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幻湮尘-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基话喊完,萧灵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夜色之中,其声音却远远传来:“在下乃光明教光明圣使,夺天下之术已授于你,稳天下之策,你可效仿光明教发展教众之法。”

    随着声音消失,周围恢复平静。两人这一对话,呼声甚大。而在外把守的士兵却似没有听闻一般,依然各守其职。

    刘基追出室外,几名巡逻的士兵见得刘基着急而出,立即上来问询,对着刘基一拜道:“大人何事惊扰,可需我等相助。”

    刘基见得这些士兵对刚刚发生的事毫不知觉,知是那书生以奇能将两人交谈的声音都隔断了。当即对着几名士兵一摇头道:“无事,只是睡不着,出来小解,你们无需惊慌。”

    几名士兵应声退下,刘基再回到住处。脑中想过萧灵最后的话语,心中想着:“光明教,据传当年韩山童和刘福通便为光明教教主,他们起事便是以此教积蓄的力量。传闻在韩山童和刘福通之上还有几位光明教圣使,此人便是圣使中的一人。只是为何他不助那刘福通,却反而看重了吾主?”

    刘基心中疑惑,不得甚解。略一犹豫后,将萧灵所赠的竹简打开。读得几行字,便深入其中,困意全无。直至天亮,才上床歇息。

    萧灵出得刘基住处,一转身向着大营中心而去。萧灵身影在夜色中快至无影,往来巡逻的军士根本无法发现。

    大营之中朱元璋住处,萧灵出现在门外。萧灵在门口定得一会,闻听得屋内粗重地吐息之声,显然这朱元璋已经入睡。

    萧灵神识散出,集中在门内拴锁之上,意念一动,拴锁动了起来。萧灵轻轻一推,踏足进入屋中,再返身将门关好。

    萧灵慢步向着朱元璋睡的木床走去,隐隐闻听得熟睡的朱元璋发出轻微的叹息之声。

    萧灵走近,见得这朱元璋脸宽,虬髯,脸上长着许多的痘。一样看去,相貌独特,令人见一眼便难忘记。

    萧灵见得朱元璋犹在熟睡之中,当下将真元运至嘴边,传声至朱元璋耳边,说道:“重八兄,在下深夜造访,特来解你梦中叹气之烦。”

    朱元璋睡梦中陡然闻听到注满真元之力的喊声,闻得萧灵语中之意,却是大喜,从睡梦中立即坐身而起,口中却说道:“当真,你能解除我心中烦恼。”

    朱元璋坐身醒来,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熟睡之中,睁眼见到立在床边的萧灵。这朱元璋却是大惊下床,并立即对着萧灵一拜道:“不知是光明圣使到来,在下朱重八接待不敬之处,请圣使见谅。”

    这朱元璋一拜,却是使得萧灵愕然,开口说道:“你认识我?”

    那朱元璋起身,脸上露出恭敬之色道:“我乃光明教徒,韩山童教主授我教义,并引我入教。我曾见过圣使画像,是以识得圣使样貌。今日能见到圣使真身,实在让重八激动。”

    这朱元璋的热情,一时倒是使得萧灵不适应起来。当即心中感叹:“我一手扶持起来的刘福通等人自发了起义,做了将军之后,已无人再惦念光明教之事,我这圣使也早已被他们忘记。却不想,在这里却还有一名义军首领,牢牢记着自己这光明圣使形貌。”

    萧灵再想起韩山童,心中略有伤感,叹气说道:“可惜山童命短,事未成便先身亡。光明教也已衰落,却难得你还以光明教信徒自居。”

    朱元璋却正声说道:“我朱重八本为一粗人,当年便是韩教主给我诸般引导,使得我懂了许多道理。这些年征战之中,我一直牢记光明教教义,行军护民,这才有今日这番成就。光明教引我成人成事之教,我又怎会忘记。”

    萧灵见得这朱元璋说得诚恳,当即心中感动说道:“当年我设光明教,本就是想能聚民心,抗元取回汉室天下。今能在你这看到成效,也算没有背离我的初衷。既如此,这夺天下大任之人,我是没有选错了。”

    萧灵说罢一顿,又接着说道:“我知你这形式刚稳,四处危机。当前最缺的便是人手粮草,我今日到来,便是为解你此烦恼而来。”

    朱元璋闻言,心中大喜,再次对萧灵一拜道:“我朱元璋能得圣使相助,这取天下之事当不日可成。若是圣使能委身军中,统帅我等一举夺下大元天下,岂不更好。”

    萧灵一摇头道:“我一介修士,只求能早日摆脱了尘世俗事,好早日绝尘飞升,又怎能进入这尘世纷争之中。我今来助你,只不过是为了解开心中当年受这大元牢狱之气的结。夺取天下之事,你们去做吧!”

    朱元璋闻言一愣,对于修士之事,他了解不多,萧灵这番话却是让其费解。不过听出萧灵无意亲自夺取天下之意,心中却是放下一块巨石。

    萧灵见得朱元璋脸现不解之情,当下也不愿多加解释,开口说道:“这几日,我会让人送金银钱财来到军中。到时你命人收下即可,此番群雄四起之时,多招军马,备足粮草,处处都需钱财。我命人送来的钱财,应够你三年扩张之需。届时可省你不少养兵积粮之虑,在混战中占得先机。”

    朱元璋闻言心中惊异,这光明圣使他虽早已听闻神通广大。但称几日之间便能送来足够自己三年扩张所需钱财,这却是让他心中不得不怀疑。

    萧灵也不待这朱元璋答话,转身说道:“话我已传至,你这几日腾好藏放钱财的地方,等着人给你送来钱财吧!”

    朱元璋见得萧灵转身要走,对这萧灵之话心中尤不太信,但也立即应声道:“圣使放心,地方我一定备好。圣使难得到来,何不让重八好好招待一番,以解重八心中感激之情。”

    萧灵一回头,脸上一笑道:“不必了,你能早日将天下一统,便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萧灵说完又一顿再说道:“你那些谋臣中,刘基可重用,他有助你取天下之才。”

    萧灵说完话,展开幻月步法,瞬间消失在朱元璋眼中。

第二百七十七章 十几年变故

    萧灵离开顺天府后,便往岳阳城陵矶而去。那沈富这些年一直居住在城陵矶洞庭帮中,由关怯和顾云崖静心照顾,过得倒是相当安逸。

    萧灵找到关怯,沈富,提及‘银盆之约’。让关怯备了人,在沈富带领下自太湖边取了当年隐丹真人留下的金银之物,径直送到了朱元璋军中。

    朱元璋在萧灵走后,虽对其言又所怀疑,亦让人在应天府中准备了几个秘密地库。等得几日,得到军中探子情报,有数艘船只自长江下游而来,在应天府江边停泊。并派人送来消息,让朱元璋亲自去河边提取货物。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立即带人来到江边。见得两艘渔船,在江边下货。箩筐几十担,皆用布盖之。

    床上之人见得朱元璋带兵来到,一名俊俏中年人迈步而来,对着朱元璋等人问道:“阁下便是朱重八朱首领?”

    朱元璋手下之人见得来人直呼朱元璋小名,一时便有人喝斥出声。

    “大胆,竟敢直呼我主公名谓!”

    “阁下是何人,到我应天府来还如此嚣张!”

    朱元璋见得来人举止不凡,面对自己重兵,脸上毫不变色。知来者并非凡人,立即喝止手下:“不得无礼,此乃光明圣使派来的人。是给我们解决麻烦来的。”

    说完话,朱元璋亲自下马,对着来人抱拳行礼。丝毫不摆领袖架子。

    那中年男子见状一笑道:“我家萧老弟,特命江南沈家三公子送来礼物。还请朱兄先见识一遍。没有漏错,便将这些财物都搬走吧!”

    这中年男子正是关怯,受萧灵所托,亲自将这些金银之物送来。

    朱元璋闻言,立即上前将箩筐上的布掀起。见得几百个箩筐,里面满满地装的都是金银之物。朱元璋此刻虽然已经是掌握几十万兵马的义军首领,但他这一生贫苦,从未见过如此多的金银之物。

    这时见到几百筐金银摆在面前,心中一再压制,也没忍住脸上露出激动之情。其心中对光明圣使萧灵的能力更是生出从未有过的崇敬之情。这么多的金银财物,足有一国数年财富积累那么多。若是谁以此财物招兵买马,足可组建上百万兵力。这如何不让朱元璋大惊。

    关怯见得帮众已经将金银全部卸下,当即向朱元璋说道:“一共两百担箩筐金银,望阁下好好利用他们。不要辜负了萧老弟对你的一番期望。”

    朱元璋连忙点头,这人一个劲的说着‘萧老弟’三个字,让其甚为不解:“阁下所说的‘萧老弟’便是光明圣使吗?”

    关怯一点头道:“除了他,还能有谁又这能耐。能让江南沈家将这财物拱手相送,你以为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吗?”

    朱元璋闻言,脸上露出崇敬之色道:“当年我在光明教中时,曾闻得我光明教有圣使四人。阁下莫非也是圣使之一?”

    关怯闻言一摇头道:“在下乃洞庭帮帮主关怯,并非你光明教圣使。不过你们光明教四位圣使都是我兄弟,重八兄,你能得到我那老弟看重,甚是不简单呐!好好经营你的军队吧!在下也告辞了。”

    关怯说完话,对着众帮众一吆喝,顿时开动大船,划动船桨向上游划去。

    朱元璋看着两艘大船向上游划行,速度极快,远非常人划驶的船只可比。心知这些人都非凡人,待目送船只走远后,才一声令下。命带来的兵士将两百担箩筐的金银器物带回军中。

    自此以后,朱元璋有了钱财招兵买马,又有刘基,李善长等谋士相辅。势力发展越来越大,历经十几年时间,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整合众义军,最后北伐诛元,从而一统神州。

    这朱元璋虽取得了天下,但始终未忘记光明教之功。并将国号定为‘明’,其治国行政重用刘基之才。在其一生之中,光明教教义影响极深。在其当政之时,休养生息,大修水利,在宫中倡廉勤俭,做出了许多利民之事,从而实现了‘洪武之治’,历代传诵。

    再说这刘基熟读了萧灵送来的竹简奇书后,便将竹简烧毁。其到老年之时,朱元璋偶与其谈心,有时便会谈到其一身所习之识以及光明圣使之事。刘基知这朱元璋多疑,又不确定其是否知道‘霸王天下术’之事。后终日惶恐,回去后循着记忆,写出了那竹简奇书上的内容,藏放在身。

    后来刘基病重,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从书房拿来一本密封的书籍,并假称其为一本天文书,对其儿子说道:“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能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

    刘基死后,其子将这本书呈给朱元璋。朱元璋不明就理,见得书本密封完好。拆开来看,识得是刘基手笔,读得其上内容,惊为奇书。再回想起这刘基辅佐其取得天下所用之策,尽都记录在书中。朱元璋将此书设为朱家秘书,只供历代皇帝读阅,设下严令不许外传。

    收到这书后,朱元璋对刘基两名儿子加以严密监视,并交代其后人要注意刘家后人的动态。

    刘琏,刘基长子,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尽管刘基百般小心,其后人亦是因这‘霸王天下术’之故,难逃厄命。

    萧灵安排完了朱元璋之事后,便在临阳村中安住下来。除了每年会花几月时间出海找寻路平下落外,其他时间都在村中陪伴父母。

    萧升易夫妇,自有萧灵陪在身边后,日子过得顺心不少。但岁月催老,十几年下来,两人年岁已高,身体也日显衰老。萧灵见得父母状况后,每年外出的时间便更少了,大部分时间留在临阳村照顾二老。

    这十几年中,最让萧升易夫妇头痛之事,便是这萧灵不愿娶亲成家。二老见到别人家儿孙满堂时,也自然羡慕。常常在萧灵耳边提及成家之事,但都被婉拒。

    在萧灵住处,放着有许多木刻石雕。这些木刻石雕都是一个女子的头像,萧灵虽一直未曾向其父母详细地说起柳依絮之事,但二老知道其儿子不愿成亲,便是因这石雕木刻上的女子之故。二老趁萧灵外出之时,也曾偷偷进入到萧灵房中查看那些石雕木刻。见到那石雕木刻上的女子貌若天仙,一个个石雕木刻都雕刻得精细异常,脸上纹络表情便是天然生成一般。两人知道这些木刻石雕都出自儿子之手,每到夜深人静之时,萧灵独自在房中,便是雕刻这些物事。儿子对这女子用情极深,二老叹气之余,也非常无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