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护城河边与城上对射。

    杀声、炮声、兵器交击声,顿时响彻天地。

    高坡上,王彦拿着千里镜观看战斗,一旁的刘顺戴之藩等人,亦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城头。

    “看,东城大旗被抛下城头了。”战斗持续将近半个时辰之后,刘顺忽然一手指着城头,“没想到不广东之军,今日居然如此奋勇,这么快就蹬上城头。”

    王彦闻语,却放下手中千里镜,递给刘顺道:“子明,觉得陈邦傅四人很勇猛耶?”

    刘顺幼时,北虏破关墙,入寇北直隶,其父被杀,其母受辱,投井死,无人管教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泼皮,未能有字,但如今他已经是掌握一营的指挥使,没有字,与人相处,却多有不便,王彦随为其取字子明,以此希望他如吴下阿蒙一般,今后能多读书籍,成为一个大将之才。

    刘顺闻语,心中不禁一阵疑惑,他接过千里镜,拿起来观看,片刻后却依然不得要领,随有点不好意思道:“今日攻城,本只是试探城中虚实,但陈邦傅四人却能领兵杀上城头,还斩断大旗,末将看不出什么问题来,还请侯爷赐教。”

    王彦军中,本就缺乏将才,何刚、曲从直、王缵爵都是文臣出身,可为参赞,却不适合做杀伐果断的战将,所以王彦有意让他们回归本职,去处理粤地政务。

    如今王彦军中,能战的将领,便只有王威、刘顺,还有戴之藩、俞方棋,两个后起之秀。

    现在王威留在福京,王彦身边的战将就更加稀缺,所以他让刘顺将水师暂时交予俞方棋,掉其回到中军,听候将令。

    这时王彦有意培养刘顺,随指点道:“子明且看城头,虽喊杀之声冲肃天地,但却未见士卒追下城楼,且守城者,岂有不用滚石擂木,金汁火油者呼?”

    (大粪煮沸,谓之金汁,倒下城去,人若碰到,伤口极意感染,乃守城利器也。)

第148章谋梧州,王彦用计

    且说刘顺听了王彦的提点之语,随拿起千里镜,再观城头之战,顿时就发现许多问题出来,战场上虽然人声鼎沸,看似激烈交击,但死伤的人数,却未免少了些。

    刘顺守过青州,自然知道守城战是何等的惨烈,必然是尸积如山,血流如海,而今城上已经拉锯近一刻钟,却没死什么人,甚至连云梯都没掀翻几架,就着实让人不解了。

    “侯爷!”刘顺放下千里镜,满脸疑惑,“此非做戏呼?陈邦傅与叛军勾结,意欲何为耶?”

    王彦冷笑道:“子明莫急,今夜便知耳。”

    刘顺闻语,眉头一皱,而后眼睛一眯,顿时散发出一阵杀气。

    一旁的诸多将校闻二人相谈之语,亦若有所思。

    这时王彦环顾左右,看着众人表情,心中忽然一动,一个想法没来由的出现在脑海中。

    他如今缺乏将领,缺少领军的人才,为何不在诸多将校中自行培养一批呢?

    文人可以通过书院私塾培养,那武将为何不能有一个教授兵书战策,排兵布阵的武院呢?

    人非生而知之者,王彦亦是从一个没有战阵经验的举人,到如今将兵数万。

    春秋战国,列国纷争之际,鬼谷子便收徒无数,甚至培养了孙膑、庞涓这样的大家。

    王彦想着,若能不时将军中的将校集中起来,教授一些兵书和战阵经验,如此虽不能指望,培养出什么盖世名将,却可使总旗能胜任百户,百户能胜任千户,而千户则可胜任参将之职,岂不美哉。

    如今王彦手上不过两万人,看守粤地都显得不足,所以扩军之举迫在眉睫,而随着扩军,没有足够多的能够胜任职责的将校,军队的战力必然下降。

    去岁,王彦在青州被义军所救,后被清军追杀,曾数次经历数万义军,常常被几千北虏杀的大败的场景,所以当他掌兵之后,一直都坚持精兵之政,他对于扩军使得军队战力下降太多的情况,是决不允许。

    “此法最是不错!”王彦心中不禁一声赞叹,他已经决定,等攻下梧州后,便完善心中想法,一旦平定靖江王之乱,就立马在军中推行此套策略。

    这时王彦回过神,再看战场,陈邦傅等人的兵马,已经同叛军在城上拉锯了近半个时辰,已经很难继续演下去。

    城墙下督战的陈邦傅四人,一脸焦急的望着城上,这场大戏演到此处,就该收场了,若是再打下去,则必然露馅。

    一时间,他心中不禁有些着急,想着该如何让城上兵马败退下来,看起来比较合理,而正在这时,他的身后却忽然传出一阵急促的“叮叮叮~”之声。

    “鸣金收兵矣!”陈邦傅等人顿时松了口气。

    一时间,攻城的一万官军,如潮水般自城上退了下来。

    四人收拢兵马后,就前往高坡上,途中赵千驷却有点不放心,“忠勇侯久经战阵,不会看出什么破绽吧。”

    “放心。”陈邦傅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某等死伤近五百弟兄,他怎么可能看得出来。”

    两广之地,自俞、戚二公平定倭患以来,承平日久,四人虽然都位居参将,但其实并未经历过什么大战,平时最多是剿剿山匪,镇压民乱,死伤十几人就算大事,所以他们自认为,这场戏可是下了血本。

    陈邦傅经历过上次梧州之战,所以他的话,其他三人还是比较信服,顿时心中安定不少。

    这时四人来到高坡上,向王彦行礼,而后便说道:“末将正要攻破城池,侯爷怎么收兵了。”

    “叛军真是不堪一击,不捞侯爷出手,末将四人就能攻下梧州。”

    “本侯见大军攻城已有一个时辰,士卒已然疲乏,随令棋牌官传令收兵。”王彦看着四人,脸上带着微笑,“今日侯只想试探城中虚实,但四位将军的表现,却令本侯刮目相看,居然直接攻上城头,让本侯知晓了城中叛军的实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四位今天都该得到嘉奖。”

    四人闻言,心中不禁暗喜,连忙抱拳行礼,“区区小功,不敢捞侯爷封赏。”

    “本侯一向赏罚分明,即是有功,怎有不赏的道理。”王彦脸色一正,“今日本侯便在营中为汝等摆下庆功宴,提前预祝大军收复梧州,等平定靖江王之乱后,本侯在将汝等今日之功,一并下入奏章,为汝等请功,可呼?”

    四人听完,相视一眼,齐齐行礼道:“末将四人,谢过侯爷。”

    “哈哈~”王彦微微抬手,而后谓身边诸人道:“今日暂且收兵,汝等都随本侯回营,为四位将军庆功。”

    营盘里,中军大帐处,绣着王字的大纛,随风飘扬。

    帅帐里,王彦等人,正与陈邦傅四人推杯换盏,两广总督丁魁楚也被邀请在列。

    众人午时回营,直饮道天色将黑,才各自散去。

    王彦待丁魁楚等人离开大帐,便连忙招来刘顺、戴之藩二人商议,“陈邦傅等人与叛军勾连,今日叛军有意示弱,使本侯心骄,必有所谋也。”

    刘顺闻言,抱拳一礼,“侯爷今日曾对末将言,今夜便知叛军意欲何为。末将思之,便只有扬国威会有出城劫营之举矣。”

    “不错,陈邦傅等人为了唱这样一出大戏,麾下损失五百余人,自然索谋甚大,不过彼要劫吾营塞,本侯却要乘势夺彼梧州。”王彦点了点头,而后突然正声呼道:“刘顺、戴之藩。”

    二人知王彦必有军令交代,随连忙抱拳应诺:“末将在!”

    “汝二人回帐之后,命士卒早些歇息,今夜丑时造饭,寅时出营。”王彦肃然道:“届时刘顺可带三千人马,伏于东门外,待杨国威出城后,看大营火起,便攻打东门。戴之藩领三千兵伏于大营北面,本侯亲领四千兵马伏于南面,待杨国威入营,便同时而且起,两面夹之。”

    “诺!末将谨遵侯爷之命!”两人齐齐应下。

    当下刘顺便准备与戴之藩退出营帐,但戴之藩却忽然道:“侯爷,陈邦傅四人与叛军勾结,若今晚倒戈相向,侯爷当有对策。”

    王彦闻言,心中一阵赞许,“此事汝等不必担心,本侯早以计策矣。”

    (欠两章了,最近补回来。)

第149章王士衡,计算丁扬

    且说王彦于刘、戴二将于帐中商议之时,回到前营的丁楚魁等人也聚集在了一起。

    他五人都饮下不少酒水,身上约带醉意,但头脑却十分清醒。这时陈邦傅带着兴奋道:“某看王士衡全无防备之心,他营中将校多饮酒水,今夜大事可成也。”

    “末将等人该如何行事?”赵千驷抱拳问道:“还请总督大人吩咐。”

    丁魁楚走到桌案后坐下,看着四人,“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本督与汝等,今夜便要做那黄雀,不仅要让王士衡兵败,还要借机除掉杨国威。”

    四人闻语,不禁一惊,而后脸色一阵潮红,“都督之意,是趁着杨国威突破王彦营塞后,某等再趁其不备,突然杀之。”

    “不错。”丁魁楚点点头道:“有白天之合作,杨国威对吾等必然不怀戒心,彼时杨国威刚破王彦营塞,大军以疲,而汝等以逸待劳,又攻其不备,哪有不胜的道理。”

    “妙哉~”四人不禁一阵赞叹,连忙开口奉承道:“大人之谋,实在是秒啊!如此一来,不仅政敌得除,还顺带拿下平定叛乱,力王狂澜的大功,可谓一箭双雕也!”

    “哈哈~”丁魁楚笑道:“本督若得了封赏,汝等亦少不了荣华富贵。”

    “某等多谢总督大人。”四人笑着,抱拳一礼。

    “好了~”丁魁楚点了点头,微微抬手,“汝等现在可下去休息,命各自属下,和衣而眠,一旦王彦的营盘受到攻击,立马集结部下,准备作战。”

    夜黑风高杀人夜。

    今晚天空有些阴沉,看不见那被咬掉一边的明月,亦没有满天闪闪的繁星,空中夜风浮动,气温微凉,使人睡得香甜,正是偷营的好天气。

    梧州城墙上,火把闪动,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队人马自城上巡视而过。

    城楼处,扬国威与几名叛军将领,站在火把下,被夜风吹得忽闪忽闪的火苗,映射在他们脸上,俱有焦急之色。

    “大将军,会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副将范友贤,望着漆黑的城外道:“丁魁楚那老鬼,怎么还不将消息送来。”

    “白天为演那出大戏,丁魁楚同本将都损失了不少士卒,怎可轻易放弃。”扬国威手按战刀,眉头紧皱,“在等等吧~”

    “嗖~”

    这时一支羽箭,却忽然自城下射上城来,一下钉在城楼的木窗之上,箭尾一阵震荡。

    杨国威见此不惊反喜,连忙让人将羽箭取下,打开上面绑着的书信观看,便见上面写着,“王彦无备,寅时一刻,可袭营塞,大事必成。”

    “好~”杨国威大喜,“这是丁魁楚的笔记,劫营之事成矣。”

    是夜寅时,杨国威与范友贤,从城中四万兵马中,挑出比较能战的两万人马,悄然出了东门,绕过丁魁楚所在的前营,往王彦营盘摸去。

    途中副将范友贤,在绕过前营时,心中忽然有些不详之感,他仔细打量前营,不禁生出一丝忧郁,随打马追上杨国威道:“大将军,丁魁楚之营塞,正好在王彦大营于东城之间,我等攻打王彦大营,若丁魁楚忽然发乱,挡住我等归路,大军岂不危矣?”

    扬国威闻语,不禁眉头紧锁,“今靖江王与丁魁楚暗中结盟,但其毕竟不是我等一伙,他若背盟,确实极有可能。范副将说道极有道理,上次梧州之战,靖江王便中了这老贼奸计,本将这时却不得不防矣。”

    “不如末将乘势一举,也将他的营塞端掉!”范友贤提议道。

    “不可。”杨国威摇了摇头,“这毕竟只是猜测,如丁魁楚没有背盟之意,而本将却袭了他的营塞,日后靖江王东进广东,必然受其抵抗也。”

    范友贤闻语,不禁问道:“那该如何?”

    扬国威在马上思索片刻后道:“范副将可领三千兵马,伏于此处,本将亲领兵马,去袭击王彦营塞,若丁魁楚隔岸观火,范副将便暗兵不动,若其背盟偷袭于我,范副将当立马挥兵攻其后背,同本将夹击之。”

    当下扬国威便同范友贤分兵,径直来到王彦营塞之外。

    这时正是黎明之前,天最阴暗之时,扬国威看着大营内三两火炬在黑暗中火光闪烁,大营内一片寂静,不疑有他,随一挥手,身后士卒便携带引火之物,摸向营盘。

    杨国威心中虽然对丁魁楚不太信任,但在对付王彦这一点上,他却没有丝毫怀疑,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

    不觉间,叛军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