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在酒楼最顶层的包间内,整层都被包下,楼梯处有侍卫守卫。

    此时房间内,鲁王座着,身边桌子上摆着酒菜,唐王则站在窗户边,看着街道上的商贩们。

    临近新年,大街上并没有冷清下来,反而越来越繁华,不光是商贩店铺越来越多,他们贩卖货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

    唐王听着南京街道上的人们忙碌而幸福的叫卖声,看着百姓满面笑容的穿行在商铺和摊位间挑选年货,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这与他们刚进入南京时,完全是两幅景象,他微微闭眼,外面各种嘈杂的声响便汇集而来。

    “平心而论,这两年来,楚王还是做的不错,堪称百年一出的宰辅之才,能力不在张太岳之下。朝廷去岁还清了一千万两债务,今岁为了赈灾和迁藩入台,开发台湾又贷款四百万,孤本以为今岁朝廷必然会巨额亏空,不想年底户部报上账来,居然收支平衡了。”

    鲁王座在桌边拿起酒杯,小抿一口,话是在夸王彦,但语气却满是酸味。

    往常年底,必然是物价猛涨之时,这是大量白银流入,大量物资流出,以及朝廷负债,有意制造通胀转移财政压力等等原因造成的结果,但今岁年底,随着朝廷经营南洋,同西方贸易,使得大量南洋物产流入中国,加上朝廷收支实现平衡,人们收入增长后,物价却并未上涨,这自然使得百姓高兴起来。

    唐王闭眼听着窗外的声响,听了鲁王的话,却睁开眼说道:“楚王是难得的相才不假,却并非我皇家之福。”

    鲁王听他这么说,不禁一仰头,将一杯绍兴粉酒喝倒入肚中,听着唐王继续说着,“就说着借贷之事,他五德号从中获取了多少好处?现在朝廷都用五德票来给官员发放俸禄,民间也喜用五德票,而朝廷的宝钞,盐引反而一文不值,王彦这是用朝廷的钱财,肥了王、何、陈、冯等豪族的腰包。”

    明朝官方也有纸钞,最先是宝钞,可是朱家吃像太难看,规定一贯钞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并没有准备金,印的又实在太多,基本等于明抢,信誉很快破产,变得一文不值。

    宝钞破产之后,明朝又搞出一个盐引,让商人代替朝廷给边镇输送物资,然后朝廷给予盐引,让商人去两淮提盐。

    不得不说,这是个很有想法的政策,朝廷减少运输带来的损耗,商人获得了盐引,而盐引明显比宝钞要高上许多,因为盐引的背后是盐在抵押,相当于货币准备基金,所以盐引可靠坚挺,实际上成为了明朝商品流通中的硬通货和货币。

    只是盐引这个政策虽好,可缺少监督,最后还是被明朝给玩砸了。

    明朝产盐有限度,每年就能兑换那么多盐,可是皇帝发现这个盐引能换来物资,便把迟不住了,从起初给边关运送物资给盐引,到给宫里送东西,也给盐引,特别是嘉靖皇帝时,盐引很快就超发,不少商人排队要排二十几年才能取到盐,致使很多人因此破产。

    小说多少能反应当时的民间状态,《金瓶梅》中便有个情节,说一个商人死了,留给儿子几张盐引,希望以后能换到盐。人死了都没等到,可见盐引政策基本已经奔溃,只有官商勾结,插插队,才能拿到盐,所以盐引的信誉也被明朝玩残。

    要说中国地大物博,朝廷想要借钱发展,应该十分容易,但是朝廷在民间已经没有多少信誉可言,等到王彦向民间借银时,商人听说朝廷借钱,都把头摆的跟拨浪鼓一样,最后王彦只能用矿产抵押,以五德号的名义向民间借贷。

    之后,王彦入主朝廷,也曾想过恢复朝廷在纸钞上的信誉,但这必须清理旧账,他发现实在太难,明朝的财政根本承担不起,而此时他发现五德号简直是个能下金蛋的存在,并且背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他也有意利用五德号来控制明朝的商业,所以便默许了五德票代替宝钞、盐引,并且帮助五德票进一步扩张和壮大。

    唐王说王彦用五德号来谋私,其实也不算冤枉他,只不过这个私利并非他一家所得,而是分享到了包括五忠军官在内,许多人的手中。

    这些获得好处的人,自然不会希望看到任何人毁了五德号。

    五德号等于是这群人手中的下蛋金鸡,他们自然不会允许任何人因为私欲来破坏五德票的信誉。

    如此一来,他们实际上是起到了一定监管作用,再加上市面上还有别的票号竞争,因而五德号十分注重经营自身的信誉,所以便逐渐获得了民间的认同,而民间一认,官府自然也就认了。

    其实明朝的经济模式,并没有后人想的那么落后,还是从明代小说中的描述来看,西门庆死的时候,将家产分配给家人之外,还要分给属下的掌柜,以及生意上的伙伴,就可以看出来,明朝时期的商业,已经有了现代的特点。

    “五德票的事情确实便宜了他们,用纸就能换钱,如果不加强管制,今后必然生出大乱!这个五德号必须要控制在朝廷,不,必须要控制在皇室的手中才行!”鲁王将酒杯放在桌上,恨声说道。

    唐王走回来坐下,“王彦现在理事,基本不与我们商议,而是直接走内阁和议事堂与大臣们进行沟通,这是有意边缘你我二人,在他们文官集团内部处理问题,鲁王想要动五德号,恐怕不容易啊!”

    鲁王微微皱眉,他也感觉到了王彦在政事上的动作,现在浙党许多大臣有什么事情,都已经不太和他商议了,但比起政事,他更担心的是王彦这次提出军事改革的提议。

第939章唐鲁联盟

    浙党和拥唐派,本质上都是代表士绅大族的文官派系,只不过身后势力有些不同,像浙党主要代表的浙东海商和江浙大族的利益,而拥唐派要维护的则是当初隆武朝廷大臣们的利益。

    他们一个拥唐,一个拥鲁,抛开大义不谈,多半是为了攫取政治利益,只要他们拥护之人坐了皇帝,他们的利益就能最大化,就像当年的东林支持崇祯,最后掌握朝局一样。

    不过两王争位失败之后,他们的政治投资,便基本算是失败了,而以此时明朝的政治局面,他们继续供着两王,其实就有些多于了,就明朝目前的状态而言,几乎已经是历代文臣与皇权斗争,所最期望的局面。

    自古改变一个体制,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向李自成一样起来,打破它,重建它,另一种便是融入它,控制它,然后改良它。

    王彦选择了后者,这主要是他的出生决定,他很难去打破明朝,他只能改良,随着他融入明朝,到现在的控制和慢慢改变,整个明朝的政治生态,终于有了许多变化。

    这一年多以来,唐王鲁王都能感觉到,他手下的人开始和王彦搞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一定默契。

    这主要是因为王彦与浙党和拥唐派,本质上都是代表士绅的利益,属于同一个阶层,他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可以通过博弈妥协来解决,王彦的许多政策也复合两派的利益,而唐王、鲁王是皇族,他们代表则是皇室的利益,这就使得他们和属下大臣之间存在很大矛盾。

    就像上次迁藩入台,两王和手下大臣的意见,就出现了南辕北辙的情况。

    鲁王又一杯粉酒入肚,“五德票的事情,暂时不提。唐王对王彦重设五军都督府,怎么看?”

    五德票现在是个民间钱庄,鲁王要将五德票控制,可是明朝官绅爱财,这不仅是得罪楚党一伙的问题,他们挥下的文臣也会大大不满,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与明朝兴起的人文主义的斗争。

    是皇权至上与臣权的斗争,如果鲁王提议控制五德票,那今后就能控制其他的票号,甚至商会和士绅的资产,这个时候文官必然抱成一团,所以鲁王也觉得此事不易实行,因而转移到主题上来。

    “此事孤王绝对不会赞成,王彦说的好听,军队只听命于朝廷,可是现在朝廷谁掌握?况且,他那么多部将故旧,现在的状态,我们的军队还能保持独立性,一旦按着他的要求来,武卫,浙军都会被他的人渗透,我们将任人宰割。”

    唐王控制武卫军,可如果按照王彦的要求来办,他等于用一个独资公司,换取上市公司四分之一的股权,独资的时候,他能做主,可在上市公司里面他却做不了主,唐王不傻,自然不会放弃军权。

    鲁王叹了口气,“五军都督府,本来就在我朝的官制之内,原本的作用就是把将帅收入其中,战时在派往军中,防止将帅长期掌控军队,对朝廷构成威胁。王彦现在只是稍微改了改,孤收到消息,不少大臣都赞同此策,恐怕来年议事时,就会通过执行。”

    “如果军队真是交给朝廷,孤没有意见,可是现在交给朝廷,就是交给王彦,孤绝对不会赞同。”

    鲁王听唐王这么说,他心中放心了一些,他比唐王更加不愿意放弃军队,唐王的军队多是金声桓、郑成功的人,两人都有很强的独立性,也就是军阀性质,唐的得掌控力度其实很弱,鲁王则不同,他的军队都是自己拉起来,他心疼的很,根本不许他人染指。

    “不错,王彦已经将宗藩势力逼到海外,现在整个皇族,就只有我们两人,若是我们再倒了,我们皇族就会任人宰割,到时王彦学那王莽,也尚未可知,所以军队绝对不能交给王彦!”鲁王看着唐王激愤道。

    他这句话的意思,除了不愿意交出军权之外,还有和唐王和解联合的意思。

    唐王看了鲁王一会儿,沉吟了一阵,“这件事情上,我们确实应该保持一至!”

    鲁王闻语,不禁拿起酒壶,给唐王满上一杯,然后又给自己倒满。

    这是和解酒,唐王瞟了一眼,便端起来仰头干了,鲁王也一口喝掉,两人相视一笑。

    唐王将酒杯放下,接着说道:“不过,现在王彦掌控朝局,而朝廷的成绩确实不错,战场上除了四川出了问题,其他战场都是连连的胜,财政上不仅给官员加了俸禄,还将朝廷岁入提升到一千三百万两,江南等地生机迅速恢复,南京繁华如出,已经得到百官和民间的拥戴,我们想要反对他,没有理由,也少有人支持,必须要想个什么办法啊!”

    唐鲁现在能够一起喝酒,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两人的帝王梦碎。

    如果王爷执政后,将明朝搞得一团糟,那他们还有夺位的可能,可现在朝廷越来越红火,坐稳位子的便不仅仅是王彦,还有上面的小皇帝。

    “其实朝廷的局势并没向表面那么乐观!天下间有人得利,就得有人失利,没有所有人都占便宜的道理。唐王看着南京这么繁华,却不知道地方上土地兼并,物价上涨,不少豪族吞并千倾土地种棉,各种作坊兴起,小民竞争不过大量破产,这将来必是朝廷的巨大隐患,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护王彦。”鲁王见唐王意志上有些颓废,沉声说道:“而在这次军队改革上面,除了我们不赞同,想必王彦挥下的将领也不会乐意交出兵权。他挖我们的文臣,我们就不能挖他的将领么?只要有众多将领反对,这次改革,便必定不能实现。“

    这一点唐王道是没有想到,他只看到南京的繁华,却不知道地方居然会出现这种现象,不过一些小民和小地主,就算对朝廷不满,也没什么影响力,帮不到他们,但是鲁王说挖王彦手下将领,到可以一试,毕竟这次改革,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第940章朱三太子

    共治元年,大明朝发生了许多事情,如清丈土地,提升官员俸禄,禁止多征耗羡,还有安置难民,迁藩入台,淮南和四川两场大战,但这些小民知道的都不真切,对于其他国家大事,除了士绅阶层议论纷纷,乐此不疲之外,普通的小民还是更加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家中的柴米油盐。

    临近新年,地方安定,城外的百姓纷纷来到城中置办年货,想要过一个好年。

    清晨,当天蒙蒙亮时,一阵阵清脆的打更声,就在余姚城内的坊间巷子里回荡,那声音边响,还边伴随着打更人洪亮的宣唱,“卯时已至,日出有曜,清晨天凉,要备夹袄”

    声音打破城池的宁静,个个街坊间一下活了过来,许多的小贩开始出来兜售,城中慢慢嘈杂起来,声音慢慢鼎沸。

    不多时,余姚的四门也被打开,城门外已经占满了准备进城的百姓。

    守卫的士卒推开城门,几辆装满了猪肉羊肉的大车便先行进入,他们都是关系户,城中十万人的肉食都由他们供应,明朝人十分注重城内整洁,还保留着宋代的一些传统,城中宰杀不便,所以屠宰的作坊都在城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