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度的建设和改变,是个极其费力的事情,明朝现有的制度,也是从最早的夏,一步步的演变过来,文武制衡这个问题,千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王彦也没有那个能力,一步到位,他只能一步步试着看。

    这次如果能使天子亲临,祭祀英烈,再加上几万阵亡将士供奉其中,其遗孀眷属,必定会不时祭拜,使之香火不绝,再加上朝廷施加一定影响,长久以往,对于民间风气,应该会有一个改变。

    隆武帝听了,自然想在将士们面前露个面,他一直想重建二十六卫亲军,由他亲自执掌,但无奈如今的明军,大都是将领,督抚的私兵,即便编入亲军,控制权还是在将领手中。

    他也想过,调忠于他的万元吉入卫广京,但一来江西面对清廷的压力很大,掉兵出赣,肯定不行,再者他如果调兵,王彦肯定会不满,他知道大敌当前,朝廷内部绝对不能君臣失和,他必须倚重王彦。

    朝廷现在无财,他重建亲军自然无法实现,那么隆武就退而求其次,在将士们面前多多出现,让将士知道皇帝的存在。

    这几日,其实隆武的心情比较糟糕,王何联姻对他来说,实在有点突然,身为君王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之术,不使朝臣一家独大,所以他发现王彦强势崛起之后,就一直想要扶持另外一位掌握重兵的督抚何腾蛟,来形成制衡。

    王何联姻,他之前毫无察觉,直到何腾蛟来广京之后,他才知道,这也说明了皇帝实力的严重退化,锦衣卫在闽中之变后,再一次消沉,使他丧失了耳目。

    以王彦的身份,他这次大婚,隆武帝本该亲临,但结果却只下了一道谕旨,而且还没准许王彦的请休。

    这时,隆武帝看了看王彦,并没有因此而怄气,觉得自己的气量小了一点,于是正了正身子,温声说道:“爱卿之请,朕准之,出征之日,朕将告慰上天,庇佑大明旗开得胜。”

    (感谢书友39195的五百书币,感谢秦松旺的打赏,求订阅,求票票)

第446章备战

    从决定攻打漳州,到二月中旬止,明军所需粮食、草料、军械、饷银,已经全部运送到广京和潮州前线。

    广南太平了小半年,士绅百姓已经很少提起,去岁清兵侵入粤东的那一战,人性总是贯于安逸,而本能不去接受沉重、痛苦,不愿意回想经受的苦难。

    朝廷这次攻打漳州,无疑又将人们的记忆挖了出来,为了支持明军东进收复旧地,广南近十万民夫日夜辛苦劳作。

    珠江上,光着膀子拉纤的汉子,从早到晚络绎不绝,从广京前往潮州前线的驴车、骡车、独轮车,遮道而行,绵延数十里。

    打仗就得征调民夫,而因为之前并无准备,王彦又规定了时间,所以民夫的劳动强度特别大,一些民夫常常累倒在官到上。

    古人言“苛政猛于虎,徭役重如山”,广南人供养整个隆武朝廷,加上近十万明军,出钱,出人,又出粮,虽说朝廷没有加税,但负担也已经不轻,现在临近春天播种,征调民夫,绝对算不上仁政。

    此时民间怨言肯定有,但是广东布政司下达征调命令以来,百姓却没有抗拒,民夫也没有逃亡、误期。

    这是因为广州城里集结的军队,江面上穿梭的水师战船,揭开了他们对于战争的记忆,广京日益繁华的经济,似乎抹平了去岁广京之役的创伤,但实际上几十万个孤坟,就在广京城郊,创伤依然还在,只是不被提及。

    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想着过去的痛苦,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生活还要继续,所以王彦才能看见广京一派繁华的场景。

    “唇亡齿寒,保粤护闽。”这是官府动员广南的口号,事实广南人对于去岁的记忆一被提起,大多数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想要好好在广南生活,就得把福建的清军赶走,因为他们离的实在太近。

    广南人知道,明军这次东征,不仅是为了恢复旧疆,也是为了保卫广南,本着被广南之地的唱词、说书、昆曲大戏,培养起来的家国情怀,广南人纵有怨言,也要竭力而为。

    隆武皇帝,出了行宫,与王彦视察备战情况,看见官道上络绎不绝的民夫,往东面进发,看着赤着身子,喊着号子,拉动大船的纤夫,谓王彦道:“广南之民,为大明付出极大,卿家此次如不能马到功成,则上对不起朝廷与朕,下对不起,广南子民。”

    清军在漳州驻军三万,张存仁在福州、泉州、安平等地合起来,也有三万人马,福建清兵大概在六万人左右。

    王彦这次征调四万人,郑成功应该能出兵一万,共计五万大军,考虑到明军攻,清兵守,兵力分散,明军其实颇具优势,但是清兵多是老卒,而明军却大多是新卒,王彦的担子其实很重。

    他深知责任重大,不敢丝毫马虎。

    从金夏回来之后,他就以大学士督师的身份,从兵部发出调令,命潮州前线的忠武营做好准备,令督标,以及从潮州前线换防轮休的忠贞,抽调一部精干,再广京集结。

    到二月中旬,潮州前线,以经集结了两万步军,广京城外,也有一万四千步军,以及六千骑兵集结。

    此外,王彦还抽调了司礼监大太监庞天寿,从澳门聘来的三百名葡萄牙火铳手,一来看看西夷的战法,二来为对付荷兰人,做准备。

    明军这边那么大的动作,漳州的清兵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其实明清双方,在各自统辖区域内,都互派了大量密探。

    王彦调兵遣将,早惊动了漳州清兵的统帅佟养甲、李成栋,早在清军密探从厦门传回王彦与郑成功会面的消息时,李成栋就预感到事情不对头,及至一月底,清军的细作探到明军,在广京大规模调动,粮食、器械开始运往潮州,李成栋就据此判定,王彦这是要揍他了。

    去岁李成栋本来和王彦打的火热,每月都有几封书信往来,只是王彦开出的条件,李成栋并不满意,加上王彦以前只是他下面的一个千户,现在高出他那么多,他心里就难免有些不平衡,等清廷为他抬旗之后,他就断绝了与王彦的书信往来。

    张存仁让他辅助佟养甲镇守漳州,他心里就一直担心王彦怒他,要挥兵打他,现在确切的消息传来,这位清军大将就有点寝食难安了,他一面告诫部下,严防死守,一面火速向闽浙总督张存仁报告,请求从福州、泉州抽调清军进入漳州府。

    福建一地,对于清廷来说,其实比较尴尬,因为赣地没有像历史那样被清军控制,所以福建实际上是,被江西明军、广南明军、外加郑成功三面包围。

    如果清兵在此驻扎十多万人马,道也不惧明军包围,但偏偏福建八山一水一分地,产出的粮食,不足以养十多万兵,清廷又没有做海贸的经验,所以福建要驻重兵,就得从江南运粮,但这无疑又会削弱江南的力量。

    洪承畴现在自己屁股底下还一堆屎,江南的问题还没解决,哪有时间管福建。

    从战略上来说,福建被三面包围,已经处于劣势,但清廷好不容易诱降了郑芝龙,得了福建一地,现在虽有些鸡肋,但却不能放弃。

    张存仁之前被王彦打得大败,搜刮来的百车金银,全被王彦夺去,让他是又恨又忌惮,他看了李成栋的密报,心里担心,怕仅依靠漳州府的清兵,要挡住王彦和郑成功的夹击,恐怕不容易。

    一时间,他只能快马将消息,传到江南,称王彦东征已经不可避免,让洪承畴想法拨点援兵过来,或者打打江西,不要让万元吉、金声恒入闽北,威胁福州。

    消息传到江宁时,正碰上洪承畴纠集十多万人马清剿太湖陈子龙,拿里腾得出手去支援千里之外的福建。

    去岁年底,多尔衮敏锐的察觉到,八旗入关之后,实力有所衰退,不再能像入关之初,几路大军同时出击,多线开战,于是定下先伐蜀中,再攻楚赣的国策。

    洪承畴作为谏言之人,他的任务就是安定江南,防备楚赣明军,恢复生产,为清廷提供粮食和赋税来源。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首先要确保江南太平,所以洪承畴回到江南之后,就与南下坐镇,重新掌握兵权的多铎,制定了十万清兵会剿太湖的策略,决定先拔掉明朝在江南的这颗大钉子。

    江南这边正准被大干,哪有功夫支援福建,不过如果福建清军被王彦打得血崩,让明军不仅战据漳州,还一举收复八闽全境,那么明清局势又会出现大变化,浙江就会受到巨大威胁。

    鉴于这种担忧,洪承畴最后还是决定,让原本准备南下围剿四明山义军的谭泰领不到两万人,入闽协防。

    (迟了一点,大家见谅。感谢悦冻窝芯、来给爷笑一下的打赏,感谢王大拿,书友6845的月票)

第447章大祭

    越秀山上的忠烈祠,开工已经有数月时间,大量的民夫、工匠在此劳作,不仅在几座山峰上建了大殿、阁楼,山上原本就有的镇海楼等建筑,也进行了修复和完善。

    越秀山风景秀丽,登山而望,可以直接看到宽广的珠江,水波荡漾,蔚为壮观,是文人墨客常来聚会游玩的好地方。

    此时建了几个月的忠烈祠,终于即将完工,广京人也异常期待。

    请忠烈入祠,朝廷将要举行大祭,楚国公也要在祭祀之后,领兵东征,凑热闹,观礼的广京人,一大早就涌向了越秀山角。

    这次东征,一共调集了四万大军,不可能都参与誓师,王彦也不厚此薄彼,每部抽调一些精锐,来到越秀山下,没能参战的几镇人马,主将也带着百来人,过来接受皇帝和王彦本人的训话。

    场地设在越秀山角,六杆大棋,分别代表着五忠和督标六部人马,军队用过早饭,各部人马陆陆续续的抵达。

    请忠烈入祠,朝廷的大祭,要到午时才开始举行,但此时占地数十亩的空地上,数千士兵在各自大旗下站好,周围则围上了数以万计,赶过来看热闹,观礼的百姓。

    这时场地内外,无论士卒还是周围的百姓,都在声嘶力竭地叫喊着,士卒们是在为自己营中的武将助威,百姓们则完全是凑凑热闹,但他们人多,呼喊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全城可闻,蔚为壮盛。

    人们置身于人海和直冲霄汉的声浪之中,再加上校场上精彩的比斗,就越发的激动,越发的声嘶力竭的呼喊。

    这样的景象,可不多见,追溯到上一次,还是清兵围城,唐王以监国仪仗巡城,全城一起爆发出震天的呼喊。

    越秀山传出的动静,使得城中原本等到了午时,再过来观礼的人,也开始出门,不少大户家的妇人、小姐,也坐着马车前去观看,何枝枝同许嫣嫣自然也在家人的护卫下前往,凑凑热闹。

    此时在校场,一员战将,名唤陆士逵,使一杆长枪,将一名斗了四五合的将领扫落下马,然后高举长枪,在校场上纵马驰骋。

    “忠勇无敌,忠勇冠军~”

    五忠军内部,也有争斗,毕竟六部人马,王彦不可能一碗水端平,而内部的竞争,也使得各军能够,相互促进。

    六部人马,谁才是第一能打,第一能战,几大统领,其实一直在暗暗较劲。

    王彦身后,戴之藩见自己的部下击败对手,心中一阵得意,他带来的百来号人,则竭力嘶喊,反而压过了有近千人的忠武军。

    “忠贞,锁彦龙前来会你。”

    此时李过麾下一员部将,见忠勇镇猖狂,连败四人,举斧拍马,来战戴之藩手下部将陆士逵。

    锁彦龙是顺军老人,征战杀场多年,以力大勇猛而闻名,被同营之人,冠以小尉迟,他身穿铁甲,骑一匹雄健的战马,来到校场中央,模样甚为威武,引得围观的百姓声声喝彩。

    陆士逵才入五忠军不久,是这次招募的新兵,不过因为武艺出众,被秦锋发现,然后又推荐给戴之藩,直接被提拔为亲卫百户。

    如果历史安正常路径发展,此时他应该在鲁监国手下,充做王府侍卫。

    此时,他白马银枪,连胜几阵,威风凛凛,自然不惧挑战,手中长枪一指,傲然道:“忠贞镇的,大可放马过来~” 锁彦龙冷笑一声,手中长斧一挥,一道黑影闪过,他纵马疾奔,向陆士逵冲去,他双腿控马,身体略侧,双手握斧贯顶批下,陆士逵见此不敢去刺,只得采取守势,大吼一声,举枪向上架去。

    ‘当!’的一声巨响,锁彦龙的长斧结结实实砸在陆士逵的铁枪上,千斤之力灌顶,铁枪直颤,陆士逵双臂酥麻,坐下战马承受不住,一声嘶鸣,前蹄险些跪了下去。

    陆士逵见此,没想到对方如此大力,他心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