。)

第938章 乌斯藏

    解决了西域和青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该轮到乌斯藏了,可是由于气候、地理等原因,现在对乌斯藏实行直接统治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李悠自然也不会非要不切实际的派遣大军征服乌斯藏,因此他对乌斯藏另有安排。

    在元朝,乌斯藏的地方势力必须要接受中央王朝的封赏方才能够巩固自身政教地位,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也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乌斯藏的宗教、政治领袖进行封赏,在乌斯藏各地政教首领争相前来朝贡请封的情况下,一面在政治上“众建多封”,另一面又在经济上给予优厚的回赏,以扩大对藏区的影响,加强同西藏各地方势力的联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乌斯藏各地僧俗官员,作为明朝一个辖区的首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向朝廷贡献牲畜、皮毛、藏绒、药材、藏香、铜佛、卷轴画佛等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朝廷则沿袭惯例,以数倍于贡物价值的金、银、钞、绸、缎、布疋、茶叶、粮食等优厚回赐给予朝贡者,以示对边远地区的关怀,由于回赐丰厚,朝贡人员往来一次就可获得大利,致使入朝进贡的乌斯藏人员逐年增多,这种以贡赐形式出现的朝廷与乌斯藏地方僧俗首领之间的特殊经济往来,对明朝中央政权推行治理乌斯藏地方的施政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大明先后册封了三个法王和五个地方王,他们都非常重视明朝给的封号,并借此来压制那些心怀不轨的其他政教领袖。

    此外,大明还在临夏、天水、临潭、雅安、松潘等地,专门设立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市场,负责对乌斯藏地区的茶马贸易;并在乌斯藏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即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及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又设有指挥使司、宣慰使司、招讨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综理军民事务,修筑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设置了驿站,大为便利了乌斯藏与内地的交通。

    但是这对李悠来说还是不够的,如今的乌斯藏都司还是由当地地位最高的法王担任,而不是大明的武将;而现在却有一个正式介入乌斯藏的好机会,现在乌斯藏地区的实力派、信奉噶玛噶举派的封建主辛夏巴家庭族联系藏巴汗、却图汗和顿月多吉结成同盟,打算共同抵御实力飞速发展的黄教。

    如果不是李悠的干扰,黄教的领袖在此生死关头,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所以派遣使者前往和硕特蒙古,请求固始汗的帮助,固始汗经过详细探查,决定率大军从西域前来青海,先消灭却图汗,再消灭白利土司顿月多吉,继而进军乌斯藏消灭第悉藏巴,可惜现在固始汗的和硕特蒙古已经被李悠击败,他自己也成了大明的俘虏,这项计划却是无法实施了。

    所在,在万不得已之下,他们只得将求援的目标放到了大明皇帝的身上,急匆匆派来使者向李悠求援,希望李悠能够派遣大军保住自己的平安;李悠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他也愿意派遣大军进入乌斯藏,只是和那些政教领袖所想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李悠可不打算撤兵,他想要借着这个机会坐实了乌思藏都司的地位,在乌斯藏地区建立永久驻军点,来对乌斯藏地区的事物进行直接管辖。

    对此,那些求援的使者自然是不怎么愿意的,可是他们不答应李悠就不会出兵,而没有外部势力的援助,他们就会被那些反对派击败、他们所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