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能奇的活动,自然引起了东吁王的注意,东吁已经发兵围剿三次,但都因为没有抓住艾能奇,消耗巨大,而以失败告终。

    随着艾能奇的壮大,东吁国也多少知道了艾能奇有明朝支持,但是东吁国几次找到明朝,明朝都说艾能奇是流贼,让东吁国随便征剿。

    东吁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他见明朝无赖,也并不想点破此事,因为撕破了脸皮,那明朝必然恼羞成怒,国内的艾能奇都不能解决,就招惹明朝,是很不明智的,所以东吁现在还并不想与明朝开战。

    去年,东吁入侵暹罗,虽然在明朝的逼迫下,被迫从暹罗撤兵,并被警告不得挑起战事,但是他们毕竟一路杀到了暹罗都城,沿途抢掠了不少东西,国力又有所上升。

    明朝堵住了东吁东进之路,又在北面支持流贼,破坏东吁的统治,东吁在大军从暹罗撤回之后,又同金国结盟,便决定组织第四次围剿。

    明朝不是支持艾能奇么,那东吁就灭了艾能奇,给明朝一个教训,狠狠抽明朝一个耳光。

    在白莽回师之后,在阿瓦休整了数月,便开始分成三路,每路一万人,向艾能奇活动的木邦地区进军,意图分进合击,将艾能奇围歼。

    这时,中军帐中,艾能齐正听着部将祁三升的汇报,“将军,昨日所得的消息,东吁之兵,分兵三路,一沿着阿瓦河,一沿着金沙江,左右包抄,一路则直接往孟乃而来。看来他们是得到情报,知道我们在孟密安抚司活动了。”

    这个祁三升当初并未随着孙可望、艾能奇,而是跟着李定国、刘文秀接受了大明的改编,他是刘文秀手下千户官,因为骁勇善战,还被送到了南京武学,之后明朝为了支持艾能奇,才挑选了十多名有西军背景的将官,由他带队,到艾能奇军中来。

    艾能奇看了看地图道:“木邦和孟养两个宣慰司的土司,在大明和东吁之间摇摆不定,我们的行纵被透露给东吁,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不过这次,东吁还真是兴师重重,看来是想置本将于死地。”

    “将军,那这次我们怎么办?”祁三升舔了舔嘴唇,“东吁军是我们的十倍,支持我们的土司,估计也不敢帮我们了,要是我们被东吁的军队包围,那就完了。”

    营寨中有一万人,但大多是家眷,战兵只有三千人,大概一个营的兵力。

    艾能奇用手弹了弹地图上的灰尘,却没有回答,而是问道:“曲巡抚答应给本将的火器送来没有?”

    祁三升微微一愣,然后抱拳道:“卑职已经让第三司的人去天马关取了,估计就这几天回来。”

    他说完又补充一句,“将军,就算有火器,我们一个营也很难面对三万东吁人,卑职建议还是先退入天马关暂避,等东吁人走了,我们在出来吧!”

    东吁国前三次围剿,之所以不能剿灭艾能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每次快追上他,他便躲入明朝的领地去了。

    艾能奇之前被东吁和明朝两方围剿时,也就是明朝剿他,他就躲入东吁,东吁剿他,他就逃入明朝。

    现在明朝成了他的后盾,他便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这一次,他并不准备退入明朝。

    前不久,他收到云南巡抚曲从直的密信,朝廷希望他在东吁搞一点事出来,而为了支持他搞事,云南方面连火器都给了。

    他被支持了这么久,总得要拿出成绩来,才能让明朝觉得付出是值得的,不能一有事就溜走。

    以前明朝还是不会输送火器的,毕竟送火器就太明显了,但是现在明朝就没那个顾虑,东吁既然与金国联盟,那明朝颠覆东吁也是合情合理。

    艾能奇微微颔首,“退入天马关是要退的。不过不是本将,你让一个局的士卒,将家眷送入天马关暂避,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

    说着艾能奇站起来,手指在地图上边滑动,边说道:“我们等火器一到,立刻去东南方向的锡波。顺着阿瓦河的东吁军队,因该走的最快,本将先会一会他们!”说完,他滑动的手指,变成了拳头,一下砸在地图上的锡波附近。

    祁三升看看地图,半响沉声道:“将军是想利用东吁军队,路途远近不一,一路路的破掉吗?”

    艾能奇笑了笑,祁三升加入明军之后,打的基本都是堂堂之战,是正规官军的正面作战,是硬碰硬的战争,很强调双方兵力的对比、士卒的训练,还有武器装备,多数时候还是以多打少,所以见兵力悬殊,便有些不敢冒险,但他不一样,他是基本没有强过,一直都是在夹缝中生存,善于游走,因而三万东吁人虽多,但只要不同时面对,他就有许多机会。

    “先打他一路,如果能胜,就能打破东吁人的包围,然后本将就带着另两路在这大山中转悠,等他们疲乏了,掉队了,再设伏击之。”

    艾能奇看着祁三升道:“如果我们像之前一样,东吁人一来,就遁入大明,那木邦和孟养宣慰司的土司们,就只会始终处于摇摆之态。他们都精明的很,我们不展现出实力,他们就会蛇鼠两端。”

    祁三升听他这么说,心里有些明白了。确实,每次都退入大明,只能是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土司也不会真心支持,他们也怕站出来后,东吁人一来,他们溜进明朝,把他们丢在东吁,被缅族人攻击。

    “卑职明白了!”祁三升当即一抱拳。

    艾能奇随即挥手道:“去办吧!”

    当日营地内的近七千老弱妇孺,便被一百多名士卒护送着向北而去,而在次日,去取火器的人马,便赶着骡马回到了营地。

    艾能奇的三千多人,原来凶悍是凶悍,但是却没有经过多少正规的训练,祁三升等明军将校来了之后,才有了十分系统的训练,对于各种火器也并不陌生。

    这时他走到营地中央,近百个长条行的木箱子,摆在一起,一名军官正拥铁棍撬开木箱。

    “将军,这是朝廷最新的自生火铳,许多镇军都没装备哩。”等箱子撬开,里面漏出几条抹了油的火铳,祁三升拿起一杆黑得发亮的自生铳,惊讶道。

    送来这种火铳,那明朝基本就是和东吁挑明,艾能奇是明朝支持的。其实明朝的动作还不止于此,另外还有密谍从海路到东吁南部的孟族地区,携带重金支持孟族首领反叛。

    这时另一个箱子,也被撬开,里面则是一枚枚的震天雷,都是明朝最好的火器。

    艾能奇见了也大喜,问道:“这批火器一共有多少?”

    负责运回火器的军官赵德胜回答道:“回禀将军,自生铳有九百支,震天雷有三百枚,火药和弹丸共八百斤,此外还有一些装药的瓷瓶、铁盒等物,应该是与自生铳配套的。”

    说着他将一份清单,呈给了艾能奇,后者扫视了几眼,便收了起来,然后说道:“将这批器械发给第一总,换下来的鸟铳交给第三总,人马练习三日后,我们立刻离开这里。”

    艾能奇最终没能训练三天,因为次日便有亲明的土司来报,东面的东吁人马已经到达锡波,西面和南面的东吁军队,也快速向孟乃扑来,艾能奇不得不立刻率领大军离开营盘,迎着东面的东吁军队而去

第1284章击破围剿

    艾能奇离开营盘,带着粮食往锡波而去,沿途不时将一部分粮食和火药,藏在山林之中,等接近锡波之时,每个士卒身上,便只剩下二十多斤干粮。

    艾能奇在明缅边境活动了五年,这一带的地形可以说烂熟于心,他事先将粮食藏好,建立隐藏好的补给点,大军不用携带大量辎重,行军速度自然快过东吁人。

    木邦和孟养地区到处都是大山大林,艾能奇行军五日,斥候便在三十里外,发现了东吁人的前锋。

    这时,在一座山腰的树林里,几名斥候从茂密的树丛中下望,只见山谷内东吁人的兵马遍布,有战像百头,剩下都是步军,手中拿着弓箭和火铳,大多都赤着上身,只有腰间围着一截缅布。

    这些人看起来野性十足,一看就是未开化的蛮族,让人心中觉得有些恐怖。

    这只队伍正是东吁国的东路大军,由大将莽苍率领,目标是迅速向孟乃包抄,拦住艾能奇向东和向明朝流窜的道路,与其他两路军配合,围歼艾能奇。

    东吁国虽然不大,可是国内的民族成分,却很复杂,有掸族、缅族、孟族等,东吁是缅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北面的掸族在数十年前,落入东吁的统治之下。

    两族的关系,并不十分和谐,这也是明朝拍细作,收买和利诱掸族支持艾能奇的一个重要基础。

    不过,有掸族支持艾能奇,就有掸族投靠东吁。

    这次东吁分三路进军,制定了围剿计划,就是有掸族土司,偷偷将艾能奇活动的地点,告诉了东吁王。

    以往东吁围剿艾能奇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艾能奇躲在哪里,这次知道了确切的地点,那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莽苍亲率一万精锐缅族大军火速进军,准备包抄孟乃。

    东吁得到的情报,叛军只有三千人左右,而东吁这次出动的兵力,是叛军的十倍,就算是东路军一路,也是叛军的三倍以上,所以缅将莽苍有持无恐。

    这时在山腰上的斥候观察了一会儿,见一万多东吁人从山谷间浩浩荡荡的前行,几名斥候商议了一下,五人留下跟踪监视,另外五人则迅速离开,去通报艾能奇。

    艾能奇的属下,老西军已经不多,甚至连汉人也不多,大多都是云南的土司兵,还有木邦地区的掸族人,他们对于地形很熟悉,也适应这里的气候。

    斥候翻过山去,山脚下有两名斥候看着十多匹滇马,五名士卒跨上滇马,便顺着小道而行,走了二十多里,在一片树林里,找到了休息大半日的三千多大军。

    他们一进树林,便见树上反绑着十多名土兵,估计是哪个掸族土司见东吁势大,所以派人去通知东吁的军队,艾能奇已经离开了孟乃,可不想居然被艾能奇抓住了。

    很多事情,有时候就一点小事出了偏差,仿佛是天意注定的一样,或许明朝的国运,是真的被打回来了。

    如果这些土兵没被艾能奇发现,消息被通知了莽苍,或许他就能提起警惕,不会像他的名字一样的莽撞。

    斥候回来之后,先向祁三升粗略的汇报了他们发现的情况,然后被带到坐在大石上的艾能奇面前。

    “启禀将军,缅族的军队一万人,有一百头战象,剩下基本都是步军,正向东而来。”这个斥候是掸族人,而艾能奇这个将军,也并非是明朝所封,东吁北部是掸族人的地盘,几乎没有汉人,打明朝的旗号用处不大,他是自立为讨逆大将军,讨的是缅族的东吁国,是为掸族出头,所以才能在掸邦地区站稳脚跟。

    用后世的话说,他这属于境外势力支持的掸族**武装。

    艾能奇眯了眯眼睛,问道:“军队的的装备如何?还有人马是否整肃?”他必须要了解每一个细节。

    “装备以弓箭和鸟铳居多,士卒多拿短刀、藤盾,大多没有盔甲,队伍拖的很长,并不是很整齐,显得有些疲惫。”

    艾能奇又问道:“辎重有多少?”

    “没看见辎重,不过每个士卒腰上都挂着粮袋和水壶,没有看见车辆随行。”

    祁三升想了一下,抱拳道:“将军,辎重可能还在锡波,东吁人是想快速包抄我们,所以率主力先行了。”

    艾能奇点点头,“应该是这样的!”说着他对斥候摆手道:“休息一会后,你们去继续监视。”

    祁三升去却疑惑道,“将军,东吁人急行疲乏,难道现在不设伏吗?”

    艾能奇笑了笑,“还不是时候,再等一等。”

    另一边,莽苍怕艾能奇又溜回明朝,让大军前功尽弃,确实入如祁三升预料的一样,将辎重留在了后面,主力急行去包抄艾能奇的后路。

    大军行走到午时,莽苍第抵达了孟乃东面一个掸族土司的营地,掸族土司名叫扬扶真,他担心艾能奇的活动,引起缅族对掸族的杀戮,怕牵连到他,所以早早的就在暗中给东吁通风报信。

    “请将军放心,我已经派遣十多名士卒去孟乃打探,叛军有任何异动,他们会立刻回来禀报,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传回,估计艾能奇还不知道将军的行踪。”

    莽苍点了点头,他发兵必须神速,不然让艾能奇得到消息,溜去明朝,那就完了。

    想到这里,他叫来一人,吩咐其领三千人马,向孟乃背后的孟广穿插而去,切断艾能奇返回明朝的道路。他则对剩下的六千人道:“休息半个时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