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五千年-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永乐八年到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曾五次率军亲征蒙古,而靖难之役时一直陪在朱棣身边的郑和却被责令率领船队远赴西洋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并向沿路诸国宣示大明之威仪,所以郑和遗憾的错过了北伐蒙古的机会;但是现在,李悠的召唤让他可以带领自己这支天下无敌的船队来到崖山,参与到这场事关华夏文明生死存亡的战局中来,郑和心中层云激荡,激动之下一上来就使出全力。

    早已在攻打宋军大营时消耗了太多精力的元军突然遭到后方的袭击,而郑和的攻击又是如此迅猛,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崖山外海的海面上就满是元军船只的残骸和漂浮在水面上挣扎求生的元军士兵。

    “若是在陆地上遇到,我等或许还要费些功夫,但是在这大海之上遇到大人,这些蒙古鞑子也算是到了八辈子血霉。”和王景弘同为副使的侯显也放声笑道,他跟随郑和多年,经历过的海战不知凡几,眼前的这一战并未让他有丝毫紧张。

    “眼下蒙古鞑子已然溃散,快些收拾残局,好去宋军大营之中拜见主公。”郑和挥手道,随即那些安放在宝船上的大炮再次发出巨大的轰鸣。

    “这莫非是上苍派来的天兵天将不成?”宋军旗舰上的官员们纷纷瞪大了眼睛,往日不可一世的元军竟然如此轻松就被对方击败,这简直让他们无法相信,逃过一劫的庆幸渐渐消散之后,这些人纷纷猜测起对方的身份来。

    “这恐怕不是陈相公从占城请回来的援兵,占城怕是没有这般强军。”国舅杨亮节方才从战场上回来,身上还带着血迹,这些都是他刚刚跳到元军战舰上厮杀染上的,杨亮节虽然和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多有争权,但身为武将的他临战时却没有丝毫怯懦,方才死在他长枪之下的元军士卒不下十人。

    “若非天兵,哪能借来天雷助阵?”礼部侍郎邓光荐似乎也赞同刚才那名大臣的说法,他将郑和宝船之上的大炮当成了天雷。

    “此非天雷,这些也不是天兵天将。”陆秀夫从高处下来,来到群臣中间说道,只是现场无人知晓,如今陆秀夫的身体里却是已经被李悠的灵魂占据,“此乃我从海外求来的援军,等此战过后这支军队的统帅就会来这里拜见陛下。”

    扭转崖山之战的结局眼下算是做到了,可要完成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李悠环视众人,心思电转,不断琢磨着此战过后元军的应对以及接下来宋军该去往那里的打算,或许崖山大营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待了。

    “君实相公从那里求来的援军?怎么此前从未听相公说起?”邓光荐等人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追问,让李悠疲于应对。

    好在这时候张世杰也乘坐小船来到了旗舰之上,才算是将李悠暂时解救出来,一身戎装的张世杰和杨亮节一样满身鲜血,他亮出手中的首级,“历代先皇保佑,敌酋张弘范的首级已经被吾拿下!其弟张宏正、其子张珪同为我大宋天兵所杀。”

    “除此之外敌军副帅李恒也为吾等所俘虏。”说完张世杰的亲兵将一名浑身湿透的将军推上前来,说实话如果不是他失足落水,这些人想要活捉李恒也没那么容易。

    宋军取得的战果还不止这些,接着张世杰又从船舷边拉起一个人来,此人一出现人群之中响起一片惊呼,“这不是宋瑞相公么?”

    自从去年十一月在潮阳五坡岭被张弘范所俘之后,文天祥已经存了必死之心,没想到今日却被张世杰救了出来,眼见着旗舰上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文天祥心中感慨万千,连忙一一回礼,随即就要去拜见太后和赵昺。

    群臣一拥而去,反倒将张世杰丢在了甲板上,李悠自然也不会去凑热闹,他笑着走到张世杰身前,“张枢密,昨日我说此战我大宋必胜,枢密还不相信,如今看来如何?”

    “对葵相公借来如此强军,不然这一战有死无生。”张世杰直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若非张枢密拼死挡住张弘范,我等也坚持不到援军到来。”说罢李悠遥指着崖山的岩壁说道,“此战大胜,正当勒石以纪,以张枢密来看刻些什么字的好?‘大宋张世杰斩杀蒙古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于此’可好?”

    李悠可是记得张弘范在崖山之战获胜后,在此处留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字样,只是现在这句话却是要大变样了。(未完待续。)

第448章 东渡宝岛

    “此战若不是君实相公招来援兵,我等早已葬身鱼腹之中,张某不敢居功,就算要刻也应该刻‘大宋灭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于此’才是。”张世杰不敢居功,连忙推辞道,除了他话中所说的意思之外,大宋的传统也不允许他出这样的风头。

    李悠暗暗摇头,大宋多年来的政治习惯让这些武人都失去了锐气,但这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的,因此并未纠缠,而是换了另一个话题,“那李恒何在?”

    “正在此处。”张世杰连忙命左右将李恒带到李悠跟前,李恒此时双眼一片茫然,似乎还不相信自己已经败给了宋军。

    “想来你也是西夏宗室,如今却做了蒙元的走狗,拖雷屠戮中兴府,西下列带王陵尽遭挖掘的仇就不想报了么?”这李恒乃是西夏国主之后李唯忠的儿子,铁木真在围攻中兴府时病死在六盘山,当然也有传说他是被西夏王妃咬断了命根死的,所以在他死后蒙古大军对西夏展开了屠戮,不仅在中兴府的西夏王族被屠戮一空,就连从李继迁开始的西夏历代国王的王陵都被挖了个干干净净,着实可谓深仇大恨。

    可是这李恒对于蒙元倒是颇为忠诚,早年间因为举山东汉军将领李全之子李璮谋反有功而被封为淄莱路奥鲁总管,此后跟对元军征讨大宋接连获胜,在他俘虏了文天祥之后更是被封为参知政事,没想到就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却成了宋军的俘虏。

    “夏国早已是过眼云烟,如今我主方是真命天子,你等又何苦负隅顽抗?不若早些归降,我主向来仁慈,必不会追究你等。”李恒面无表情,在他看来自己即使现在屈膝投降也不会是多活些日子,日后元军再次攻来宋军还是会大败,与其如此还不如就此死了,也免得连累自己的家人。

    “尔等蛮夷那知我中原之忠烈?”李悠嗤笑道,说什么忽必烈仁慈,简直是笑话,投降了然后去当四等人么?见李恒如此死心塌地,李悠也懒得再加理会,挥挥手道,“拖下去斩了,以告慰战死将士在天之灵。”

    “相公,杀俘自古不祥,不若还是将他暂且关押吧?”一名文官前来劝解道。

    “那些落在元军手中的大宋将领可有什么好下场?那妖僧杨琏真迦在临安挖我大宋历代先皇陵寝,更将理宗皇帝之头骨截为饮器,此乃历朝历代未有之骇事。”和蒙元这样的残暴之徒讲仁义,只会被他们视为软弱,人家连历代南宋皇帝的坟都给你挖的干干净净了,你如今却要宽恕对方的将领,李悠真不知道这些人是读书读得脑子傻了还是什么,“自从蒙元南下以来屠城之事屡见不鲜,这李恒手上早已沾满了宋人的鲜血,与此等禽兽之辈还有何话好说?如今吾将其处斩还是便宜他了。”

    一番话说得此人面红耳赤,赶紧掩面退下,其他想要展示自己仁义的文官也赶紧停住了脚步,亲兵将李恒押了下去,不多时传来一声惨叫,这位西夏王族的后裔、蒙元的参知政事也跟随张弘范之后魂赴黄泉。

    “君实相公,这是哪里来的援军?还请主将过来叙话。”这时候杨太后才想起郑和他们来,连忙出言邀请。

    李悠望了望郑和船队那边,只见一只小船正不紧不慢地向这边赶来,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这边,郑和等人爬上大船,来到李悠和杨太后面前拱手行礼道,“海外之人郑和拜见大宋太后,拜见相国大人。”

    听到郑和的嗓音,众人为之一愣,来人竟然是一名宦官,这着实除了他们的预料,李悠巡视一圈道,“我朝当年不也有窦神宝、秦翰、王继恩这般内臣名将么?”这三人乃是大宋开国之初赫赫有名的宦官武将,不仅战绩卓著而且为人方正,就连这些文官也不好说他们的坏话,经此一解释,文天祥等人方才稍微释然。

    “多谢郑将军率军来援,若非郑将军,我等恐怕早已落入元军手中。”杨太后说话倒是真心实意,她早已做好了必死的打算,眼下死里逃生让她对郑和充满感激;接着群臣也过来道谢,只是他们言辞之间颇为生硬,想必还是为郑和的宦官身份而感到别扭吧。

    李悠忍不住暗暗摇头,都到了什么时候了,这些人还依旧是一身的坏毛病,要说这些人肯到了此时还不肯投降蒙元,忠诚上可谓绝无问题,只是这政治能力么,那就只能是呵呵了。

    “想来此次大败定会很快传到忽必烈耳中去,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多的元军前来,这崖山大营恐怕是不能呆了。”待客套结束,李悠直接说道。

    “如今我等还有何处可去?”张世杰苦笑道,崖山几乎已经是大宋的最南边了,若是陈宜中取得了占城的信任那么南下占城倒也并非不可,只是现在陈宜中还不知道去了那里,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可去么?

    “福建路晋江县下辖澎湖,澎湖附近乃是流求,流求岛地广人稀又有海峡相隔,料想那蒙元骑兵也无法跨越海峡。”李悠对此早有打算,现在的宝岛恐怕是他们最合适的去处了,说着郑和从怀中取出海图展开,上面赫然标注着宝岛的位置。

    在场的官员大多都在福建路呆过,对于晋江县并不陌生,有些饱读诗书之人很快从史书之中找到了流求的记录,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如果依旧留在崖山,蒙元的骑兵前来他们几乎没什么好办法抵挡,但是若是到了流求,中间有大海阻隔,蒙元也只有依靠船队渡海才能攻打流求,但是海战却非元军所长,这个办法似乎可行。

    “从崖山往东北不到数日即可抵达流求。”李悠在地图上标出线路,“流求地域宽广,正和我等歇息养生,待元气恢复再图谋****不迟。”

    *****咦,这句话好像不怎么吉利啊。(未完待续。)

第449章 主动进攻

    “流求自古乃是荒蛮之地,我等纵使去了又以何为生?”礼部侍郎邓光荐迟疑地问道,现在在崖山好歹还有周围的百姓为他们供应粮草,但去了流求可就是无依无靠了。

    哎,你还是好好教书去吧,尽管李悠对大宋的文官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但这些人的话还是让他大为失望,“元军大船有不少为吾等所俘虏,其中粮草颇为不少,郑。。。将军船队之中亦有粮草可为吾等所用;咱们还可以带上愿意同行的百姓携带农具前往流求,在这些粮食吃完之前开荒也该完成了。”

    说罢李悠不再搭理这些文官,而是将目光转向张世杰,“此事还请张枢密帮忙,张弘范、李恒大军为吾等歼灭,以蒙元残暴的性子,定会牵连此地的百姓,张枢密当将这些一一告知百姓,劝说他们随同吾等一起出海,如此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还请君实相公放心,此事张某一定办到。”张世杰拱手答道,在他看来陆秀夫最近行事和往日大有不同,对此他深感欣慰。

    文天祥似乎觉得不应该就此轻易放弃大宋的土地,出言劝谏了一番,可是李悠知道文天祥的文采、节气或许一时无二,可他的实际政治能力却要差得远,起码绝对无法肩负起大宋再兴的重任,因此好言相劝一番总算是勉强将他说服。

    杨太后牵挂赵昺的安全,现在有地方可去自然愿意听从李悠的安排,借着此战大胜的威势李悠暂时压服了群臣,坐下了东渡流求的决定。

    接下来数日,张世杰忙着四处收拢百姓,李悠则和郑和一起仔细的检查宋军残余的兵力,留其精壮、裁汰老弱,又挑选愿意从军的百姓补充兵力,大宋水师的气象为之一新,战斗力略有提升;同时对大宋的官员安排也做了一番调整,将那些腐朽顽固、不堪大用的官员淘汰,提拔有锐气的青年官员步入中枢。

    这些举动难免引起众多官员的不满,可如今军权尽在李悠的掌握之中,粮草也被他控制,杨太后和赵昺对他更是无有不从,因此这些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悠掌握大权,就连文天祥也只得按照李悠的意思暂且担任了吏部尚书一职。

    十日之后,数万百姓收拾行囊、携老带幼云集到了崖山,将郑和的宝船船队、张世杰的大宋水师再加上从张弘范那里俘获的船只塞得满满当当,趁着天气尚好起锚扬帆,直往流求而去,离开之时崖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