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暂避明军兵锋!军门可以放心,到了河北,军门的响银本抚来想办法,如何?”

    王忠清在河口伏击失败,明军上岸后,山东诸府俱降,方大猷已经胆寒,他知道山东已经没有兵力来阻拦,也知道多尔衮没功夫救他。

    从东面杀来的明军,他根本没有应对的手段,所以他做了个很明智的决定,赶紧离开济南,免得被明军围住,最后丢了脑袋。

    他已经想好,看眼下的局势,大清估计是不行了,他准备到了河北之后,就弃官,择一地安顿下来。

    这些年他搜刮不少,足够几代人过上富贵生活了。

    王忠清听了他的话,却忽然冷笑一声,“抚台大人,怕是不能就这么走了!”

    方大猷带着家眷,说走就可以走,可是王忠清的属下,已经在山东扎下了根,却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在说话间,他身后几名亲信,已经按着刀,向方大猷逼来,后者脸色顿时大变,连连后退,惊慌道,“王军门,你要做什么?”

    “问抚台借样东西,保弟兄平安无事而已!”王忠清残忍一笑。

    他忽然将刀拔了出来,方大猷大恐,转身想跑,可是去路却被士卒堵住,而正在这时,“噗”的一声闷响,战刀入体,王忠清已经追了上来,从背后一刀就将方大猷捅穿。

    就像满大壮分析的一样,王忠清是个没有忠义之心的人,他要做的就是顺应时势,好好的活下去。

    作为一个先投顺,后降清的叛将,他做出这样的事并不奇怪,不然他也不可能躲过北方两次变天。

    方大猷低头看了一眼,从腹部露出的刀尖,鲜血随着血槽飙出,他脸上一阵扭曲。王忠清一脚踢住他的后背,借力将刀拔出,方大猷立刻身子一软,便扑死于地。

    王忠清没有多看尸首,而是握刀在手,厉声喝道:“都杀了,将这些车辆,全部送到本镇府邸!”

    院落内,方大猷的家眷和包衣,还没从方才一幕反应过来,进来的清军便拔刀砍杀,惊得他们慌忙四散,惊呼奔逃。

    城外,当天中午,明军前锋已经到了济南城东,满大壮领着亲兵观城,他见清军立在城头,不禁微微皱了下眉头。

    黄河正值枯水期,他一时间也找不到那么多纤夫,大船进不来,要不然他战船驶入,直接就能炮击济南。

    济南城中虽然没有多少清军,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器械。如果等大炮运来,恐怕会浪费许多时间。

    只是让徐州的马光辉知道,后路被抄,对于整个局势,到是没有什么影响,关键就怕消息传到河洛,多尔衮见侧翼已经被明军突破,选择仓皇北撤,那明军歼敌主力于中原的计划就泡汤了。

    “都督你看!”就在满大壮沉思之时,身边的部将却忽然指着济南城的方向,发出一声惊呼。

    满大壮忙抬头看去,只见济南城门打开,数十骑奔驰而出,向他们而来,他忙吩咐一句,“小心戒备!”

    明军立时握紧了战刀,不一阵,对方已经到了跟前,但是似乎是看出了明军的防备之意,他们为了不让明军多心,所以不亮兵刃,不执弓箭,显示没有恶意。

    为首一骑,在满大壮的注视下,来到五十步外停下,然后翻身下马,独自一人捧着个木箱上前,直接在满大壮身前拜倒,将木箱举过头顶,大声说道:“方大猷不识时务,妄图抗拒天兵,罪将王忠清,已将其斩杀,愿意举济南而降大明!”

    方大猷真是倒霉催的,他是一点想守济南的意思都没有,只是王忠清必须体现出他献城的阻力,所以就只能借他头颅一用。

    满大壮一愣,旁边的钱一枫忙让人接过木盒,打开一看,确系一枚血淋淋的人头,众人也没谁认识,只好先叫人收好。

    “王将军能归顺我大明,这是好事,只是不知道有什么条件?”满大壮反应过来,在马上问道。

    王忠清当即回道:“罪将有两个请求,一是不得侮辱杀降,二是保证罪将和属下的家眷和财物的安全。”

    满大壮看向钱一枫,后者点了点头,满大壮顿时大笑着翻身下马,扶起王忠清,“好,王将军能弃暗投明,朝廷必会有所封赏。”

    满大壮原本是想打下城池,剥了王忠清的皮,可是没想到这厮如此识时务,他大军刚到,王忠清便直接献城,让他找不到借口来治他。

    这个时候,满大壮只能接受他的投降,不过他也留了个心眼,没有贸然入城,而是让王忠清带着人马出城投降。

    当日下午,王忠清就亲率四千多清军出城投降,满大壮亲自出面受降,监军钱一枫则代表朝廷,对降军安抚,承诺善待,决不妄杀。

    王忠清投降,对于明军来说,虽然只是锦上添花,但是也并非没有意义。

    清军山东总兵献了济南,那山东的其它州县,明军就基本不用打了。

    明军占据济南,山东的战事,就可以说是铁板钉钉,马光辉将成为瓮中之鳖,败亡就再眼前。

    是夜,满大壮、钱一枫在营中设宴,一来庆功,二来从王忠清口中多获得一些山东的情况。

    众人吃喝聊到一半,一名将领却来到账内,向满大壮报告道:“都督,巡逻的弟兄在济南城南,抓住了一个细作,据交代,他是奉马光辉之命,来济南求援!”

第1187章三王会战(十)

    徐州城,在火炮的轰击下,已经残破不堪。

    特别是明军的那门巨炮,一炮打来,城墙就能被打出一个巨大的凹陷,两炮砸中同一处,城墙立马塌陷。

    庆幸的是,这门炮操作起来十分不便,每开一炮,光是将大炮推回原位,就得两刻钟的时间,清理炮膛,装填火药和炮弹,那就更久了。

    明军的巨炮打一炮,至少一个半时辰,这就给了清军修补城墙的时间。

    只是城墙虽能修补,巨炮给清军的震撼,给清军造成的心理压力,却无法修补。

    如果不是徐州城内,集结了近五万清军,可能早就被明军攻破了城池。

    明军的第一次猛攻,被清军挡了下来,可是情况也相当的凶险,明军险些就突入了城中。

    城中清军在一天内就伤亡数千人,城内的人马已经有些绝望起来。

    这几日,明军虽然没有进攻,可是炮击还在继续,用不了多久,明军的下次进攻就会到来。

    夜晚,马光辉站在城墙上,看见城外的明军营寨内灯火通明,无数士卒和匠人,正在连夜赶制攻城器械,一架架的云梯,被竖立起来,他心中顿时苦涩起来。

    “总督,北城传来消息,王军门领兵赶过来了!”

    马光辉正在城头发愣,一名清将一手按着腰刀,急匆匆的从阶梯窜上城墙,跑来他身后,气喘吁吁的禀报道。

    马光辉闻语,呆了一下,脸上瞬间大喜,忙转身问道,“人呢?来了多少人?”

    一旁的李犹龙却谨慎的问道:“见到王忠清了吗?总督要谨防明军诈城!”

    马光辉听了心中一紧,看向那报信的将来,后者忙抱拳禀报道:“总督大人放心,是王总兵无疑,卑职亲眼看见了。”

    马光辉让人向济南求援,可他也知道济南的兵力不多,他要的只是济南派些人过来,让城中清军知道,他们是有援军的,他其实没有想到王忠清会亲自领兵过来。

    说起来,马光辉和王忠清其实还有些矛盾,多尔衮想扶持王忠清来牵制他,他与王忠清相处的其实并不太愉快。

    这次王忠清亲自前来,到是让马光辉有些感动。他若是渡过这次难关,今后必定不再克扣王忠清的粮饷了。

    “好,既然是王忠清,你立刻传令放他入城!要是明军发现,发兵拦截就麻烦了。另外告诉王忠清,本督在节堂等候!”马光辉立时吩咐道。

    将领一抱拳,转身离去,他也领着部署转身下城,回到行辕。

    马光辉回到行辕,不多时,王忠清就到了节堂,他忙过去,刚踏进门槛王忠清就迎上来行礼,“总督大人,卑职奉命驰援!”

    马光辉一把执住他手,高兴的道:“疾风知劲草,患难见忠义,忠清能来,本督心中甚慰啊!”

    王忠清面露笑容道:“总督大人之命,卑职怎敢不来?况且徐州乃山东门户,万不能有失,卑职心里怎会没数!”

    马光辉不禁拍了拍他的手背,“你辛苦了,你一来,算是帮我稳定了军心,你放心,渡过这一关,少不得有你好处。”

    “那卑职就先谢过总督大人了!”王忠清忙拱手陪笑道。

    马光辉点点头,“好了,你从济南赶来,想必也疲乏了,先去休息吧。”

    王忠清当即行礼,躬身后退,等他退到门口时,才转过身来,冷笑了一下,快步离去。

    等王忠清走了,李犹龙走上前来,一脸忧郁的问道:“总督大人真的准备死守徐州么?在卑职看来,就算有王忠清率部来援,恐怕我们也不是明军的对手啊!”

    一年多以前,马光辉曾在徐州挫败了明军十万大军的一次北伐,这让马光辉在面对明军此次北伐时,过高的估计了自身实力,过低的误判了明军的实力。

    再加上,清廷判断明军主攻的方向是河南,所以马光辉判断失误,认为他还可以观望,一面提出极高的投诚条件,一面想等河洛的战局明朗之后,再做判断。

    戴之藩急于突破徐州,包抄中原,自然不会和他扯皮。

    他这样一来,就没有和戴之藩谈妥,而明军见他要价太高,觉得他没有诚意,所以开始全面攻打。

    一交战,马光辉就知道错了,明白多尔衮判断失误,进攻徐州的根本不是偏师,而是明军主力。

    马光辉听了李犹龙的话,负手走了几步,停下来沉声说道:“本督心里有数,可想要有个好条件,咱们得先守住徐州。只有让戴之藩觉得徐州不好打,你我投过去,才能得到好一点的待遇,才能被明朝重用。”

    王忠清带来的人只有四千,对于整个徐州的防守,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短暂的稳定人心,但长久来说,还是无法改变徐州清军的劣势。

    李犹龙听马光辉这么说,才放心了一些,不过他却忽然又问道:“如果守住了徐州,戴之藩开出更好的条件,那王忠清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问题,徐州情况这么紧张,攻城战那么惨烈,王忠清还领着大军前来支援,说明他对大清还是十分忠心的。

    马光辉沉默了一会儿,半响后,残忍道:“本督会给他机会,让他和我们一起富贵,可是他如果想像他的名字一样“忠清”,那就不能怪本督无情了!”

    三月底,在王忠清进城之后,满大壮领着大军也到了济南之北,同戴之藩取得了联系。

    戴之藩得知有内应入城,立时大喜,并且按照满大壮与王忠清商量好的,决定两日之后再次进攻,夺取徐州城。

    二十八日,大晴天,守军报告明军正准备器械,似乎有可能攻城。

    王忠清主动请命守卫东城,马光辉知道这一战十分重要,如果他能再次守住徐州,怕是明军就得和他从新谈条件了。

    他不想在守城中消耗太多兵力,所以欣然同意了王忠清的请求,并切大肆赞扬了他的举动。

    早晨,城墙上民夫们一片忙碌,正在清军驱赶之下,抢修城墙,进行最后的守城准备。

    虽然明军战力凶猛,但是马光辉对再次挡住明军的进攻,还是比较有信心。毕竟城中还有近五万多清军,军心又稳定下来,明军想要两次进攻,就打破城池,可以说并不容易实现。

    城外的明军经过一个早上的准备,于辰时三刻开始炮击,近百门火炮不断地朝城池轰击,打得城上砖石飞溅。

    数万雄兵立于炮阵之后,蓄势待发!今日,必破徐州城!

    炮击持续了一个时辰,中军战鼓擂起,立于阵前的李元胤战刀高举,厉声喝道:“进攻!”

    数万士卒如潮水一般涌动,黑压压一片,全都压了过去!

    徐州城东,守卫城门的清军听见冲锋号角,士卒却全然没有准备,他们弓箭上弦,并没有对准冲来的明军,反而将箭头对准了城内。

    城门处,守军直接搬开砖石,推开城门,放明军入城。

    明军的攻城部队,都押着器械,顶着盾牌,奋勇冲锋,哪知一路过来,连一支箭也没有,当冲到城前,连城门居然也自己打开。

    “走!随我去斩了马光辉,再立一功!”王忠清见明军进城,提着刀就往城下奔去!

    却说马光辉在节堂指挥,听见南城、西城杀声震天,战事激烈,东城却没什么声响传来,心中不禁有一丝不好的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