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轮滚滚,卷起一片尘土,鲁王在阵中看见这支部队,脸色立时沉了下来。

    金声桓和浙江诸多将领,或许还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参与朝廷的秋操,但是鲁王在南京却看过去年的秋操,看见过这种炮队。

    “殿下,怎么回事?”金声桓见鲁王脸色一沉,不禁问道。

    鲁王用马鞭指着距离步军大阵两里左右的一处土坡上,官军的射速炮队,飞快的将火炮拉向高地,操炮手们立马翻身下马,拉掉马栓,几人合力将大炮摆正,百门火炮片刻之间,就将炮口对准了他们。

    金声桓见了脸色一变,诧异道:“他们打得这么远吗?”

    明军野战有许多火炮,可大多都是放在炮车上了佛郎机,射程不过三四百步而已,红衣大炮虽然能打个三四里,可是这种重炮,运送不便,基本都只能用来攻城,野战基本用不上,金声桓到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两个轮子,被马匹拉着跑的火炮。

    鲁王一脸严肃,“必须要想办法,将他们的炮阵端掉!”

    这时在横冲马军之前,一名骑士手中的香已经烧了一半,王士脸色一沉,没有废话,“传令炮队轰击,叛军阵脚一乱,立刻冲垮他们!”

    骑兵想要对付结阵的步军,除非有重骑冲击,光靠袭扰,短时间内很来击败步军,只能围起来,慢慢磨,等候时机。

    毕竟步军不可能总是保持着结阵的状态,只要他们一松懈,骑兵的机会便来了。

    王士的命令却简单粗暴,就是用火炮轰乱步阵的阵型,然后直接出击。

    这种战术,以前从未出现过,这是因为以前步军相对于骑兵,在武器射程上具有更多优势,宋代的踏张弩,神臂弓,明代的佛郎机、火铳射程都超过骑兵的骑弓,骑兵只能围困,慢慢袭扰乱阵,等待步军出现破绽,然后忽然突袭,夺取战争的胜利。

    可是这时,横冲马军拥有射程远超叛军任何武器的随军炮队,这些火炮在叛军武器够不到的地方轰击叛军,马军只要等叛军混乱就行了。

    炮队的出现,无疑加快了骑兵扰乱步阵的速度,缩短了战争的进程。

    虽然工部已经在改进开花弹,但是技术还是很不成熟,所以速射炮的主要炮弹依然是实心弹。

    在土坡上,炮手将弹丸用木杆推入炮膛,然后压实,站在一旁的炮手已经点燃了火炬,只等将领一声令下。

    就在鲁王与金声桓说话之时,土坡上的葡萄牙教习,忽然红旗一挥,用蹩脚的汉语大吼一声,“开炮!”

    整个炮兵阵线上,火炮依次喷发,每门火炮都吐出一团白烟,整个土坡在隆隆的炮声中,立刻硝烟弥漫。

    青铜炮一门接着一门的猛然后退,不过士卒在地上挖了个浅坑,炮车尾部被放在坑里,发射时的后坐力,并没有将炮车震远。

    一炮一过,两名炮手便转动车轮,将火炮复位,另一人便拿着包裹着棉布沾了水的木杆捅入炮膛,开始清理炮管,准备下一发的装填。

    明军的操炮技术,以及其中的规则,已经十分成熟,在清理炮膛再用干步擦拭之后,炮手会将定量的腰包推入炮膛,然后用尖刺从引药口刺破药包,插入引线,再将炮弹推入炮膛,便可进行下一轮射击。

    这种火炮,已经接近拿破仑六磅青铜炮,性能十分先进。

    百门火炮依次开火,接近六斤重的炮弹急速飞射,叛军阵前手持长枪的士卒,还在跑动站位,炮弹已经破空而至。

    叛军士卒将大车横在阵前,用来防备骑兵的冲锋,手持长矛和刀盾的士卒,正严阵以待,突然一阵炮响传来,一枚枚黑色的铁球冲出白烟,便向阵前砸来。

    前面的士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听得“嘭”一声,摆在阵前的车辆突然炸开,车辆被打得稀烂,铁弹挟裹着无数木屑,从碎木中冲出,将一名车辆后的长枪手命中,随着一声闷响,那名士卒瞬间就被铁弹撕成碎片,残肢向周围飞散,一阵血雾喷射,溅射在周围士卒的身上,而铁弹余威不减,又将后面一条线上的几名士卒,砸得血肉模糊,打出一条死亡的直线。

    阵前,忽然成片的惨叫声响起,不少士卒被大车炸开的碎木击伤,纷纷滚地哀嚎,其中一名长枪手被血雾喷了一身,马上又被十多块碎木击中,立时血流如注,整个人如同在血池里游了个泳一般。

    百门火炮齐射,将叛军阵前的工事打烂,一下造成近百个缺口,原本士气就不高的叛军,立时又出现了骚乱。

    众多叛军将领看见这一幕,立时目瞪口呆,要是被官军火炮轰上几轮,步军根本没法子结阵。

    为了逃跑,叛军的重炮多被丢在了南京城下,不过就算不丢,那些笨重的家伙,也不是这些机动灵活的青铜炮的对手,炮队完全可以打一炮换个地方,而重炮转个方向都难。

    此时众人都意识到了威胁,而关键,他们没有克制官军火炮的手段,派步军过去攻击炮阵,人家马匹拉着就跑,况且还有骑兵虎视眈眈,只要步军脱离大阵,王士必然分出骑兵突袭。

    要是不做反应,再被火炮轰上几轮,整个步阵同样会陷入混乱,到时骑兵一冲,还是会垮。

    众人原本以为可以结阵坚持到晚上,或者等王士来冲阵,然后依靠严密的阵型大败横冲马军,可是他们发现都错了。

    步军结成严密的阵型,骑兵冲击肯定讨不到好,现在人家不冲,就这么用炮轰你,你阵型再严密,没火炮反制,伤不到他们,始终被动挨打,也是没丁点办法。

    随着兵器的提升,横冲马军的战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实不只是马军,步军战法也变了。

    鲁王眉头紧皱,这时他只能对金声桓道:“让武卫军的骑兵,立刻出击,端掉敌军炮阵!”

    对付这种灵活机动的炮兵,只能依靠骑兵快速突袭。

    虽说武卫军的骑兵先前冲了一阵,死伤有些惨重,可是金声桓没有二话,这一战关系他的命运,他立时发令,让蔽于步阵侧翼的七百多骑,向炮阵突袭。

    武卫军的骑兵一动,王士立时一挥手,他身后两个千人队的骑兵,立刻截杀上去。

    这两队骑兵,一队迎击,一队司机,轮流截杀,护卫炮队。

    这一战,对于王士来说,其实没有多少挑战,叛军必然失败。

    冲出的武卫骑兵,很快与第一个千人队撞上,当他们透阵而出时,马上又遇见了第二个千人队,根本无力接近炮阵。

    此时,土坡上的炮队开始了第二轮射击,百枚炮弹轰入叛军阵中,大军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骚动,而正在这时,叛军大阵的右翼,忽然爆发出了比前阵更大的骚动。

    “归正啦!鲁王、金声桓叛国,儿郎们归正啦!”

    属于武卫军的一部,在李元胤的带领下,忽然发动了叛乱,整个大阵立时就发生大乱。

    鲁王和金声桓等人,惊愕的看着右翼发生溃乱,如同一枚石子掉入水塘一般,混乱瞬间扩散。

    远处,王士忽然将刀一举,然后往前一指,嘴中便喷发出一声怒吼,“杀!”

    近三万铁骑,立时慢慢提起速度,马蹄滚滚,骑兵紧贴在一起,挺起骑枪,如墙而进。

第1127章插上一脚

    明朝共治四年的这场三王内乱,北方的两个强敌,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交战这么多年,各方势力间的密探,早已遍布对方的阵营之中。

    南京被明军打下之后,满清有很大一部分军队和官员,滞留长江之南,许多人都投降了明朝。

    多尔衮虽然杀了谭泰等人的家眷,可是大部分投明之人,满清却没有能力惩戒。

    这些投靠明朝的满清官员,去向也有三个方面,一部分投靠了南京朝廷,做为中央朝廷审核自然严厉一些,所以这一部分多半与满清断了联系。

    另外两部分,投降了唐鲁两王,当时两王为了抢夺南京一战后的果实,所以开出了比中央朝廷更好的条件,来吸引这批人投靠他们,以便接受更多的地盘,像萧起会连官职都没动一下,继续出任浙江巡抚,许多人未经过审核,就被招抚过来。

    这样一来,许多歪瓜裂枣,都被招抚过来,并且其中不乏与满清依然保持联络之人。

    在六月间,满清就从各种渠道,嗅到了南明朝廷内部可能要爆发内讧的气息。

    击败了准格尔的多尔衮,正雄心万丈,加上代善暴毙,满清的政治格局,又回到了他乾坤独断的时代。

    虽说这时顺治小儿年龄已经不小,但是多尔衮岂容他人染指他的权力,整个大清依然是他说了算,只是这样一来,就引起了布木布泰和一些满清贵族的不满。

    不过布木布泰力量弱小,短时间内还无法与多尔衮抗衡,所以大清几乎是一言堂。

    多尔衮原本准备先发兵朝鲜,将朝鲜的明军彻底赶入大海,可是听到了南明内部,将有大事发生的消息,他马上改变了主意,开始秘密向洛阳、徐州两个重镇增加兵力,准备捅明朝一刀子。

    南明内乱,这样的机会,如果白白放过,是不可原谅的。

    多尔衮不仅自己动手,还派遣范文程再次出使金国,邀请豪格一起出兵。

    不得不说,多尔衮这次没选对人,或许他纯粹是为了恶心豪格。

    大金国皇帝豪格见了范文程,便恨不得吐这厮一口老痰,上次就是听了这厮的鬼话,使他走错一步,沦落到现在这样被动的局面。

    上次范文程确实动机不纯,想让金国吸引明朝的火力,让大清抽时间喘口气,结果大清是喘上气了,金国却被明朝一顿胖揍,搞得豪格差点命丧四川。

    这一次,范文程到是出于真心,邀请金国一起出手,趁着南明内乱之际,一起在明朝身上割肉,是件好事,但是被豪格聚绝。

    多尔衮要求金国从汉中出兵,攻打上庸,与大清夹击湖广,但是金国就算有心,也没实力,再挑起一场大战。

    豪格拒绝了多尔衮的邀请,不过他也并非什么都不做,金国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几会,豪格将目光投向了青海,他要将那里的明朝势力,赶回四川。

    虽然豪格拒绝了多尔衮的邀请,但是多尔衮却兴趣不减。

    随着更多的消息传来,特别是王彦离开南京,这个阴货的阴招也多,因而一眼就看透了王彦的意图,他很快就断定南明必然会有一场内乱,他当即兴奋的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多尔衮从得到的情报断定,王彦这个贱人要玩阴招,他估计朱以海和朱聿都不是这厮对手,但是他又不能提醒两人,免得乱不起来,所以他便秘密增兵边境,准备在关键时刻捅王彦一刀,免得王彦在内斗中快速取胜。

    清之所以能入关,主要是汉人内斗,如果不是汉人内部的斗争,建夷不可能有机会进入中原。

    明与顺的斗争,让满清有机会入关,左良玉东叛,让满清差一点就带走了明朝。

    因而多尔衮对于明朝的这场内乱十分的期待,这一次机会如果利用得好,不说再次攻下南京,至少也要给南明重创,并且让南明陷入长期的内斗之中。

    鲁王虽然断然拒绝了金声桓联清的建议,可是多尔衮却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共治四年八月,清顺治十年,从甲申国变到今已有十年时间。

    就在王彦得到清军在洛阳和徐州集结,准备捅他刀子,决定快速结束明朝内部的政治斗争,从武昌出发准备收网之际,多尔衮集结二十多万人马,几乎倾国而出,源源不断的军队从北京和蒙古出发,攻击重镇南阳、淮安。

    满清动用满八旗一万人,蒙古八旗三万人,新归附的蒙古藩兵四万人,再加上汉军旗和绿营兵十三万人,共计二十一万多人,分两个方向,进攻南明。

    自从两年前,扬州之战和阿济格劫掠湖北之役之后,明朝与满清之间就没爆发大规模的战事。

    去岁年末唯一的一场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大战,还是以明朝的失败而告终。

    满清经过这两年多时间的休整,除了满八旗实在没有人口补充,还存在很大的差额之外,蒙古八旗和汉八旗的缺额,基本都快要补充齐全,满清的战力恢复了一些。

    兵马虽然调齐,但是满清的将领却十分短缺,代善病死,多铎不知道能不能挺过来,而多尔衮又不能离开北京亲自上阵,使得多尔衮不得不用汉将来指挥这次大战。

    二十一万大军,算上随行的包衣,多尔衮动员了至少三十万人。

    要是以前,二十多万清军,足以下得明朝肝颤,现在至少要多上一倍,才能使明朝感到恐惧。

    这二十多万人,看着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