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7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良栋急忙勒住战马,他没想到居然还有明军,不过庆幸人不多,大概只有两千人,他连忙挥手道:“快列阵!先击败他们!”

    战场上一团乱麻,近两万人,在黄河沿岸近十里长的道路上,厮杀到了一起。

    盛嘉定领着两千人追上了延长营,五千人撵着四千明军走了近十里,前方突然出现两千列成整齐队形的明军。

    李来亨一马当先,从明军留的缝隙间,疾驰着进入明阵,后面的明军也快速通过,明军立刻合拢了阵型,而追击的金军立刻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

    赵良栋被王光泰居高临下的一冲,双方绞杀再一起,两边的士卒大量死亡,不过金军人多,逐渐取得了优势。

    赵良栋暗暗庆幸,还好明军不多,同时他又十分心急,想要尽快击败王光泰,然后赶紧向北突击,以免盛嘉定两面受敌。

    他骑在马上左右砍杀,一刀捅死一明军士卒,怒声吼道:“快,杀光他们!”

    这时,南面的天空却忽然传来隐约的闷雷声,远处尘土遮天蔽日,大地开始颤抖起来。

    交战的金军面面相觑,每个人眼中都露出了恐惧之色,这是骑兵杀来了,金军对此最熟悉不过了。

    “军门,背后来了一支人马!”一名亲兵砍杀一名明军,冲到赵良栋身边,惊恐地大喊起来。

    赵良栋脸色大变,心头如遭重击,但他马上明白过来,必然是绥德的叛军,假意突袭延安,实则绕道他的背后来了。

    就在这时,四五百骑兵,后面跟着大队的步军,已经出现在金军后方。

    王永强穿着他的明朝盔甲,一马当先,手里挥舞着一把板门大刀,放肆啸叫道:“杀啊!王某人来了!”

    赵良栋惊得面如土色,后悔不已,颤声大喝道:“后撤,快随我突围!”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阅读,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338章

    赵良栋见叛军杀至,心里大惊,他已经足够谨慎,可未想到还是着了明军的道。

    他原来以为李来亨大意轻敌,以为明军骄纵,没把他放在眼里,却没想到明军却是故意卖他一个破绽,伏兵之后还有伏兵。

    他虽然谨慎,但是毕竟算是后起之辈,同打了几十年仗的明将相比,还是有了一定的差距。

    其实金军这些年来,也几乎是年年作战,攻川蜀,打山西,参加中原大战,又抵御准格尔南侵,灭叶尔羌,对阵罗刹国,可以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领也都得到了一定磨炼,只怪赵良栋与李来亨、王续这种明军的老油条相比,他还是差了一点。

    如果是吴三桂、孟乔芳这些金军的老油条过来,或许又是另一番场面。

    现在九千金军被明军分割成了两快,盛嘉定的五千人已经与赵良栋的四千人,完全隔绝开了。

    王永强领着近四千多人马,忽然从后杀入,为首的几百骑兵,飞快的撞入金军后阵,近四千金军顿时就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王光泰见王永强连着砍翻几名金兵,金军开始混乱,他一刀砍死一人,大笑道:“给本将杀!”

    赵良栋知道中计,也管不了前面的五千金军,他一拔马缰,便往西面突去。他心里很清楚,他再不走,就会被明军和叛军合围,现在先撤,或许还能躲过一劫。

    不得不说,金军和明军这些年,都有很大的变化,要是以往的军队,发现中了埋伏,必然早就混乱,可是金军虽慌,建制却都还在。

    这主要是得益于金国像明朝一样,对于底层军官的培养,也大办武学,正是有大批底层的军官稳住了手下的士卒,金军才败而不乱。

    这时金军都慌了神,可是在军官的指挥下,却纷纷跟着帅旗向西突围。

    王永强很快就发现了金军的意图,骑马奔驰着去堵金军的出路,大队的叛军也分出千人,向西面包抄。

    几百骑兵撞入金军之中,战刀挥砍,金军惨叫着在地上翻滚,瞬间如坠地狱。

    赵良栋见走投无路,眼睛通红,挥舞着战刀怒吼,“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

    他高举战刀,一马当先,身后亲卫拥着帅旗紧随在后,背后插着背旗的金军军官和大队的金军士卒也跟着他,怒吼着向拦截的叛军冲锋而去。

    “砰砰砰”的铳响声中,金军被打倒一片,就在这时,在王永强后面,忽然传来一阵呐喊,数百金军忽然杀到,远处同明军哨骑纠缠的金军骑兵,也赶来支援。

    赵良栋看见此顿时大喜,那是他派往绥德的一千人,没想到这个时候杀到了。

    数百金军在叛军背后放了一排铳,打死近百叛军,造成了一个缺口。

    赵良栋不敢迟疑,夹马冲出,后面近千人马紧随着涌出,但缺口很快就被明军关闭。

    赵良栋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被包围的两千多金军,他不敢停留,带着不到两千败兵向西逃窜。

    王永强带着三百多骑追了一阵,金军钻入沟壑,攀爬上高地,摆脱了追击。

    剩下两千多金军,被六千人马围困,为首一员金将被火铳打成筛子,惨叫一声,从马上载落,他身边的金军也被明军成片射杀。

    战斗又打了两刻钟,只剩下千余金军,他们才沮丧的器械投降。

    黄河边上,到处布满了战死的尸体,金军士卒在明军的看押下,排成队列,丢弃兵器和旌旗,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

    王光泰踩在一面写着“延川营”字样的金军营旗上,对王永强道:“王将军在这里收拾战场,我率兵去支援大帅。”

    说完,王光泰便翻身上马,领着两千明军,向北而去。

    人马走了大概十里,便见一座土山下面,旌旗猎猎,杀声和铳声漫天传来,整个山头和山脚都硝烟弥漫。

    王光泰疾驰到土山脚下,只见接近八千明军,将土山围得水泄不通,大概数千多金军残兵,则困守山顶,死战不降,将攻山的明军部队,给撵了下来。

    山顶上,盛嘉定正咆哮着指挥金军士卒放铳,射杀攀爬的明军,一名亲卫看见南面又来了数千明军,顿时大惊,“将军你看!”

    盛嘉定扭头过来,看了一眼,王光泰领着两千多明军,加入围困的行列。他脸色顿时一寒,知道赵良栋肯定不能来救他了。

    “杀!给本将杀,打死这群直娘贼!”绝望的盛嘉定青筋直跳的怒吼着。

    攻到半山腰的明军,如同潮水一样,从山坡上退下。

    此时天色以晚,明军不再进攻,而是在山下构筑工事,搭建营寨,围困山头。

    山顶上的金军则一片凄惨的景象,士卒们抱着兵器,倚靠在一起,都默不作声,只听见柴堆燃烧的啪啪声响。

    山下明军营寨内,王光泰等人来到李来亨的大帐,里面被火炬照得通明。

    在李来亨的帅案上,摆着一个简易的沙盘,展示的正是附近一带的情况。

    “大帅,山顶什么情况?”王光泰进来之后,开口问道。

    李来亨招了招手,让他一起看沙盘,然后说道:“五千金军被歼灭两千多人,剩下三千多人,逃到了这座山顶上困守。白天本帅已经攻了两次,不过金军意志很顽强,并没有打下来。”

    这一战明军务必速决,怕的就是金军结寨对持,拖延时间。毕竟两军装备差距并不巨大,军队也都经过多年的战争磨砺,如果一方采取守势,那恐怕就要打很长段时间。

    金军还有两路人马过来,他们能耗,但是明军却耗不起。

    王光泰心中有些担心,“大帅,河套和宁夏的金军,用不了多久就会杀来,咱们可得快些解决山上的金军。金军既然被困,陷入了绝境,何不招降试一试!”

    “这个已经试过了。”李来亨道:“不过金将盛嘉定并没有归降的意思,还将本帅的使者赶下山,并扬言让本帅只管攻打。”

    金国朝廷对盛嘉定不错,他女儿还嫁给了韩朝宣的三公子,长子给豪格做侍卫,次子在长安武学学习,他对金国忠心耿耿,不会投降明朝。

    王光泰皱了皱眉头,李来亨却指着沙盘道:“这件事不用急,金军仓皇败退到此,选了这座土山,虽说不易进攻,但其实也不利于久守,本帅把他的水源一断,然后架炮轰击,金军撑不了几天。”

    次日,明军的火炮拉来,在山脚下一字排开,一团团的硝烟腾起,山顶被打得泥土飞溅。

    三千多金国残兵,抱着兵器躲在坑道内,不敢出来,明军也并未攻山。

    当日夜晚,四更时分,近百名金国士卒偷偷下山,摸到土山东面的黄河边上,便一头扎入河水中,猛喝几口,然后又将身上背的水壶装满,又用锅和头盔装了些,便往回走,但就在这时,周围“砰砰砰”的一阵铳声响起,近百金军便在火铳喷发的火焰中倒下大半。

    这些金军片刻间就被杀完,数百明军从黑暗中走出来,用插着铳刺的火铳或者长枪,拨动金军尸体,发现没死透的,便补上一刀,结束他们的痛苦。

    山上的金军水源断绝,又被火炮猛轰,被困三日后,盛嘉定领着残兵连夜突围,不过明军早有防备,金军又被赶回了山顶。

    接下来几日,金军尝试多次突围,除了极少几人趁着夜色冲出之外,大多数人都被赶回山顶,金军取水的行动也都失败,反而在黄河边上留下一地的尸体。

    七日之后,水源断绝的金军彻底绝望,明军乘势攻打山头,金将盛嘉定自刎而死,剩下的金军纷纷投降,结束了这场持续多日的大战。

    赵良栋逃出重围之后,仓皇奔回延安,一万金军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不久之后,又有金军逃回,带来了盛嘉定战败自杀,五千金军全军覆灭的消息。

    绥延巡抚董宗圣大惊失色,忙命守军紧守延安城。

    到此时,金军快速夺回吴堡渡口的计划已经失利,延安的一万金军惨败,那从河套南下,以及从宁夏东进的金军得到消息后,必然不敢贸然攻入绥德和榆林,以免遭受延安金军一样的挫折。

    明军在陕北已经站稳了脚跟,绥延巡抚不仅没有实力再次出兵,连自保都成问题。董宗圣只能立即向长安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1339章尝试求和

    延安的一万金军损失八千人,折了绥延副将盛嘉定后,从河套南下的金将孙思克带着四千多屯军、三千多蒙古骑兵南下榆林府北,他们在长城一线便不敢进入长城了。

    同样,从宁夏来的三千新军,四千屯军到了延安西北面的靖边县,也停了下来,两路人马都没有足够的底气收复绥德和榆林两地。

    这让明军站稳脚跟,物资不断的运到了吴堡,并且又有一个营的明军,到了黄河西岸,使得明军的力量进一步加强,整个局势开始向极为不利于金国的方向发展。

    从关中危机到陕北事变,明军在金军的防线上撕开一到口子,仅仅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明朝蓄谋已久,算计深远,而金国则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完全被明朝扩军的假象迷惑,没想到战争来的这么快。

    十月底,永章十年迎来了第一场大雪,关中大地瞬间一片雪白,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一片。寒风裹夹着鹅毛大雪,肆虐一天一夜,整个大地立时银装素裹,长安城已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

    关中的人们一下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想像整个关中地区,这个冬天都不好过。

    虽然金国户部尚书虞胤,推行了一套改革平定危机的策略,可是整个关中还是一片萧索,危机过后的长安城,商业凋敝,死气沉沉。

    整个大街上,商店关门歇业,街上空无一人,只有钱庄和粮铺外,排起了一条条的长队。

    百姓们裹着棉衣,带着棉帽,双手哆嗦着伸到袖子里,在冷冽的寒风中,绝望的等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前行。

    金国朝廷封锁了明军渡过黄河,占据陕北绥德州和榆林府的消息,长安的百姓还不知道金军在北面吃了败仗,否则刚刚趋于稳定的长安局势,肯定会立刻混乱起来。

    一定程度上,金国还要感谢这场大雪,要是不是大雪封路,陕北的消息肯定早就传到了长安。不过延安离长安不远,纸终究是保不住火,明军占据绥德、榆林的消息,始终会传到长安来,金国朝廷隐瞒不了多少时间。

    金国皇宫,御书房内,豪格紧急召集孟乔芳、韩朝宣、虞胤等人前来商议局势。

    书房内点着火盆,屋内被烤的暖烘烘的,不过豪格心中却是一片哇凉,他看了坐在两边的几人一眼,将奏折丢在桌案上,恨声道:“明军在潼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