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战斗,为明军,特别是五忠军积累了大量的攻城经验,如今攻打南京,王彦是志在必得。

    南京城外,明军扎下数座大营一望无际,旌旗飘扬,白幡飞舞,遮天蔽日。

    城内的清兵,大多是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他们只闻得人声马嘶,不绝于耳,心中好不惊恐。

    四年,整整四个寒暑,虽然之前明军水师出现已经让南京城内的沦陷之民震动过几次,但是当时水师毕竟不敢登岸,哪有十多万人马围着南京那么直观,那么震撼。

    这次沦陷之民,时隔四载,在南京城外再次看见官军的身影,无不暗中欣喜,只盼能够早日破城,结束战乱,而城中的复明势力,也纷纷暗中串联,酝酿事变。

    明军西大营内,王彦领着抵达南京东郊的一众郑氏将领,在停放隆武灵柩的大帐内,进行祭拜,郑成功等人痛哭一阵,唐王命人取来丧服,让郑氏诸将换好,然后便移步王彦的中军大帐。

    这里面唐王是亲王,爵位最高,又被大臣拥为监国,理论上该掌握大权,但有王彦在他便只能靠边站,而唐王也十分配合,为了避免让王彦不快,他目前只负责为大行皇帝守灵,并不参与到军事中来。

    这令王彦对唐王还是比较满意,毕竟他主持作战,但中央却座着唐王监国,凡是还要问问他的意见,无疑会影响他的权威,影响军令的实行。

    这时,中军帅帐内,站满了披着孝衣的将领,王彦走到帅案前,两手压了压,示意众将安静下来,然后正色说道:“大行皇帝宾天以有六日时间,灵柩何时能葬入南京,就看诸位的了。”

    说完,王彦挥手,示意众人坐下,他自己也座在帅位上,接着说道:“南京城城池广大坚固,难以攻打,本藩前日抵达城下,按着惯例,投书招降。昨日洪贼回信给本藩,说他有心归正,但城中却有博洛等人在,让本藩宽限十日时间,他必定以南京反正归降,你们怎么看?”

    “殿下,老匹夫的话岂能信,末将观清军这些天的行迹,明显是想坚守消耗,待我疲敝之时,再行反扑,这定是老贼的缓兵之计。”王彦说完,帐内一员大将,立刻开口骂道。

    王彦视之乃大将刘体纯,他点了点头,挥了挥手,说道:“刘将军说的不错,本藩也是这么认为,洪贼投清后,真是越发无耻,没有底线起来。”

    帐内诸将,少不了对洪承畴一阵咒骂。

    想当年,洪承畴平内忧,抵外患,那是简直是天下士子的榜样,王彦当时也对洪承畴很崇拜,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会与洪承畴对决。

    “殿下,既然洪贼想要拖延,想必是想等多尔衮发兵救援,那南京之战,我们便不能久耗,务必速决!”一旁的陈邦彦说道。

    王彦在湖广准备了三个月,然后东下,算时间北京的多尔衮也该从去岁年底的政变中缓过劲来,清军援兵还真有可能近期南下。

    王彦脸色微微一沉,对一旁负责帮他处理军情和情报的夏完淳说道:“南京现在是什么情况,防御如何,可探查清楚?”

    夏完淳当即出列,行礼,“回禀殿下,据城内传出的情报,南京原本只有四万多守军,且绿营居多,但目前兵力却已经达到了五万五千人!”

    王彦听了一愣,“这一万五千人怎么多出来的?”

    帐中将领,也眉头一挑。

    夏完淳道:“天地会传来的情报,应该是昨夜从北岸偷偷运过江来的,而且据探,全都是八旗兵。”

    这肯定是多铎怕城中绿营兵叛乱,所以派八旗兵过江,入城增援,帮助博洛、洪承畴稳定局面。

    不过,多铎怎么派兵过江的,鲁王那边怎么没牵制住多铎呢?

    王彦听到这里,把目光投向了满大壮,脸上露出怒色,满大壮脑门冒汗,这还真不能怪他,他忙出来请罪道:“殿下,清军在瓜州,定淮门外修了炮台,控制了南京外的江面,而且清军水师停泊在秦淮河口,末将不敢贸然驶进南京江面。”

    王彦皱了皱眉,“看来要打南京,先得将南京与江北的联系,彻底切断!”

    刘顺不改本色,主动请缨道:“殿下,卑职愿意率本部人马,打下炮台。”

    这时郑成功一边,大将甘辉与郑成功对视一眼后,也毫不示弱的站起来,抱拳说道:“大将军,末将愿打下瓜步山炮台。”

    王彦见此,脸上漏出喜色,“好!既然二位主动请缨,那本藩给你们一天时间,本藩不希望,再有一个清兵,被多铎运到南岸!”

    “诺!末将领命!”两人齐齐抱拳。

    王彦点了点头,转头又对夏完淳道:“小隐与鲁王多有接触,你再跑一趟江北,让鲁王务必牵制住多铎!”

第749章暗流涌动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在南宋时,瓜州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失了瓜州渡,就基本表示北兵要过江了。

    瓜州渡在扬州之南,洪承畴在此设立了炮台,同南面的镇江炮台配合,以此来保障大运河的通常,但此时瓜州渡的炮台和镇江炮台,已经随着洪承畴将镇江兵力撤往南京,也跟着向南京方向运动,大炮被运到了南京对面的瓜步山,控制南京附近的江面。

    除此之外,在秦淮河口,定淮门的沙洲上,洪承畴也建造了一处炮台。

    这河口炮台在西,瓜步山炮台在东,正好阻止了明军水师,杀入秦淮河,以及威胁南京北段濒临长江的城墙。

    现在清军凭借两座炮台控制南京城外的北段江面,多铎从江北不断把清兵送入南京,那明军这一战就基本没得打了。

    此时,这两座炮台,就成了明军必攻之地,清军必保之所。

    如果明军打下两座炮台,水师便可控制江面,将南京与外界的联系,彻底斩断,而清军保下两座炮台,就可以从江北,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援,迟早把王彦拖垮在南京城下。

    有鉴于此,洪承畴派出正白旗甲喇额真孙有光镇守河口炮台,瓜步山炮台,则派遣参将祖泽远镇守。

    这两人都不是一般的将领,祖泽远乃是祖大寿的从子,多有战绩,用的放心,而孙有光则是大汉奸孙得功的后人。

    当初孙得功叛变,致使王化贞全军瓦解,刘渠战死,辽事崩坏,而有这笔账在,他的后人,便别想着重归明朝,若是落入明军之手,肯定少不了清算。

    洪承畴用他们,也并非说这两人能力有多强,关键是他们的身世足够可靠,在眼下人心动荡之时,一般的绿营将领,洪承畴难以安心,唯有这些没退路的人,才能被委以重任。

    在王彦兵临南京之后,洪承畴就预料到明军必然要先夺炮台,所以派人再三叮嘱两人,在炮台上多准备器械,坚固营垒,务必坚守。

    这二人得了吩咐,知道事情重大,不敢怠慢,遂即按着吩咐来办,在炮台上广置土袋,垒起土墙,把炮台打造成了一座堡垒,上面准备了充足的弓箭和火药,企图顽抗。

    明军水师,进抵南京城外后,曾经尝试着攻击炮台,但是清军的火炮却前所未有的犀利,甚至还超过了不少明军自铸的火炮,明军火炮轰击在炮台上,不过削他一堆砖,溅起一团土,而清兵的炮弹若是击中水师战船,那就是木屑飞溅。

    水师试探了几次,损失近百人,便撤了下来。

    刘顺与甘辉立功心切,自请攻打炮台,议事结束后,便各自返回营中安排人马。

    王彦也准备人马,攻打南京外郭。

    外郭城对明军来说,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外郭城实在太大,即便南京有五万多人,依然无法防守,一百八十余里的外郭城,洪承畴只留下少数兵马看守江东桥,安德门等处,作为监视和牵制,并没有守卫外郭的心思。

    明军营中,一时间运动起来,各镇人马枕戈待旦。

    另一头,南京城中的洪承畴亦动作频繁,意图消除南京城中的隐患。

    随着明军兵临城下,城中已经施行戒严,防守明显加强,城中四处都有清军巡逻盘查,以防止明军细作与王彦里应外合。

    这样的举动,也确实收到了成效,清军已经在城中抓捕了不下千人,除了一些有复明倾向的士绅外,许多以前在明朝做过官的人,或是明朝的勋贵,也被清兵抓捕,统统幽闭在南城的贡院和府学内,以防作乱。

    除了这些有嫌疑的人外,粘杆处也在城中破获了一个天地会的据点,捕杀数十名天地会高手,而从粘杆处破获的情报来看,这个据点在南京以存在三四年时间,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策反降清的汉官,以及绿营将领。

    天地会的据点在城中活动多年,而且就在洪承畴的眼皮底下,这让他极为震惊,如坐针毯。

    江宁城,原来明朝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大牢,现在清廷粘杆处关押要犯之所。

    这种地方,阴暗又潮湿,恶臭扑鼻,除了等死的囚犯,看守大牢的士卒都不愿意多待,更加不要说上面的大官了。

    此时晦暗的通道内,洪承畴却放着城防不管,同博洛领着几名官员来到了大牢内。

    他不能不来,不来,他心中难安。

    洪承畴自身就是叛投清廷的人,他心理上自然也担心、害怕有人要背叛他。

    南京城坚,王彦就是死命攻打,一时半会也打不下来,而相比于外敌,这个老狐狸知道内部的隐患,要比外面的王彦更加可怕。

    武昌、漳州,这样的坚城,都是因为内部叛乱,才被明军攻下,所以洪承畴十分注重江宁内部的团结,务必要将有复明倾向的人,都揪出来,消除隐患。

    这时洪承畴与博洛领着几名官员在晦暗潮湿的地牢中走着,不时可以听到清脆的皮鞭声,一鞭一鞭的传来,显得格外的阴森恐怖。

    博洛先进,一身黑色官袍,戴着碗帽的洪承畴,不怒而威,他也低头弯腰跨进一间刑房,里面的狱卒、看守立刻上前,跪地行礼,“小的们见过王爷、总督,以及几位大人。”

    洪承畴四下张望,没有说话,旁边博洛低头仔细看了看自己的衣服,用手拂了拂上面的灰尘,似乎很嫌弃这个地方,半响后抬头说道:“招供没?”

    “回王爷的话,这几个逆贼嘴硬得很,小的们刑具都使了个遍,他们什么都不肯说。”头目跪在地上,有些懊恼的回道。

    博洛眉头一挑,冷哼一声,从跪着的头目身边走过,来到几名犯人身前,洪承畴则抬了抬手,示意头目和狱卒们起来,然后也走上前来。

    相比与外面晦暗的通道,此处却宽敞一些,也明亮一些,因为这里架了几个火炉,炭火闪烁,里面的烙铁,也发出暗红色的光芒。

    几名施行的狱卒,忙闪开到一旁,中间一副刑架上,狱卒们用铁钩洞穿了一名汉子的肩胛骨,就像街市上的肉铺,挂着宰杀后的猪羊一样。

    那汉子浑身**,头发散乱,看不清面容,身上处处皮开肉绽,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肌肤,整个人还散发着一股焦臭之味,显然刚刚被洛铁烫过。

    在汉子一旁,还有三四人也这般被吊着,另外还一人被反绑着丢在地上,身下满是水泽,一动不动的,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博洛虽然杀人如麻,但多是一刀子了事,这样的场面,看的他也有些心惊肉跳,他回过头来指着那中间被挂着的汉子问道:“这人是谁?”

    “王爷,此人的身份原来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理刑指挥吴邦辅,后来投靠了胡为宗,为天地会在江南的骨干之一。这次是因为有不少锦衣卫投靠了粘杆处,认识此人,所以才将他抓获。从根粘杆处掌握的情况来看,此人进入江宁,是要策划城中叛乱,好与城外明军配合,而且天地会在城中的据点,应该不止他们这一伙。但小的试遍了各种刑具,这厮什么都不招。”负责审理的头目,忙上前一步说道。

    博洛微微皱眉,他刚吃败仗,胆子也小了许多,觉得背后有些发凉,他仔细看了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型的汉子,不禁沉声说道:“他不招,其他的人呢?用过大刑没有?本王不相信他们铁板一块,不信一张嘴都撬不开。”

    小头目还没回话,一旁的洪承畴却摇了摇头,“天地会近些年行事越发谨慎,会众间都是单线联络,除了掌握重要信息的各分舵、各堂首领,会众很难掌握太多信息,甚至除了认识头领外,会众间都不认识,现在吴邦辅不诏,毒打其他人也没用。” 洪承畴经营江南,要比博洛更加了解江南复明势力的情况。

    他说完,抬手指了指,一旁的狱卒会意,立刻一桶凉水泼上,他则缓步上前,靠近被浇醒,正咳嗽的吴邦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