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功,本官这次过来,主要是想要与你一起对付荷兰人,朝廷想要仿制荷兰战船,你将那两千料的大船,借给本官一艘,本官拿粮食和火炮,与你交换,成功以为如何?”

    (感谢悦冻窝芯的月票和打赏。)

第435章邀郑攻台

    造船是个技术活儿,光有图纸,虽说也能勉强造出来,可是摸索之中肯定会耗费许多时间,所以王彦才提出要借郑成功一条两千料的战船。

    有了样品参考,就可以拆开来看个究竟,龙骨什么样儿,船舱什么样儿,立刻一目了然,等得到各种资料之后,工匠们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快速摸清船只的构造,用最短的时间把战船造出来。

    郑成功闻语,没有拒绝,但是却一脸惊讶的道:“朝廷要和荷兰人开战?”

    郑氏之前主要跑朝鲜和日本这条线的商贸,日本幕府因为天主教徒起义,之后加强禁教,逐渐演化为日本版的闭关锁国,对中国和荷兰的商船人数都进行了一定限制。

    郑氏手里有充足的物资,但幕府给的指标就那么多,除了走私之外,就只能与有指标没货物的荷兰人合作。

    荷兰人海上马车夫的称号,也就是拉着物资四处倒卖而来。

    在料罗湾击败荷兰人之后,郑氏与荷兰在日本、南洋上的贸易,都多有合作,关系还算融洽。

    闽中之变之后,荷兰人自然截留税款,也不再买郑氏的令旗,对此郑成功也没有办法,他的心思大多放在抗清之上,而且金夏之地不足以养兵,他主要的钱财来源,就是走私贸易,许多物资都需要卖给荷兰人,然后换来银钱,所以他并没想过要与荷兰开战。

    王彦知道,福建虽然被清兵占领了,但是郑氏经营数十年的关系还在,闽人之间利益盘根错节,换了皇帝,闽人做了那么多年的海贸,还得继续,郑成功从八闽走私出来的物资,必须要有销路,所以荷兰人对于郑成功显然还有些用处。

    “荷兰人在南海之上,甚是无礼,天子已经震怒,而且海贸一事,事关朝廷生死,荷兰人欲在贸易上指手画脚,已经越过了朝廷的地线。”王彦边走边解释道。

    郑成功微微沉默,片刻后说道:“眼下抗清之事尤急,朝廷在与荷兰开战,是否过于冒险?”

    “同清兵作战,主要靠陆师,而打荷兰人则靠水师。”王彦解释道:“来金夏之前,我先去了一趟澳门,从荷兰人的宿敌,葡萄牙人口中探知了一下,荷兰人在台湾的总兵力,得知不过千余人,南洋巴达维亚能派出的援兵也不会超过两千,朝廷以水师,然后配合一万精锐,破之易也。”

    郑成功点点头,王彦接着说道:“金门寸土,不足养兵,夏门丸城,亦不足以拒敌。只要击败了荷兰人,不仅朝廷海贸得以发展,还能控制台湾。此岛方圆千里,可开垦良田万顷,每年得饷数十万,亦可使粮食自足,成功如果经营此处,移金夏之民上岛,安置将官家眷,再于岛上造船制器,然后出兵东争西讨,则成功能随时攻清,而清兵只能望岛兴叹也。”

    郑成功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王彦的话语让他大为动心,如果得了台湾,真的开垦出万顷粮田,那他就不用为粮食发愁了,而且清兵不善水战,近海登岛还有可能,但要攻打台湾,说不定连台湾在哪儿都不知道。

    如果他占了台湾,就真的像王彦所说,他将立于不败之地矣。

    “阁部之言,金夏不便久持,成功当先固根本,壮枝叶,使自身万全,才能完成抗清之大业。”郑成功遂即拱手向王彦行礼,“既然朝廷和阁部都已经决定,那成功必定配合,两千料的战船,阁部大可借去,工匠图纸也可以赠予阁部,不过台湾打下之后,要归于福建治下。”

    王彦点点头,“这是自然,台湾就用于成功屯兵,到时经营几年,成功领水师大船,直驱长江,本官督楚赣之众,顺流而下,会猎江陵,岂不快哉!”

    郑成功闻之,与王彦相视而笑,意气风发。

    这次王彦的目的,就是为了大船,以及邀郑成功一起对付荷兰人,郑成功答应之后,他便轻松起来,跟着郑成功巡视厦门,看看他掌握的实力。

    两人边走就边顺着刚才的话题,继续商谈,毕竟对付荷兰人,要怎么对付,都必须有个方案。

    郑成功想了想,问道:“阁部,不知道朝廷打算什么时候向荷兰人动手呢?”

    “眼下看来,等朝廷造出战船,铸炮坊铸好大炮,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成功可以继续与荷兰人进行贸易,不要让他们察觉朝廷的意图,以免荷兰人又惹出什么事端出来。”

    郑成功点点头,他退居金夏不久,原来的人马损失大半,现在的兵力,还没完成整合,所以也不愿意太早开战,“从金夏前往台湾的航道比较险恶,暗礁众多,而荷兰人在要害之处,修建炮台,火炮犀利,如果不摸清地形和水路情况,贸然行动,损失必然巨大。朝廷既然不急,那这段时间内,成功正好派人将航道的情况,以及荷兰人的堡垒,全部探查清楚。”

    王彦十分满意,郑成功远远比他更加熟悉水战,也更了解台湾的情况,他肯出力,王彦心里自然欢喜。

    “成功想的周到。”王彦赞许的微笑道:“不过除此之外,为了不使清兵有可乘之机,在对付荷兰之前,本官想与成功配合,先拔掉漳州这颗钉子。成功以为如何?”

    清朝在漳州驻军三万,除了防备广东明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监视金夏的郑成功。

    几万清兵就在海峡对岸,这使得郑成功不敢离开厦门,害怕主力一走,清兵就乘机夺了他的基地,王彦要打漳州,郑成功自然举双手赞成。

    “李成栋此人,极为难缠,若是我率军去攻打台湾,此人必定乘着金夏空虚,偷袭二岛。阁部要先打漳州,成功愿效犬马之劳。”

    大明如果打下漳州,那隆武朝廷就和郑成功连接了起来,有利于朝廷对郑成功的掌控,更能进一步光复整个福建。

    王彦的五万新兵,很快就要补入各军中,五忠军各部,也休整了几个月,是该拉出来练练手了。

    “很好,成功可先带本官,看看你麾下的兵马。”

    (感谢shyion的月票)

第436章郑氏练兵

    郑芝龙降清之前,郑成功南入安平,最后一次相劝,结果被郑芝龙软禁在安平城内,其母将其偷偷放出之时,清军以经据了福州,他原来的人马或死或降,只有一小部分南逃,被他收拢。

    之后,清兵垂涎安平城里的郑氏财富,虽然郑芝龙已经降清,但清兵还是攻破了安平,郑成功母亲田川氏,被清兵侮辱后,羞愤自杀,坚定了郑成功抗清之心,而清兵背信弃义攻打安平,抢夺郑氏财物,也使得原本跟随郑芝龙降清的郑氏族人,心存疑虑,转投郑成功,增强了他的实力。

    金夏之地,汇集了四十余万军民,但大都是普通的士绅百姓,真正的郑军只有不到两万人,而且大部分都新卒,还没有形成战力。

    王彦作为朝廷阁部,提出要视察郑成功的人马,对郑成功而言,他是求之不得,历史上郑成功实力要到1648年同安之役时,才发展成为一支对清朝颇具威胁的力量。

    此时为隆武三年,公元1647年,郑成功刚刚搭起班子,急需要朝廷的支持,让掌兵的王阁部看看,既能提升他在朝廷的重要性,也能像朝廷讨要物资。

    郑成功遂即引着王彦等人坐船前往鼓浪屿,此地临近清兵控制的陆地,又扼守住九龙江与西溪的出海口,位置十分重要。

    岛屿上,筑有炮台,十八磅的红夷大炮,足有三门,还有其他小炮,使得清船不敢随便靠近。

    郑成功之所以选择在鼓浪屿练兵,一是为了军民分开,防止骚扰百姓,侮辱妇女的事情发生,使士卒专心训练,二是鼓浪屿风急浪高,更利于他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师。

    鼓浪屿驻兵一万人,都是新兵,大部分都是逃入金夏的青壮,也有一部分是原本为郑氏效命的水手。

    一众人上了岛屿,远远的就听见训练场上,军官的厉吼声,“大海之上,风急浪高,两军交战,在海上厮杀个几天几夜,那是常有之事,船上不比陆地,你们这群软骨头,在地上一个时辰就站不住了,还怎么上船?到了海上你们站都站不稳,怎么破敌,最后就只能被敌人丢下大海喂鱼!现在都给本将站直了,太阳不下山,谁也不许动。” 王彦站在高台上,望着海滩上站得笔直的士卒,见一员将领在士卒之前巡查,稍有不满就直接一脚踹过去,严厉至极,遂即谓郑成功道:“此将是谁?”

    郑成功微微一笑,对一名亲兵吩咐了几句,那亲兵立刻抱拳,向海滩跑去,而他则越带得意的回答道:“此人乃成功麾下部将甘辉,阁部以为如何?”

    王彦笑道:“良将也。”

    此时甘辉听了郑成功亲卫的耳语,回头看了看王彦一行,高声对站立的士卒道:“国姓爷在后面看着了,你们都给本将老实点。”

    说完他便唤上几名水师将校,一起匆匆的走来,等来到跟前,遂即躬身施礼,“末将等人参见国姓爷。”

    “甘将军免礼!”郑成功又示意道:“此当朝阁部,楚国公,你们速速见礼。”

    甘辉等人微微一愣,反应过来后顿时大惊,眼中俱是一团火热,齐齐恭敬的行礼道:“末将等人拜见阁部。”

    郑氏之军退到金夏,如海上孤儿,军民聚集与此,面对已经占据福建控制大半个天下的清廷,他们以孤岛抗清,心中难免有无力回天之感,肯定会有些不安,而王彦的到来,其实鼓舞了郑军的士气。

    首先,他是抗清名将,威望甚高,名声布于华夏,北面的清廷对他恨之入骨,视为心腹大患,西面大西皇帝张献忠,也得称其为王经略,他本身就能给抗清将士巨大的鼓舞,其次他是朝廷重臣,他的到来说明朝廷没有忘记金夏,知道他们这支抗清武装,使他们觉得道不孤,志同之士众,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王彦笑着点点头,意识他们不必多礼,然后一指训练场上的士卒,看着甘辉笑问道:“甘将军这样训练的效果如何?”

    甘辉闻语,傲然抱拳道:“回禀阁部,效果如何,末将说出来,难免让人觉得自卖自夸,阁部还是问问别人觉得怎么样,更值得信服一些。”

    王彦哈哈大笑,遂即指一将问道:“这位将军觉得如何?”

    “回禀阁部,末将对甘将军的训练,佩服得五体投地!”那将领出列抱拳道。

    王彦看得出来,是发自肺腑之言,甘辉闻声漏出自得之色,王彦遂即笑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回禀阁部,末将林义,原来在闽海上讨生活,得知国姓爷在金夏招兵抗清之后,率领手下的一千余人前来投效,他们原来都是些放荡不羁,桀骜不驯,散漫惯了的人,但在甘将军手中,短短一月之间,就仿佛脱胎换骨了一般,完全变了个样子,之前的散漫、桀骜全都不见,一个个都能做到令行禁止,服从军法,实在令末将不得不佩服。”

    这员将领,不忘将自己的名字带上,好让当朝阁部,能对他有个映像,而王彦也明白,这林义原来是纵横海上的海盗,部下都是野惯了的悍匪,甘辉能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足见能力不凡。

    如此看来,郑成功这一万多新军,原本就有许多水性好,精通操船控船的水手和海盗,在经过甘辉几个月的训练,士卒很快就能形成战力。

    这样一来,王彦回到广州,乘着春耕未至,倒是可以立刻着手攻打漳州了。

    王彦笑了起来,“看来甘将军的练兵之法,确实不凡,本官希望甘将军能将操练的心得,整理整理,然后上个折子上来,本官相信陛下必定会对将军有所奖赏。”

    “诺~”甘辉连忙应下,脸上露出兴奋之色。

    这时郑成功遂即挥挥手,“好了,你们继续训练去吧。”

    待众人离去,郑成功就引着王彦,继续前行,不久之后,他们就来到一处海面之前,只见百艘战船,在海面上来回穿梭,一会变成人字,一会儿变成一字,显然是在演练水师战阵。

    郑氏纵横闽海多年,虽然分崩离析,但底子还在,有大量精通航海,操船、控帆的人才,郑成功只要稍加整顿,就能形成一支能征惯战的水师,而反观王彦虽然投入也不少,但要形成一支雄霸南洋的水师,却十分艰难,其关键问题,就是缺少海上的人才,缺少经验老道的水手,缺少熟悉航线的引航员。

    此时,王彦一来,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