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更时分,江面上忽然出现了一片移动的黑影,却是鲁监国的战船,若是开到城下,他们肯定会被通州的守军发现,但船队的目标并非通州城,而是城东的狼山炮台。

    几艘船只脱离船队靠在江边,张名振命部将阮进率数百人乘着夜色登岸,悄然爬上了狼山。

    同通州的严密巡视相比,狼山基本等于不设防,这并不奇怪,因为之前狼山就被鲁监国攻占过一次,炮台上的火炮被明军搬走,炮台也被毁坏,刘清泰虽然着力重建,但是炮抬虽然修复,可却没有红衣大炮,整个炮台只有放了两门次一级的大将军炮。

    洪承畴害怕明军断他漕运,所以从荷兰人那里购卖的火炮,以及江南铸炮坊新造的红衣大炮,都被优先安置在镇江和扬州附近的固山、瓜洲等炮台,以此来保证漕运,狼山炮台想要配炮,至少还要等上一些时间,所以炮台上几乎没有人防守,只有五十人而已。

    鲁监国的战船隐藏在狼山下,张名振站在甲板上耐心等候,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在狼山炮台上,阮进提着滴血的战刀,几名清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炮台边,大群的明军士卒站在这些尸体周围。

    软进将刀身在一具尸体上擦了擦,然后插回刀鞘中,看了看四周,便一挥手道:“你们几个,给老子把炮转过来!”

    几名士卒闻语,立刻挽起袖子上前。

    通州城上,一队清兵正打着火把巡视,他们刚走到东城中断,忽然城外“轰”的一声炮响,一枚铁弹呼啸着跃过城头,砸入城中,将一户人家的房顶消掉一块,瓦片哗啦啦的掉下。

    巡城的清兵,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炮吓了一跳,为首的把总吓的脖子一缩,仓皇四望,他后面的一些清兵,则吓的趴在了城上,搞不清哪里来的一炮。

    城内,府衙中灯火通明,戴着红色斗笠,穿着战袄的士卒在衙内打满了火把,显得如临大敌。

    刘清泰穿着一套白色内衣,一边从房间里出来,一边穿着官炮,后面还跟着一人给他拿着碗帽,他边走边问身边一名绿营军官,“怎么回事,哪里放的炮?”

    “大人,好像是炮台上打来的!”

    刘清泰大吃一惊,怎么会是炮台呢?他随即急声问道:“确认没有?可派人查看!”

    “人早派出去了,但还没有信号传回来!”

    刘清泰不禁心中一凛,他这是失算了,只顾注意高苑贼,居然把海寇给忘记了。

    这狼山正好在通州城东,海寇占了此处就可以把船上的火炮运到山顶,架炮轰城,对于防守及其不利。刘清泰当即急道:“传本官军令,速调集三千人马,天亮后,立刻夺回炮台。”

    那将领行礼领命,旁边另一名千总却低声道:“大人,如果海寇也来攻城,恐怕很难守住通州了。大人,必须求援啊!”

    高苑贼人虽多,但多是乌合之众,就算来十万众,绿营也还有些信心,可海寇却不同,鲁王在海上浪了三四年,地少粮少,不养闲人,手下都是征战了三四载的老寇,十分难缠。

    “使者早就派出,豫王爷那边没有回信,本官能怎么办?”李清泰恼火道。

    千总微微沉默,半响后说道:“大人,要不卑职去一趟扬州,陈说危情,豫王若是知道海寇也来进攻,应该会发兵支援!”

    刘清泰没有说话,目光深邃,高苑贼在如皋屯驻了大半月,一直没见动静,怕是与海寇早有联结,此时海寇取了炮台,怕通州与扬州的道路也被高苑贼切断了。

    “好吧!天亮后,你便出发,务必向豫王说清本官的难处!”刘清泰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除了闭城自守外,他也只能这么做了。

    “大人放心,卑职一定搬来救兵!”那千总当即行礼。

    刘清泰这时已经穿好了官袍,又接过碗帽扣在光秃秃的头皮上,他摆了摆手,便疾步往城上而去。

    东门处,也是火把一片,已经奉命集结了近千人,仍然有大队的绿营兵,赶来集结。

    此时天黑,李清泰摸不清城外的情况,他远眺朦胧的狼山,还是要等天亮才能采取行动。

    时间流失,很快东方露出一片鱼白,通州城上的刘清泰和绿营兵们,逐渐能够清晰的看见,狼山上明旗招展,长江上船帆遮蔽江面,桅杆如林,一艘巨大的福船上,日月旗随着江风飘舞,斗大“明”字,在城头也能看见。

    李清泰见此脸色一沉,看这规模,海寇至少来了一半。

    奉命出城夺回狼山的千总,看见山脚下有数千明军列阵,江面上有百艘战船,不禁咽下一口口水,有些怯懦的小声道:“大人,这个”

    李清泰狠瞪了他一眼,但也并没有坚持让他出城去夺回狼山。

    就在这时,一员戴着碗帽,穿着黑色官袍的清将,手按着战刀,疾步窜上城楼,他看见李清泰,立刻走了过来,抱拳躬身道:“大人,西面的黄桥镇、石庄被高苑贼攻占了,贼首谢迁正率数万逆匪,向通州压来,怕是上午就能进抵城下。”

    果然不出李清泰所料,高苑贼与海寇配合,西面的黄桥镇、石庄被贼军拿下,那扬州再想入援通州就不容易了。

    (qq阅读,搜索《崇祯十七年秋》支持正版,话凄凉需要大家的支持。)

第686章多铎大起两路军

    扬州城大运河东岸,四万清兵驻扎旷野里,白色的大帐一座接着一座,一望无际。

    运河上从江南调来的数百艘粮船停泊在码头边,桅杆如林,十分壮观,清兵正挥舞着皮鞭,催促着民夫卸下一包包的米粮。

    此时已是二月时节,刮着从海上吹来的东南暖风,非常有利于船队逆水而进,粮草和物资都已准备就绪,就等多铎一声令下,大军就将拔营出发。

    在剿灭和安抚了两淮的大部分流贼后,多铎的目标,便只剩下被压缩在扬州东部、淮安南部的高苑一部。

    为了防止高苑贼流窜出去,多铎煞费苦心,按着洪承畴为他制定的策略,骑兵封锁,步军推进,准备一步步的将高苑贼的活动范围压缩,最后彻底歼灭。

    为此他将三万骑兵,分成三部,一支放在扬州,防止高苑贼西窜,一支放在淮安,防止高苑贼北逃,剩下一万则随步军运动,可谓万无一失。

    为了准备这次围剿,他调兵遣将,足足准备了两个多月。

    清晨,运河边上,多铎站在一座矮丘上,看大运河上十分繁忙,各种船只南来北往,不禁对身边的洪承畴道:“这议和之事,最近南朝那边也该反应过来了,洪总督可得早些做好准备。”

    “豫王爷放心吧!”洪承畴看着运河,淡淡的道:“若南军敢来,对我大清而言,或许是件好事。”

    多铎听了不禁回过头来,看着洪承畴诧异的问道:“怎么说?难道洪总督已经完成备战?”

    洪承畴摇摇头,“《孙子兵法》有言,主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南朝伪帝若是因为议和而恼羞成怒,含怒发兵,使得南朝各军准备不足,便仓促兴兵,到时困顿于江宁城下,我朝就有了反守为攻的机会。”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用兵打仗更是生死存亡之事,孙子的这两句,说简单点,就是打仗要冷静。

    刘备为关羽报仇,怒而兴兵丢失了数十万蜀军将士的性命! 一战后威廉二世在荷兰避难时,曾读孙子兵法,当读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的时候悔恨不已,可惜二十年前没有看到这本书。 ?投资也是如此,买入前须慎之又慎,切忌义气用事!!!

    多铎听见洪承畴颇有自信,想着议和之策就是他所提,难道那时他便想到了现在,这老狗的花花肠子也太多了吧。多铎看着他,心中不禁有些忌惮,这种诡计多端的人,要是算计他,那可怎么办?要不要弄死了保险一点。

    多铎正走神之时,却听洪承畴又开口说道:“不过,我朝想要反守为攻,豫王爷还得先扫灭高苑贼,将两淮的兵马腾出手来。否则下官即便是使得南朝人马困顿于坚城之下,没有豫王爷的兵马加入进来,下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多铎听出来,洪承畴心里其实也是着急的,他这是摧他赶快扫灭谢迁,好帮他把兵力腾出来,他才有底气迎战南朝。

    多铎微微一笑,“高苑贼不过乌合之众,本王的大军已经筹备多时,这次出击,本王有信心一个月内,将这数十万乱匪尽数诛杀,彻底扫平两淮匪患!”

    洪承畴默默点头,多铎这次动用了七万大军,连江防的绿营兵都调动过来,若是还不能剿灭谢迁,那大清的国运就真的是快要完了,不过一个月剿灭谢迁,他是不太信,多铎估计又是吹了个牛皮。

    这时,一队骑兵急奔到矮山下,为首的骑兵翻身下马,按着腰刀疾步跑上来,行满礼道:“启禀王爷,通州刘大人有急信送到!”

    多铎听了微微皱眉,这刘清泰怎么回事?一万人马守着通州,居然还有脸向他要支援,信使一波接一波,怎么那么不要脸。

    “带信使过来!”多铎不耐烦的挥手道。

    片刻后,一名信使被带上来,向多铎行礼跪下,“奴才,拜见豫王爷!”

    “通州什么情况?”多铎随口问道。

    “回禀王爷,海寇忽然突袭了狼山炮台,数万高苑贼已经逼近通州,城中情势危急,刘大人肯请王爷发兵救援!”

    信使说完,将一封信呈给多铎,多铎看完又将信转给洪承畴一观,他则微微皱眉,鲁王这个搅屎棍,怎么什么事都要插上一手。打他吧,他往海里钻。不打他吧,他又不时上岸搞事情,比苍蝇还要烦人。

    “王爷,如果像信上所说,这通州还真不好守了!”洪承畴将书信递给后面的人,开口说道。

    通州在此次围剿之中,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环,高苑贼若是战败想要出海,虽然其他方向也可以,但通州靠近崇明,从通州上船无疑可以将更多的贼兵运出去。

    如此便加强了海寇的力量,多铎并不愿意看见这种情况。

    “将地图拿来!”多铎听了洪承畴的话,当即吩咐一句。

    不多时一名亲卫拿来一卷地图,两人在多铎面前展开,洪承畴也上前一步观看。

    “王爷,高苑贼与海寇联合攻打通州,想必早做了许多准备。这泰县有贼帅丁可泽数万人马,王爷要支援通州,不能不考虑这支贼兵。如果王爷兵马沿江而进,极易被这支贼兵抄了后路,被贼军围点大援。”洪承畴看了看图,随即说道。

    多铎一阵沉吟,广陵自古多丘陵,不利于他的骑兵发挥,洪承畴说的情况确实大有可能发生。

    洪承畴又接着说道:“不如大军先围泰县,然后分出一万人马,去救援通州。刘清泰有一万人,再加上一万援兵,应该能够与海寇和高苑贼相抗横。”

    多铎想了想却摇摇头,这样分散了他的兵力,反而影响他攻取泰县,“刘清泰一万人,守卫通州一个月应该没问题,本王这就集中兵力先破泰县,全力往东进攻,再传令马光辉发兵取盐城,从北往南打,合力将贼兵全部赶到通州城下,然后一战而定!”

    洪承畴听了有些迟疑,这等于还是之前的计划,多铎并没因为海寇插手而做出改变。

    如果成功确实能快速解决战事,方便他在江南备战,但如果不成功,让高苑贼攻破通州,几十万逆匪与海寇联结,那将留下严重的隐患。

    不过刘清泰一万人守着通州,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坚守个把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这多铎能不能一个月内打到通州,他却心存怀疑。

    洪承畴还在权衡,多铎却已经对信使说道:“你回去告诉刘清泰,本王会立刻起兵,最迟一个月内进抵通州城下,帮他解围。他若是守住了城池,本王定会为他加官进爵,若是守不住~”多铎冷哼一声,“本王杀他全家!”

    信使听了脖子哆嗦,连忙低头伏地。

    多铎随即令道:“传令大军收拾营帐,准备出发!”

    他说完又对洪承畴说道:“洪总督,扬州这边就交给你了。”

    洪承畴见多铎已经意决,便也不在多说,躬身表示知道了,待直起身来,他又补充道:“王爷可派个使者去见见海寇,趁着议和还没黄,试试能否拖延时间!”

    多铎正准备走,听了这话,又停了下来,都打成这样了,这老货还想着坑一把别人,真是不简单,不过海寇与南朝却不是一条心,试试也无妨,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没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