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警之索马里-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驾驶这辆越野车便是之前那个三十岁左右的华人男子。

    此刻,曾志华神情十分的严肃,心情随着路面的颠簸不断起伏着。

    一旁的男子倒是一脸的平静,偶尔还露出些许笑意。

    “你难道不知道此行的任务吗?一路上还有心思想女人,真不知道你的长官是怎么训的你,如此玩忽职守。”心事重重的曾志华,看到是不是露出笑意的男子,恼火道。

    听闻曾志华的话,男子瞬间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心中虽然不情愿,但他可不敢得罪身旁这个人。

    “长官,有必要如此重视吗?不就是一个家伙,在这里搞风搞雨。要我说,我一个人来就行了,根本不劳您出马?”男子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哼!”曾志华冷哼了一声,一脸寒意的说道:“我真的想不明白,以你这种性格,怎么会被收录。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这次事情搞砸了,你也就不用回去了。”

    “请首长放心,卑职一定完成任务。”听到曾志华的话,男子立马一脸认真的说道。

    曾志华并没有说什么,他和身旁的这个男子认识了不到一个月。不过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来这里,唯一的区别是。他是从国内直接过来,而这个人是临时从非洲其他地方奉调过来配合他。

    此行。他是借助医疗队的名义进入索马里,身份是一个很普通的内科医生。当然,他也具备一个内科的医生的本领。因为他在国内,另一个身份就是内科医生。

    他并非医疗队的固定人员,而是在他自己的安排下,临时编入进来,身边这个男子,是他名义上的助手。

    此次来索马里,本来就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任务,有太多的迹象表明。此行任务目标,不是一般人,而所有情报部门给的资料,又简单得令人诧异。为了提高分量,身为安全局第二分局的副局长,同时也是一个经验老道的特工,他被中央授予来执行这项任务,心里本来就没有底。

    没有想到安全局非洲分部给他派了这样的一个人,来协助他。心情能够好到哪去。有人的地方他还能把持住自己心中的烦躁,但是当两人独处的时候,特别已经在接近目标的情况下,他不得不敲打下身边的这个助手。

    “你知道我们身后那辆装甲车的型号不?”曾志华突然开口问道。

    “呃!看似我国的09式。但造型上又有许多不同,和世界上许多装甲车,都有很明显的差异。”开车的男子。连忙回答道。

    对于身旁这位首长,宋玉强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人家是第二分局的几个头头之一,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非洲分部某一地区负责人。论起职位,比他小了好几个等级。

    此行来到鸟不生蛋的索马里,他心中已经十分的不爽,本来在自己经营的地方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没有想到被调来索马里,心中如何能舒坦。对此行目的,更不以为意。

    一个华人小子,才二十出头,在索马里搞了一批武装分子,这种事情有什么好调查了。一个小小的后辈,吓都吓死他。如此作为纯粹是浪费经费,还不如加强对其他地方的情报监管。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在这支医疗队中,还有一个如此诱人的美女记者,这段日子以来,整天看惯黑人的他,忍不住凑上去。对他而言,此行还不是一无所获。

    刚刚正在想着如何攻克那位美女记者防御的他,没有想到就劈头盖脸被训了一顿,心情就变得更加的糟糕。

    心中正在暗骂的他,突然听到了身旁这位长官的问话,回答后,有些疑惑道:“首长,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曾志华摆摆手,心中所想和表达出的意思相反。

    这一路他都在思考,他所要去的地方是个什么地方,那里的卫星地图他已经看了无数遍,各个时间点都有。最令人惊讶的就是,那块的地方的建设速度,堪称奇迹。

    每过一天,都会有令人忍不住惊叹的变化。而且在卫星图片上,还能看到一些令人极度感兴趣的东西,在这里能够让大国感兴趣,除了石油外,无非就是军事武器。

    最近的一张卫星照片上,看到了坦克的身影,并且伴随着不少的装甲车。如果这里是在亚洲,或者是在非洲一些主流国家中,并不算稀奇。但这里是索马里,在这个军队基本荒废的地方,除了索马里兰之外,根本找不出多少装甲部队。

    并且这些坦克和装甲部队还是出现在一个地方军阀身上,更难以想象的是,这个军阀还是一个华人,整片领地,都是以这个华人为主导。

    李岚所释放出来的那些信号,对这些国家机关来说,完全不顶用。所谓的华人顾问身份,在他们眼中,完全说不通。

    然而就是如此事实,才让各国开始慢慢的上心。作为此事看似干系重大的中华,也必然躲避不过去。

    本来就想要扶持的政策,并未就此而改变,不过,这一切都需要看李岚的态度。

    中华安全局第二分局,所掌管的便是国际情报,作为第二分局的副局长,曾志华亲自出马,也是表达了中华对此事的重视。

    深感此行压力的曾志华,片刻都不敢大意。他的任务除了要搞清此人的政治倾向,又要搞清楚他的发家史,当只有这些都搞清楚之后,他还需要请示,是否展开拉拢工作。

    工作展开的方向,本来就有全局计划的他,见到这些军人后,便被他全部推翻。现在他需要重新考虑新的切入点。

    和这些军人短暂的接触,曾志华对前面那块领地,已经有了一个片面的认识。这些会讲华语的士兵,不单单是一个很大的疑点,也带来了很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所表达的意思,都是良好的一面。从这些军人的严谨作风来看,他们必定受过长期的军事训练,并且一口的流利的华语,也可以证明太多的事情。

    一路上曾志华都在想:单单这些会讲华语的索马里军人,哪怕是倾尽四大洋的海水,也洗不去中华和这些人的关系。到时候就算中华有万张辩解的铁齿铜牙,也难以说明这一情况。

    就是现在的曾志华,也忍不住想到,这会不会是中华高层很早就准备的一步棋。不然还有谁有这个能力,能够秘密训练这些索马里人。难道世界上还有一种可以令人分秒掌握另一种语言的东西吗?

    而且刚刚他所看到的装甲车,他令他十分的震惊。此前他从卫星图片上,并不是没有看过这些装甲车,但那毕竟是卫星图片,根本看不清此型装甲车的样子,卫星照片上也只是一个轮廓而已、。

    现实中,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这款装甲车的样子,和刚刚宋玉强的回答也正好符合他心中所想。这是一款和09式轮式装甲车十分相近的装甲战车,唯一的区别是,09式上面装载的是30毫米机炮,而这款装甲车上面装载的是25毫米。

    他相信自己的眼力,尽管他不是职业军人,整天和这些武器装备打交道,但身位一个老特工,根据炮塔和炮管的比例,五毫米口径的差距,并未逃过他的眼睛。

    车体极像09式,如果有人和他说,这是一款09式的大改型,他会毫不犹豫的相信。但据他所知,09式并没有这款改型,中华的军工企业也没有这款装甲车的资料。而且世界上不管是在研制中还是已经服役的装甲车,都没有一款与之符合。

    如果这是放在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国家,他也不会想这么多,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人家研制的。但是这里是索马里,一个基础工业为零的国家,能够搞出这样的装甲车。哪怕再努力说服自己,他也不会相信。

    因为这不单单是车体的关系,就连那层沙漠迷彩,还有那些悍马上的沙漠迷彩,以及这些士兵身上那身沙漠数字迷彩作战服,整个非洲能够拿出来的只有埃及。其他的非洲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去研究如此先进数字迷彩。哪怕是埃及,也没有几个士兵能够穿上只能进口的数字迷彩。

    全世界能够研制数字迷彩的国家也是屈指可数,而中华正式其中之一。

    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已经让曾志华满肚子的疑问,他并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疑问在等着他。

    “首长,到了。”

    就在曾志华思绪万千的时候,宋玉强的声音让他回归了现实。

    远处的地平面上,缓缓的出现了一片笔直的城墙,随着车轮的推进,城墙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这就是照片上,那面以极快速度建造起来的围墙,果然很不简单。”随着车队的接近,曾志华忍不住感叹道。(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采访录像

    ps:两章合一,算两更。

    ——————

    就在这支国际救援组织来到难民营的三天后的夜里,李岚坐在基地车的会议室中,会议室主墙的巨大显示器上面,正在播放一份录像。

    这三天,李岚并没有去见这支国际人道救援医疗队,只是在城墙上远远的看他们,他也没有允许他们进入领地。

    不过对于那位美女记者的采访申请,他还是很快就允许,但是只能去采访那些难民,严禁士兵们接受采访。

    而李岚现在看的就是,那位美女记者这三天采访下来的内容。

    “大家好,这里是中*电视台驻非洲记者林美琪向大家介绍索马里近况,目前我所在的位置是索马里的北部,博萨索以西两百多公里的一处新建的难民营中,目前已经汇聚了超过二十万的灾民,并且每天都有超过万人的难民群来到这里,寻求帮助。

    索马里国内近24年的冲突,以及东非之角地区的粮食短缺甚至饥荒,预计会有超过40万的难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其中绝大部分为索马里人。他们虽然身居陋室,食不果腹,终日面对疾病和死亡威胁,但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更没有失去对未来的憧憬。

    行走在达达布附近几乎3年未见雨水的土地上,大风不时卷起阵阵黄沙,使人眼难睁路难辨。风沙过后,看到的是散落在热带灌木丛中的一顶顶帐篷,以及那些行动迟缓的难民。他们或背柴,或顶水。或搭屋,疲惫和辛酸写在脸上。在这里。几乎每接近一个人就会了解一段酸楚的故事,每走进一顶帐篷就会听到人们迫不及待的诉说。”

    录像画面中,是少妇萨玛临时的家。

    “父亲去世了,我现在同母亲住在一起。”18岁的萨玛背着一岁零两个月的孩子对林美琪说。她的脸上仍透着稚嫩和清纯,但羞涩的眼神难掩生活的艰辛。

    萨玛的家原本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温馨的大家庭最多时有20多人。后因战乱,3名家庭成员去世,其中包括她的父亲。萨玛4岁那年,由于家中缺衣少食。生活无依无靠,她的母亲带着她,赶着几匹骆驼,走了将近一个月才来到这里。

    为了生存,一路上萨玛将能杀的牲畜都杀了,身边已经一无所有。她指着身边四面透风的窝棚对林美琪说,这就是她的“家”。这个“家”实际上是用几块破布和塑料缠绕在树枝上搭起来的,面积不到4平方米:家徒四壁,几块石头支起一口锅。地上铺着几块破布,还有两个用来盛水的破瓦罐和几个吃饭用的罐头盒。

    “因为来的难民多,发放的帐篷也有限,我只领到了一块篷布。剩下的材料都是自己找的,里面白天热如蒸笼,晚上四处透风。孩子和母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萨玛说,如果下起雨来。这样的窝棚根本不管用。

    尽管如此,萨玛还是满意在这里的生活。因为在这里能获得帮助。“每天领一次食品,虽然不充裕,但我们每天都能吃上饭。也不用担心会挨饿。”谈到未来,萨玛说,希望索马里恢复和平,因为只有不打仗了才能回家。看到萨玛背上骨瘦如柴的孩子和她期盼的眼神,林美琪将随身仅带的两瓶水送给了萨玛。

    难民营帐篷前面的一处地摊引起了林美琪注意,于是走近跟摊主攀谈起来。摊主叫阿布迪,今年31岁,家里有5个孩子,刚从摩加迪沙来到这里不久。

    “路上走了一个多月。”他说,除了睡觉就是赶路。因为战乱和饥荒,家里没有任何东西可吃,阿布迪只好带着孩子逃荒。来到这里后领到了帐篷、食品和水,但因孩子较多,生活非常艰难。

    阿布迪说,好在自己手里还有些积蓄,于是就在难民营摆起了地摊。“生意不是很好做,因为难民营没有多少人有钱消费这些商品,一天也就卖100索马里先令(1美元约合7600索马里先令)。”说着,阿布迪介绍起商品的价格,一小袋牛奶5先令,一支香烟5先令,一袋50克的花生10先令。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