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阴阳食谱-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她质问皇帝这东西“靠谱么?什么人的东西非得加塞儿看呢?”

    对此,光绪皇帝兴奋的点头,带着十二分的肯定告诉老佛爷说肯定靠谱,还说那东西是张之洞张大人保举的,正儿八经的玩意,国人国货,而且一定能把洋人的那些“奇技淫巧”都比下去。

    光绪皇帝的一番夸口,当真又提起了老佛爷的兴趣。而且再加上介绍这件事情的人又是那总理衙门里位高权重的张之洞,似乎实在不好驳面子,因此她也就应了。

    在之后,皇帝责成翻译向各国公使,公职们说明了情况,又让太监和京班的人腾出了场地,准备看那张之洞保举的“机械表现”。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带头的李大总管一声令下,被张之洞保举的两个“机械师”,便带着一个红木匣子走了上来。

    那一只红木匣子,在夜晚的灯光下反着及其朦胧的血红色光晕,给人一种非常冷峻阴森的感觉,这种感觉和整个堂会上的喜庆气氛格格不入。

    用目睹一切的达格罗伯的话来说,那口红色的箱子就像是一口冰镇过之后的棺材,它的出现迅速让原本热闹的会场陷入了极度寒冷的气氛,更令在场的最高统治者及其不悦。

    连达格罗伯都感觉那玩意像是一个棺材,那么我们的西太后估计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人家毕竟是在场的正主儿,所以面对着那口令人费解的红木“棺材”,她还是异常镇静的让身边的李总管问那两个台上的机械师,说这里边到底是个什么。

    此刻,在台上站着的人为一男一女,男人穿着一身黑衣,腰口系着艳红的腰带,三十多岁不苟言笑,女人则穿着一身汉女的袄裙,十七八岁,唇红齿白。

    见及人问,那男子尚未答话,女孩突然咯咯的笑着回答李总管道:“禀公公,我们这里边不是什么西洋机械,乃是咱们国家自打商周时便有的木质机工,是个木偶人儿,可漂亮了。”

    女孩子唇红齿白,说起话来又干净利落,面对着各国使节丝毫不怯场,很是给大清国长了脸面。

    对此,那高坐在凤椅之上的西太后异常的满意,非但一扫先前的恼怒,还破例亲口夸赞了一句“好刁的丫头”,便让她把玩意儿拿出来瞅瞅。

    听着这一口话,那聪明的李大总管自然会意,于是他赶紧带着几个小太监上台去帮忙开箱,同时还笑着让那女孩子好好表现,要是玩意儿好,老佛爷自然有赏赐。

    对此,那个姑娘只是呵呵一笑之后,便带着太监们打开了这红木的箱子,又亲手把里边的东西拿了出来。

第三十七章:木偶

    根据达格罗伯先生的回忆,女孩子的那只红木箱子被带出来之后,立刻吸引了在座各国使团人员的关注。

    大家通过翻译,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漂亮女孩子所代来的东西是什么,因此在无不感兴趣之余,一个个也都伸长了脖子,翘首期盼着那个红木匣子里的小东西被人拿出来。

    随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女孩子和太监将那只半人多高的红木匣子盒盖打开。紧接着……漏出了里边装满的沙土。

    ……听到这里,我突然冲佟掌柜大吼打断道:“等等!土?一个装满了土的木匣子?”

    我突如其来的喊话吓了佟掌柜一个哆嗦,更险些让他手里的茶水洒烫到他的手臂。

    尔后我们的这位老掌柜一脸懵逼的冲我点头道:“没……没错呀?怎么了?”

    毫无疑问,这佟掌柜的话,很自然的让我想到了我的饭店,想到了当年房东高太太的见闻。

    在那一对东莞夫妇为地下室加装电线的夜晚,她高太太不也是从地下室的地板中挖出了一个盒子么?而且她打开之后,也从那盒子里挖出了满满的沙土。

    在之后,高太太用手撤去了沙土,紧接着便放出了一只“鬼”,随后东莞夫妇的女儿平白无故的消失了,再随后才有了我饭店闹鬼,驱魔天团驱鬼的一系列事情。

    而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太后寿辰上,竟然也发生了这样的见闻?这只钟表里恰巧还记述了这些事情,恐怕……绝不是简单的巧合吧?

    随着历史的惊人重合,往往便成了冥冥之中的某种必然,也因为这种必然感,我和我的伙计们都被这残酷的现实惊的不要不要的。

    在这种惊讶的沉默中,倒是我们的老佟掌柜看着十分不解。

    好奇和诧异下,佟掌柜伸手拉了拉我的袖口问道:“咋个意思呀兄弟?你知道这种盒子里埋土的手艺?”

    闻言我苦笑一声,心中暗自道:何止……知道呢?

    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虽然很想问问老掌柜是怎么得到这只太监钟表的,但是我在思考了间隙之后,我还是忍住了那些提问。

    这样的事情,我感觉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为我饭店闹鬼的事情本来在黑虎街就算是满城风雨了,要是在和佟掌柜添油加醋的讲一讲,我怕再扩大影响面。

    毕竟,佟掌柜的嘴并不算严实。

    而且,佟掌柜这篇译文的记录,可要比我所知道的东西要详细多了,说不定能帮我解开那高太太当年的真相,既然如此,又为什么不听他继续说一说呢?

    综合下来,面对佟掌柜的不解,我没有回答什么,更阻止了我手下伙计的反问。

    最终,我只是囫囵告诉佟掌柜我们的确听说过类似的设计,但并不深入。

    听了我的话,佟掌柜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既然知道点儿,那你可算听着了,这里边的内容,我保证颠覆你的想象。”

    随后,佟掌柜又继续告诉我们道,一看见那盒子盖里边放置着沙土,在座的各国公使都不解其意,因为通过刚才的介绍,他们所有人都清楚,这女孩子带上来的应该是一个木偶一类的小人儿才对,怎么可能是满满的一盒沙土呢?

    各国公使不解,他西太后和小李子也不解,因此一直站在那小姑娘身边的李大总管,便拧着眉毛问这小姑娘道:“你不是说这里边是个偶人儿么?怎么是一方土?”

    见问,小姑娘扬额一笑,又恭恭敬敬,胆大妄为的回答他和老佛爷道:“老佛爷,我们这木偶是用阴沉木做的,正经香山良人的手艺,这木材精贵,得养。土养木,所以必须要放在土里才不会开裂。”

    小姑娘说完这些有的没的的事情,便径直伸出素手,把那些沙土一点点弄出来。

    渐渐地,在血红色的木盒子里,一个小人儿的轮廓被刨了出来。有头有脑有身子,最后还刨出来一身红黄相间的衣服。

    随着这沙土里的“玩意儿”一点点被弄出来。老佛爷那原本褶皱成八字的皱纹,渐渐舒展了开来。

    因为这个时候,那小姑娘彻底将埋藏在红木盒子里的东西弄了出来,大家全都看见,那是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

    猴子有小半个人高,身体长短与个正常的两岁孩童无异,手上脚上贴着猴毛,脸部尖耳挠腮,还画着京剧的猴子脸谱。

    西太后喜欢猴子,在加上临近寿诞,更是喜好热闹和工于热闹,故而这个人偶的猴子设计,可谓是赚足了老佛爷的胃口,与那样式雷的太监座钟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讨巧的东西,或许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在老佛爷面前,这才是真正好的“玩意儿”。

    正所谓一喜得喜,一笑百顺。西太后看着小姑娘手里的小猴子,当即喜笑颜开,连夸这木猴子乖巧,又夸这拿猴的女娃可爱,还说张之洞有心,更说咱大清的东西长脸。

    当然,老佛爷自吹自擂,怎么撇呼都成,但在那些外国人心中,这可不是什么像样的东西,甚至……难以称之为机械。

    对此,达格罗伯记载说“那只木偶看上去简陋难堪,就像是十七世纪吉普赛人的东西,画着重重的油彩,穿着夸张的衣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

    这个评价虽然不无偏颇,但是却基本符合当时所有使节的评判,而且就连奉旨陪衬的样式雷门人,也不住摇头,嘟囔着“香山的一帮废物,弄个木雕来凑什么热闹?!”

    可能李大总管也意识到了这场面上气氛渐渐地不对了,因此在女孩子把那只木偶彻底拿出来后,他又笑着吩咐说,“这万国机械会不是影子戏,只有自己会动的玩意儿才能算机器呢!小女娃,你手里的这个小人儿自己会动么?”

    对此,那小妹子咧嘴一笑道:“能啊,我不用手牵引,它就会唱戏,跳舞!”

    小妹子说话清亮干脆,故而刚一开口,各国使节便通过翻译的口知道了她言辞间的意思。

    再之后,便是一阵轰然的骚动。

第三十八章:鬼偶

    西太后办寿宴的时代,是公元十九世纪末期。

    那个时期、那个时代,是一个造梦的时代,世界酝酿着变革,各种现代化的东西都开始陆续出现,世界已经在现代文明的曙光前徘徊了。

    但在怎么徘徊,那种不靠手牵引着,就能动的电子机器人还是没有出现的,那些玩意,还全是科幻小说里的痴人说梦。

    因此,当这个戏台上的小姑娘说出她手里的小猴子自己能跳又能唱时,所有人尽接不信的摇着头,更有外国使者好奇的问她是不是在小猴子肚腩中放了一个八音盒,用的是发条原理还是沙漏原理。

    对此质问,这姑娘并不回答什么,仅仅是仰着眉毛轻轻一笑后,她便向老佛爷请示能不能立刻开始表演。

    对于小姑娘和她手里的猴子,不光各国使臣们好奇,就连老佛爷也看着新鲜,因此西太后也没在乎那么多的宫廷规矩,立刻让鼓乐师傅们配合着演奏,要看这小姑娘手里的猴子“跳机械舞”。

    在小姑娘和宫廷的师父太监们短暂沟通之后,李大总管便带着太监,和那个上来的男人把红木盒子和沙土都弄了下去。

    再之后,小姑娘将一根木棍放在小猴子身边,又把那木偶猴子平平整整的趟在地上,自己便又退步六米,于大戏楼红绒的舞台边静静地立着。

    点头,示意,锣鼓师父开点,三吹三打鼓点起,众人一听,正是那老佛爷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灵根孕石悟空出,东海龙宫求神针”的一段过门。

    这一段过门说的是孙悟空刚得大道,于东海取得定海神针时的一段故事,也算是《西游记》中一段不小的**部分。说讲起来,到也是乘风破浪,映衬她西太后寿辰的景色。

    说起来也巧合,原本在今天的戏文中是有这一部分内容的,但可惜西太后看曲单子时,嫌弃这一部分不够闹,而且又有“犯上作乱,强取豪夺”的内容,正合着她大清朝的内外窘迫。

    故而对此,西太后没有选取,非但不选,还硬生生在已经发给各国使臣的戏单子上给划了去。

    而这时在那女孩子的示意下,锣鼓师傅又打出了这个鼓点,西太后自然大感意外,可是在意外之余,她的好奇却还是占据了上风,甚至这位老佛爷还告诉身边的使节和皇帝说“我倒要看看,这一个木偶,人不拉手不提的,怎么把这一出戏给演下来。”

    老佛爷话音出口时,那漫长而技巧高超的过门部分已经完毕,戏文正鼓和京胡联奏开始。

    而与此同时,那台上的木偶以及控制木偶的女人……却依旧没有动。

    但是木偶不动的效果,就是令台下的各国使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在这样的议论中,大家就又将疑问的目光,投射向了那个立在舞台中线上的姑娘。

    在此处,我们的达格罗伯先生详细的记录了这女孩子的相貌和她与她的木偶一起呆呆站立的那种场景。

    他记叙说“……当在喜庆的鼓点声连续响起的时候,那木偶却如死人一般一动不动。眼看着这些,整个剧院的气氛极度尴尬,所有人不约而同望向那个面色冷宁的女孩,白色的裙子和红色的上衣下,此刻竟然觉得的阴森,虽然她嘴角的微笑异常美丽而自信,但却更像是蜡像一般僵硬,如雕像般一动不动……”

    总之,随着那京戏中喜庆鼓点的继续,现场的气氛非但没有因为音乐声被带动起来,反而却被那舞台上一动不动的木偶和唯一的活人搞出了一种另类的诡异与……阴森。

    恍然间,达格罗伯甚至产生了一种幻觉,似乎那站立在舞台上的姑娘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北欧神话中为地狱统治的死亡女神,又或者希腊神话中,为人类带来无尽苦难的“潘多拉”,她背后的“京剧守旧”也不是幕布和布景,而是另一个未知的恐惧世界。

    这样的感觉或许是一种强烈的心里暗示,而且随着这种暗示的持续,似乎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种奇怪的死寂感笼罩了,每个人不约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