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4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刘顺听了,插嘴道:“如此就好,你别把牛皮吹大了,要是明天你打不下石寨,看本镇不削死你。”

    扬州城被堵,现在又得了一千快铳,张有德拍了拍胸脯,“督镇放心,要是打不下来,阁部、督镇可以将末将一撸到底。”

    众人听了,齐齐发笑,连日攻寨受挫的阴郁,似乎都慢慢消散了。

    这时旁边的陆士逵,也笑着说道:“那新甲的防御如何?据说是工部参考荷兰人的胸甲,请葡萄牙工匠和工部匠师,由宋侍郎亲自主持进行锻造的。”

    当初王彦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枪炮时,就看中了西方的板甲,只是制作困难,加上成本高昂,所以放弃了对这种甲胄的制造。

    如今之所以开始进行锻造,一是,明军骑兵数目不及满清,王彦便想从装备上超过清骑,于是指示工部给骑兵制造新的装备,二是,朝廷手中有些钱,三是,锻造技术有所突破。

    值得一说的是,这种技术的突破,并非是工部匠师和官府所为,而是来自于民间作坊。

    这些年来,王彦将许多军器制作,都交给了民间商号,这些商号为了扩大生产,所以争抢匠人,提高待遇,鼓励革新,便在所难免。

    其中一家商号,主要是负责为朝廷打造刀剑和铁甲,因为缺少匠人,规模一直得不到扩展,而主家图利,又接下了许多朝廷的单子,为了能够按期完工,难免将匠人们一个当两个用。

    虽说东家给的薪俸很高,但铁匠们还是苦不堪言,商号内的一名老铁匠,便因为劳累过度,只能回家修养。

    在修养期间,那铁匠看着家乡转动的水车,便忽然突发奇想,若是对水车进行改良,加上铁锤,再装上几个齿轮、曲柄与控杆,把提水改成提升铁锤,是否就可以用来打铁?

    铁匠有了这个想法,便向东家请了长假,在家改造水车,但过程并不容易,很快他便花光的积蓄,但改造水车却始终没有成功。

    铁匠是商号的老师傅,东家见他半年多还不回商号,便以为老东西要去别的商号,作坊里一个师傅,往往带着十几个徒弟,师傅一走,徒弟多半也要走,商号会蒙受不小的损失,所以东家便派人去重新商量待遇,想要挽留。

    结果回来的人告知了铁匠的想法,商号东家立时敏锐的察觉到了好处,马上出钱出力,又找来许多工匠,在老铁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终于初见成效。

    铁匠进行改造后,主要的问题是利用水车将铁锤升起后,放下时落点不稳,众多工匠群策群力,将铁锤铸成方形,改用铁条铁板搭起骨架,成为铁锤大小的方井。

    铁锤则在方井中由水车牵引的绳索吊起与放下,将铁锤落下的角度保持垂直,这样就能保证落点的稳定。

    商号很快采用了这种技术,减少了人力捶打,改用水机锻锤,而为了保持优势,东家自然与铁匠和其他匠人,重新签了契约,以求垄断这么技术。

    不过,商人间消息灵通,别人见他们吃那么多单子,自然生疑,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并被官府知晓。

    之后,工部官员出面,以每年给商号固定订单为条件,将老铁匠等人招入工部,便给了个工部营缮所正九品的所丞职衔。

    工部得了这一批工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部完善,使得工部制甲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这一千副铠甲,也一同装备了宣武营,但因为比棉甲和罩甲重的多,所以还没给士卒穿上。

    “这个道没有试过!”

    陆士逵听了,忙说道:“那就撑着现在的机会试一试,据说这批甲原本是准备装备横冲马军的,结果被殿下调拨到了扬州。我临行前,宋侍郎有过吩咐,希望这批铳和新甲,将士们都能用上,还希望军中若是发现有什么问题,及时向工部反应,好让工部对兵器进行改进。”

    这些东西,虽然军器监已经反复测试,但具体如何,还是需要在战场上用一用,所以宋应星极其在乎战场的反馈。

    “那就拿出来试试!”工部这是拿扬州战场检测新铳、新甲,陈邦彦管着兵部,自然希望工部能制造出好东西。

    张有德闻语,抱了抱拳,然后转身离去。

    不多时,几名士卒拿出几套新甲,这种甲由两块铁板,胸板和背板组成,搭扣和铆钉为黄铜打造,里面有皮革,胸板上有图案,还有“横冲”的字样,可见确实是给横冲马军打造的。

    士卒很快将一套新甲套在稻草编制的假人身上,然后抬铳射击,一百步外,一声铳响过后,士卒上前检查,整个铠甲凹陷去一块,但铳并没有将铠甲击穿。

    士卒马上前至五十步,然后再射,一个小指头大小的弹孔立时可见。

    听了禀报,陈邦彦等人都诧异起来,这新甲全铁打造,明显要比棉甲精良,怎么会五十步就被洞穿呢?那装备起来还有什么意义。

    陆士逵也十分不解,军器监肯定进行过测试,不肯能会生产这种费力不讨好的盔甲,他看了眼试射士卒手中的自身火铳,突然反应过来,“换鸟铳试射!”

    众人也齐齐反映过来,忙让士卒换了鸟铳、鲁密铳再射,结果五十步内都没有破甲。

    陆士逵等将见此,心中不禁都有些感触,火器今后肯定越来越强,盔甲最后必然要被淘汰,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些盔甲用来对付满清,却依然大有用武之地。

    (求支持正版,求订阅,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第883章攻取石寨上

    次日清晨,陈邦彦擂鼓聚将,安排攻打石寨的事宜,一定要拔掉,清军在扬州城外的最后据点。

    他令王翊领三千浙兵在北城外监视,让降将徐凯成领三千人监视西门,进攻石寨的任务,依然交给了刘顺。

    西城外的高坡下,旌旗翻飞,长枪林立,近百门火炮,躲在竖起的挡板后,向山头倾泻着弹雨,将山顶打的碎石飞溅。

    炮击一个时辰,弥漫的硝烟,覆盖了明军阵线,山顶的石寨,也笼罩在尘土之中。

    刘顺右手按着战刀,左手一挥,第一轮进攻的三千明军,随着中军鼓响,一千多士卒扛着短梯、壕桥,拿着藤牌,向坡上攀爬,后面两千士卒拿着各式兵器紧随其后,如海潮汹涌,喊杀震天。

    西城外的山坡,并不陡峭,不像西南的大山那么险峻,坡度比较平缓,但是满清的额驸辉塞环着石堡,挖了四道深壕。

    同明军挖壕困敌的目的不同,清军挖壕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明军靠近石堡,是为了保护自己。

    江南的山坡大多是个土包,挖掘起来并不难,辉塞让属下将每道壕沟得挖得又宽又深,下面还插上了竹签,需要借助壕桥和短梯才能通过。

    这给明军增加了攻堡的难度,让明军士卒不易接近堡墙,而辉塞在四道壕沟后面的堡墙上则步满了铳手,形成一道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咚咚咚”的战鼓中,明军士卒成散兵阵形,沿着坡体上爬,密密麻麻的人影,很快就接近了塞堡外的壕沟。

    这时,辉塞不禁一声冷笑,喝令道:“佛朗机炮!”

    清军的红衣炮,大多丢失在了江南,只有长江北岸的几处炮台上的火炮被运到了扬州。

    清廷在北方也有铸炮坊,可是犹豫经济崩溃,已经无法和开足马力生产的明朝相比。

    清军主要的火炮,还是集中在扬州城中,高坡上只配备了十门红衣炮,但佛朗机却很多,这是因为相比于射速慢的红衣炮,佛朗机无疑更有利于防守。

    多铎这也是久病成良医,他攻打扬州三月不下,他攻打武昌,最后仓皇而逃。明军守城用什么器械,怎么守,他基本都体验过,所以当他要守城时,脑壳一转,许多痛苦的经历浮现出来,当初明军怎么恶心他,他现在便怎么恶心回来。

    为了躲避明军红衣炮的轰击,清军事先将百门佛朗机抬到堡墙下,躲避炮击,这时听了命令,士卒们立刻将佛郎机抬上堡墙,装好弹药,拿起火炬。

    “放!”

    辉塞一声令下,近百门佛郎机,立时同时发火,堡墙上硝烟弥漫,百枚炮弹一起射出,弹如冰雹,力道极大,明军的藤牌能挡住弓箭,却挡不住佛朗机的威力。

    一瞬间,明军士卒盾牌破裂,不少士卒被砸得倒飞出去,只听得士卒惨叫连连,最前面的数十名士卒,被砸得肢体破碎,头盔破裂。

    中军阵中,刘顺放下千里镜,有些惊疑,“石寨上清军的火炮是不是有所增强?”

    旁边的张有德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巡夜的士卒禀报,昨晚西城有些动静,估计是多铎看我们堵死了四门,所以从城上坠下一些火炮,运到了山上。”

    西城墙和高坡之间,在清军火力覆盖范围内,明军士卒不可能在此驻兵,所以清军还可以坐着吊篮,从城上坠下来,同高坡联系。

    刘顺听后,没有说话,拿起千里镜继续观察。

    这时明军士卒虽然面临佛郎机的猛烈轰击,但步伐却没有停歇,依旧呐喊着向前奔跑,前面的士卒开始将壕桥,搭在壕沟上,士卒踩着壕桥,飞速越过第一道壕沟。

    就在这时,城墙上的清军铳手和弓箭手,开始发威,站在堡墙上的铳手,开始站起身来,三列轮射,而弓手则不在堡墙上,而是站在堡墙后面,列成九排,弯弓向天上抛射,一片片的箭云腾空而起,天空都一下暗淡,箭矢如同飞蝗一样落下,进攻的明军士卒立时死伤惨重,不停的中箭、中铳,跌落到壕沟之中。

    刘顺见此,眉头皱了皱,看来多铎是连夜向石寨增兵了。

    这个寨子,明军打了几次,有多少炮,有多少铳手,弓手,明军已经基本摸清楚,而现在的情况来看,石堡上不仅增加了火炮,士卒只是也补充回了五千之数。

    “我们堵城,多铎那厮便增兵石寨!”刘顺骂了一句,然后回头下令道:“鸣金收兵,让周方荣撤下来。”

    军令传达,一阵“当当当!”的钟声响起,第一轮负责试探的明军,丢下数百具尸体,如同退潮一样,从高坡上退了下来。

    士卒们骂骂咧咧退回本阵,但事实上每个人都长长松了口气,明军诸部之间,有好勇斗狠的风气,小到蹴鞠比赛,大到战场厮杀,都要比一比。

    负责试探的三千明军,是朝廷新编的武毅军,主力是南京投降的绿营兵,他们虽然加入明军不久,但是也感受到了明军之间比斗的气氛,他们就算是心中害怕,但嘴上却不会说出来,而是用辱骂清军的方式,来表示他们并不惧怕清军,以免让兄弟部队瞧不起,总之输仗不输人,要面子的很。

    三千明军退下来,为首的将领周方荣,也是南京战役时投降过来的清军将领,原来是一千总,后诈取大胜关有功,得以提拔。

    他领着几员部将,来到中军,立时单膝跪下,“末将无能,未能接近塞墙,还请国公责罚!”

    “山上力量有所增强,这不怪你们,而且清军的手段基本用了出来,你们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没有什么好责罚的,反而有功绩。”

    “末将等人谢国公栽培!”

    “你们就留在中军,随本镇观战吧!”刘顺挥挥手,让他们站起来,然后扭头看向张有德,“给你半个时辰准备,这一次一定要拿下石寨,否则你自己回南京向殿下解释!”

    张有德的宣武营装备了王彦让陆士逵送来的装备,若是不好好表现,那真就的辜负了王彦和刘顺的期许。

    “督镇放心,末将绝对不让您在殿下面前抬不起头来!”

第884章攻取石寨中

    明军第一轮攻击被赶下去,引得塞堡上的清军挥舞兵器欢呼起来,他们双手高举,然后又放下来,显得特别兴奋,跟后世的皇军一个德性,只差一句“贴闹黑卡,板载!”

    石堡是守卫扬州的关键,如果石堡失手,扬州城内清军的士气,必然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多铎向石堡派了三百满丁,以及一千多汉军旗,剩下的人马,也多是各旗的包衣。

    相比于绿营兵,这群由旗丁和包衣组成的人马,抵抗的意志明显要强上许多,这也是明军几次攻击,都没有拿下石堡的原因,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要是明军一旦攻下石堡,对于扬州的守军的意志,必然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此时,宣武营的士卒,正做着进攻前的准备,而停歇了一阵,炮膛冷却后的红衣炮,则在进攻的间隙再次轰鸣,将方才还发出阵阵欢呼的清军,打得连忙缩进堡墙之内。

    铁弹砸在石堡上,使得砖石碎裂,灰尘四起,整个山头逐渐被尘土遮蔽。

    因为明军进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