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那边毒鸡汤套路是无效的,基于平均智商,我的策略要更蠢一些。”李烩指了指自己无敌的脸,“一年后打开电视,你们会看到一个同时可以拿到篮球、橄榄球、棒球三项运动年度MVP的存在,有时间的话他还会去MMA打两场比赛,高尔夫就不用看了,很无聊很耽误时间。同时为了俘获女性,冠军单曲和偶像电影也会有的,至于会不会演超人就看情况了。”
“又来了!莫名其妙的自信,可是又必定会成功!”白静抱头又是气又是享受——
“嗨呀,好气啊!”
准备好了么,United…States…of…America!
14亿基因聚合而成的全天赋基因病症超级毒鸡汤就要来了!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我就先说好消息,这样坏消息的打击感会更沉重一些。)
(好消息是本书基本确定漫画改编了,但还没100%确定,有生之年如果出来成品了,会在这里通知。)
(以下是坏消息——)
(全书终)
(嗨呀!真的好气啊!)
(这是独立自主深思熟虑的完本,没有锅甩,诸位也请生死看淡,不爽就骂!)
(开新书之前,会随缘不定期发布免费章节彩蛋,【洋妞詹妮高潮迭起的哦呼!】、【橄榄球场的绿巨人李烩!】、【硅谷女装大佬!】……这些一定都不会有哒!)
(也许也会有一些杂谈私货夹在里面发表,这部分内容不会太多考虑阅读感受,所以以免费形式发布,时间也是随缘,哦也。)
(以上就是完本感言!气不气!)
(上面那句话是骗人哒!嗨呀气死啦!)
骚不起来的完本感言!()
写完本感言实在是骚不起来了,容我用老干部模式啦。后面会用彩蛋的方式交待部分人物后续和坑,这里就聊一些不足和歉意吧。
首先毒鸡汤必须是不足的,它是不完美的,李烩撒狗血的私货也必然有漏洞,只有真正摘下眼镜,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毒鸡汤。
其次书中那些看似与现实有关的人物,都是拎出了很多人物的诸多特征,重新创造出来的人物,所以从头到尾并没有讽刺批判任何人,我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是——
我的大哥大姐!
至于完本原因,我一向是要么说实话,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说的特别浮夸让你知道是假话,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特别一本正经的说假话。
我坚信小说作品是人与人的沟通共鸣,一本书,一个作者,可以选择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品牌,一份价值,或者……是一个人,选择无高下之分,只是——
本Loser并没有价值成为品牌!
所以还是尽量更贴近人,说大实话吧。
依据重要程度,完本原因依次为——
【成绩太烂了,赚钱太少了。】
【不能驻足不前,继续跟自己死磕,我还可以写出更有趣的东西!】
【累死了!脑袋也空了!该修行了!四处走走,看看书,陪老人说说话,陪孩子玩玩,找老朋友叙叙!】
【感觉身体被掏空,不知道写什么了,开始变得生拉硬扯无聊了。】
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吧,俗的不能再俗了,看上去像是一条毫无梦想的咸鱼。
那么问题来了,人是因为没有梦想,才变成的咸鱼?还是因为本身是一条咸鱼,才没有梦想?
换句话说,是生活摧毁了人的梦想,人才变的咸鱼?还是生活先把人变成咸鱼,咸鱼才失去的梦想?
嗨呀好气啊这种句式,绕来绕去图什么!
所以快去修行吧!努力变成咸鱼,才知道咸鱼的感受,才能突破咸鱼的束缚!
我先去了!
————————————————————
警告!!!WARNNING!!
(以下是关于上本书《从零开始竞选总统》的私货,跟这本书没有屁毛关系,文风突转为老年体白话文,酸楚刻薄恶心人,江湖气极浓,不关心千万别看,会影响对我青年俊美形象的判断!)
————————————————————
《总统》“完本”,一晃半年,我问周围的人,大家都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或者恭喜发财一轮二轮IPO,不怎么关心这云里雾里的时局,看某总统也就是一个乐呵,现在乐呵劲儿也过了,大多时候我感觉大多人的态度是——想那些事儿有用么?能改善生活么?电费物业费你交了么?孩子幼儿园有着落了么?
这是真的无言以对。我想说这就是我的娱乐,我的偶像剧,我的小鲜肉,我通过这个得到乐趣,通过不断的改变视角和视野,理解新的方法论获得爽感,但这好像是没法改变生活……可聊谁出轨谁拍了什么戏谁开了演唱会,比谁种子多黄图多车开的快……貌似也没什么改变吧?
就像我安利了无数人《纸牌屋》没有卵用,结果《人民的名义》貌似比前者更出色一些,也不用看字幕。《人民的名义》必然是出色的,但《纸牌屋》也很出色,我就总纳闷,一个存在了这么久的出色的作品,为什么摆在那里不看啊。
怕是因为《人民的名义》更贴近生活吧,或者《纸牌屋》没能在芒果上播放,或者懒得看字幕,或者怎样怎样,都有可能,我就说其中一种——
或者大多人对“欣赏作品”这件事,口味大抵一致,送到嘴边的,都叫好的,啃一下,但要费点儿事儿,单拿出时间来,去“欣赏作品”,而不是“打发时间”,那就难了。看《纸牌屋》首先你得找资源,再而你得盯着字幕,三来你得懂西方的那一套梗,四来你得不排斥扑面而来的那一套价值观,五来你脑子得跟得上……六来……
要求太多,还是算了,大多人对于欣赏优秀作品的渴望,没这么强烈,《人民的名义》好在够出色,不费事,喂到嘴边了,费点力的还是算了。
就好比有的人看电影,必须目不转睛,一丝不漏的从头看到尾,恨不得彩蛋也要全尽收眼底,有的人玩着手机,听着声儿,聊着天,马马虎虎就算看过了。
这都没问题,不该掐着人看东西,又不是上课学习,大家愉悦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人就要是尽收眼底,把能参的参透,那叫享受,有的人听着宫里的妃子们比恨撕哔,那就够意思了。
这会儿再回到眼前,回到世界局势,回到米国总统这类天上楼阁的事上来,我们为什么有些人现在这么关心这些?从前对奥观海之类的人物,只是粗粗一扫,随意一笑,面对现在这位,却恨不得使劲捉摸透了?
因为这对一些人来说,这事儿太TM有趣儿了……搞明白别提多爽了,跟看见喜欢的偶像拍床戏一样爽!
这比《纸牌屋》精彩,比什么都精彩,看着风云变幻,看着几位弄潮儿代表我们去博弈,我们深知自己见证着历史!而且这对我们来说,应当是幸运的,光辉的历史!
我们这一些人,很想欣赏这副大作,特别想欣赏,但零零碎碎的新闻,千奇古怪的解读,一些目的明确的引导,总是杂乱无章,不成系统的,这么慢条斯理的一条条筛,也太浪费时间,太过无趣了。
这会儿有人把这些提炼出来,艺术加工一下,戏说出来,如若技法得当,理论上有支撑,现实上有基础,该很有趣,甚至很有收获,可以开辟新的思考角度。
这景象下,我出于个人兴趣,也出于大家爱看,写了《从零开始竞选总统》这本书,技法理论自然都是一般般,纯粹占了个先机蹭个热度而已,可不少人还是将就看了,好不好的送两句吆喝,赏几颗铜板,我知自己才疏学浅,得的不该再多了。我也挺满足,而且这书写起来特别顺畅,可参考的东西太多了,直接抄都问题不大,这还不算抄,这叫还原现实!
后面的事情诸位也都知道了,这故事暂且没机会接着讲了。
先别埋怨谁,事出必有因。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换句话说,闷声发大财,就是要闷声,谁都不该出声,不是欺负你不让你出声,是现在很关键,很敏感,真得闷声憋住了!
所以甭管老虎吼还是苍蝇叫,这当口儿,谁也不许出声。
这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的,是比大多数人都有智慧有经验的人,对于形势的合理判断。基于这个判断的合理措施,我是特别理解的,请诸位也尽量理解。
半年来,又是许许多多的事情,书若仍在写,现在可太有意思了。
不过回头想想,当时的一些想法,未免不成熟,也该停下来看看想想,对自己的书和读者负责,这也算是一次机会冷静下来,别脑子发热什么都往里扔。
这事儿,我始终念念不忘,过大半年了还唠两句,并非遗憾,而是痒,太痒了,这么些个有意思的事儿,这么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身为一个会写字的人,竟然不写!
说这些,我也算是鞭策自己,一定要在这里给自己一个要求,就像之前“完本”时候说的,那不是完本,有机会,有条件,是要重新写的。但没人知道会不会有机会和条件,也没人知道会等多久,只能各自努力了。
当然要是再痴一些,也可以像一些朋友们说的,自己出门找个地方,立张桌子接着写,不问金钱,不管明天。
我还真没痴到那份儿上……父母很好孩子很乖,我希望将来我也有能力对他们一样好,老了以后像孩子一样乖。没办法,恋着烟火就得俗,我不信有几个真的六根清净的和尚。
而且就算真到那份儿上,我猜我也扛不了多久,要么自己累了,要么别人嫌我累了。
总之,如果条件允许,能写了,并且还没人写,或者我觉得我能写的更有趣一些,我是一定会继续写的。
如果我到时候没写!
我该是穷疯了,在写一些奇怪的东西苟图衣食,真的没精气神儿写了,到时候要不要给我留脸,诸位来决断!
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小鲜肉这个词从褒义的赞美,到贬义的谩骂,中间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几乎是在没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前提下,语言演化效率的一次奇迹,我们的文化世界如同一辆飞驰的绞肉机,迅速的吞噬一切,再撕碎一切。
疯狂追求偶像的年轻人总有一天会冷静下来,而疯狂谩骂偶像的“聪明人们”,却貌似永远充满愤怒,即便小鲜肉退却了,也会有新的现象崛起,这可以总结为一个简单的反馈——
我不满的,与我世界观相抵触的——我就要骂。
这很正常,甚至正确。
我在《太受欢迎了怎么办》的小说中,定义了一个论题为“我讨厌的明星越来越红,我要不要黑他?”主角支持了这种现象,他将其诠释为文化上的竞争,每个人都有权为自己所属的文化加上一把力,去壮大自己攻击对手,这是像战争一样粗野且高效的生存之道。
这样的叙述难免冗余,好在高人辈出,一位高人更加精髓的诠释了一切——
【你掏的每一笔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生活投资。】
或者用数据来诠释,那就是——
【商人要去赚更多的钱,就要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相互影响之下,世界也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演化从未停止,还在继续。
在高技术,高杠杆,高度商业化,玲琅满目的金融产品的帮助下,今日的世界,任何新迸发的大众需求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满足,甚至过剩满足,最典型的例子无疑是共享单车或者XX叫车。
按照这个思维进行下去,“小鲜肉”无疑也是一个典型,市场与流量对其存有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在“电影票房事业”与“视频播放事业”崛起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流量简直如同游戏中的神器一样,那逆天的数值足以碾压众生。
商人对其追捧,用资本加大流量(曝光率),提高价值,这也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的,顺理成章。
但神奇的是,如此顺理成章的事情,真正将其捋顺的人并不多。
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只是凭借着本能的厌恶感,去谩骂“小鲜肉”罢了,然后去找道德上的理由,诸如“毁灭电影行业”“世风日下”“带坏孩子”之类的理由,给他们戴帽子。
这样一来,谩骂抵制小鲜肉的人们,是否与疯狂追求偶像的年轻人们一样,陷入了某种不理智的,本能的偏执了呢?
当然,谩骂小鲜肉的人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支持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就像美国总有理由向中东扔导弹一样。
这篇文章将要说的是,谩骂中大多数看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