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变蛟抬眼看看天色,很快做出了决定,“如今天色尚早,只要咱们保持平时训练的行军速度,就肯定能了赶在天黑之前赶到那里,传令全军,立刻出发,留一个人在前头带路,剩下的去继续盯住那群建奴,若有变动随时汇报消息。”

    说罢大军立刻停止了歇息,组成行军队形一言不发,沉默的在风雪中快步前行,跟随在探马身后,朝着建奴残部的方向行去,身处中军的曹变蛟一边策马前行一边细细回想起他妈方才汇报的信息,脑子里琢磨着如何才能将这群建奴全歼,而不放走一人。

    “将军,此处距离鸭绿江不足五十里,而朝鲜李朝近来蠢蠢欲动,若是碰到了李朝的兵马,该如何应对?”旁边的一名军官问道,锦衣卫已经将李朝兵马的动向传递到新军之中,他们在鸭绿江沿岸布下了众多兵马,想来恐怕不仅仅是防备建奴残部的。

    “当初倭寇进犯,幸亏我大明发兵相救,李朝方才没有被倭寇灭国,如今方才过去四十年,倭寇难道就忘了我大明天兵的天威么?”曹变蛟对此嗤之以鼻,“如今我等乃是在我大明的国土上,若是遇到了李朝兵马,则必定是他们无故犯我大明疆土,史书罪不可赦,尽管杀了便是。”曹变蛟的语气非常果断。

    “额,将军,李朝毕竟是我大明藩属,若是因此引发了争端,恐怕对将军的前途不利啊。”这名军官乃是京营之中的旧将,虽说已经通过了新军的审核训练,但身上一些旧有的老毛病一时之间还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的,在他看来涉及到藩属的问题,如果处置不妥,将来难免要受到礼部的责难,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本将受命收复辽东,斩杀进犯我大明疆土的敌人,又能有什么错?”而曹变蛟则是年轻气盛,毫不犹豫的反驳道,不过这名军官的话倒也提醒了他,他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若仅仅是将其斩杀也太过便宜了,还是将他们击溃之后收拢俘虏,带到京城去,也好让礼部向李朝问责。”要是把人都杀死了李朝还能一推六二五,干脆不认账,反倒不如将俘虏握在手中,这些可都是铁打的证据,不容他们分辨。

    “属下遵命。”见主将心意已决,其他人也不敢多劝,更何况绝大多数军官也没有将小小的李朝放到眼里,以他们手下那些被建奴肆意欺凌的兵马又怎么会是明军的对手呢?

    大军快速前行,不到两个时辰已经行出了十五里地,眼看着就要接近刚才探马所回报的地点了,曹变蛟正待下令让士兵们稍微歇息下,然后全军出击将这股建奴残部歼灭,却见一名探马急匆匆的从前方冲来,似有急事汇报。

    “全军戒备。”一声令下,士兵们立刻将武器从肩头挪下,变换成战斗队形,警惕的目视前方,做好了随时与敌军作战的准备。

    “启禀将军,前方突然出现一队李朝兵马,约莫一千来人,正在和建奴厮杀。”队形刚刚整理完毕,探马就已经到了曹变蛟跟前,送上了最新的消息,“建奴奋起反抗,李朝兵马已经开始处于下风。”

    “哈哈,一千兵马被区区两百来人压住,这李朝的兵马还真是好本事啊。”明军之中响起了一片哄笑声,对李朝兵马的评价又降低了几分。

    “全军加速,务必赶在他们打完之前将他们围住,一会儿不管是李超的明码还是建奴的残部,只要不跪地投降,皆杀无赦!”曹变蛟大声发布号令,随即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身后五百明军立刻打马跟了上去,马蹄声击碎了旷野中的宁静,朝着探马所指示的方向飞奔而去。

    不多时,曹变蛟所率领的兵马就抵达了厮杀战场,只见一群瘦弱的李朝兵马正被人数才是他们五分之一的建奴残部打得谈不起头来,正在节节败退,而领队的李朝军官已经在亲随的护卫下越退越远,看样子竟是要弃军逃跑了。

    “你,带人向东边包抄,不能让那名李朝的军官逃了,你带人从西边包抄,堵住建奴的退路,其他人随我来,与我从中军破敌。”曹变蛟立刻根据战场上的形势做出了应对,飞快的发布着命令,瞬间五百明军分成三队,朝着数量远超他们的敌军冲去。

    “将军,是明国的军队,咱们有救了!”正在把身材肥胖的李朝军官推上战马的亲随发现了曹变蛟的旗号,立刻惊喜的叫到,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快把本官扶上马!”这名李朝的军官却比亲随多了几分见识,他知道如今脚下的这块土地乃是大明的国土,他擅自闯入明军也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于是奋力想要爬上马鞍赶紧逃跑。

    可惜现在已经迟了,曹变蛟的兵马已经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上百名衣甲鲜亮的明军正朝这边围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911章 李朝割地

    “尔等还不速速下马投降!”明军呈扇形将这一小股李朝兵马团团围住,领头的将领大声喝道,他身后的士兵已经取下火铳,对准了这些李朝士兵,只待军官一声令下,他们就会立刻毫不留情的将其摧毁。

    “将军!咱们杀出去吧?”亲随也取下了手中的弓箭,当初倭寇入侵时,李朝的弓箭手也曾有过不错的发挥,这名亲随就是当初那批李朝弓箭手的后人,在射术上有着不俗的造诣。

    “混蛋!”肥硕的将军一巴掌抽在他的脸上,就在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战场中央那些建奴残兵和与他们混战在一起的李朝兵马已经被曹变蛟彻底击溃,或是死在明军的火铳马刀之下,或是跪地投降,以他们这几个小虾米怎会是明军的对手,若是胆敢反抗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投降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于是这名将军以前所未有的灵敏跪倒在地,大声用汉语说道,“在下乃是友军,是来帮助上国大军清除建奴的,将军万万不可误会啊。”李朝深受中原影响,但凡有些地位的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也暂时保住了他的性命。

    “辽东乃是我大明疆土,任何军队一旦进入就将被视为我大明的敌人!”此时曹变蛟已经结束了杀戮,正将带血的马刀收回刀鞘,带着满身的鲜血走了过来,“本将军却为曾听闻朝廷又邀请你们李朝的兵马前来剿灭建奴。”

    李朝的官员们不过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占据一点儿辽东的土地,这样的想法又怎么敢和大明说呢?所以听到曹变蛟这样的发问,这名李朝将军支支吾吾的无法回答,好半天方才说道,“在下。。。在下也是有些急于帮助上国清除建奴,尚未来得及向上国朝廷汇报。”

    “哼!此事不用和本将军分辨,本将军只管杀敌不管这些事情。”曹变蛟一挥手,身后立刻有人来将这名将军和他的亲随捆了起来,“想要解释的话日后等到了京城,再和那些礼部的官员去分辨吧,看他们会不会信你的话!”

    随即曹变蛟开始带人打扫战场,然后押着这些李朝和建奴的俘虏往最近的城池行去;像这样的事情不仅仅是发生在这一处,李自成、张献忠和其他一些明军将领也捉拿到了不少李朝的俘虏;卢象升随即下达命令,普通朝鲜士兵就留在辽东暂时看押起来,让他们修筑城池、开荒拓土,而有些身份的军官则全部送到京城,让李悠来处置这些事情。

    “此事尔等以为如何?”李悠将卢象升的奏折分发给徐光启、李标、张之极、王洽等人,那些俘虏尚未到达,卢象升的奏折已经先到了。

    “启禀陛下,李朝实乃狼子野心,此辈不念我大明昔日救其与水货之间的恩情,却想要趁火打劫,吞并我大明的国土,实属罪不可赦!”王洽现在已经渐渐熟悉了李悠的处事方式,知道他对李朝这种行为定然没有什么好看法,所以第一个表明自己的态度。

    “陛下,微臣以为当下旨斥责朝鲜国王李,命其撤回所有兵马,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谢罪。”徐光启也看不惯朝鲜这种行事的手段。

    “若是光撤兵似乎太便宜他们了。”李悠缓缓说道,“朕听闻这李当初乃是篡夺了他人的王位方才当上朝鲜国王?”

    天启三年,执掌朝鲜王位的光海君李珲因见努尔哈赤势大,于是开始在后金和大明之间左右摇摆,引起了朝鲜群臣的恐慌,再加上光海君之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得罪了这群朝鲜贵族,所以他们开始策划逼迫光海君退位;在李珲左右任事的亲侄绫阳君李见李珲身患疾病,于是令心腹陪臣建议将西人党的平山节度使李贵教练兵马五百人调入京城防御,并借机发生宫廷政变,将其废黜并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自己登基称王。

    “陛下,此事发生后,登莱巡抚袁可立就立刻上书表示反对。”大明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崇尚纲常伦理的政权,与朝鲜一直沿袭着中国古代传统宗藩关系的模式,朝鲜人擅自发动政变废除一个合法且与明有交的宗藩性君主,绝对是一件忤逆不道的大事;只是由于此前要和建奴作战,处于拉拢的考虑,这件事暂且放下,但李悠现在又突然提起,想必对李来说绝对不是好事。

    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李顿时乱了手脚,连忙派遣数拨使者携带财物匆匆赶往京城,祈求大明的宽恕,可昔日那些和他们交好的大明官员要么已经被罢职下狱,要么改任他处,仅剩下的几个也是避而不见,根本不敢收他们的礼物。

    如今京城百官都已经知道皇帝陛下对李朝的行径十分不满,他们又怎么敢拿这些烫手的钱呢,骆养性和锦衣卫和曹化淳的东厂恐怕已经将他们盯得严严实实,不想家破人亡的话还是乖一些的好。

    再被晾了许久之后,这些朝鲜的使者终于得到了礼部的召见,礼部的官员直接丢过那些被俘虏武将的证词,严加斥责他们这种侵犯大明领土的罪责,并在言谈之间流露出一些大明皇帝对李篡夺皇位一事多有不满的意思,吓得朝鲜使者冷汗湿透了衣服,只一个劲的跪地哀求,表明朝鲜绝无此意,并愿意为这些士兵的莽撞赔礼道歉。

    “光是上几本不痛不痒的请罪折子就想将此时敷衍过去,未免也太便宜了吧?”大明礼部的官员对此嗤之以鼻,这次陛下已经吩咐过来,如果不拿出一些实际的东西来,说不得卢象升就要去朝鲜走一遭了。

    “敢问上国大人的意思是?”朝鲜使者跪在地上战战兢兢的问道,他当初也是从辽东过来的,见识过大明军队的威仪,明白触怒大明的后果,现在只要有一线机会,想必李什么条件都愿意答应。

    “割地赔款!”礼部官员缓缓说道。(未完待续。。)

第912章 济州岛(为我降临人间加更1/3)

    在东亚,因为数千年来华夏一直占据着最为精华的地区,东南西北四方要么是草原大漠,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干脆就是大海,所以那些中原的王朝们往往对周边藩属的国土并没有多大兴趣,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朝贡体系。

    由于中原土地富庶,再加上封建时代贸易需求不高,所以中原王朝并不像西方一样喜欢挟武力胁迫屈服、建立殖民地来压榨周边国度,形成了以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

    大明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了安南、占城、真腊、高丽、暹罗、琉球、苏门答腊、爪哇、湓亨、白花、三弗齐、渤泥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国为“不征之国”,实际上确立了中国的实际控制范围;他并且确定了“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由此最后确立了朝贡体系成为东方世界的通行国际关系体制;在这个体制中,中国中原政权成为一元的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中央政权的外藩。

    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那些藩属国不用太过担心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进攻,只需要按照中原王朝的要求向其称臣,进行朝贡,即可保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得到数倍于朝贡的赏赐;而中原王朝也不用负担防备藩属国的高额军费,乍看起来对彼此都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李朝的使者认为只要他们像以前一样诚恳的向大明请罪,就可以获得大明的原谅,了不得承受一些斥责,然后可以继续缩在自己狭小的国土上过着像此前数百年一样的生活,但是礼部官员的话却打碎了他的幻想,让他变得惶恐不安起来。

    “上国大人所说的可是割地赔款?这。。。这恐怕万万不能啊!”从震惊中醒来的使者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在得到确定的答复后他连忙搬出诸多儒家经典,口口声声说中原乃是宽厚仁慈之国,岂能这般苛待属国?

    其实礼部的官员心里也是一般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大明富有四海、无物不有,又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