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6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国在通过商议之后,很快便答应了准格尔的要求,并且提出让蒙古人用牲畜和羊毛来交换。

    在决定之后,前期三千条鸟铳,便从长安西运,后来觉得成本有些高,金国索性派匠人入安西都督府,直接在西域开炉,冶炼铸造。

    孙可望在莎车城建立安西王府之后,利用西域黑山派和白山派的矛盾,逐渐站稳了脚跟。

    他的策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黑山派强,他就拉着白山派打压黑山派,白山派强他就拉着黑山派打压白山派。

    他不断的挑起两派之间的矛盾,在拉一派打一派时,也是幕后操纵,不主动出面,让两派厮杀,使得两派积怨太深,始终不能和解,而等两派反应过来之时,西域的势力对比已然发生变化,迁入天山南麓的金国人占稳了脚跟后,就算两派联合,也没了反抗的机会。

    跟随孙可望进入西域的金人有五十万,想要站稳脚根并不容易,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粮食的问题。

    虽说金国在此屯田,但是效果其实并不理想,为此孙可望想了许多办法,其中最惯用的手段,还是他原来的一套,便是杀大户,吃大户。

    自从孙可望进入莎车之后,首先把黑山和白山两派领袖的女儿各取一个,以示大金在宗教和民族政策上的宽容,要求大家和睦相处,但是背地里,他却完全又是另外一套。

    在金国占据西域之初,这里的叶尔羌人的势力,还十分强大,金国还不能完全控制叶尔羌,而叶尔羌的许多事务,其实都是黑山与白山派的领袖说的算。

    如果这两派一条心,金国在西域也很难站稳脚跟,不过两派的矛盾已有数十年,加上白山派憎恨黑山派引金国人杀入叶尔羌,并杀死拉布杜拉汗,而黑山派也憎恨白山派多年来的欺压,还有两派在教宗上的争端,使得他们的矛盾无法调和。

    孙可望便利用此点,不时挑起黑山和白山的争斗,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弄死几个贵族,或者是宗教领袖,而他则靠着这些大户的资产,撑过了最艰辛的一年。

    金国在西域勉强站稳脚跟之后,整个叶尔羌的上层贵族和宗教领袖,便在内斗中死得差不多了,孙可望再想吃大户,便也没得吃了。

    不过吃大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孙可望从建立大西国,到大西国失败北投金国,再到经营河西走廊,最后到现在坐镇西域。他早已从过去的失败和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政经验,脱离了原来流寇吃大户的三板斧。

    在叶尔羌的贵族和宗教领袖大量死亡,叶尔羌原有的两派势力衰落之后,西域旧的秩序便基本破灭,孙可望便开始大刀阔斧在西域建设起来。

    屯田的粮食不足,他编组织人员,发挥西域地区羊毛制品的优势,从金国招来优秀的匠人,对纺织工艺进行改造,将制造好的毛毯,布匹运到蒙古,甚至西至撒马尔罕,然后转向南面销往萨珊王朝和莫卧儿帝国,换回粮食和牲畜,解决西域的存粮问题。

    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他连接着波斯地区、印度和中国,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节点。

    金国如果能控制此地,那整个丝绸之路,便基本凿通了。

    这时金国在西域获得的赋税,其实并不多,甚至还需要关中进行补贴,不过因为商路通畅,关中的货物可以进入萨珊王朝和莫卧儿西北地区,金国还是获利了的。

    不过随着海洋贸易的发展,路上运输的成本,确实也限制了金国的发展,金国的路上丝路,显然是远远比不上明朝的海上丝路,没有明朝方便快捷。

    金国的商人只在印度西北部和萨珊王朝东北部有竞争能力,再往南,就是荷兰、英国、葡萄牙、明朝的天下了。

    为此,金国不得不将一些工匠,迁徒到西域来,已减少成本。

第1279章金国的观察团

    安西督护设于莎车,不过这里其实并不适合做为金国统治西域的中心,金国在西域的势力,主要在天山南麓。

    当年唐朝的安西都督府,也是在这里,金国便沿用唐代的名称,把金国人口主要分布于天山脚下的几个地区,称为龟兹、焉耆、大石、顿多等地,而这些城几乎都是沿着原来的丝绸之路分布。

    由于黑山和白山的厮杀,莎车城内的人至少死了一半,特别是富人的流逝,其实使得莎车城已经没落。

    莎车的位置也不在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上,只是这里叶尔羌人众多,需要镇压,所以孙可望才没有将安西都护府设于它处。

    如果西域统治逐渐稳固,那都护府肯定要移往天山南麓,因为那里才是金国在西域的核心。

    这时,孙可望便领着几名蒙古人,在热海边上的吨多城,交接将要运往金帐汗国的一批火器。

    顿多城,其实在天山北麓,原来是满清的地盘,不过在满清灭亡之后,金与清签订的边境协定,便也就不作数了。

    天山北麓,现在只有辉特等几个蒙古部落游牧,势力出现真空,不只是金国跃过天山,控制天山北麓,漠北蒙古也再向西推进,蚕食辉特部的牧场,想要吞下富饶的准格尔盆地。

    这个顿多城,是金国在天山出口,建立的一个重要的据点,位于热海的东面,而在热海的西面不远处,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出生之地碎叶城。

    如果金国在向西发展一些,便基本可以恢复唐朝当年在西域统治的地区了。

    路上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条线,南线由撒马尔罕到波斯和印度地区,北线则沿着咸海、里海、黑海到乌克兰东欧一带。

    金国南下的商路,因为受到海上贸易的影响,竞争力不足,所以顿多城作为丝绸之路北上的出口,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此时孙可望正同准格尔的僧格台吉,在顿多城外,靠近天山的一处冶炼高炉附近查看。

    金国攻破叶尔羌,最大的好处,除了凿通商路之外,就是多了几十万人口。

    这些人原本不好控制,不过在高层的贵族和宗教领袖大量死于仇杀之后,金国对于他们的控制力,便加强了,特别是叶尔羌的工匠,其实并不差,不过现在都被孙可望编入工坊之中。

    “僧格台吉!”孙可望指着山脚下的一座高炉,笑道:“这个高炉已经开始出铁,朝廷也正派匠师过来,台吉要的火炮,我们会在年底之前,造一批出来。不过高炉虽然建好,但是矿石开采不易,石炭矿离此又远,所以第一批炮,大概只有十门左右。”

    僧格唆使土尔扈特部的阿玉奇称蒙古大汗,建立金帐汗国之后,前期因为俄罗斯与波兰交战,无暇顾及西面,金帐汗国着实再现了老祖宗们的雄风,抢得俄罗斯哭爹喊娘,但是随着俄罗斯与波兰的战争结束,情况便陡然逆转,不到半年时间,遍布于伏尔加河两岸的金帐汗国,就被赶到了东岸,牧场一下少了一半。

    这时原本唆使他们自立的大波兰,却并没有尽到盟友的责任,将金帐汗国无情的出卖。

    当然,波兰立陶宛联邦也并非有意放金帐汗国的鸽子,他之所以背盟与俄罗斯单独苟合,出卖盟友,全是因为北欧强国瑞典,见波兰与俄罗斯打得有意思,横插一竿子,突然进攻波兰,使得波兰不得不与俄罗斯签订合约,然后对抗瑞典。

    东欧局势的剧变,让金帐汗国顿时倒了血霉,损失巨大,而巨大的损失,又使得阿玉奇汗后悔起来,便有些不待见僧格和他的准格尔部。

    僧格也从金帐汗国内炙手可热的人物,变成了被人唾弃的对象。

    这时他为了改变自己在金帐汗国不利的地位,想起了曾经交过手的金国,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托与金国交好的玉兹汗,看能不能从金国得到火器的来源,不想金国居然还真的答应了。

    这时僧格站在高炉外,许多叶尔羌人正忙碌着,赤红的铁水从中流出来。

    在远处的山道上,更多的叶尔羌人,则赶着骡马和板车,将在远处的矿山中采的矿石,运过来。

    僧格只是粗略一看,便发现至少有数千人,在为冶炼作坊工作。

    这么多人不放牧,不种地,消耗的粮食十分巨大,但其实他们冶炼出来的铁,换来的粮食,要比种地和放牧多得多。

    僧格看了会儿,随即说道:“我还是希望王爷这边的速度能快一些,罗刹人集结了四万人于伏尔加河西岸,随时可能渡河。我愿意多付三千头羊,希望王爷能尽快造出来。”

    孙可望听了皱下眉头,故作为难道:“那本王想点办法。”

    说完,孙可望不禁问道,“据本王所知,金帐汗国至少有大军二十万,如果再加上大小玉兹汗国的骑兵,怕是人马近三十万,对上四万罗刹人,应该问题不大吧。”

    僧格却叹了口气,“这些罗刹人的骑兵,并不输给我们,甚至还要强一些,而他们的步军火器厉害,而且装备精良,特别是他们有炮,我们的弓箭和弯刀,很难击败他们。前不久的一战中,罗刹人只用一万人,便击败了我们六万大军。”

    孙可望是知道蒙古骑兵厉害的,他也知道罗刹人压着蒙古人打,但是没想到几十万蒙古人居然怕四万罗刹人,而且被人家一万击败六万。

    孙可望不禁吸了口凉气,沉吟一阵后道:“台吉,你放心,你们要的炮,本王会尽快赶造出来,不过本王有个要求!”

    僧格听了脸色有些不好,孙可望见此忙解释道:“不需要台吉多出牛羊!”

    闻语僧格脸色才好看些,“什么要求,王爷可以直说。”

    孙可望领着他边走边说道:“本王想派一百来人跟随台吉回去,去看看你们如何与那罗刹人作战,不知道,可不可以!”

    僧格眼珠转了下,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于是点了点头,豪爽的道,“没有问题,王爷派人就行了。”

    孙可望见他答应,笑了笑,“那好,就这么定下,本王现在带台吉去看鸟铳!”

    金国的作坊其实还不完善,但是为了让蒙古人付定金,他必须要带着僧格四下看看,让蒙古人知道金国有实力将他们要的火器做出来,他们才会把牛羊敢过来。

    当下,孙可望便于一行人翻身上马,一溜烟的往城中而去。

    几日后,僧格在看了金国的作坊之后,便带着人马,以及三千杆鸟铳,还有大量的火药,便往伏尔加河而去。

    这些火药却也不全是金国之物,而是孙可望从萨珊王朝和北印度地区买回原料,再自己制造,转手卖给蒙古人。金帐汗国急需这些火器和火药,所以金国也没客气,十支羊换一支铳,简直赚翻了。

    孙可望的部将张胜和李企晨领着百来人随行,他们不打仗,只是观察一下西面的战事。

    毕竟南面的贸易受到影响,西北方向将是金国贸易的重要方向,所以孙可望有必要了解一下,西北面的情况

第1280章金帐汗国失败

    公元1655年,明共治六年,金永章八年,日本明历元年。

    这三个年号,代表着东亚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三个政权。

    而在这一年里,三个政权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独居海外的日本国,同明朝签订通商条约以来,迫于贸易逆差,白银外流的巨大压力,国内为了从明朝换回白银,各种产业也开始大量发展。

    日本的制刀、冶炼技术进一步加强,是销往明朝最多的产品,明军也采购了不少日本刀。

    另外日本的折扇制造和漆器等手工作坊也大量涌现,南部几藩甚至还出现了纺织作坊。

    江户幕府的锁国令,基本名存实亡。

    迫于赚回白银,减少逆差的压力,日本的商船也开始到达明朝、朝鲜,甚至是南洋一带,而对此幕府也只能视而不见。

    不过与明朝的飞速发展不同,日本因为白银外流,造成日本民间资金缺乏,使得这些作坊发展比较缓慢,拍马也难以追上明朝。

    但是这些作坊的出现,贸易的发展,也使整个日本的经济总量,每年创造的价值,上升了许多,江户幕府在贸易中,也通过收取关税,财政上了一个台阶。

    他们虽然没有改变贸易的逆差,但是却也稳定了逆差,没有继续扩大。

    明朝在这一年,就更加顺利了,不仅重回东亚老大哥的地位,解决了南北两个方向的边患,商船突破马六甲,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印度地区,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已经突破四千万。

    明朝之前的赋税缴纳方式,比较复杂,有劳役,有实物税,之后才慢慢改用银子交税,而平均下来,一年也就是两千万左右,而明朝现在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