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切┪墓偎ッ穑虼怂蛩憬墓俸臀浣值讲煌奶逑抵校约跎傥墓俣晕浣槐匾纳牛窈笏尉峤ソソ鹌骶樱嵌院笄诘囊览到现兀灰芽刈≌庑┚筒挥锰P奈浣狈吹氖虑椤

    此外李悠还准备了新兵轮训、兵将分离等诸多手段来在不损害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加强对武将们的约束,这却是要比此前大宋的手段强多了。

    “一切谨遵相国大人之命。”这些措施对他们这群武将都是大有好处的,众人连忙拜谢,又仔细的询问了一番细节之后才各自散去。

    第二日,李悠带领一支船队准备前往流求,送行之时文天祥不无担忧的说道,“君实相公此举怕是大大得罪了朝中的文臣啊,此去流求还得万万小心才是。”若是按照文天祥此前的性子,定然会对李悠的诸多手段万般驳斥,可跟在李悠身边日久,他固有的思维也被渐渐扭转,他已然明白若是依旧按照大宋故有的方式行事,驱逐蒙元、收复江山是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的,两相权益之下,文天祥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李悠。

    “此辈或许有几分节气,但却不通实务,若任由他们窃居高位于国无益。”李悠也对这些人感到头疼,他宁愿去战场上和蒙古人的怯薛军厮杀也不愿意在朝堂上和那些文官争论,牵着可以尽数杀了,后者却不能如此粗暴的对待,而他们对大宋的破坏能力却是不相上下。

    “下官当年也是和他们一样啊。”文天祥颇为感慨的说道,想当初他为大宋可谓是操碎了心、想尽了各种办法却一事无成,直到来到李悠身边,他方才晓得之前都错在那里,如今再想起当年种种,文天祥深感羞愧;见李悠转身欲走,他忍不住再次提醒道,“君实相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今大宋再兴的希望全都寄与相公一身,相公万万不可马虎啊。”

    “多谢宋瑞提醒,我定会小心行事。”李悠也不禁感到一丝感动,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终究没有白费,还是有文臣能理解的,说罢他转身走上跳板,不一会儿就登上了郑和所在的宝船,船帆缓缓升起,船队乘风驶向流求。

    “郑将军,今日总算有时间继续聆听您的指点了。”前些日子每次上船都要操心下一个作战目标,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尽管郑和愿意倾囊相授,李悠还是没有多少完整的时间来听郑和讲述海战精要,一直到今天他才算暂时清闲下来。

    “其实前些日子已经讲述的差不多了,主公这次不妨试试自己指挥船队行进。”郑和直接将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悠,之前零零碎碎的时间里他已经将自己掌握的海战技巧都说给了李悠,李悠吸收的也非常快,现在欠缺的不过是些实际操作的经验罢了,而现在正是适合演练的好时候。

    “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李悠也不客气,随即接过了郑和的指挥权,向政治舰队下达了准备开始演练的命令。

    在郑和的帮助下,他依此演练了水战之中用得上的各种阵型,并操练了各种攻击技巧,慢慢地郑和往日传授的各种知识开始融会贯通,李悠渐渐品味到水战之中的精要,将心中的想法说给郑和,郑和连连点头,并耐心地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从泉州到流求的一路上,李悠彻底沉浸在海战的奥秘之中,不断和郑和交流着心中的想法,并将琢磨出来的东西用在船队的演练之上,自觉大有收获。

    “主公真是天赋秉异,区区数日功夫就将船队指挥的如此出色,假以时日定可纵横七海。”见到李悠的神速进步,郑和也忍不住感慨道。

    “这都要多谢郑将军悉心指点,若非郑将军,那会有今日。”李悠真诚地致谢,就在俩人有说有笑之间,李悠的耳朵里传来了虎符久违的声音,“恭喜宿主得到大明海军名将郑和之悉心教导,获得海战技能‘七海’!”(未完待续。)

第487章 暗潮涌动(200月票加更)

    “宿主得大明‘三宝太监’郑和传授海战精要,获得技能:七海!统率值+5!郑和曾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击败途中海盗、敌军,无一败绩。”虎符面板弹出,技能栏里多了一枚战船模样的标识,“获得此技能宿主可以让麾下船队行进速度加10%,火炮命中率提高10%,且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找到行进路线,可升级。”

    很好很强大,海战无非就是速度与命中率的较量,在这两个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技能毫无疑问会让自己的船队在海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还可以免除迷路的困扰,李悠心中大喜,迫不及待的开始实验起自己新掌握的“七海”来。

    随即在他的指挥下,船队再次行动起来,李悠甚至还放下几艘破损较为严重的船只充当靶舰,来实验“七海”对于命中率的提升。接下来李悠的表现让郑和大为惊讶,在他的指挥下舰队进退自如,劈波斩浪将速度发挥到极致,比起他亲自指挥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行进到火炮射程之内,大炮开始发出轰鸣,仅仅三轮试射之后,炮弹就命中了前方的靶舰,引起了火炮手们的一片欢呼,不多时这些小船就被击沉。

    “主公进步神速,在下着实佩服。”郑和也为他的进步而感到欣喜,王景弘等副手更是坦言即使自己亲自指挥舰队恐怕也不见得会比李悠出色多少,他的海战指挥艺术已经接近了郑和,足以独自指挥舰队作战。

    好像我还有一项可以控制风向的“借东风”技能啊,如果把这项技能也加上,就算面对的是郑和恐怕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将来等完成任务,回到大魏攻打越王领地的时候,刚好可以让他们见识见识厉害,想到这里李悠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终于从郑和这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李悠在接下来的旅程中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情,一直到登上流求见到那些留守的文官们。

    “下官恭迎相国大人得胜还朝。”码头之上,众多官员早已等待多时,在陈宜中的率领下,他们行礼拜见了李悠,但对于站在他后面的郑和却是没这么亲切了,眉宇之间掩饰不住的是对宦官的警惕和不屑。

    郑和忍不住摇头嗤笑,都到什么时候了,这些家伙还忍不住要摆一摆自己文官的架子,着实让人觉得可笑;如果不是郑和,这些家伙恐怕早就葬身崖山海底了,这就是对待自己恩人的态度么?李悠心中大感不悦,于是将郑和拉到身前,讲述了一番他在此次北上大都一战中的功绩,逼得那些文官不得不对郑和行礼道谢,如此心情才算好了些。

    反观那些文官,心中对李悠的不满却是愈加浓厚了,陈宜中和邓光荐等人交换了个眼神,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担忧和惶恐。

    “相国大人,陛下已经到了城外十里,您还是早些动身吧,免得陛下多等。”有人似乎察觉了些什么,连忙引开话题将众人从尴尬之中解救出来。李悠翻身上马带着手下缓缓向行宫所在行去,陈宜中等人紧随其后不断地交换眼神似乎在商量着什么。

    到了城外十里处,小皇帝赵昺亲自夸赞了一番李悠的功绩,并告诉李悠今日他旅途劳累且先回去歇息,明日太后将在宫中设宴庆贺李悠所立下的泼天大功。

    李悠将小皇帝送回行宫之后就返回了自己并没有住过几天的府邸,硕士服地其实也不过是几间小木屋而已,而在他回去的时候,门外已经排起长队,密密麻麻地挤着要来商议要事的官员们。

    这下也不用休息了,李悠暗叹一声,让门子拿过名帖一一邀请他们进来会面,开始了让他极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做的工作。

    “君实相公可知您现在已经是大祸临头了。”读书人由来喜欢惊人之语,进来的第一位就开始危言耸听,先讲述了一番李悠现在大权尽握,却忽视读书人大大不妥,接着又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用隐晦的语言暗示自己乃是不世出的大才,只要将自己委以重任必可化解李悠的隐患,听得李悠直翻白眼。

    其余的人也是差不多,访客之中少有有真才实学愿意和李悠说些实事的,大都是些读过几本诗书却毫无才能之辈,他们或是危言耸听,或是卑言屈膝,或是阿谀奉承,或是献上文章乃是钱财,所求的无非是一个地位崇高、油水丰厚却又不用进行实际工作的职位。

    对于那些的确有本事,有愿意干实事的,李悠自然不会吝惜官位,在考察了他们的能力之后各自作了安排,只待奏明太后就可以上任了,这些人不卑不亢的道谢离去。

    但是对其他那些没本事又想谋取好处的人,李悠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毫不留情的给于驳斥,说的他们面红耳赤、掩面而走,等出了李悠的府邸却又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

    一直到深夜,访客才算是接待完毕,那些得到李悠认可的干才连忙回去为即将到手的工作开始准备,而空手而归的家伙们则又重新聚集到陈宜中府上开始商议。

    无论是真的迂腐也好,另有他图也好,总之这些人都一致认为李悠不再适合独掌朝政大权,朝廷必须做出改变才行。

    “可君实相公想必是不会安心隐退的吧?”正讨论的热火朝天之中,突然有人问道,“如今朝政、军权、财权全都落入君实相公手中,他又方才立下了如此大功,朝廷根本没有理由将他夺权,我等还有什么办法?”

    “这。。。。。。”众人闻言立刻陷入寂静之中,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之辈,论起斗争的手段来却是要差上许多。

    劝谏他主动隐退?从今日种种来看,对方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调动兵力逼迫他辞官?流求的军队可都是他一手缔造的,又怎么会听这些人的?说动太后罢免?这也是不可能的。

    “诸位可记得韩侂胄旧事乎?”忽然有人说道。(未完待续。)

第488章 摔杯为号

    “君实相公快快有请,太后和陛下早已等候多时了。”来到行宫外面,伸长脖子盯着路口望了半天的太监立刻迎了上来,将李悠带到行宫之内,说是行宫,其实也就是个稍微大点的院子而已,比其他人稍微好一些的是给太后和小皇帝所住的房子乃是砖土构成,比其他人所住的木屋强点但也有限。

    李悠本来就没打算让他们在流求住多少时间,因而也就没大肆兴修宫殿,有这个人力财力还不如多挖几处铁矿来得实惠,好在太后也明白现在是非常时刻,实在不宜过多要求。

    一个在海外的皇帝和一个在中原土地上的皇帝对天下百姓的吸引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到了大陆之上,赵昺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利用价值,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投奔,所以在fj刚一安定下来的时候,李悠就返回流求打算接他们回归中原。

    来迎接李悠的太监或许也猜出了几分,一想到可以远离流求荒蛮之地回归中原他就满心欢喜,一路上不断给李悠送上马屁;赵昺的行宫不算大,也就是三进的院子,不多时李悠就到了大殿之中,里面早已安排好了酒席。

    “微臣拜见太后,拜见陛下。”躬身行礼过后,李悠挺直腰板用眼睛的余光打量着四周,除了上首的太后和小皇帝之外,大殿之上还有陈宜中和邓光荐等几名大臣作陪。

    “陈相国此行劳苦功高,哀家感激不尽。”太后先是表彰了一番李悠攻入大都、斩杀忽必烈、收复福州的功劳,又拿出几个空头爵位、勋位、散阶加以封赏,李悠自此以后就可以被人称之为太师了,此外还得了一个公爵的爵位,几乎可以说是升无可升。

    陈宜中殷切的眼神看着李悠,如果是一般臣子接到这样的封赏要么推辞不就,要么就该考虑告老还乡的事情了,如果李悠肯就此退出朝堂,那么他也不介意让李悠以及他的家族享尽如同当年的韩琦一家的荣华。

    韩琦拥立有功,大宋皇家因此感激不尽,不仅封其为魏国公,更是打破了朝廷惯例,在他告老还乡之时让他为官家乡,担任老家相州的主官,自此以后相州几乎成了韩家的私有领地,有宋以来厚待文官莫过于此。

    如果李悠愿意从现在就退出朝堂,那么陈宜中也不介意让他担任老家楚州盐城的主官,至于该如何解决楚州尚在蒙元手中的问题,陈宜中则是从来没有想过。

    可惜让他失望的是李悠推辞几下见太后态度坚决也就坦然接受了封赏,丝毫没有流露出告老还乡的意思,甚至还直接和太后商量起回归中原的计划,“陛下,如今fj已经光复,微臣以为太后和陛下还是暂且前往泉州的好;等到了泉州,诏令天下有才之士前来投奔,缓缓积蓄实力,等蒙元大乱之时再寻觅机会出兵北伐临安。臣以为最多三年的时间,陛下就可以回归临安行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