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的三法司,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个机构组成。

    一般来说,刑部主要负责掌管审判,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

    三法司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相对于后世,明朝的刑部显然比公安的权利大了一些,而大理寺的权限小于法院,督察院则相对于最高检。

    明朝还有个锦衣卫,可以认为相当于国安加纪委,但锦衣卫目前已经废除了缉捕和审查之权,基本沦为了情报组织。

    从大明的政体而言,六部和内阁负责干活,维持天下远转,而大理寺和督察院加上锦衣卫则是官僚集团自我纠错,保证朝廷长期健康的运作。

    掌握六部和内阁是获得行政权,掌握大理寺、都察院则是监控官僚集团。

    获得行政权,便能在行政过程中获取好处,并控制官员升迁,掌握官员前途,而获得监控权和对官员的审理权,便能控制官员,形成一个牵制的关系。

    三法司每一部中都有楚党要员,督察院主抓官员风纪,主要是钱谦益等江南士人的地盘,但王彦对钱谦益不太放心,所以将袁彭年安排进入都察院。

    毕竟为官之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问题,如果不在都察院安插人手,有人要对付楚党,对于楚党来说就是个天大的麻烦。

    一般来说,都察院只有要办人的时候才会出场,钱谦益等人做了督察御史,但因为他们不属于任何一派,是东林残余,在朝堂上势力单薄,得罪不起三王中的任何一派,因而督察院在南京朝廷中存在感很低,基本没有什么建树和发言权。

    这便导致了监察力度不够,三派官员都不怕都察院,**和争权夺利随之而来。

    一般来说,要搞人的时候,督察院才会出来,众人听督察院有提案,心中不禁一凛。

    “督察院这次的提案,是针对官员腐化,以及地方官员对于朝廷命令阳奉阴违等问题,而提出来的。”袁彭年出身不太好,在几位部堂面前有些提不起气来,他看了众官的脸上没有异样,躬身接着说道:“明年督察院准备派遣三路巡查御史,对地方进行巡视,首先便从湖广和两广开始,对地方官员进行一次清查!”

    “先查湖广、两广?”

    今岁楚党苏州知府以暗通清廷罪名诬陷苏州丝织大户,侵夺资产二十余万两白银,织机一千架,逼死商人的事情,就是唐鲁两派爆出来。

    这件事在两派推波助澜之下,在江浙炒的沸沸扬扬,最后王彦下令严查,将王家的一个堂兄,下狱问斩,才把事情压下来。

    众人听说要派御史巡查地方,便以为王彦要找唐鲁的麻烦,以为是要对唐鲁两派出手,却不想居然是自己查自己。

    袁彭年方说完,在座的楚党大员就炸了。湖广和两广是楚党大本营,怎么还先查起自己人呢?

    王彦座在中堂,见众人反应,轻咳一声,让众人安静,然后说道:“督察院这个提议,是孤授意的,大家有什么异议,可以说出来。”

    “殿下,虽然王夫季贪腐给我们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是浙、唐两派问题也很多,御史先巡查西南,下官恐怕下面的人员会有情绪啊!”

    楚党现在已经是个既得利益集团,并且逐渐脱离王彦的控制,许多事情他已经无法做到独断。

    严起恒在两湖、两广安排了大量楚党官员,他们抱成一团,其中龌龊之事,肯定不少,自然不想御史跑去巡查西南。

    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王彦扫视众人一眼,然后沉声说道:“诸位都是志在天下,一心复兴我皇汉民族之人。这次御史巡查,肯定会损坏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不查,我等的理想就会化作泡影。打下南京才多久,就有人**了,若是放任不管,张、李之辈再起,我们都要吃亏,到时候便悔之晚矣!”

    楚党现在越来越大,虽然上层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腐化,但底下鱼龙混杂,难免问题频出,众多高层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有时候明明心知肚明,却也只能装作看不见。

    “殿下担心之事,我等也深感忧虑,可是这个时候巡查,是不是太早了~~~”

    王彦摆了摆手,打断了曲从直的话语,“孤知道你们怎么想,在孤看来,无论是豪格还是多尔衮,都已经不是我大明的对手,我们的敌人永远是自己人。”

    在众人看来,打天下时期,对属下之人要宽厚,这样才有人跟随,可在王彦看来,这个时期已经慢慢过去,到了逐步改变的时候,况且他并非是剥夺属下的利益,他的目标是那些严重越线之人,某种程度上讲,他这也是在维护整个士绅集团的利益。

    王彦看了眼众人,“孤不是不让他们捞好处,今岁官员俸饷提高了,官员家属不许经商的律令也没深究,下面的人已经捞了不少好处,但是有些人却不知足,还要再贪,那便该杀了。还有,湖广和两广清丈土地怎么回事?到现在还办不下来,他们想干什么?这次御史必须下去给朝廷查清楚,并且罢掉一批官员。”

    在座众人有些明白王彦为何要让御史巡查了,除了贪腐之外,主要的问题还是西南的土地没有清丈出来,下面的人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将他惹怒了。

    严起恒等人看王彦心意已决,相互看了看,都没有对御史巡查之事再提意见。

    王彦等了一会儿,见众人微微颔首,又补充一句,“今后督察院对于官员的监察力度,还要加强一些,孤准备增设一条预议,在民间开设一条渠道,凡是有万人谏言,上万人书,便可直接交到内阁,而内阁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做出回应,让民意有个出口,避免巨贪出现!”

第904章抛开唐鲁

    众人在楚王府谈了许久,王彦见已经快到三更天,便让众人先行回去。

    他亲自将众人送到府外,目送着一行人各自上了马车,在士卒护卫下离开王府。

    不多时,众多官员乘坐的马车,慢慢消失在黑夜的街道上,七八名要员,转眼之间只剩王夫之一人。

    王彦见他不走,知道他有话对自己说,笑了笑,“兄长要与我抵足而谈么?”

    “正有此意!”

    王夫之也笑了笑,不过却没王彦洒脱,显然心里装了事情。

    当下两人又转回偏厅,王彦向侍女讨来一杯浓茶提神,然后一边示意王夫之坐下,一边说道:“兄长有什么话,现在可以直接说了。”

    王夫之坐定之后,抿嘴沉吟片刻,然后才开口道:“殿下,方才我不好多说,对于肃清吏治,这点我赞同,但是现在如此,是否太急了些,若是引起下面的人不满,他们可能倒向唐鲁啊!”

    无论是中央派御史巡查地方,还是中央接受地方万民信,这都是得罪官僚集团的事情。

    朝中有三派,这样很容易让一些人,因此转投他人。

    王彦沉默了一下,手慢慢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忽然问道:“兄长觉得这半月来,议事堂所议之事,以及这两年朝政运转如何?”

    王夫之没想到王彦忽然说这个,他微微一愣,沉思一会儿,“议事堂已经渐入佳境,朝政运转上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朝廷赋税增长,战事连捷,并没什么大的纰漏,可以说殿下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了。”

    王夫之说完,顿了下,“殿下为何忽然这么问呢?”

    王彦将茶杯放下,然后注视王夫之,“这两年来,议事堂、内阁运转正常,兄长有没有发现,在这套规则之下,我们撇开唐王、鲁王,直接与浙党官员,或是拥唐派官员妥协,也可以施行呢?”

    王彦的话有些天马行空,王夫之一时没有明白,这与他方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但又似乎抓到了一丝重点,突然他眼前一亮,“殿下的意思是,朝政由我们文官集团自己玩?”

    王彦会心一笑,“浙党与拥唐派,本质上与我们一样,他们拥护唐鲁,除了一部分人,因为忠心外,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拥护唐、鲁来维护自身的利益,或是进行政治投机,以求谋取更大的利益,可要是不需要唐鲁,他们也能通过议事堂等途径,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甚至取代楚党执政,兄长说他们还会拥护唐鲁么?”

    王夫之是个聪明人,王彦这么说,他立刻就面白了王彦的意思,看明朝几代先帝的历史,基本就是皇权和臣权斗争的历史。

    如果像王彦所说的,浙党、拥唐派能通过在朝堂上的斗争,就能得到自身利益,那为什么上面还要供着唐鲁呢?特别是拥唐派,他们继续拥唐的理由,就没有了。

    不过王夫之谨慎,并没有附和王彦,他稍微沉吟,便皱眉问道:“从私而言,若是如此,我们一派就得让出巨大的利益,这点恐怕几位大人都不会答应,况且真要让浙党和拥唐派执政,我王家怎么办?从公而言,谁来取代皇权牵制文官集团,要是最后发展成东林一样,一家独大的局面,要怎么办?”

    王夫之在短时间内就抛出了两个问题,而且都特别的尖锐。

    这两年来,王彦边改边想,虽然不知道是不是想岔了,但是也得出了一个套他的想法。

    “这两个问题,我也想过,并且偶得一套说法,自觉有些道理,但是一人智浅,难免考虑不周全,今天说与兄长听听,兄长帮我参详一翻。”

    王夫之微微颔首,王彦随即接着说道:“这些年来,我们得罪了不少人,但也使得更多人获利。前人改革,多力求惠及百姓,公心太重,没有培养出来一个强大的阶层,一旦遭受反扑,便很难守住成果,而我们则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官僚士绅商贾和勋贵阶层。在我们这套规矩之内,他们都是受益者,所以有人想法反扑并不容易,况且我王家也不会束手就擒。”

    这个想法确实有些另辟蹊径,王夫之想了想,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张居正,都是损害士绅旧贵族利益,减轻百姓负担,还真没有培养一个和旧贵族抗衡的阶层,而只是依靠皇权的庇护来改革,皇帝主意一变,立刻完蛋,靠百姓根本守不住成果。

    现在的情况则与历代不同,皇权想要反扑,要面对的不是王家一族人,除了楚党治下的海商,士绅大族,各种作坊主,以及五忠军官,组成的利益集团,甚至连唐鲁两派治下,许多商号和大族,也是在楚党新政中受益。

    王夫之似乎一下看到了滚滚大势,看到了一个巨物在疯长。

    王彦这一层意思就是回复,想要对付王家,并不容易,王彦等他消化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再说让出利益的事情,我并不是要让他们有所让步,而是让别人可以争。像这次,苏州府我们没做好,被别人暴出来,别人拿去苏州知府的位置,我们便无话可说。想要浙党和拥唐派抛开唐鲁两王,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唐鲁两王,我们对于浙党和和拥唐派,便不能一味打压,而是应该将他们吸纳进我们的体系中来,使得楚、浙、唐形成制衡,避免一派独大,如此才能使得朝政更好的运转。”

    王夫之皱了下眉头,“殿下是什么时候生出这样的想法?”

    虽然王彦一再控制,但楚党的地域性还是太强,而王彦作为朝廷摄政之后,顾忌的是整个大明,所以时常便有所冲突,而随着他对唐鲁的打压,稳定了楚党的执政地位后,冲突就更加明显了。

    这次他族兄贪腐,下面的人告状告的巡抚衙门,也没人接,最后被人家浙党给办了,再者关于清丈田亩,使得王彦不敢在纵容楚党,必须要采取制衡的手段。

    “大概就是在王夫季贪腐案之后吧!”

    王夫之明白,王彦现在虽是摄政,但与皇帝差不多,他必须考虑制衡。

    “殿下已然深思熟虑了。”王夫之叹了口气,“楚党确实该限制一下,但是殿下应该把握尺度,毕竟这是殿下的根基。”

    “不,楚党、浙党、拥唐派,这都是工具,我真正的根基是受益于新政的商贾、士绅大族和勋镇!”王彦说着来了兴致,继续分享他的想法,“归根结底,皇室、勋贵、还有我们这些士绅豪族,是不希望天下动乱倾覆的,但天下却被交到了官僚集团手中,他们手中有权,又没有外部势力监管,所以我想进一步改革,朝廷今后只有治权,议事堂中引入勋贵、大族享有监督之权。兄长以为如何?”

第905章四川惊变

    王彦想让浙党和拥唐派抛弃唐王、鲁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让各派逐渐接受目前明廷运转的规则,默认王彦打造的政治生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