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夜-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本来以为不过是隆庆带着草原骑兵扰边,哪里想到,最终竟变成了举世相伐!朕要保住大唐,便要保住大将军,你马上去办!”

    朝小树离开了皇宫。

    他没有拿圣旨,拿的是李渔的手书。

    如今李渔监国,有此手书,而且骁骑营统领是自家兄弟,所以他有信心,能够带着骁骑营离开长安。

    回到春风亭横二街后,朝宅开始大摆宴席,又请了戏班来热闹。

    值此大唐风雨飘摇之际,此等作派,实在是有些刺眼。

    但无论是参加酒席的宾客、抱着孩子默默哭泣的霖子,还是手持拐杖神情宁静的朝老太爷,都没有人提出任何意见。

    这是辞别的酒,壮行的酒。

    宋御史离开了皇宫。

    他按照李渔的意思,先去了清河会馆,与清河郡诸阀子弟相见,与崔老太爷的二公子进行了一番长谈。

    然后他带着崔二公子回到府中,大摆宴席,请了十余名歌姬来热闹。

    酒席散后,宋御史酩酊大醉。

    御史夫人心疼地侍候着他,说道:“醉酒伤身,而且老爷本身便是御史,这种时刻还做出这种事来,只怕会被人攻讦。”

    宋御史睁开眼睛,看着床顶的帷帐,沉默了很长时间后,自失一笑说道:“酒席有很多种,辞别酒,壮行酒,今夜的酒席,我是让宫里看的,我是要让宫里觉得我们这是在杯酒祭家乡的故人。…;

    “朝廷怎么可能完全放心我们这些来自清河郡的人?无论是我还是崔二公子,就是清河会馆里每个门阀子弟,都有暗侍卫常年跟着。”

    “所以到最后,都是一个死字。”

    “今夜这场酒,其实喝的是壮胆酒。”

    “但为了千世之业,便是断魂酒,也要一饮而尽呀。”

    夜色笼罩着崤山。

    v山下有军营,由十余军帐组成,想来人数并不多。

    其中一座军帐内,不停传出痛苦的咳嗽声。

    许世已经很老了,无论脸上的皱纹,还是一日重过一日的肺疾,都在证明着这一点,但他却不容许自己倒下,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时刻。

    他是大唐镇国大将军,军方事实上的领袖,深受皇帝陛下信任恩宠,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镇南军中,因为南方的湿热气候对他的身体有好处。

    v山离镇南军有数百里地的距离,只不过稍北一些,恼人的肺疾再次复发,老将军的胸膛就像是破鼓一般,令营中所有近卫军都感到痛苦。

    在皇位之争里,话语最有力量的许世大将军,始终保持沉默,当年因为对书院的警惕,很多人包括李渔姐弟在内,都疑心他暗中支持皇后娘娘,但事实证明,他谁都不支持,他只支持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辞世,他便支持皇帝陛下的遗诏,所以他现在支持李渔姐弟。然而当召他回京的圣旨,一直没有到镇南军时,他忽然觉得这件事情有些诡异。

    他带着一百余名近卫离开了镇南军,潜行山林,向长安城而去。

    夜宿崤山下。

    王景略对于大将军的决定再次提出了质疑。许世把眼睛一瞪,厉声喝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现在君都他妈的没了!”

    王景略后来回忆着这句话,总是有很多唏嘘感慨。人老了,总会容易变得像小孩子一样喜欢赌气,许世大将军急着回长安,有他忧心国事的原因,但再往深处想,大概只是他急着回去见陛下最后一面吧。

    (凌晨零点,会有更新,会有单章,那是双倍月票的开始,是将夜争夺年度月票第一的最终一战,也是大唐这场战争的开端,到时见。) 。)

第四卷垂幕之年 第九十六章 崤山夜雨,清河水红(第一更)

    王景略把洗脚水倒到帐外,取毛巾替许世擦脚,用力擦着将军脚底的老皮。

    “按照我的预计,圣旨这时候恐怕已经到了镇南军,您说我们这么偷偷摸摸地离开,违反唐律军纪不说,万一出点儿啥事怎么办?”

    “我没有带着大军离开,这一百多名近卫,是当年陛下赏给我的私军,只是因病来山中休养,哪里违反了唐律军纪?就算违反了,谁敢治我的罪!”

    “得得,您就当我没说,怎么现在脾气越来越大了。”

    王景略有些恼火地说道。

    许世现在确实像孩子,见他恼火,自已反而开心地笑了起来,安慰说道:“不用担心,我堂堂镇国大将军,走在大唐国境里,难道还能有什么危险?”

    便在这个时候,帐外传来了紧急军情。

    ……

    ……

    金帐王庭大军南下!

    西陵神殿诰令天下伐唐!

    军帐里一片死寂,王景略脸色很难看,许世的脸上也早已没有了笑容,回复到大唐军方首领应有的威严与沉稳。

    “你马上回镇南军。”

    许世看了一眼帐外黑沉的崤山,说道:“如果新帝和殿下没有犯糊涂,这时候让镇南军北上的军令,便应该已经到了。”

    王景略微微一怔,说道:“那您呢?”

    许世说道:“既然举世伐唐,我当然要去长安城坐镇。你不用担心什么,殿下肯定有旨意让我尽快北归。”

    王景略点了点头,但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忽然想到一件事情。蹙眉说道:“西陵神殿既然发出诰书,他们肯定想对您不利。”

    许世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先前就说过,这是在我大唐境内,谁敢来杀我这个镇国大将军?”

    王景略说道:“现在还有什么事情是西陵神殿不敢做的?”

    “我从军数十年,难道不比你清楚?如今我们在崤山之下,如果有人想要对我不利,便要从清河郡那边翻山越岭而来。清河郡那边的人又不是瞎子。”

    许世微笑说道:“而且你要弄清楚,我虽然已经老了,但不是那么好杀的,世上有资格来杀我的人。没有几个。”

    王景略心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扳着指头数来数去,还真找不出来谁,能真正威胁到老人家,老人家虽然很老了。但还是很强的老人家。

    ……

    ……

    军情要紧,王景略要带回许世大将军的最新军令,还要协同镇南军将领组织北上抗金之事,所以连夜离开了崤山下。

    就在他离开崤山后不久。许世穿好军靴,认真地穿好盔甲。然后走出了军帐,看着夜色中的山林。缓缓眯起了眼睛。

    营帐里的近卫们,听到了盔甲与剑鞘撞击的微声,极为警惕地走出帐来,来到大将军的身边,低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许世没有回答,只是静静看着夜山。

    他很想像先前支走王景略一样,支走这些近卫。

    但也正像他先前对王景略说的那样,这些近卫是皇帝陛下赐给他的私军,忠诚无双,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离开他的身边。

    “世上有资格来杀我的人,确实没有几个。”

    许世看着安静的夜林,缓声说道:“西陵神殿掌教大人,魔宗二十三年蝉,剑圣柳白,还有那几个年轻的天下行走……我总以为这些人不会以千金之躯犯险来杀我,更没有想到,居然是您来亲自出手。”…;

    一道宏亮如雷的声音,忽然在夜山里响起。

    “夫子与唐帝死后,大将军你便是唐国最后的精神气魄,如果我不亲自出手,岂不是显得对你太过不敬?”

    话音落处,崤山一阵震动,山岩崩落而下。

    一座巨辇,碾林碎石而现。

    辇上幔纱万重,纵在漆黑夜色里,也能看到里面光芒万丈的那个高大身影。

    西陵神殿掌教大人亲至。

    辇畔是六十四名西陵神卫。

    “荒原之战前,掌教大人多年不下桃山,如今竟为了我这个老病将死的老家伙深入唐境冒险,许某也不禁生出些飘飘然之感。”

    许世的声音就像寒冷的钢铁,一字一字破风而去,落在黑暗的山林里,在巨辇之前炸响:“但我还是想知道,今夜究竟谁能活着。”

    说完这句话,他忽然咳了两声。

    ……

    ……

    王景略正在夜林里疾行。

    忽然他停下了脚步,抬头向上空望去。

    今夜有云,无夜,天穹一片漆黑。

    此时忽然落起雨来,雨水落在他的脸上,啪啪作响。

    雨水流进他的嘴里,感觉有些咸与涩。

    王景略霍然转身,向来路奔去。

    当他冲出夜林,来到一处崖头时,只见远处山林崩飞,飞沙走石,即便夜雨再如何狂暴,也无法遮掩住那处恐怖的天地元气冲撞。

    王景略清晰地感觉到了许世大将军的气息。

    他感觉到大将军的气息越来越黯淡。

    他跪倒在雨水里,撕心裂肺地喊道:“不!”

    直到此时,他才知道,将军先前已经隐约看到了命运的走向,所以才会让自己回镇南军,实际上是让自己避开这场惊天之战。

    春风亭雨夜后,王景略从军,便一直在许世将军麾下。这些年来,他像子侄般服侍着将军,自幼便习惯了孤单的他,开始喜欢上军营的嘈乱,他甚至觉得许世大将军就像自己的父亲。

    他微胖的脸渐渐瘦削,他那颗游戏人间的心渐渐沉静。他渐渐明白相对于自由,世间还有很多别的美好,同样值得珍惜。

    然而在今天这个雨夜里。

    那些美好都被撕碎了。

    王景略跪在滂沱的大雨中,失声痛哭。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他重新站了起来,抹掉脸上的雨水和泪水,神情渐显坚毅,转身向北方狂奔而去。

    他不回镇南军。

    他要用最快的速度回长安城。

    他要告诉长安城的人们。

    许世大将军死了。

    那个杀死大将军的可怕强者,正在向长安城而去。

    而清河郡……叛了。

    ……

    ……

    清河郡的风景明秀雅致,民宅白墙黑檐,高低互现,清溪石桥。与大唐别处的壮阔风景,有着很大的差别。

    风景最好,还是富春江。

    清河郡诸阀的庄园,都设在富春江畔。为首的崔阀庄园,自然占据着江畔最美丽蜿蜒的一段石岸,和最清秀的一片山林。

    只是地处南方原野,山林虽秀,却远远谈不上险峻。

    崔园深处的小楼里。依然像从前那般昏暗。

    崔老太爷把热毛巾递给身后的儿子,看着椅中那六名皓首老人,叹息说道:“昊天垂怜,在我们死之前。终于能够等到这场千古未有之变局。”

    其中一名老人平静说道:“所谓心意,早在多年之前便已定下。各族祖训,时刻未忘复国之事。只是有些细节,仍须好生斟酌。”…;

    崔老太爷平静说道:“具体的事务,自然有族中子弟去执行,我诸姓在清河郡生息多年,断然不会出任何问题。”

    “大兄所言甚是。然则各族子弟在长安城中为官求学者众,李家断然不至于让我们有机会接他们出城,这……该如何应对?”

    “李渔殿下之所以信任我们这些老头子,除了认为我们承受不起临时转向的撕裂,便是相信我们舍不得那些族中的血肉。”

    崔老太爷淡然说道:“然而她不知道,我清河郡诸姓,从数百年前开始,便一心一意想着复国,根本不是临时转向,她也完全想象不到,为了完成复国大业,莫说那几百个族中子弟,即便是死再多的人,我们也在所不惜。”

    看着那几名皓首老人复杂的神情,崔老太爷微微一笑,说道:“你们也不用提前便开始伤感,只要战事进行的顺利,李家为了日后的打算,说不定非但不敢对我们族中子弟痛下杀手,甚至还要好好供养着。”

    “只是战事真的能够顺利进行吗?”

    “道门筹谋多年,唐人骄横奢浮,如今东北边军覆灭,金帐王庭南下,掌教大人亲自出手,许世必死无疑,只要清河郡大开方便之门,西陵神殿大军与晋军挥兵北上,且不说唐国会否灭亡,但长安城再也无法对我们颐指气使。”

    “说起来,还要感谢那位书院十三先生宁缺,如果不是他要护着冥王之女,院长怎么会遭天诛而死,如果不是他在荒原上一箭射死了燕国太子,燕皇此番又怎会像发疯一样,发起全国动员?”

    崔老太爷微笑说道:“清河郡日后复国成功,当在富春江畔修一石碑,记载此番盛事,到时可千万莫要忘了加上宁缺的名字。”

    小楼里响起老人们欢愉的笑声。

    ……

    ……

    清河郡诸姓的历史,要比世间绝大多数国家都要绵长,在千年之前,这里本来就是诸阀轮流统治的松散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