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座池因为靠近明军控制的地区,属于第一线,从去岁下半年,便开始进行了加固,已经不是之前的小县城,此时以经快要达到府城的规制。

    整个城高三丈,宽一丈三尺,城上有敌楼、马面,城下有护城河,还建筑了羊马墙,挖了深壕。

    在城头,各种火炮配置也比较齐全,唯一欠缺的就兵力不足。

    之前多铎为了围剿谢迁,从西线抽调了许多兵马,所以西线的兵力比较空虚,而舒城又只是个前哨,作用只在于示警,并拖延一段时间,最后是可以舍弃的,放太多的军队若是被吃掉,就不划算了。

    舒城的守将是正蓝旗的李率泰,他在入关之初就已经是干到了副都统梅勒额真的位置,但自从当初扬州之败后,他就越混越回头,每当王彦打了胜仗,多尔衮就想起了李率泰。

    当初他要是警惕性高一些,把王彦困死在扬州,大清哪里来那么多麻烦。

    李率泰也是有冤没地说,那扬州之败,完全是准塔的责任,那货一死百了,他却要背负战败的责任,官职一撸再撸,本来有机会座正蓝旗的固山额真,现在却被撸成甲喇章京,领着五千三百人充作炮灰。

    随着战争进行到第五年,八旗战力下降,旗丁的减少,使得满清改变了过去的战法。

    舒城五千三百人的构成与其它城池的组成基本一样,主力是五千人的绿营兵,一个牛录的正蓝旗则负责督促监视。

    江南大地风起云涌,大战将要临近,空气中也弥漫着暴风雨前的不安和燥热。

    李率泰的内心也是十分忐忑,五千多人马让他心中没底,不过好在城中器械和粮食充足,给了他一点安全感。

    此时城头上,清兵林立在墙朵边,城上巡逻的士卒来来往往,各种器械布满了城头。

    两名绿营军官站在墙边,靠在墙上闲聊,一人说道:“听说南边和东边都已经开打了,这次南面好像是皇帝亲征,气势汹汹的,你说咱们这边什么时候会交上手呢?”

    另一人没好气的撇了他一眼,“你闲命长啊!爷们儿混口饭吃而已,你怎么还盼着打仗呢?”

    那军官听了嘿嘿一笑,小声说道,“我脑子又没病,我是担心西面什么时候杀过来,咱们这点人,还不够给王相公塞牙缝的哩……”

    那军官正说着,听的人却忽然站直了身子,提醒道:“八旗大爷来了。”

    那军官也连忙不再靠在墙上,将身子站直。

    这时只见一队蓝甲的八旗兵巡视过来,两名将领站在墙边,等他们走远了,正要埋汰几句,城上忽然有人大喊,“敌袭。”

    两人听见城头警钟大作,忙转身看向城外,只见西南方向烟尘滚滚,旌旗若隐若现,一人不禁骂道:“赵五儿,你他娘的个乌鸦嘴。”

第702章奔走联合

    在满清现在的版图上,清兵重兵集结之地,从南到北依次为余杭、江宁、扬州、徐州、洛阳、北京,这么六处。

    这次明军要交手的主要就是杭州、江宁、扬州三处集结的清兵,大约有二十五万人左右。

    明军的目标是南京,直接扑过去,很容易被杭州、扬州、甚至徐州的清兵抄了后路,所以西线明军分为三路进攻。

    右翼的孙守法扫荡徽州,进而攻打宁国府,目的就是保证皇帝所在的中军,不被杭州方向的清军包抄,而左翼的戴之藩,目标自然是挡住扬州、徐州的清兵,防止清兵往后迂回,护着中军的左翼。

    忠勇镇三万人,步骑混杂,出了北峡关,便杀入庐州,目标自然是合肥,只要拿下合肥,就能控制淮南大片地区,护住中军左翼。

    舒城作为合肥的前哨,必然首当其冲。

    此时舒城县的城墙上警钟响起,“”的想个不停,精神紧绷的李率泰领着几名绿营将领疾步窜上城墙,他来到城楼上,手打着凉棚远望,心中哇哇一凉。

    他往西南面看去,凡是目力所及之处,具是一片抢林攒动。阳光照射在锋利的枪尖上,光芒晃的他都有些睁不开眼。

    城上的士卒们这时也纷纷站在墙朵边观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们只见天地相接之处,一条红线慢慢移动,慢慢的化作一张铺在大地上的地毯。士卒最先看清的是近千骑兵,他们挎着战马,插着战刀,背着弓箭,举止骑枪,掀起一片浮尘。

    五忠军的战马,那得感谢吴三桂的赞助,不过这近千骑兵却不是忠勇镇的骑兵。忠勇镇虽然也分了两千匹战马,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战力,这些骑兵都是从督标横冲马军中借调的一千人,都是经历过几次大战的精锐,一个个跃马杨刀,龙精虎猛。

    为首一将,一身银甲,大红披风,头顶插着拉风的三尺红翎,一直独眼精光四射,正是大将戴之藩。

    在骑兵之后,则是六个步军大阵,旌旗如云般席卷而来。

    李率泰看清旗号,深深吸了一口气,但依然不能压制心中的狂跳。来的不是别的部队,正是王彦的五忠军,而且是王彦的心腹嫡系忠勇镇。

    这时骑兵已经在离城两里外停下,后面的步军也慢慢到了城外的旷野上,整个平原上,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长枪耸立,密密麻麻的碟盔攒动,密密麻麻的人,几乎要挤满整片旷野。

    而在步军之后,城上的士卒还可以看见,一个个露出模糊轮廓的高耸物体,随着后面大片的人影涌来,想必都是大型的攻城器械。

    看着城下的大军,城上的绿营兵不禁肝颤,他们只有五千人,而来人至少有三万,是他们的六倍不止,而且是天下闻名的五忠军,士卒们的眼中都露出了恐惧。

    李率泰见此,忙大声喊道:“城上士卒,各归本位,弓手、铳手、炮手全部进入战位,敌兵靠近城池立刻放炮。”

    城上的将官反应过来,忙传递军令,大声吆喝着,指挥着清兵进行防守。

    一时间,城池上的绿营兵,纷纷跑动起来,进入战位。

    城外戴之藩打马来到众军之前,身边簇拥着党守素、王光恩、秦锋等将,他骑在马上,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拿着马鞭,远远的观察舒城县。

    他要打合肥,就得拔掉舒城,而且速度还要快,不然等多铎调兵回援西线,就该他们被打了。

    戴之藩早得到了情报,守城的乃是扬州时的老对手李率泰,那时李率泰是统领八万人马围捆扬州的副将,而他不过是扬州城的一个小军官,现在情况却到了过来,让他一阵感慨。

    戴之藩用他的独眼看了看,这舒城虽小,但各种防御工事却十分齐全,李率泰这个败军之将,现在变得还真是谨慎,有了护城河,还筑养马墙,挖深壕,还真不好打。

    “他娘的,李率泰这个孙子,啥时候学会乌龟法了。”戴之藩笑骂一声,然后对众将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众将望了望,对方搞这么多名堂,摆明着就是想做乌龟了,除非对方弃城,否则那就只用硬趟过去了。

    戴之藩见没人说话,也并不急,他三万精兵,还打不下一个小城么?他只是想找一找,有没有减少弟兄们伤亡的方法。

    “走,先扎下营来,咱们到帐中仔细琢磨,这舒城县必须尽快拿下来。”戴之藩说完一句,便一挥马鞭,拔马返回大军之中。

    众将也紧随着拉动缰绳,夹紧马腹回到大阵。

    这时旷野上,号角声响起,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棋牌官的传令声,“督阵有令,扎营备战。”

    “扎营。”

    在西线一片火热时,东线的光芒却似乎有些暗淡,郑成功虽然在攻打松江,但他兵力毕竟不如西线雄厚,无法搅动太大的动静。

    多铎撤回扬州后,鲁王军重新进占泰县,便没有了后续动作,甚至没有与郑成功配合。

    这也是在王彦的预料之中,三家都想要南京,所以对于鲁王而言,此时的情况十分纠结。

    鲁王内部,郑彩等人便提出要座山观虎斗,不能让隆武得了南京,而张名振、张煌言又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借机攻掠大片土地,扩大控制之地,而且谁能先进南京,总得争一争。

    鲁王对此也十分纠结,他在心里估算过,这次江南之役,只有三家合力,兵力上才能对清兵形成微弱的优势,他是能够牵制多铎江北近十万人马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出兵配合,可以将多铎的一部分人马牵制在扬州,为王彦在西线创造机会,还可以命四明山上的义军,牵制杭州的清兵。如此则明军一方大占优势,可如果他在一旁,隔岸观火,那么至少东线的郑成功,将很难取得突破,西线明军面对的清兵也会多上一倍,江南之役的胜算将微乎其微。

    一边是大势,一边是他和他的拥护者的利益,鲁王好不纠结。

    就在他在帐中踱步时,这时张煌言把帐帘一挑,进来行礼说道:“殿下,衡阳藩派使者来了。”

第703章夏完淳说鲁监国

    鲁王听到王彦派使者过来,眉头不禁一皱,难道是要他出兵。

    现在衡阳藩与皇帝的关系并不好,他应该不会帮着皇帝才对,鲁王有些搞不清王彦的想法,不过不管王彦怎么决定,这出不出兵,鲁王都决定自己考虑,并不打算听谁的号令,特别王彦只是个异姓的郡王。

    张煌言进了帐,鲁王收住步子回到帅案前坐下,张煌言便又说道:“来人是夏完淳,殿下应该有些印象。”

    听到这个名字,鲁王心里便有些不高兴,夏小隐他自然认识,江左少年,曾经多次给他传递情报,他还给他封了个中书舍人,很欣赏他的才华,想要收到麾下,但夏完淳却弃他而去,投了隆武朝廷,后来还中了个状元,不过这状元现在又跑到了王彦一边,估计隆武心里也是不快活。

    鲁王把背靠在座椅上,有些幽怨的道:“是有些印象,他既然来了,就先让他歇息,孤有时间在见。”

    张煌言见鲁王这个态度,心里却有些着急,想着鲁王是否真的会听郑彩等人的话,脸上流露出担忧之色。

    鲁王在座椅上见张煌言并没出去,不禁抬头注视着他,开口问道:“爱卿还有何事?”

    张煌言正愣神,听到鲁王问话,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行礼问道:“殿下已经决定不参与此次江南之战吗?”

    鲁王心中还在纠结,没想到张煌言会这么认为,他愣了一下,但随即反应过来,于是笑了笑,“也罢,爱卿把他引来,孤听听衡阳藩怎么说。”

    张煌言随即也明白他会错了意,鲁王心中还没做出决定,只是心中有些恼怒夏完淳舍近求远,跑去投靠别人。

    当即,张煌言便行礼告退,“殿下稍后,臣这就把夏玩淳带来。”

    张煌言退出大帐,走了一段距离,又挑起另一座帐篷的帐帘,里面夏完淳正座在帐内品茶,耐心等候,似乎并不担心衡阳藩给他的任务,或者说他已经胸有成竹。

    张煌言观察了一下他,心中多少有些理解鲁王内心的感觉,此子不到二十,却已经是五品的兵部员外郎,他十四岁就跟随陈子龙起兵抗清,看过中国时事变化,天下白云苍狗,亲身经历风雨四五载,其中的历练非常人可以,今后必是辅国的大才。

    这时张煌言轻咳一声,走进帐来,夏完淳听了动静,随将茶杯放下,笑着站起身来,作揖道:“张公。”

    张煌言向他点了点头,“存古,殿下召见,你跟我来吧。”

    夏完淳听了淡定的拱了拱手,提步走到张煌言身边,“有劳张公了。”

    两人出帐,便往鲁王大帐而去,张煌言走着走着,忽然停下脚步,回头对夏完淳说道:“殿下对于出兵之事,犹豫不决,存古见了殿下,多说些好话。”

    夏完淳听了微微笑道:“张公放心,我自有对答之语。”

    张煌言见他心有成竹,点了点头,随即带着他进了鲁王的大帐。

    两人给鲁王行礼,鲁王让侍卫搬来椅子,让两人坐下,然后看着夏完淳道:“小隐这次代表谁来啊?”

    夏完淳见他明知故问,眼珠一转动,又站起来行礼回道:“完淳不才,代表江左百姓而来。”

    鲁王听了,鼻子呼出一股浊气,又问道:“所来何事?”

    “出民于水火,复汉家之山河。”夏完淳躬身,从容道:“殿下为太祖之后,光复宗庙责无旁贷,因而特来说殿下出兵。”

    鲁王却摇摇头道:“皇帝与衡阳藩两路人马,拥兵数十万,足之多谋之士有陈邦彦、顾炎武、王夫之、万元吉、姜广曰,能征惯战之将有戴之藩、金声桓、李过、高一功、孙守法,可谓战将千员,谋士如云,有此两路,光复金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