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广南海商在海上扩张势力,王家的商号,也乘上了东风,而贸易想要做大,除了海商走进南洋外,背后必然也需要朝廷势力进入南洋。

    没有朝廷守护,走出去的海商便只能如吕宋岛上的两万汉民一样,沦为待宰的羔羊,海商迫切需要朝廷能够干涉南洋,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环境,才能于西夷对抗,而他门这种意愿又表现在他们所支持的官绅身上,与当年东林党死活不让朝廷征税是一个道理。

    王彦在澳门看见几幅佛郎机人绘制的海图时,心中也是十分震惊的,一些原来的藩属,如吕宋、爪哇居然都已灭国,而明朝一方居然全无所知,后来还要侧封灭掉吕宋的西夷,实在荒唐。

    王夫之的建议,王彦是很认同的,今后与南洋诸国的关系,必然不是进贡、赏赐这样简单的互动,随着海冒得发展,一整套管理藩国的制度也要摸索出来。

    当下王彦沉思道,“兄长之策,孤觉得可行,但具体该怎么做呢?”

    王夫之听了王彦的话,却笑着摇头道:“术业有专攻,这具体怎么施行,怎么与荷夷在海上作战,殿下还是该与水师和了解南洋情况的海商商议。下官这里只再提一点,就是朝廷对于藩国并不重视,殿下或许可以将与藩国交涉之权拿过来。”

    王彦听了点点头,他们确实都不精通海战,对南洋情况也只是略知皮毛,只能制定大的方向,具体细节,还是要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否则就成纸上谈兵了。

    至于管理藩国之事,虽然看似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个大问题,毕竟传统力量强大,王彦如果说他要去南洋打不服号令的藩属,朝堂上的文臣估计会立刻炸锅,仁义之邦,怎么能发不义之兵,这种思想目前还是很有市场的。

    而且王彦作为一个藩王,想要管理其他藩属,那置朝廷与何地?

    想到此处,王彦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喜欢本书的书友,请qq阅读支持正版,你的订阅,是作者的动力。)

第675章理藩院

    入夜,一队精悍的士卒护卫着一辆马车在礼部衙门前缓缓停下,陆士逵翻身下马,上前挑起车帘子,王彦从马车里出来,这时等候在门前的何吾驺、钱秉镫连忙迎上来,躬身施礼道:“见过殿下!”

    “庞内相何在?”

    话音刚落,王彦便瞥见庞天寿站在门内扭扭捏捏,想出来迎接,好让王彦赶紧松口,却又觉得不能向王彦服软,整个内心似乎十分纠结。

    王彦走进门来,姿态不改,笑着道:“庞内相这么晚了还亲自相迎,实在有些见外。”

    庞天寿没好气的瞥了王彦一眼,心里大骂,要不是你这个贱货,咱家用得着在这里等你。

    “哪里!哪里!”庞天寿虽然极其不喜欢王彦,但他得吸取上次教训,怕惹恼了王彦,谈判的事情又被拖延,于是故作亲密的靠上来,违背内心的边走边笑道:“殿下能来,咱家高兴还来不及”

    庞天寿向前迎来,王彦却忽然后退一步,用手掩了下鼻子,皱眉对周围道:“什么味儿,这么骚呢?”

    这话一出,周围的人不禁脸上一僵,太监因为净身的关系,尿不干净,往往会滴在衣袍上,但庞天寿这个级别,上身配这香囊,显然不会有味,王彦这时明摆着看不起他,嫌弃他,拿他开涮。

    庞天寿刚想靠近,看见王彦的举动,迈动的步子便陡然停了下来,王彦轻蔑的笑了一声,便从脸色阴沉的庞天寿身边走过,后面的见此,不知如何处理,为了避免尴尬赶紧跟上,将庞天寿丢在了后面。

    庞天寿肺都快要气炸,心中恨不得活剥了王彦,但为了和议之事,他今天必须隐忍下来。

    王彦走到了礼部大堂,他端坐中堂,其余的人在两边坐定,不久便见庞天寿一脸寒霜的走来,然后也在一旁做好,并未暴怒。

    见此,王彦心里便有底,看来洪承畴突破封锁,打通漕运的消息,庞天寿和朝廷还不知晓,如此他便可以拿撤军来交换理藩之权。

    这次商谈是明朝内部的商谈,并没有请冯一行,待人都坐定,小吏上好茶水,何吾驺见庞天寿还在生闷气,便替他问道:“殿下,这水师撤出长江之事,不知今日可否给个答复?”

    王彦听了,不紧不慢的端起茶杯,小抿一口,看了众人一眼,才开口平静的说道:“谈和一事,拖延已有了数月时间,既然陛下与诸多臣公认为可以一谈,本藩并无意见,只是”

    并无意见你拖那么久?庞天寿听了就来气,在心中暗骂一句,不过他听王彦的意思,似乎这次还真的有戏,不免精神一振。

    其实在王彦拖延的这段时间,庞天寿也做过其它努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绕过兵部和内阁,直接给三支水师下旨,让他们撤出长江,结果只有郑成功听从皇命,满大壮婉言拒绝,鲁王就更不会理隆武这么没道理的旨意。

    水师封锁长江,设卡收税,鲁王日进斗金,凭什么撤兵。

    庞天寿虽然以皇帝名义,调回了郑成功,但封锁依然没有解除,还是要求王彦。

    何吾驺见王彦忽然停下,便明白弦外之音,不禁皱媚问道:“不知殿下有什么犹豫?”

    王彦将茶杯放在一旁,开口说道:“朝廷赋税十之六七来自市舶司,而市舶司之赋税又来自海上贸易,现今海上荷夷猖獗,本藩欲联合南洋藩属,共剿荷夷,准备设立一理藩院,不知几位以为如何?”

    大家都是聪明人,听了这话,便知道这是王彦撤兵的条件。

    这藩属国大明虽然并不重视,但接待藩属毕竟是中央的事情,衡阳藩既然辞去中央诸多职务,于地方督师,怎么能与藩属勾结。

    若是藩属进贡到一藩王手中,那谁才是代表大明呢?

    何吾驺听后眉头皱了起来,庞天寿却忽然站起来说道:“藩属都由礼部管理,向天子朝贡,岂有让藩王插手的道理!”

    庞天寿虽然想尽快达成议和,但是相比与议和,他现在更在乎隆武地位的合法性,因为他的权利来自皇帝,所以他必须维护隆武帝的权威。

    他想的比较多,他虽然以前和桂王勾结,但现在却是隆武的人,而桂王在王彦手中,如果今后王彦拥立桂藩与朝廷对抗,所有的藩属都向桂藩进贡,那隆武岂不尴尬死。

    王彦知道他们的想法,看了看几人的表情,便笑着说道:“本藩欲建理藩院,是为了方便对付荷夷,方便海商在南洋贸易,至于朝贡之事,依然由礼部管理。”

    听了这话,并不涉及朝贡,庞天寿便座了下来,但王彦要弄出理藩院这么个玩意儿,到地要做些什么,他却有些疑惑。

    接待藩属,一向是礼部的活,王彦这等于将手伸到了何吾驺的地盘,他必须要搞清楚,于是沉声问道:“殿下,不知这理藩院的职能为何?”

    王彦没有隐瞒,“本藩设想中,将用来与诸多藩属协商贸易,处理矛盾,征调藩属兵马作战等等事宜。”

    庞天寿一听便没了兴趣,和藩属有什么好协商的,还处理矛盾,下旨训斥不就行了!

    中原一个小官到朝鲜宣旨,朝鲜都得跟对太上皇一样恭敬的伺候着,而朝鲜还好,虽然穷,但毕竟还有那么大,宣旨多少能捞一点,要是换了南洋一些不知到哪里出来的小藩,整个藩国的赋税还没大明一个县多,还有国王跑来朝贡,便不愿意回去的,你说都是什么鸟不拉屎的烂地,王彦弄这么个东西,还理藩,有什么好理的。

    至于藩属兵马,庞天寿也并不看好,一是不一定调的动,二是有朝鲜的例子在前,当年大明围剿后金,朝鲜想着怎么也得给天‘朝出把力,一万多人调过去,结果根本不堪一击,纯粹拉出来丢了回人。

    庞天寿听了王彦的话语,只要不插手朝贡,他便没有意见,于是开口说道:“南洋贸易关系朝廷岁入,既然衡阳王是为了对付荷夷,咱家觉得这个理藩院可以建。那不知衡阳王到底几时从长江撤兵呢?”

    庞天寿这是已经同意了交换条件,但一旁的何吾驺却急了,他是礼部主官,也并非与庞天寿一伙,怎么能让他卖了礼部的利益。

    何吾驺与庞天寿的看法不同,他觉得这个理藩院或许大有可为。

    六部之中礼部掌管祭祀、各种大典,全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并没有多少实权,何吾驺是广南人,家族中也有些生意,对于发展的趋势,要比庞天寿敏锐的多,理藩院做好了,绝对是个重要的衙门。

    这时何吾驺便说话了,“殿下,这理藩院可以设,但还是放在礼部名下为好!”

    他这说完,庞天寿便头大了,立刻向他瞪来,但何吾驺却视而不见,说完就双目微闭,犹如老僧坐禅。

    王彦也没想到何吾驺要插一手,这他娘的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灯,但这事却不能拖,一但庞天寿接到消息,这些便没的谈了。

    王彦微微皱眉,沉声说道:“虽说名为理藩院,但实为了剿夷而设,这是兵事,还是不要放在礼部名下了。”

    何吾驺却不退步,“与藩属往来,礼部当仁不让。”

    庞天寿急了,何吾驺你个老货,咱家刚搞定王彦,你瞎起什么哄啊,他正要插嘴,却不想王彦尽然后退一步,“可以放在礼部名下,但衙门要归我五省总督节制。”

    何吾驺立刻也退一步,“主官由殿下提名几人,但必须由我礼部同意,而且主客司要派员进住其中。”

    王彦想了,点点头同意,“可以。”

    何吾驺听了便不在说话,此时庞天寿同意,何吾驺也同意,那也省的他再去与几为大学士一一沟通,基本可以定下来。

    一旁的庞天寿见两人三两句间就达成了妥协,内心有些震惊,合着你衡阳藩就光针对咱家!

    “衡阳王,现在可以说什么时候撤兵了吧!”庞天寿没好气的说道。

    王彦心情大好,直接站起大笑道:“折子批下来,本藩立刻传令撤兵。”

    语毕,王彦便直接向外走去,何吾驺、钱秉镫立刻起身相送,庞天寿听到了答复,却坐着不起。

    何吾驺走在王彦后面,把他送出衙门,王彦却忽然停下步子,扭头对他说道:“何阁部,和议之事必败,孤建议何阁部不要误了前程。”

    王彦说完,不待何吾驺反应过来,便钻入了马车,返回王府。

第676章安南

    珠江口,江面宽广,一支旁大的船队,停靠在岸边,船队足有五十多艘大船,除了五艘巨大的三桅战船外,其他也都是水师的主力一号福船,可谓桅杆如林。

    此时大队精锐的士卒正在列队登船,也有许多民夫,将一代代米粮和清水,往船上搬运。

    自从三宝太监下西洋后,明朝已经很久没有组织过庞大的船队进入南洋,此次航行万里,对于广东水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码头上,王彦与一众官员站在一起,身边一左一右,正是担任这次任务的两员将领,一是水师参将俞方棋,一是琼州总兵钱一风。

    这两人都是他的心腹,特别是钱一风,从青州时就跟随他,一直在琼岛上照料原忠义营和扬州眷属,也帮着靖海商号做些事情,对于南洋的情况十分熟悉。

    王彦站在码头边,江风拂过,衣袍鼓鼓,他开口道:“本藩以派人前往泉州联络郑国姓,同时派人到澳门联结葡萄牙,并委托海商至书吕宋西夷,合力围剿荷夷,你二人则负责联络诸多藩属,不知道心中可有规划。”

    俞方棋抱拳道:“殿下,末将等人便沿着海岸,先到安南、真腊、暹罗,联络藩属,若是时机成熟,便从荷夷手中夺取马六甲,一旦此地到手,便扼住了海运要道,将荷夷驱逐出南洋便不在话下。”

    南洋贸易上的各个重要节点,王彦近些时日,已经从海商处了解甚多,也知道马六甲的重要性。

    王彦点点头,但心中还是有些没底,毕竟不到五千人马,远赴万里征战,没有先例。

    这次除了留下一小半水师,维持粤地海防外,水师出动大半,还从琼岛调了一千精兵随行,广东水师精华尽出,王彦是下足了老本,将广东水师发展三年的成果全部搭上了。

    “能下则下,不能下,则徐徐缓图!”王彦看着江面的水师吩咐道。

    俞方棋、钱一风当即抱拳,“末将知晓!”

    王彦转过头来,又对身后的钱秉镫道:“宣旨的事情,便拜托钱主司了。”

    钱秉镫笑道:“此宣扬天朝之威,震慑南洋群蛮,下官自当尽力!”

    这时王彦抬头看了看天色,岸边士卒们已经全部登上战船,便挥挥手道:“出发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