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梭时空的商人-第7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矫娓氩懿侔镏

    “上将军!”曹操的堂弟曹洪风尘仆仆的策马来到曹操身旁,沙哑着嗓子大声说道“前锋哨探来报,前方五十里处便是玉门关。军士们此时疲惫至极,大军今夜是否能在此处安营扎寨?”

    曹洪也是没有办法了。大军出了长安之后就一路倍行,二十多天无休无止的快速行军让整支军队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之前近一年的时间里军队训练得当,物资供给充分。那他们绝对坚持不了这么久。

    至于不称呼曹操为兄长,那是因为在军营之中只有上下没有亲戚可言。曹操作为大军统帅。在军队之中的威严不容侵犯。别说堂弟了,亲儿子都不行。

    “唔。”满脸风霜之色的曹操疲惫的抬眼看着四周连绵不绝的荒芜场景,抬手捋了捋肮脏不堪的胡须。再抬头看了看天色之后,沉声说道“天色尚早,我等继续行军!一定要尽快赶往玉门关,接收物资!”

    一个月之前,高阳坐着大气层穿梭机飞到玉门关外,留下一个信标点之后去了长安在曹操出征之前告诉他。不用带太多的辎重,尽快赶到玉门关外。那里有为他准备的海量物资。

    虽然不知道高阳是怎么把海量物资给放到玉门关外的,不过早已经见识高阳神仙般手段的曹操还是选择了相信高阳的话。拼命催促麾下兵马快速进兵,一路出凉州之后过阳关,敦煌直扑玉门关。

    满腔雄心壮志的曹操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进入西域。成为货真价实的大都督,为自己在史书上留下赫赫声威。

    曹操带走了他的曹氏家族军团。包括曹家,夏侯家,以及乐进李典于禁等人。而作为他在任期内的主要谋士。出任西域都护府长史的则是贾诩。

    高阳在曹操还没有立下功勋,平定西域之前就给他完成了封侯的追想。这让曹操身上背负的压力极大。

    一旦平定西域的事情玩砸了,那他曹操必然会背上万世骂名。别人不会说高阳有眼无珠。只会说他曹操无能,累死三军!这也是他心急如焚的主要原因。

    从长安北上渡过渭水开始,近五万的精锐之师只用了二十八天就出了阳关。

    这支兵马完全是轻车简从,没有携带多余的粮秣器械。军粮总共只够吃一个月的。疯狂的行军之后到了玉门关如果见不到高阳说的海量物资,那曹操能当场从城门楼上跳下去。

    事实证明了高阳并没有用一支近五万人的军队去坑曹操的意思。等到疲惫不堪,沿途掉队高达上千人的汉军来到残破不堪的玉门关的时候,他们真的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物资。

    作为曹操麾下汉军之中暂时唯一一支骑兵军团的指挥官,夏侯惇发誓自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东西。

    在一个巨大的山谷之中,在两侧高山的护卫之下,一眼望不到边物资就那么大刺刺的堆放在了那里,任凭风吹雨淋。看的曹操他们心中都是一抽一抽的。

    还散发着木料淡香味道的木质箱子里面装满了用油布包裹着,涂满了黄油的弓弩箭矢。用奇怪袋子盛放着的用于喂养马匹的豆料。各种各样包装着的盐、糖、茶叶、巧克力、压缩食物以及军士们最为喜爱的香烟。这些东西在长安的时候就对军队无限量供应,早就将军队的嘴给养叼了。

    至于衣袜鞋帽战甲兵器,还有必不能少的粮食那更是海了去了,整个山谷里面都堆满了。

    这些价值连城。不是,价值完全是不可估量的物资就这么摆放在这座巨大的峡谷之中。周边只有不过百余名神神秘秘的虎贲军在看守。

    所谓的虎贲军,就是一支完全有生化战士们组成的军队。这百多人都是昨天高阳放下物资之后留下看管的。等到曹操接管物资之后,他们会自行返回。

    曹操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都被吓坏了。这要是被西域的小国或者是那些马贼们发觉了,就凭这百余名虎贲这么可能守护的住?

    曹操当然不会知道此时此刻高阳就在他头顶上的万米高空之中注视着他麾下的汉军。昨天放下物资之后高阳可没有离开,一直都在监控着这边。这座装满了物资的山谷如果真的被有心人给发现了,那才叫谁发现,谁倒霉。

    对于曹操来说,不说这些物资的实际价值,单单是将它们运到这里来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也是高阳为什么让曹操轻兵突进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长安到玉门关这三千多里路单单是提供数万大军的后勤支援就能让曹操挠光自己的头发。

    高阳索性直接用储存空间将足够曹操用上几年的物资全都堆放在玉门关,省去了数千里路的浩大运转工程。道路交通,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快!守住两边,不准放任何人进来!”眼神之中满是狂喜之色的曹操大声命令着麾下兵马先将山谷围起来再说。

    这些物资足够曹操带着大军在西域纵横无敌,随意灭国的了。虽然没有急需的马匹,不过西域这边原本就是产马的地方。曹操此刻手里有兵有粮的,直接去抢就行了。

    且不说曹操在玉门关那里厉兵秣马,时刻准备突入西域散布汉家威严。单说中原这里已经和高阳刚刚来到的时候大不相同。

    在平息了西凉的叛乱之后,高阳领兵返回司隶一带,留下原本就是西凉人的贾诩暂时出任西凉刺史安顿地方。在曹操整备完兵马北上出关去西域的时候,贾诩作为长史随行。这两个善用谋略的高手互相配合,西域那些国家可就要倒霉了。

    全国各地的州郡长官依旧是用那些深孚众望的名士们担任,甚至还有不少的皇族成员。一切看起来和黄巾之乱之前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实质上的东西却已经被完全改变。平定天下之后,高阳彻底重编了大汉帝国的军制官制。州郡长官们差不多已经被架空,实际上的权力都落入了由生化战士为主,那些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人为辅的基层官吏们的手中。

    在高阳的强力推动下,大汉帝国朝廷的触手甚至从县继续向下伸去了地方!这就意味着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大大加强了。宗族势力开始被高阳一点点的削弱掉。

    高阳能够为大汉帝国提供几乎任何东西。

    在返回洛阳之后,高阳拒绝了刘协给他准备的王爵,在无数人惶恐期待之中安静的回到了新建的太尉府。从那之后高阳就很少出现在了公众面前,这也让那些认为高阳是准备推翻刘氏江山的人们或是松了口气,或是大失所望。

    高阳是真的没有心情去做皇帝。

    在这个时代做皇帝能够比得上在现代时空惬意的生活吗?高阳只想做一个幕后的存在。(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北上之前

    这个时代有才能的人有很多。百家争鸣的时代刚刚过去没有多久,儒学也没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法家、墨家、黄老派等等依旧存在,并且为了生存锐意进取,人才辈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都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高阳结束了乱世,并且提供海量的科技与物资之后。整个被各种灾祸整的痛不欲生的大汉帝国,好似沙漠之中遇上了滔天暴雨的种子一般重新苏醒过来。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高阳一直奉行的行事准则。

    军事天才们去做军队革新的工作,能臣干吏们去做政务革新的工作,马钧这种人就去做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蔡邕这种人去做教育工作,荀彧这种人去做朝堂上的工作。

    至于那些腐儒们,高阳毫不介意的将他们送上孙坚的无敌风帆船,送去遥远的扶桑、南洋诸岛、身毒等地传播教化。不是整天说以德服人吗?高阳就给了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

    当然了,高阳还留下了一部分的腐儒,这些是准备送去北方草原的。在高阳平定了北方草原之后就该他们登场了。

    司隶一带建起了无数的原始工厂,也诞生了这个时代第一批的产业工人。

    田地里种上了全新的种子,使用上了便利的水车和被农民们视若珍宝的化肥。再加上科学规划,使用全新材料建造的灌溉系统让农田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秋收的时候让无数人惊掉了下巴。

    水利锻造工坊很快就出现在了这个时代。这种原始基础加工工业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绝对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全新的甲胄武器,以及一切的金属物件都将给整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数不清的冒着黑烟的烟囱被竖立了起来,向着原本纯净无比的湛蓝天空喷吐着浓浓黑烟。

    在整个大汉帝国的土地上,几乎到处都是这种比那些最原始的土法炼钢还要原始的炼钢作坊。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高阳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运来足够用上千年的海量钢铁,但是必要的技术累积与发展是绝对不能少的。一蹴而就的科技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一旦遇上风雨必然原形毕露。

    随着钢铁产量的急速增加,让高阳郁闷不已的铁轨建造计划也终于可以再次进入前期勘探工作。

    高阳从西凉回到洛阳之后,曾经在洛阳城外到孟津渡口建造了一条试验性质的轻型铁轨。但是压根就没有建成过。

    不是什么有人用害怕破坏风水祖坟什么的理由拼死反对。而是因为白天铺设下去的铁轨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保准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高阳真是挺无奈的。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属于特种钢材的沉重铁轨给溶了重新锻造。那些沿途的百姓们抗走这些沉重到了极致的东西有什么用处?

    在建造了一个月之后就连几公里的路程都铺不成。巡逻守护的官军们抓了数千名当地的百姓之后。高阳也怒了。“那么喜欢钢铁,那就炼钢吧!”

    从那以后,遍布整个大汉帝国的炼钢作坊就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了。原点估算了一下,过去一年里,大汉帝国平均一个郡的钢铁产量就比全世界其它国家民族加起来的产量还要多!

    有了海量的钢铁,有了海量的粮食。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准备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整个大汉帝国就恢复了元气。

    这个时代发生过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例如十几个人手中有了两套铠甲几把弓就敢扯旗子造反,然后被当地的郡兵们随手剿灭。

    这种事情高阳一直都是当做笑话看的,因为但凡是有智商的人都认为太假了。直到他不断的遇上之后才改变了这个想法。

    这个时代还真的是有明明实力上差距大到了没有边没有谱的程度。却依旧悍不畏死的举旗造反的存在!

    从十几个人到数千上万人的叛乱自从高阳平定天下之后就一直都没有消停过。

    高阳也就纳闷了,自己手上的实力这么强大,还尽可能的给所有的百姓们以安居乐业的环境,甚至就连最为重要的农业税赋都给免除掉了。这些人为什么还要叛乱?难道是因为没有业余的消遣活动才选择叛乱?

    后来还是郭嘉给高阳解惑。

    首先是高阳的一个思维误区。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或许知道有高阳这么一号人物,是朝廷的太尉大人,权倾天下。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高阳的实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尤其是在东汉帝国因为实力大幅度衰退,无力再继续执行全民两年的驻屯和戍边义务兵制之后。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怎么离开了过自己生活的村庄。

    不要说上网看电视用手机了。看书在这个时代都是一件最最奢侈的事情!被珍藏起来的书的价值完全就是传家宝级别的宝物。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最为正宗的文盲。有教无类这句话在整个封建时代一直都只是喊喊而已。

    没有眼光见识,思维狭隘,一辈子都在一个小地方厮混的人。在此时这种地方宗族势力一统地方的时代里。随随便便被人忽悠几句就能跟着人造反。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是天下大势,甚至不懂什么叫做造反。只是单纯的盲目追随而已。

    黄忠赵云张辽等人平叛的时候抓过很多战俘。他们都是最为普通的百姓,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不少人还以为是在和邻村抢田地。他们只是习惯性的追随宗族的命令而已。

    这个时代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无知的。许多人以为自己县里的县城就是世界的中心,是天底下最大的城池。他们认为皇帝种地的时候是用的黄金打造的锄头。而太尉大人的家里肯定不止一头牛!

    对于这种叛乱者,高阳还能怎么办?总不能全杀了吧?那些被裹挟的百姓们在好好教育一番之后就放走了。

    不过,高阳对于那些领头的人可一点都不客气。砍头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