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山也忍不住笑了。那知客使早就处变不惊了,把牛仔帽给张大山戴上继续进行在一种东西的穿戴。
这时知客拿出来的是一件西服,他让张大山把身上那件已经有些脏的衣服脱下,不过里面的毛衣没脱,他也怕把新郎官给整感冒了。
林弱水在一旁呵笑着从来没见过这种婚礼,知客使说的那些押韵的话让她有些捧腹。
只见知客使拿出西服观察了一下道:“这件西服黑又黑,新郎官穿上真能干。”
这时下边的一个人起哄道:“能干什么啊?是不是入洞房的时候能干啊?”
全场立刻再次哄笑起来些在一旁看戴帽子的中年妇女朝着那人骂道:“这个不要脸的娃儿啊,说的啥子哦。”
其实这戴帽子就是讲究这这个欢乐喜剧的气氛不是一定要把顺口溜说的很有水平才是,至少在过程中要有看点,要有笑声。
张大山把西服穿上后,知客使又拿出一双袜子说道:“这双袜子弯又弯,家婆屋在街上逛了三圈三,买来给我们的新郎穿,穿上袜子能飞天。”
“好。”这时下边一人大声叫好,这句说的确实不错,比刚才两句有水平多了。
张大山这时也坐在凳子上把脚脱了出来,其实张大山的脚是不臭的,但那些想起哄的人看见张大山把脚给脱了出来立刻吼道:“大山的香港脚来了。”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捂着鼻子,张大山哭笑不得,本来自己的教一点也不臭,但被那些起哄的人一说,连一排站着的人都往后边退了一步。
不过陶潜没退,他天天和张大山一起,知道张大山练功过后以前的臭脚早就改过来了,身体的一些废物都排出了很多。本来这些脚臭也是因为体内废物堆积太多,排出来才会臭,现在张大山身体健康,练就了一身功夫,哪里还会有脚臭啊。
那些退后的人把捂着鼻子的手拿开之后,感觉并没有味道,然后又慢慢的围了上来,大家嘴里都在嬉笑着。
桌子上只剩下一双鞋子了,知客使拿起来说道:“这双皮鞋长又长,新郎官穿上就是状元郎。”
这知客使是越说越有感觉,只是这已经是最后一个东西了,知客使再好的状态也不能继续发挥,于是等张大山穿上鞋子后知客使就让张大山站了起来,把凳子放到上方,让刚才在一旁看着张大山戴帽子的张大山的父母坐在了上边。
“下面拜父母,看茶。”知客使说道。这时早就有人端着两杯茶来到了张大山的身旁,张大山端上第一被茶,跪在地上,双手递给了父亲。张大伯也满意的接过茶意思性的喝了一口。
然后张大山以同样的动作递给母亲,张大山的母亲笑着说道:“乖。”然后也喝了以后。
“叩首。”知客使说道。
张大山立刻对着父母拜了三拜,每一次额头都是撞着地上发出了声音的,张大娘心疼的说道:“意思一下就是了,别撞坏了啊。”
张大山笑着说道:“应该的,妈。”
这时张大山母亲已经开始流泪了,想想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娶媳妇了,心里怎么能不高兴,但这高兴当中也是充满沧桑的,怎么能不哭呢。
张大山站了起来,今晚戴帽子过后就差不多了,人们也渐渐散去,只有张大山的本家人才在张大山家玩着,很多人都在一起打牌,毕竟住不了这么多人。
(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九大碗
大山今晚也早早的去睡了,其实说早也是快凌晨了,要负责去接新娘子呢,所以必须得养足精神。
陶潜他们也是到了凌晨的时候才回去的,张娜今晚和林弱水一起睡,现在这祖屋又回到人比较少的时候了。
易云似乎喜欢在山上睡,陶潜他们早已把那间茅屋修理的差不多了,现在易云在里面住着也比较舒服,他们打算等一段时间就在那山上修一间小楼。
第二天一早,陶潜他们就起床了,因为他们打算和张大山一起去迎亲,这可是件热闹的事情,他们都不想错过了。
其实他们也不用去太早,本来两个村就隔得不远,走路的话就半小时,去早了时间不合适,所以张大山他们打算十点半出发,去接回来这边再开饭正好。
张大山今天是着是一套古代的长衫,头上戴着一顶圆顶瓜底帽,晃一眼看起来有些像个地主,不过今天也必须这般打扮,他不可能西装革履,因为今天他要骑马去接新娘子,如果西装革履的话那看起来就有些别扭了。
陶潜他们知道张大山比忙,所以问清楚了出发时间后也没有去找大山聊聊,直到要走之前才和大部队汇合。
这支迎亲;伍大概有三十多人,张大山骑着高头大马,身背大红花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一个大红花轿,一会儿接到新娘就用这个轿子抬回来。虽然路途不远,但你也不能让新娘子走路过来。
到出发的时候陶潜他们一伙人来到张大山的身旁,边走边和张大山聊着天。
“大炮,现在什么心情啊?”胡进问道。
张大山呵呵地傻笑了两声。没有说。陶潜在一旁说道:“你当时结婚地时候是什么心情啊?”
胡进说道:“我么心情。老婆都是家里找地婚地时候也没什么感情。现在生活久了才慢慢地习惯了。”
吴松没好气地说道:“你爸给找了这么好一个老婆你还不知足啊?”
胡进说道:“我没有不知足啊。只是不知道大炮现在到底是什么感觉嘛。”
张大山骑在马上。乍一看还是相当威风地是在山路上行走。所以骑在马上也走得不快。后边还有人抬轿子。他们选择地也是一条大路。不然那轿子就抬不过去。
抬轿子地是四个人。前后各两个。不过并不是没人站一个角。而是四人站成了一条直线。这路不是很宽。能容得下一顶轿子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也不可能两边再允许两个人超出去。
张大山现在是心情特别的好,但也有些许紧张,毕竟这可是自己的人生大事,虽然是到了最后一步,但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更加重视才对。
虽然这山路上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情况道路虽然有些难走,但直到不是走得太快,那问题应该不大,而且也不像古代一样,可能会发生抢亲之类的事情。
张大山在马上比较严肃,一直看着前边的路因为今天他走在最前边,也起一个带路的作用,所以虽然在听陶潜他们聊天,但却是很少参与到其中来。陶潜他们也看得出大山似乎有些紧张了,也没有太多干扰他。
“二娃明儿你结婚的时候肯定不是用大红花轿,而是用小汽车了吧。”胡进问道。他想陶潜的家准确的说是在镇上者是还没有买的房子,而林弱水是在成都些地方已经没有人用大花轿了,通常都是许多辆小车结成一个车队。有的有钱人在那个车上的打扮花费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还别说用的是一些豪车了。
陶潜笑了笑,说道:“我还早得很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说完望了望林弱水,林弱水也没有说话,不过此时林弱水心里也在想:“就算你买不了房子,我也会嫁给你的。”
现在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万物开始复苏,春天快到了,所以很多地方都长出了许多绿色的东西,树上也长出了新芽,到处是一片春色。
张大山在这个时候结婚,也应正了春生这个词,都说春天是万物复苏,万物当然不单单指植物,还包括许多动物,因为许多动物也选择在这个时间****产生后代,所以才有****这个词。从陶潜他们村里的一些小猫小狗就看得出来,小猫这段时间是叫个不停,特别是在半夜,陶潜他们经常听见那些野猫的叫春声。
所以到了这段时间,许多人也是有些春心动荡,男的想要找个女人了,女的也想要找个男人了。
张大山选在这个时候结婚也是很符合大自然规律的,陶潜想了想,也说道:“大炮现在安逸了,只剩下我和鱼娃子两人了,鱼娃子,你还朋友都没谈,要加油了啊。”
吴松笑了笑,说道:“这些事情也急不来,慢慢来吧,先赚几年钱再说。”
他现在倒是没想这么多,当兵回来,本来没什么手艺,现在吴大伯要把那独家手艺传给他,那以后就有了一门混饭吃的技术,所以吴松也没有考虑自己感情方面的事情,毕竟年龄还算不上太老,今年才二十五岁,男人三十结婚都不算迟,所以他也不担心这方面的事情。
大家边走边聊,随行的乐引师也不停的吹着唢呐,让周围的人都知道今天还有这么件热闹的事情,有的住在路边的人也跑出来看热闹,张大山他们隔不远都会放上一封鞭炮,以示喜庆。
就这样,在张大山的带领下,大家也很快就到了王雨那个村子。这个村子也是个小村子,只是略微比陶潜他们那个村子大上一些,不过也就最多多上十几户人家,都是以前的本家分出来的。
王雨的家就在村子中间,远远的陶潜他们也听见了那边传来的喧闹声,那边也有乐引师在吹着唢呐潜他们就是跟着那声音走过去的。当然,张大山也是知道路的,他和王雨交往这么久,不可能连王雨的家都不知道在哪里。
到了屋外张大山下马,其实王雨那边早就在等候了,待张大山他们一到,
了鞭炮,那响声震耳欲聋,可见这边也是相当的热闹也站满坐满了人。
张大山去到屋里,把盖着红盖头的王雨背了出来,然后放到轿子里。在这里,新娘子的盖头要去到婆家拜过堂之后才能掀开而且在这到婆家去的这段路,新娘子是不能在地上走的,所以张大山才准备了一顶轿子,然后自己把王雨背了上去。
这接亲也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不过也比较简单,张大山一会儿就弄完了然后张大山调转马头,往自家浩浩荡荡的驶去。
王雨这边也有送亲的人,这些人也会跟着张大山一起到那边,他们也要去看看这王雨婆家到底怎么样。
待张大山他们迎亲走后,王雨他们这边的人就开始吃饭了,他们这个时候吃的就是正席了。张大山他们那边要等张大山把王雨迎回去拜过堂之后才会开饭。
来时很快回去也不会慢,张大山在前边带领着大家往回走,不过张大山不想走的太快,王雨在轿子里边,走的太快了子就会十分颠簸,那样怕伤着王雨所以张大山还是要考虑一下这些,所以走的也不是太快而且时不时回头看看那轿子怎么样,会不会太颠簸。
陶潜看着张大山这样细的动作心里也想到:这大山平时都是大大咧咧的,怎么对待其女人来这么细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了,看来说人粗心大意也是相对的。
没过多久,家也都回到了村里,张大山也像之前一样,背着王雨就到了屋里,然后把王雨安排到了新房里休息,等一会儿拜堂的时候再让她出来。
这人一到,知客使就安排了王雨那边跟来的人休息,对待王雨那边的人,要尽量做到完美才是,不然这些人会去打些小报告,说张大山这边的人怎么样怎么样,那就不好了。
知客使把人安排好了,就进去准备些拜堂的东西,弄得差不多了,就让张大山去屋里接王雨出来准备拜堂了。
这农村里便堂也和那些古代的人差不多,都是拜天地父母,其实也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但当事人的张大山他们却还是有些激动和紧张的。
张大山和王雨两人一左一并排着走出来,张大山的父母早已在堂屋正上方坐着了,现在差不多就是结婚的最后一步,拜完堂张大山和王雨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
两人走到了屋子中间,知客使大声叫道:“拜堂了,新郎新娘准备。”
张大山和王雨此时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把堂拜完,那样才可以做其他事情。他们不像古代那些一样是在晚上拜堂,拜完堂就是共入洞房。这里拜完堂之后就是正席,新郎新娘是要挨着发喜糖的,不过不会敬酒,这么多人,敬完了那新郎岂不是已经倒下了。
农村里坝子不大,把人很多,所以这酒席都是分一轮一轮的,毕竟一轮就只有十多张桌子,而每次婚宴基本上都是好几十桌,你不可能让那些第一轮没吃到的就吃了。
“一拜天地。”知客使大声的叫道,现在不像昨晚上戴帽子的时候,需要自己编一些东西,反正现在也只是那些流程那些语言,所以只有用洪亮的声音来代替。
张大山和王雨转过身子面向大门外,弯腰低头拜了一拜。这张大山比王雨要高上很多,王雨顶多一米六八,而张大山有一米九一样,两人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