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他口中王彦得知了张煌言判断的没错,西班牙人的援军确实到了南海,还不算少,有战船三十艘,近五千人多人。

    他们走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六月间到了吕宋南部的苏禄,迫使苏禄国向其臣服,准备以此为跳板,反攻吕宋岛。

    据说西班牙曾经制定过派遣两万大军征服中国的计划,但是因为无敌舰队的覆灭,计划被迫取消了。

    王彦看了下万国图,这么远的距离,西班牙能派出三十艘战船,五千名士卒,可以说十分不易,而这额几乎是西班牙失去海上霸权之后,远征能够组织的极限兵力了。

    那么远的距离,他们穿越两大洋,可以说极为不易,耗费十分巨大,而西班牙之所以要发动这次远征,则是因为吕宋对他们太重要了。

    十七世纪的欧洲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贸易的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因为这时的欧洲依然还是一个乡下一样的地方,好东西都在中国和印度。

    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七世纪中期,这一百年里,美洲生产的白银约为三万吨,而流入中国的则占了七千吨到一万吨左右。

    西班牙在美洲有大量的银矿,可是光有银子也不行,银子能买到东西,才能算是钱,买不到东西,不过是一堆废金属而已。

    能买到中国生产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西班牙的银子才有意义,这是西班牙一定要夺回吕宋的原因。

    在六月底,朱以海听说西班牙人到了吕宋之南的苏禄海,随即命吕宋水师出动五十艘战船前往查看,准备将西班牙人驱离,但是结果水师因为轻敌,被西班牙人打沉了十艘战船,吕宋水师仓皇撤回了马尼拉湾。

    这件事使得荷兰人,觉得他们的机会来了,于是主动联系曾经的对手西班牙,还组织了南洋的苏丹小国,准备进攻吕宋,甚至广州,同明朝开战,迫使明朝屈服,将明朝势力赶出南洋。

    八月初,广州两广总督传来了两个消息传,陈子龙得到内阁授权之后,令集结于占城的水师南下复仇。

    未想到,水师走后不久,西班牙的船队却有预谋的出现在占城港外,意图摧毁明朝在南洋的这个重要据点,幸运的是占城督亲自督战,东海水师忽然赶到,才击退了西班牙舰队,未让西班牙人冲入占城港。

    这条消息,进一步坐实了两夷的联合,而另一条则是真腊国托明朝商人向占城督报告,荷兰人正唆使真腊、马六甲等国向占城进攻,而占城又急忙将消息传到了广州。

    听到这些消息,让南京朝廷有些震惊,在灭掉满清之后,明朝上下都已经松了一口气,但是这时却忽然感觉,一个强劲的对手出现了。

    王彦意识到明朝这些年,在南洋步步紧逼,或许要迎来一场反弹了。

    为了知己知彼,王彦招来了传教士伯应理等人,准备召集众将和朝廷官员,好好了解下这些西夷。

第1234章“天圆地平,中国居中";的世界观崩塌上

    皇城,洪武门外。

    一众马车,停在城门前的广场上,穿着紫色公服,缠着玉带,带着乌沙帽,伸出两根帽翅的大臣们,从轿中下来,手里捧着笏板,鱼贯进入宫城。

    另一边骑马的武将们,也纷纷下马,陆陆续续的聚集到了洪武门外,然后三五成群的进入宫城。

    天子移驾北京之后,皇城就给楚王监国让了出来,不过王彦还是住在楚王府内,并没有住在宫城,只是借了几座大殿,来处理国事,举行盛大的典礼。

    今日是王彦监国以来召集的第一次大朝,在京五品以上的文武都要参与,因为人数众多,便只能在宫中大殿举行。

    为了避嫌,王彦已经让人撤走了三大殿内的许多东西,并且也更改了殿名。

    今日召见之所,乃是讲武殿,听着名字就能猜出议事的大概内容。

    “恭喜戴国公!”讲武殿前,已经早早等候着的数名官员,见戴之藩走了过来,不禁拱手行礼。

    戴之藩被封为广陵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据说册封的赦书,早到了礼部,只等吉日下发。

    封王是无上的荣耀,他现在走到哪里自然都是焦点,都是众人议论的中心。

    听见声音,在场的官员都向台阶下望去,便见一身绯袍,胸前绣着麒麟补子的戴之藩,同几位武将走来,于是也忙拱手行礼。

    戴之藩上得前来,却没有志得意满,忙笑着给四方回礼,寒暄道,“诸位阁部、同僚,来得好早。”

    在场的官员,许多级别都比他低,况且他是要封王的人,因此大家见他这么客气,心中都比较舒服。

    这时钱谦益微微一笑,“大都督知道监国召集我们过来,是为了什么吗?”

    “据说是南洋那边的事,只是不知道监国为何如此兴师重重!”戴之藩知道一些,听说南洋的事情比较棘手,不过大明的威胁,历代中原王朝的威胁,都是来自北面,他觉得南洋的问题,没必要特意召开大朝来讨论。

    旁边有几名大臣也是这个意见,西夷在南洋挑事,发兵灭了就行,大明连满清都击败了,还怕谁不成?

    这时大臣们基本已经到齐,他们正交谈着,侍卫从讲武殿里出来,宣众大臣入殿。

    当下几位阁老就在殿外组织,两百余位文武官员,按着官衔和部别,在大殿外先排好了队形,红袍在前,青袍在后,然后鱼贯入殿。

    殿内王彦高居监国大位之上,大殿中间一副巨大的万国图,直接铺在地板上,众文武鱼贯地行至殿中,行礼拜见,高呼监国。

    “免礼吧!”王彦轻声说道,待文武在大殿两侧站好,继续说道:“今日召集众卿前来,是商议南洋之事!”

    王彦一边说话,一边向下打量,“南洋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了一些。朝廷得到的最新军报中,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已经结盟,并且联合了南洋的马六甲、马萨卡、奥里萨等国,唆使勃固、真腊、暹罗等国一起进攻占城。幸真腊王心向我朝,托我朝商人给朝廷通报,才让孤意识到南洋的事情不简单!”

    明朝推行新的藩属国策之后,不在像以前那样,只要进贡就是藩属。现在藩属除了进贡,还必须用大明的年号、律令,礼制上不能有任何逾越,而外交权力收归宗主国,而大明则对藩属国提供保护。

    这种新的朝贡体系,要求藩属放弃许多主权,换取大明的承认和保护,有些藩属能够接受,有些却不愿意失去主权。

    此前大多数藩属来进贡,除了仰慕中国之外,主要是为了朝贡贸易获得赏赐,明朝废除之前的政策之后,除了安南、广南、高平、琉球、朝鲜五国正式确定了藩属关系外,南洋的几个苏丹国被荷兰控制已经断绝了往来,而夹在这些苏丹国与广南三国之间的勃固、真腊、暹罗则处于摇摆的状态。

    荷兰对这三国进行拉拢,不过真腊显然不想招惹大明,所以将消息传给了明朝,以免一旦开战,被牵连到战火之中。

    说着王彦从监国的宝座上起身,然后一步步走到大殿中央,直接脚踩在那副巨大的万国图上。“相信诸位也与孤一样疑惑,这些西夷到底有什么能力,居然数十年间就控制了南洋的商路,为何能在南洋兴风作浪,还屡次撕毁与我朝的协议,不将我朝放在眼中,他们到底有什么本事,又来自何处,敢挑战我大明?”

    殿内众多官员,不禁小声议论起来,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还真没想过这些问题。

    这是长久以来,天朝大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大明就是世界的中心,大臣们对周边不怎么感兴趣。

    当然这种观念的行成也不能怪大臣们,这是几千年来整个文明领先世界,形成的优越之感,是不能不免的,并不是突然出现。

    这跟白人形成的傲慢是一样的,中国牛了几千年,怎么可能没有大国心态。

    再者,两百年前,大明也出去看过,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能打的,并没有发现一个值得大明学习的存在,都是些野人的地,明朝对于这些落后的存在,自然看不上,也就不会过多的关注外面的世界。

    周围的大臣们确实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问题,或者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已,王彦的话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不少人的目光就都向王彦脚下的地图看来。

    这副地图是王彦让工部的画师,按着比例将万国图放大之后,绘制在白布上拼接出来,长有近三丈,宽有两丈,可以说是大明最大的地图,不过因为赶制的关系,图案并非特别精致,只是有大概的轮廓而已。

    万国图很早就有了,可是这么大的万国图,还真的第一次看见,不少人瞧见了大明的位置之后,便惊愕起天下居然如此之大起来,同王彦第一次观图感受几乎一样。

    王彦扫视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现在却连荷兰、西班牙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今天孤就与诸位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这些极西来的敌人,为何敢屡次三番,冒犯我大明!”

    “还请监国教导!”当下殿上的众臣便齐齐作揖一礼。

    王彦摆了摆手,“这事孤也说不清楚,但是孤找到了能说清楚的人来,孤与你们一起听听!”

    说着王彦站在地图的中央,那里是大明的位置,他手指脚下,笑道,“这里,诸位都知道是哪儿吧!”他见众人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柏侍郎,你给诸位说下,荷兰和西班牙在哪里,他们又是怎么不远万里过来的!”

    柏应理是在明朝的传教士,王彦在广东时就与他熟悉。王彦以允许传教和资助他建造一座教堂为条件,让柏应理帮助招募一批葡萄牙人,为大明铸造火器,后来又让他同黄宗羲一起,翻译了不少西方书籍,同时也将大明的书籍翻译成了拉丁文和法语。

    他在对中国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理学的诸多关点十分赞同。但对于王彦推崇的心学却比较反感。

    这是由他的立场来决定的,他是耶稣会的传教士,所以首先必须对教宗足够忠诚。因此他们在西方宗教改革中站在教皇一边,很多都是苦修士,反对新教徒的宗教改革。

    西方的宗教改革中,提出人人都可以通多信仰来与上帝交流,不需要教会这个中间媒介,而心学提出不需要理学家提出的条条框框,向自己内心求圣,这都是一个去中间化的改革和思想解放。

    柏应理做为教宗的忠实信徒,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他对于心学自然不喜,反而狠看重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朱夫子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可以将“存天理”解释为上帝定下的,教导的,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这很符合一个苦修士的价值观。

    另外理学中认为“三纲五常”是永恒不变的“天理”,“君臣有君臣之礼,父子有父子之礼;父安父之分,子安子之分,君安君之分,臣安臣之分。”也受到了柏应理的认可。因为教会本身就是个等级森严的组织,教皇更是说一不二,待主发声的存在。

    王彦对这位传教士的信仰和思想,并不感兴趣,他内心有自己所信仰的思想,他只在意这些西人的技艺。

    文明包括很多方面,思想、人文、科技、艺术、天文、地理等等。每个文明在这些方面,长短不一,像玛雅人的天文和历法发达到令人惊叹的地步,但是却连个车轮都没发明出来,西方的文明在这些方面也是有长有短,而他们让王彦感兴趣的长处只有科技而已。

第1235章天圆地方,中国居中的世界观崩塌下

    为了奖励柏应理,王彦破格给他授予了一个工部侍郎的官衔,他听见王彦的声音,于是走到地图边上,先给王彦行礼,然后说道:“监国大人,诸位同僚,这里就是荷兰,而这里则是西班牙!”

    柏应理在大明待了多年,汉话说的与明人一样,只是带点广东口音,众人听起来并不费劲。

    见他指了两块地,都离明朝极远,几乎是地图上北京到广州的几倍距离,众人心头不惊一震。

    这种距离的震撼,王彦当初去澳门时,就体验过一次,今天他依然惊叹,特别是他就站在地图的中央,那种感觉如同置身版图之中,很是微妙。

    王彦当即挥手说道:“来人,涂出来!诸位也近前观看!”

    他一声令下,便见有几名画师,提着用木桶装着的染料,用婴儿手臂粗的毛笔,沾了染料之后,按着柏应理的指示,先将西班牙的位置涂成了猩红色,又将荷兰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