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3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郭亭长能在短短数年里就从一名流民变成一亭之长,可见确有过人之处。”李悠点点头说出了对郭有田的安排,“不过这次的考试你就不用参加了,回河东道收拾收拾东西来京城吧,以后你就陪着秦王身边给他时常说说民间的事情。”

    这也是李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李珏无论是在学堂之中还是宫中,接触的都是占据在嘉朝顶层的人,少有了解嘉朝底层的机会,而在他未成年之前,李悠也不放心让他去游历天下,所以就退而求其次,利用这个机会将郭有田这般出身底层却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微末小吏送到他身边,希望借此能够帮助李珏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个帝国。

    “小人叩谢皇恩!”郭有田被这个消息直接砸晕了,愣了好一会儿才想起叩谢皇恩,虽然他不知道皇帝会给他安排什么职位,但绝对比通过考试后能获取的官位好多了,而且亲王乃是陛下的长子,以后大有几率继承皇位,能陪在未来皇帝的身边,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第836章 伐蜀

    “人生之变幻莫测实在是出乎预料啊!”等郭有田回到住处,给杨改之说完自己的经历之后,杨改之目瞪口呆,半天才憋出这样一句话来,刚和郭有田重逢之时他见到对方的衣着打扮已经远胜于己,却也没有多少嫉妒,因为他知道只要他通过了科举考试,就必定会拥有光辉的前途,但是没想到还没等科举的结果出来,郭有田竟然被陛下召唤,还进入秦王麾下任职,他就算科举得中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好的机会啊。

    若是当初在酒楼之中我也和郭大哥一样直言山南东道的种种弊端,会不会也有面见陛下的机会?杨改之不知道多少次这样想道,可是转念一想这些年他大多时间都在学堂之中埋首苦读,很少出去接触民间的事情,就算是想说怕没办法像郭有田这般直指时弊、言之有物,昔日学堂之中的山长多次说求学不要埋首苦读,我当初还不以为意,现在想起了真是至理名言啊,以后若是入朝为官也不可只将心思放到本衙门之中啊。

    没过多久,科举的成绩也出来了,杨改之毫无悬念的通过了算学的考试,这两名数年前还只是山村中贫寒百姓的年轻人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转折点,至于他们将来能走到那一步还无人知晓。

    接着杨改之要参加朝廷的新科进士培训,郭有田也要回到河东道处理家业,二人就此告辞并约定回京后再见;郭有田在回河东道的时候,还带上了几名朝廷派来的调查人员,他们将在郭有田的帮助下深入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然后才会拿出处理意见。

    在朝廷使者和当地官员通力协作之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详细调查,所有涉及此事的官员、商人都被挖了出来,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律法的处置,随后朝廷也拿出来了对这些女子的分配方法,每名想要迎娶这些女子的百姓都可以到官府报名,官府再根据他们到达河东道的时间长短、此前立下的功劳以及其他因素对此人进行综合测评,给出一个评分,并根据评分的高低进行排队,依此挑选女子,至于金额只需要满足船队的利润就好。

    这种方法显得格外公平,河东道的拓荒者们都无话可说,而且为了提高自己的积分好早日迎娶到妻子,他们干起活来也越发的有精神,河东道开拓耕地、兴修水利的速度再次提升,让朝廷和当地的官员都大为欣喜,其余各偏远的拓荒地官员也寻思着是不是可以将这种政策运用到的自己的领地之内。

    等这件事处理结束,郭有田回到京城的时候,杨改之也完成了培训,拿到了自己的职务,他将回到山南东道,前往周伯符麾下负责协助后勤部门计算物资,“这几年朝廷一直没有对外用兵,而是致力于梳理内政,经过这几年的功夫,天下各道已经重新恢复繁华甚至元剩余前,如今朝廷已经不缺钱粮了,兵马的训练更是一天也没耽搁,因此小弟想着或许这次回了山南东道就有机会参与伐蜀之战了!”

    在郭有田意外得到机会进入秦王麾下任职之后,杨改之也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迎来了机会,一旦他在伐蜀过程中立下功劳,前程自然是一片光明,当初心中那点小小的嫉妒也随之烟消云散,重新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哼!就当初蜀王手下那些昏官,他们如何挡得住我嘉朝的大军?”曾经饱受蜀王手下官吏欺压的郭有田对蜀中自然没有好感,而且他在河东道的时候也时常和罗世绩手下的嘉州军打交道,对嘉州军的战斗力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对比一下他在山南东道时见过的那些兵痞,由不得他不对此战的胜利充满信心,唯一让他感到可惜的是秦王的年纪实在太小,所以他大概是不会有机会参与此事了。

    “是啊,我朝虽然休养生息三年,可却时刻没有忘记蜀中,如今已经具备攻打蜀中的实力,而蜀王和他麾下的臣子们还依旧醉生梦死,此战的胜负不想可知,只是不知道谁会是这次伐蜀的主帅呢?”杨改之近期也接触到了不少保密的数据,虽然不便于透露给郭有田,但也让他看到了蜀中和嘉朝的巨大差距。

    数日后,驻守山南东道的周伯符,河东道的罗世绩和关内道的史怀义等大将同时回到京城,这一现象也让京中的百姓意识到,在保持了三年的和平之后,朝廷似乎又要用兵了,只是这一次不知道是要攻打漠北、河东道还是蜀中,而且谁会有这个荣幸担任出征的主帅?

    每日在茶馆酒楼之中,都有不少人为这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京中的几家赌坊之中甚至还暗地里开出了赔率,其中讨伐蜀中和周伯符担任嘉州军主帅的赔率最低,因为这几年中漠北和河东道的蛮夷还算规矩,根本不敢南下犯边,而蜀中的剑南道、黔中道和山南西道可是国朝旧地,岂容蜀王长期割据?

    周伯符之所以能成为主帅的热门人选,乃是因为他在山南东道驻扎多年,对蜀中的情况最为了解,而且尤其擅长指挥步兵作战,反观史怀义与罗世绩俩人这些年一直驻守边塞,对蜀中的情况并非了解,让他们担任主帅时有不妥。

    而另外两个人选钱骅和秦士信,一个擅长水战,一个擅长骑兵作战,在蜀中这个地处内陆且地势多山的地方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可尽管如此,周伯符还是不敢马虎,因为此前嘉州军每次大战几乎都是李悠亲自挂帅,这次可是他们这批将领第一次独自领兵作战、主导一方的机会,恐怕谁也不肯错过这份荣耀,别说罗世绩、秦士信、史怀义等人了,说不定司马错和许光也会考虑来竞争竞争这个职位。

    所以周伯符一回到京城,甚至来不及回家去看看,就赶紧来到宫中拜见李悠。

第837章 改土归流(感谢袭羽菲菲的万赏)

    “末将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来到殿中,周伯符才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一个,罗世绩、史怀义与许光早就到了,他不由得有些心急,相较于许光的资历和罗世绩很早就独领一军抵挡袁章的经验,他的确不怎么占优,或许只有长期驻扎山南东道,对山地战及蜀中的了解要更深入一些吧,但这并不能保证他拿到这个主帅的职位。

    “周将军今日刚入城,未曾回府就到朕这里来,也不怕家人责怪?”李悠开玩笑道,他可是记得当年周夫人是何等的威武,等周伯符回去之后说不定又要跪蚂蚁了,说罢让太监给周伯符搬过来一个大号的椅子让他坐下。

    “听闻陛下召末将回京,末将就想着恐怕是要对蜀中动手了,所以不敢有一刻耽搁,日夜不停赶往京城。”周伯符这幅身板根本找不到能驼得动他的战马,所以要么走水路,要么乘坐马车,如果不是现在大道已经修到了山南东道,他可没这么快赶回来。

    “嗯,先前因为钱粮不足才暂时放过了蜀王一马,如今天下已经恢复了元气,河东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不仅用不着朝廷支援,还能为朝廷供应大量的赋税粮草,所以也该把蜀中纳入我朝治下了!”李悠点头道,“这次召集诸位将军回来,就是为了商讨出兵的方案及将领的人选问题,明日诸位都随朕一起去总参谋部商讨策略吧!”

    新朝自然是不允许有太尉府这样将兵权分给他人的机构,所以总参谋部就成了制定重大军事战略的最高机构,里面早就制作好了整个蜀中的详细沙盘,并通过黑冰台等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消息逐渐进行完善,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总参谋部对蜀中的了解比蜀王和苏子灿等人还要清楚许多,无论是兵力布置还是城防情况都在沙盘上展示出来。

    可这些终究不及周伯符的话语来的直观,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悠和许光、罗世绩等人不断向周伯符询问着他对蜀中军事能力的评价,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割让了山南东道之后,罗昭远就回了益州府,赵玄哲去了黔中道,他麾下的兵马也被散往他处,驻守在山南东道进入山南西道要害处的乃是苏子灿的一名族人,此人的本事比起罗昭远来却是差得多,麾下兵马更是不堪,末将只需三万人马即可突破蜀道天险,杀入蜀中平原。”说起对方的战斗力来,周伯符颇为不屑一顾。

    不过也是,在阿鲁布攻入京城,群王并起之后,齐王、越王乃至许时雍等辈都有向外扩张的想法和行动,唯独蜀王却甘愿龟缩在蜀中安享富贵,就算是派出了罗昭远窥探京畿道,也是不肯冒任何风险,数年未见寸功,像这样的势力又能有多么强大的军队呢?

    更何况他们现在又将蜀中唯一有点战斗经验、略通军务的罗昭远召回益州挂了起来,反倒派来一个废物看守要地,周伯符自然不会将其放在眼中。

    “嗯,朕也以为攻下蜀中的难度不大,以往书中之所以难以攻破,一是因为蜀中地势复杂道路艰难,而是因为瘴气,但现在我嘉州军中已经有十多万久经训练的山地兵,非约束到当如履平地,而且军中也配够了军医,早已拿出了解决瘴气的完整方案,蜀王和苏子灿却还想凭着这两样安享太平,恐怕是痴心妄想。”李悠冷笑道,不过蜀中的问题却也不仅仅是蜀王和苏子灿,“但降服了蜀王和苏子灿等人却也不代表彻底掌控如今蜀中还剩下的三道之地,那些地处偏远的土司也不可不防。”

    此前大魏对待这些土司采取的大多是羁縻政策,所谓“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偏远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那些土司部落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土司、部落首领在自己地盘里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土司、酋长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大魏、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土司自己管理,这也是中原对待这些偏远地区的一贯政策。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朝廷的军费开支,节省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但也让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大大降低,若是国力强盛时还好一些,一旦中原的军事力量衰退,这些羁縻地区的土司们就会进行扩张,占据原本归属中原直接统辖的州县,像明末时候西南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叛乱,让本就已经在风雨中飘摇的大明再受重创,最终倒在了李自成和清兵的夹击之下。

    而自从蜀王称帝之后,因为他们要防备其余势力的进攻,所以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到了边界上,对这些土司的威慑再次降低,于是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又开始不安分了,屡屡攻入州县掠夺财富人口。

    蜀王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却不代表李悠会忍受他们,“因此这一战不仅要降服蜀王和他麾下的臣子们,还要将那些不负朝廷王化的土司统统解决,在这些地方设立州县,任命流官,断不能让他们继续充当法外之民。”

    “如果他们肯听从朝廷的教导,按照朝廷的律法行事,那么朝廷就会帮助他们从山里出来,兴建家园;若是负隅顽抗,朝廷大军绝不容情。”先前大魏对这些土司采取羁縻政策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地盘的价值,以及力量不足,而嘉朝却不一样,那些在土司手中贫瘠无用的土地只要开发出来,就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富,而他们强大的军队也足以解决任何反对力量。

    “此事早就在岭南道实施多年了,所以此次攻占蜀中之时,江随云会跟随大军前行。”此前执掌岭南道的江随云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第838章 兵分两路

    第二日,许光、司马错、罗世绩、秦士信、潘凤、周伯符、史怀义、孙初阳等将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