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81章星星峡六

    准格尔的精锐骑兵,冲破蒙古八旗的阻拦,便几乎丧失了速度,很快同满洲八旗战在一起。

    两支大军就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厮杀,就像两条大蛇,从不同的方向,钻入了一根掏空的竹竿内。

    两条蛇,拼命的前突,奈何竹竿太细,两条蛇挤在一起,最后谁也突不过去。

    山道内,十多万人挤着厮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秘密麻麻的都是人影。

    一名蒙古骑兵,挥舞着弯刀,将一名清军劈落下马,旁边一名汉军牛录,立刻一铳砸来,鲜血从蒙古人的粘帽下流出来,糊了一脸,蒙古兵摇晃几下,便一头栽倒下来。

    伤亡最大的还是两军的前锋,冲杀再前的骑士,都染成了血人,汉军两个旗已经减员近三成。

    此时线国安和班志富两将已经陷入了蒙古人的海洋中,他回头看去,身后的旗丁不断减少。

    蒙古人也不好过,他们遇上了强劲的对手,眼下已折损五千有余。

    游牧民族的勇士,可以说是天生的战士,可是清军这些年,不停的交战,士卒经过战场的洗礼,也都是精锐之兵,比蒙古人差不了多少。

    双方都是精锐,可蒙古兵远远多于清军,本来蒙古人应该占据优势,但清军在衣甲和兵器方面的优势,却似乎抵消了蒙古人的人数优势。

    清军士卒都批棉甲,有的甚至是双甲,而蒙古人多半就是一件袄子,连皮夹都不多,能穿铁甲的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大汗的亲卫,才有得穿。

    历史上,辽、金、西夏、还有元,之所以难以对付,就是因为,他们从部落进化成了国家。

    部落生产力低下,不能自己冶铁,连铁锅都要从中原获得,部民缺少衣甲,箭头甚至用骨头来做,只要中原王朝想打,基本能将他们击败。

    进化成国家的则不一样,他们能自己冶炼,能自己打造铁甲兵器。

    冷兵器时代,相对而言,游牧本就比农民更适合作战,现在他们又有了汉族一样的铁甲,一样的兵器,自然便难以对付了。

    幸运的是,刚刚成立的准格尔蒙古汗国,还是以部落的方式存在。

    战斗已经持续大半天,道路上积满了残肢和鲜血。

    此时双方的骑兵,都有些疲惫不堪,几乎每一个人都粗重地喘息着。

    代善驻立在山坡上,看着蜿蜒的道路上,两军厮杀,蒙古的前锋被满洲八旗拦了下来,双方进行惨烈的厮杀。

    清国这些年,国势不行,迫使许多原本养尊处优的二代、三代,不得不奔赴危险的战场。

    常阿岱身上已有七处创伤,他的战马被蒙古人射死,摔在地上的他,翻身躲过蒙古人的践踏,立刻又爬上一匹无主的战马再战。

    瓦克达被流矢射中面门,箭矢正中脸颊,他拔出箭矢,血流满面,仍旧挥刀力战。

    满将朱马喇一枪刺中一名百夫长的胸膛,将他的尸体高高挑起,一下抛飞,又将一名蒙古士卒砸下战马,然而正在这时一箭却忽然袭来,正中他的胸前。

    朱马喇不敢相信的看了一眼,没入胸膛的箭杆,那箭力道极大,直接将他的胸膛射穿,他手中骑枪掉落,头顿时无力的捶下。

    远处一名蒙古万户,收了弓箭,顿时拔出弯刀,疾驰过来,一刀削了朱马喇的脑袋。

    两家交战的战场长达数十里,区域十分广大,就算站在山包上,也不能窥其全貌。

    巴图尔珲目视着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两军杀得难解难分,眼看就到了傍晚,却一时半会决不出胜负,他开始狂躁不安起来。

    “传令,让车臣从山上绕到清军后面去,不能这样僵持了!”

    巴图尔珲不知道金军什么时候会到,拖得越久,他便越加危险。他深知一旦被夹击,便万事皆休,只能让车臣领人,穿过山林试一试。

    一名蒙古兵,立刻奔出去传令,而巴图尔珲则回望了一眼大军的尾巴,然后继续说道:“哨骑要随时禀报后面的情况!”

    两条大蛇在山道上打滚厮杀时,在山坡上的车臣部,牵着马匹在山林中缓慢行军。

    “摄政王!您看!”

    代善身边一名满将发现远处山坡上的树林中有人马穿梭,立刻一声惊呼。

    蒙古人在兵力上毕竟存在着优势,清军已经在山道上与蒙古人绞杀成一团,两条大蛇扭打着,身躯扭成了麻花。

    代善见此,心中一凛,这种情况他早前已经预料到,可是预料归预料,他并没多余的兵力来应对。

    在山林中,蒙古人的速度很慢,有的山坡陡峭,更是需要绕行,但是看见车臣部已经走到战场中段,巴图尔珲还是内心一喜。

    相由心生,巴图尔珲脸上的笑容正要绽开,背后猛然传来的喧哗和惊惶失措的声音,却使得他胆战心惊的猛然回首,眼前出现的一幕,让他双目圆蹬,眼珠险些从眼眶中崩飞出来。

    几乎是同时,一名蒙古兵匆匆跑到他的面前,惊惶的禀报:“大汗,金军追杀过来了!”

    不用他禀报,巴图尔珲虽然没有看到金军,可是在南面的矮丘之间,腾起的一片黄尘,却只有万蹄奔驰,才能扬起这样大的尘埃。

    看距离,黄尘离战场至少还有十多里,可是惊恐、不安、仓皇、乃至绝望的各种情绪却在蒙古人的脸上出现,一旦金军从后撞上来,准格尔十万大军,肯定立刻完蛋。

    “冲,给我冲!”巴图尔珲在马背上瞬间暴跳如雷,他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直接领着亲卫打马向前冲去。

    代善身旁随军出征兵部主事姚启圣,注意到了准格尔大军背后,扬起的黄尘,心中立刻大震,他呆立半响,才定住心神,急声对代善道:“摄政王,您看蒙古人的后面!”

    代善定睛看去,见南面的山丘之间,腾起一团尘土,那一长条黄尘,就仿佛一条黄龙在矮丘间游走着往北而来。

    星星峡外的道路曲折蜿蜒,代善虽然没有看见军队,但他却知道,必然是金军杀来。?

    “豪格!肃亲王!哈哈”代善当即大笑。

第1082章西边边界

    发现远处腾起的黄尘,准格尔的后阵立刻慌乱,所有的蒙古兵都知道,金军追杀上来了。

    年迈的巴图尔珲汗,一夹马腹,挥动马鞭,领着亲军冲锋,加入了冲击清军的阵列。

    意识到时间不多的蒙古兵,立时爆发出了最后的疯狂,想要在金军杀到之前,突破清军的阻拦。

    一时间,蒙古兵拼命的往前涌,攻势比之方才,居然猛烈一倍不止。

    在远处,金军骑兵卷起的黄尘,已经到了蒙古军阵的尾部,一支精悍的金国骑兵,飞驰着从矮丘间的道路冲出,如滔天巨浪一样,向蒙古军阵撞击过去。

    一阵冷风吹过,代善白须飞扬,他已经嗅到了胜利的气息,扭头对身后的亲军喊道:“全军突击,挡住巴图尔珲!”

    星星峡外,蜿蜒的战场上,一声声低沉的号角声,响彻大地,被蒙古人猛烈的撞击,杀得后退的清军,受到激励,鼓足了勇气,拼命砍杀着身前的蒙古兵。

    终于,一身金甲的豪格,在击败卓特巴巴图尔的阻击后,赶到了战场。

    金军如同一柄利剑,插入蒙古军中,整个后军立刻就被破开,无数蒙古人顿时就被撞飞。

    金军骑枪平举,枪头突刺,借着战马的冲击力,瞬间就将马上的蒙古人捅飞。

    师溃如山倒,金军从后杀入,准格尔蒙古被金、清两军夹击,意识到失败的蒙古人,不知所措的仓皇乱窜,不少人甚至丢弃战马,爬上道路两侧的山坡。

    激战大半天的蒙古人再也支持不住,臣服于准格尔的辉特部率先投降,十多个大小部落紧随其后。他们的行为,立刻加剧了准格尔部的溃败。

    此时,蒙古人军心动摇,再无恋战之心,可是从后掩杀的金军和在前面阻击的清军,却士气高涨,蒙古兵纷纷往山上溃逃,蒙古将领全都陷入绝望。

    巴图尔珲眼看这大军崩溃,根本喝止不住,刚做可汗不久的他,竟然放生大哭起来。

    准格尔的牧场,准格尔的牛羊,准格尔的女人和孩子,以及数万精锐勇士,全部都毁于一旦。

    围在他周围的蒙古人,看见族中勇士被金、清两军屠杀,尸横遍野,也开始失声痛哭,但此时,哭也晚了!

    几名蒙古人,架着巴图尔珲,拉着战马,便往山上攀爬。

    蒙古人在金军和清军的两头夹击之下,终于全线瓦解。

    战场上逐渐归于平静,逃生无望的蒙古军全部缴械卸甲。

    十万不可一世的准格尔铁骑,在金清两军的夹击之下,轰然倒塌,灰飞烟灭。

    驻立于山坡上的代善,口中呼出一口白气,环首四望,在山坡脚下,是鲜血染红的大地和堆积的尸首。

    放眼望去,在数里长的山道上布满了尸体,以及无主嘶鸣的战马,清军士卒正出没其间,收缴战利品,牵走战马,清扫战场。

    漫天的欢呼声,从山下响起,经历了大半天的血战之后,清军终于换来了这场大胜。山道上,山坡下,清军士卒奋力的挥舞兵器,放肆的呼号,发泄着悲痛,挥舞着喜悦。

    在这欢呼声中,一身金甲的豪格在金军骑兵的簇拥下,出现在代善的视野之中。代善看见盔甲上沾满血迹的金军骑兵,来到山坡下,眼神里不禁有些异样,欢呼的清军看见杀气腾腾的两万多金军,欢呼声便也随之停歇下来。

    两方虽然联盟,但实际上各有各的利益,面和心不合。

    击败了准格尔,清就成了金国经略西域的对手,不过此时他们还是伙伴,至少要先瓜分了战利品,消化了准格尔,再来想今后的打算。

    此战,金清联军一举击败了准格尔主力,斩杀三万余人,俘虏四万,还有三万多人遁入山林,获得战马十八万匹。

    一些遁入山林的蒙古人,没有食物,没有马匹,不久又有两万多人从山中出来向两军投降。

    代善一面让瓦克达率领一万骑兵,继续追杀,一面与豪格进行商谈,瓜分战利品,分配利益,并且确定势力范围。

    这次是金国向清求救,所以清国理应多分,就算代善对北京之变时突然离开豪格大营,摆了豪格一道感到十分愧疚,他也不能因为私人的感情,而损害大清的利益,否则他无法向清廷交代。

    在星星峡战役之前,清军扫荡准格尔诸部所获得的牧民和牛羊,金国想都不要想,代善只和豪格谈星星峡一战的战利品分配。

    豪格提出俘虏和马匹六四分配,因为金国在长城和瓜州苦战了一个多月,损失巨大,而这次夹击,也是金国关键时刻杀到,才击败了准格尔,否则清军未必能够取胜,所以金国要多分一些,但是代善却只同意五五分。

    他提出如果大清不出兵,金国连这五成都拿不到,大清没有多要,便已经很厚道了。

    其实代善出于情面,已经给豪格让利,要是多尔衮来,多半一成也不愿意分给豪格。他必然认为大清帮助金国解围,没有让金国出军资,金国怎么还好意思来分战利品。

    代善坚持五成,豪格只能接受,分得战马九万匹,俘虏先分两万人,后来钻山的蒙古人因为饥饿和寒冷出来投降,他又分得一万,共计三万多俘虏。

    在商议战利品的分割之后,金清两国又商定了两国在西北边界。

    两国东部以黄河为界限,西部以马鬃山、天山为界,两山之北,是清的势力范围,两山之南,则是金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准格尔部的牧场,成了清的版图,而天山南麓的叶尔羌汗国,则划分到了金国的势力之内。

    双方迅速分配了战利品,划分了疆域,接下来就是追杀准格尔,以及围堵从宁夏附近撤退的僧格大军。

    代善要求豪格配合他,将准格尔的这支偏师,也歼灭在草原上,彻底消灭准格尔,但豪格表面应下,实际上却已经意兴阑珊。

    僧格还有六万铁骑,他的撤退路线还不确定,豪格帮助代善,是给清国解决麻烦。

    北京之变时,代善突然变卦,坑了豪格,就使得豪格恨死了代善。

    这次金国出那么大的力,代善却不给他多分些俘虏和马匹,豪格对他的恨意,便更甚了。

    在金国与准格尔交战时,明军已经出兵青海南部,控制了原本臣服于金的一些部落,金国自己的麻烦还没解决,怎么可能去帮代善。

    感谢书友20170210134217813的五百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083章青海筑城

    共治三年末,准格尔突袭金国的直接影响力,一直持续到共治四年四月间,而间接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