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宝瞳-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市收藏协会的会长,而显然对方对刘东也不陌生。言语之中露出亲近之意!

    等到吴老下榻的酒店后,刘东自然把背包中的东西拿了出来。不过除了最后买来的碎铜片外,其他像明代彩绘韦陀像、清代《金刚经》刻本,以及其他十几件古玩全都被刘东收到了芥子空间!

    为了避免影响,刘东也没拿出来。

    “这些就是你掏到的古玩?”看着满桌子的破烂铜片,而且很多一看就是造假的赝品,吴老爷子不由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当然!”

    闻言,吴老看着刘东脸上的自信,神色倒是变得凝重起来,以他对刘东鉴定水平的了解,这些铜片肯定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其中定然隐藏着什么玄机。

    而就在他凝神思索的时候,旁边跟他一起上来的杨国丰,轻‘咦’一声后,已经在这十几块碎铜片中翻找起来。

    而让刘东惊讶的是,对方居然一块块的把自己当初靠舍利元光才拼凑起来的牛虎铜案共计6片集中到了一起。

    注意到刘东的表情,吴老笑道:“小东,老杨可是国内青铜器修复和鉴定大家!”

    “呵呵,大家还谈不上,只是有些研究而已!……小伙子,这些铜片我看着挺喜欢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愿意用2万块钱,把它们买下来!”杨老紧盯着刘东道。

    不过,尽管对方掩饰的很好,但刘东却也看到了对方眼底那份强自抑制的激动。不过明白这些铜片底细的刘东是断然不会把它们卖出去的。

    “杨老,牛虎铜案可是国宝,虽然这个小一点而且已经破损,但想要修复的话并不困难!”

    “原来你知道!”杨老感叹道。

    尽管明白刘东既然买下这些铜片,就应该了解其中的奥秘,但面对国宝,杨老还是想尽力争取一下,尽管这个可能很小。

    “牛虎铜案,老杨你说这是牛虎铜案?”

    被外力砸成六片后,虎身已经断成了两截,而大牛和底下的小牛也分开了,所以要不是对青铜器非常有研究的话,不把六块碎片合在一起,一般人根本看不出它的原貌。

    朝老友点了点头后,杨国丰眼神火热的看着桌上的六块碎片,语带感慨和激动道:“没错,这就是堪比马踏飞燕的国宝‘牛虎铜案’!”

    “可是牛虎铜案不是在云…南博物馆吗?没听说被盗啊!”专研瓷器鉴定的吴老虽然知道牛虎铜案的存在,但却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谁告诉你‘牛虎铜案’只有一件的!”

    “难道这样的国宝还有两个不成?”吴老鼓着眼睛惊讶道。

    点了点头后,杨国丰脸上露出一缕回忆之色,想当年李家山古墓群发掘的时候,他也是亲历者之一,不过当时的他才二十多岁,只是跟在众多考古学家身后画图记录的小兵一枚。

    但对当时李家山古墓群发掘前后的故事到如今杨国丰仍然记忆犹新。

    首先,李家山古墓群跟国内大部分古墓的发掘一样,并不是考古学家们的先知先觉,而是李家山附近的村民们首先在这里找到了大量的青铜器。

    当然,限于知识缺乏,当时的人意识不到这些曾经深埋地下的青铜器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很清楚贫困的家庭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铜的价格比较高,每公斤在4毛,几乎是铁的两倍,所以大部分村民都把挖到的青铜器拿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卖钱。

    当然大部分的青铜器都是被砸烂了的,因为刚出土的青铜器上沾满了大量的土和锈迹,这些东西太沉,废品收购站不愿意要,所以必须在卖之前,先清除一下。

    老百姓可没有考古学家那么好的耐心,砸成碎片要远比整个一件好清理多了!

    当然了牛虎铜案被挖出来后,并没有被砸烂,因为这个东西太精美,挖出来的村民也觉得是这是个好东西,不过再好的东西,也不顶饿,为了钱,村民把挖到的牛虎铜案卖到了收购站。

    当时废品收购站属于国营,所有的铜料收上来后都要回炉,冶炼成铜后支援国家建设,但当时的废品收购站书记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这个精美的牛虎铜案是个好东西。

    所以就用自己的工资,填补了废品收购站的账目,把这个牛虎铜案给留了下来。

    不得不说,当时人的觉悟比现在高多了,即便是几块钱也没有人敢贪污。

    随着李家山挖出的青铜器越来越多,风声自然也就传到了当时玉溪市文物工作站考古专家的耳朵里。

    只是来了一趟,简单的对李家山进行实地考察后,这里埋藏着一个战国到汉初大型古墓群的事情便被考古学家们确定了。

    接下来自然是考虑发掘的问题。

    紧接着便有了四…川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牛虎铜案’、‘鎏金骑士储贝器’等一大批古滇国时期的文化珍宝问世,同时也轰动了全国。

    但等到考古发掘完成几年后,考古学家们又打听到国宝‘牛虎铜案’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在古墓发掘之前,已经有一个小点的被卖到了当时县里的废品收购站。

    这样的消息足以让任何参与李家山古墓群发掘的人兴奋万分,要知道牛虎铜案可是国宝,而且是六七十年代与‘铜奔马’齐名的唯二国宝之一。

    但当考古学家们找到当时已经退休在家的废品收购站书记时,对方告诉他因为李家山古墓的发掘,以及‘牛虎铜案’在全国的轰动,为避免给自己惹来麻烦,所以早在退休前,就把那个小牛虎铜案给砸了!

    至于碎片去了哪,因为时间太长,对方也记不清楚。

    面对一件国宝就这样因为保护意识的薄弱而流失,考古学家们除了扼腕叹息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说这件就是当年被砸碎流失掉的牛虎铜案?”吴老盯着桌上六块碎片惊讶道。

    “应该不会错,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杨国丰道。

    不过面对杨老期待的眼神,刘东很痛快的摇了摇头,他比谁都了解这件牛虎铜案的真假,而且鉴定就意味着要交到别人手里,如果碰到贪心的人,这件本来能算是流失文物的东西,恐怕就真的要不回来了!

    所以尽管杨国丰一个劲的劝说,但刘东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算吴老帮腔,刘东也拒绝了对方拿回去鉴定的要求。

    至于修复的问题,刘东的舍利元光就能够办到,不过想要把已经散成六片的牛虎铜案重新恢复完整,还要求助于自己的便宜师傅,不过现在对方也不知道在哪,所以还要等一等。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书圣真迹《寒切帖》

    ps:  感谢书友‘愤怒放假’的两张月票支持,非常感谢!

    时间太紧,这章发的晚了,抱歉!以后东人尽量提前定时上传!

    第六百一十三章 书圣真迹《寒切帖》

    ……

    “对了,吴老,您怎么来重…庆了?”送走了遗憾万分的杨国丰后,刘东问道。

    “我是受老杨邀请,来参加重…庆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的!”

    闻言,刘东点了点头,自从92年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后,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文物古迹,国家文物局便决定对其施行搬迁,以及保护性的发掘。中间也却是出土了大量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而这也有了遍及长江上游各个主要省份的三峡博物馆。

    “对了,小东,既然你在重…庆,明天就跟我一块去吧,正好也认识一些同行,对你以后在行内发展有好处!”

    “知道了,吴老,明天我会准时到的!”刘东答应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6月份的时候,咱们收藏协会组织去荷兰交流学习,时间大约要16天,所以剩下一个多月抓紧把手头上的事处理一下,到时候别让大家等你!”

    “荷兰?”刘东诧异道。

    “嗯,一年一次的出国交流你忘了?”

    经吴老一提醒,刘东立即想起,这貌似是收藏协会的福利!正好自己六月份也没事,出国就出国吧,正好刘东还没去过欧洲呢!

    要是能在国外捡几个大漏就更好了!

    从吴老所住的酒店回来。刘东来到书房后第一时间便把芥子空间的《金刚经》拿了出来。虽然它也是清代刻本。但比起封皮内部隐藏的古玩而言,就相差太多了,所以刘东很快便拿出霜虎刀,沿着封皮的边缘小心的切割起来。

    等到封皮切开,一叠纸张从里面掉了出来。

    可能因为时间太过久远的关系,纸张已经变成了黑黄色,生怕对这幅灵光浓郁的珍贵艺术品造成什么损伤,所以刘东拼着舍利元光萎缩的代价。对这幅应该是书法的艺术品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直到做完这些后,刘东才小心的展开折叠起来的纸张,很快一幅长62公分,宽45公分左右的书法出现了!

    从纸张颜色上区分,中央部分明显颜色更深,而且材质应该是魏晋时期特有的麻纸的书法,才是这整幅书法的核心!

    而这幅长26厘米,宽21厘米的麻纸上赫然是王羲之大名鼎鼎的《寒切帖》行书!

    王羲之是谁,不用多介绍,估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书圣’和《兰亭序》的名号!

    而刘东更关心的是这幅《寒切帖》真假。所以在简单的欣赏了一下后,刘东迫不及待的把手掌轻轻覆盖上去。与此同时芥子空间中舍利子上也如他所愿的出现了金光璀璨的鉴定结果。

    而‘东晋王羲之《寒切帖》’这八个字是如此的耀眼,更让刘东的血压一下子从100翻到了200,要不是身体素质远超常人,估计此刻他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这个时候刘东很想骂几句脏话抒发一下自己的喜悦,但是此时他才发现面对书圣的真迹,他已经高兴的什么都说不出口了,最后只剩下咧着嘴傻乐的份。

    良久之后,刘东才总算稍稍抑制心中的兴奋,不过很快他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现在世界上可没有王羲之的真迹存世,仅有的几分也有争议,所以就算他知道这幅《寒切帖》是书圣真迹,但是其他人可没有舍利元光这种鉴定神器。

    想到这里,刘东不禁皱紧了眉头,不过眼睛在这幅书法上仔细一看后,脸上神情明显松弛下来。

    因为旁边的题跋,已经为这幅书法的由来做了有力的证明。

    而且上面还有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的小印,以及题跋,后面还有宋代王安石,元四家王蒙,明初书法家三宋之一的宋克,清初著名收藏家冯梦祯的题跋和钤印!

    而这一代代大家的题跋和钤印有力的佐证了这幅《寒切帖》正是东晋书法大家,书圣王羲之的真迹!

    不过在这本《金刚经》的封面夹层中并不只有这一幅书圣的真迹《寒切帖》,在底面的封皮上还有一股白色的灵光,其浓郁程度几乎与《寒切帖》无异,很显然这也是一位堪称国宝的真迹。

    等刘东切开底面后,其中的东西果然没让他失望,在95公分长,28公分宽的纸本手卷上,赫然是宋四家米芾的《金石帖》!

    米芾为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而且这位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时隔近千年,这位宋代大家的手迹也够得上一级甲等文物的标注了!

    面对两幅价值连城的书法珍品,刘东左看看右瞧瞧,兴之所至的情况下,还从芥子空间中拿出纸笔临摹一番,一晚上的时间刘东那根兴奋的神经都在紧绷着,要不是因为答应了吴老明天去参加重…庆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的话,刘东情愿一个星期都对着这两份大师之作。

    ……

    只要是在国内,不管是开业、开馆、会议等等,领导发言那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只要不是外面的天气太难受的话,领导们很愿意让长长的贺词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

    尽管刘东对这些又臭又长的官面话不感兴趣,但对三峡博物馆里的藏品兴趣浓厚的他却不得不耐心听下去。

    而看着旁边吴老闭着眼睛,老神在在的样子,刘东也不得不佩服老爷子的境界自己高多了。

    坚持到上午十点,罗嗦了两个小时的开馆仪式总算是结束了,而刘东也跟在吴老的身后朝不远处呈扇形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走去,因为吴老身边聚集的都是六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