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71章延平会战下

    王彦再次观察清兵之时,对面的骑兵已经奔上前来,一直到双方间隔不到五十步时方才停下。

    这个距离,鸟统、弓箭都能打到,十分危险,不需任何人吩咐,两边的骑士们早把主帅围在了中间。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何况是这么近的距离? 开战之前,两边各自窥视对方的阵型,这是堂堂之师对堂堂之师的默契,两边基本都不会攻击对方。 现在这个距离,甚至能看清对方面貌,穿什么衣甲,拿什么武器,但王彦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他脑子里只想着一个问题,博洛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不利于骑兵作战的地方,仍然摆出一个骑兵的攻击阵型,王彦观察许久,依然没有答案。

    他看见在陈兵耀武的清军骑兵之后,才是大队的步兵,以及一些大车,心中不解,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也并没有惧怕。

    在王彦窥视清军阵形的同时,博洛也在查看明军阵形,他也是先看军阵,见明军左右两翼与中军成品字型,然后是中军的大队步兵,骑兵则放在中军之后,在尾部两侧,各陈列五千骑兵,整个大阵如同一支短箭,前军与左右两翼似箭头,中军为箭身,后军骑兵为羽翼,是叠阵的一个变种。

    这种阵型起源于宋代,为南宋名将吴所创,屡次让金国骑兵吃了大亏,他看着明军摆出这样的阵型,不禁一阵头疼,知道王彦名不虚传。

    这时博洛将目光,移向眼前的明军骑兵,王彦一身风骚的打扮,一看就是军中主帅,很难不引起博洛的注意,于是他用马鞭指着披着红色战袍的王彦,回头问道:“穿红袍者王士衡呼?一副文人的酸臭模样。”

    身后投降的汉官,有见过王彦之人,立马回道:“贝勒爷,是王彦无疑,南明军中,未及三十,而统领大军者,只有王彦与郑成功两人。”

    博洛一声冷笑,对跟着的诸将说道:“尔等可看仔细了,将那王彦相貌牢记于心,等下本帅破了明军,你们谁擒下此人,官升三级~”

    “喳~”一众清将纷纷大喜。

    博洛见此满意的笑了笑,便不再观察,而是一扯缰绳调转马头,往本军奔去。

    博洛回到大军之前,遂即高声喝道:“大清朝的勇士们!前面就是南明最能打的王彦军,但在本帅眼里,他们就是一群胆小怯弱的羊羔,八旗的勇士,举起你们的战刀,告诉眼前的南蛮,谁才是天下间无敌的军队!这一仗,本帅令你们必须击败眼前的明军,许胜,不许败!”

    博洛纵马在阵前奔驰,边催动战马,边高声大呼,马蹄惊起一片尘土,那列于阵前的清军骑兵,目光随着他的身影而游动,纷纷挺起胸膛,握紧了长枪,发出阵阵呼喊,来回应博洛。

    “爱新觉罗~爱新觉罗~”满洲八旗用满语齐声大呼,当然其中也夹杂着汉八旗“必胜”的呼喊,清军的气势铺天盖地。

    此次出战,博洛为了尽快解决王彦这个麻烦,一反常态的没有先用绿营和降兵作战,而是一开始就派出了八旗兵作战,所以即便眼前的军队是南明最能打的王彦部,博洛也有必胜的信心!

    这时博洛将清兵的气势鼓动之后,遂即奔回中军,他翻身下马,边走边将马鞭丢给亲卫,见和托迎上来,立马问道:“重甲骑兵准备好了么?” “贝勒放心,已经在辅兵的帮助下全部装备齐全,随时可以发动冲击!”

    博洛满意的点点头,“很好,让他们做好准备,等轻骑兵扰乱了明军阵型,本帅要让他们不顾一切,将明军冲乱!”

    “喳,贝勒爷放心,明军没有重甲步兵,轻步兵跟本挡不住冲击!”

    清军阵中,鼓声和号角响成一片,嘹亮的号角声冲天而起,激荡的战鼓擂得震天响,让八旗兵个个血气上涌,就连胯下战马,也骚动起来,不住地划着蹄子!

    这时王彦也回到了明军之中,与博洛不同,他并没有在阵前奔走急呼。此时前面的步兵,正忙着设置据马,木桩,等等障碍,而明军以步对骑,须要的不是热血下的冲动,而是在紧张下的冷静。

    试想一下,如果士卒过于激动,而忘记了本身的位置和职责,对于配合严密的步军阵型,将没有一点好处。

    王彦观察敌阵之后,见观察了明军阵形的博洛,依然没有改变清兵的阵型,显然依旧准备用骑兵进攻,王彦虽然不理解他的行为,但还是下令道;“传本督将令,清兵十有**,要突袭薄弱的左右两翼,意图乱我大阵,命各军准备迎敌!”

    此时清军的战鼓慢慢急促起来,这是进攻的信号,从清兵阵中,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呼声,随着呼声的响起,布于军前的八旗骑兵缓缓离开本阵,呼喊着满、蒙、汉,各族的语言,向明军大阵逼来。

    明军将士见此,却稳如泰山,在可怕的安静之中,明军各部将领们,冷静地盯着袭来的敌骑,拔出佩刀,高举过头顶,等待清兵进入射程,士卒们则握紧了长矛和盾牌,后排的步弓手将箭壶里的羽箭插在地上,方便射完后立马取箭,他们一手操着弓,另一支手已经捏住了插在地上的箭杆,鸟统手则把火石拿出,准备给点燃火绳。

    在骑兵方面,满清的优势比大明确实要厉害很多,就眼前的八旗兵,就比王彦的督标精锐许多。

    战场狭窄,太多骑兵一齐杀入,反而会丧失迂回空间,清兵大阵中,有巴颜领的镶黄一部,有孟乔芳的镶红一部,有韩大勋的镶白,此外还满蒙各部八旗,合计四万多人,像是在进行八旗的展览。

    此时首先冲出的是,汉军镶红旗四千骑兵,他们在接近明军两里之时,开始提速,口中的号子声不曾间断,分为左右两路杀奔过来,果然如同王彦所说的那般,这是冲着左右两翼而来。 “放炮!” “搭箭!” “点火!” 此起彼伏的命令在明军阵中响起,士兵们几乎都在同一时间迅速将箭搭在弓弦上,而前面的佛朗机则开始一轮炮击。

    佛郎机小炮,有四个子统,也就是能快速发射四炮,四个子统,分别装着实心弹和散弹,射程从远到近,分别打在不同的距离上。

    蹄声轰隆而至,地皮似乎也被践踏得颤抖起来,明军大阵仍旧如恒古不移的磐石一般,巍然不动。

    阵前百门小佛郎机,发出一声声“喷~”的声音,不如红夷大炮那样震耳欲聋,却也硝烟弥漫,几万明军目睹着杀来的清兵被砸下战马,却静得出奇。 “敌近三百步,炮队撤,步弓手开弓,鸟统手准备~”各级军官扯起嗓子嚎出口令。 数千明军弓手,动作整齐划一,每一张弓都被扯得浑圆,弓箭手们有意将箭头抬高,这是要通过抛射的手段,增加射程,而且可以与鸟统手配合,鸟统打正面,而弓箭则吊杀后面的骑兵,形成火力交织。

    这种战术,对付轻装上阵的轻骑兵,是相当有效的。 此时清军骑兵,也开始在马上弯弓搭箭,他们是轻骑兵,自然不能承担冲阵的责任,而是要通过骑射,来扰乱明军阵形。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今天有点忙,只能食言了,明天再加更,感谢花满楼666,悦冻窝芯的打赏。)

第372章引蛇出洞

    王彦站在望车上,运目眺望,敌骑在损失不到百人之后,终于进入了火统的射程!

    世人常有疑问,为何掌握先进火器的明军,打不过清军的弓箭,其实早在多年前,戚继光已经做了说明,“鸟铳固优于矢,但铳精则胜于用矢。铳具不如式,习之不精,反不如矢,而让敌以长技矣。”

    也就是说,鸟铳质量好,训练足,那么鸟铳就优于弓箭;但如果鸟铳的质量差,训练又不足,那么就不如弓箭,会被弓箭所克。

    从万历年间开始,明朝的朝政已经日益**,贪官污吏横行,士绅阶层也特别爱财,不要说质量要求很高的火器了,连盔甲、弓箭等等战备物资无不缺斤少两,质量极差。

    王彦军中的火器,在经历多次战争之后,已经损毁大半,道是从葡萄牙人手中买来的小佛朗机炮,没有什么报废。

    现在王彦军中的鸟铳比例,已经只剩下三成,但淘汰掉劣质的鸟铳之后,剩下的都是精良。清军善射,胡化的汉八旗,也拥有很强的骑射能力,不过弓箭的射程却逊于明军火器,虽说鸟铳在远距离上也没有什么杀伤力,但这第一波攻击,清军必须承受! “点火~”前军的明军将领,紧张的注视着奔驰的清兵,心里末算着距离,突然重重地将手一挥,大声吼道:“放~”

    将领手中领旗一动,刹那之间,明军鸟铳手之间一阵火光闪现,片刻后,一片“砰~砰~”的铳声响起,青烟弥漫。

    两百余步外,分左右两路进攻的清军骑兵,已经提起了全速,如风一般卷向明军,他们听见统声,久惊战阵的老骑兵,立马将上身压低,紧紧握着弓箭等待着反击。

    弹雨打来,数十匹战马被击中,立马向前载倒下去,往往连人带马砸在地上,翻滚不已!

    一轮火枪的齐射,显然丝毫不能阻止这些在马背上打下偌大江山的清军骑兵,他们不散,不乱,仍旧飞马直奔两翼!

    在第一波弹与过后,清兵很快迎接到明军第二排鸟统手的攻击,与此同时,后排的步弓手也泼出一片箭雨,而奔驰中的清兵,也向明军大阵射出了第一波弓箭。

    腾空而起的箭林如同一块黑幕,竟一时遮挡住了太阳的光辉,清军终于结束了被动的局面,用骑射还击起来。

    箭矢冲击的力量加上利箭穿透,明军阵内,但凡中箭者,无不是透甲而过,直没入体内而亡,而清军骑兵也大批被射下战马。

    清军射完这一箭,距离明军大阵便只有百步之距离,而就在这时左右两路清兵,开始大动作地迂回。

    从直接冲击,改成绕阵而走,所有的清兵身体一翻,便躲到马的一面,明军无论是鸟统,还是弓箭,大多都射不到隐蔽的清兵,而只能打中战马。

    马上不坐人,自然减少了被射中的可能性,而在明军又一波箭雨之后,这些清兵又突然全部翻身上马,早以拉好的弓箭立马射出,骑术之精湛,弓马之娴熟,让王彦都一阵目瞪口呆。

    王彦原以为受地形的限制,清军骑兵必然大受限制,但没想到清军拐那么大一个弯,竟能如此灵活,前后相连没有丝毫间断!

    就在镶红开始迂回之时,清军阵中又有四千镶白杀出。

    望楼上,王士看见清兵的动作,显然是想用一波接一波的骑兵,以骑射袭扰,将明军阵型打乱,于是急道:“国公,任由清兵这样冲击下去,他冲完之后,立马换一支接着冲击,其军可以休息,而我军久战,时间一长,必然疲乏,大军一疲,则阵必乱,只守不攻也不是办法,不如让末将带五千督标杀出,以骑对骑!”

    叠阵法是由南宋吴氏兄弟所创,此阵的优劣王彦心里十分清楚,王士的对策,十分正确,此阵最稳妥的战术,就是以轻骑对轻骑,然后靠强弓硬弩来押住骑兵冲锋,如此一来,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只是现在王彦心里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诚然王士说的情况是实情,但清兵想要扰乱明阵也不是那么容易,毕竟明军是防守一方,又有火器和射程上的优势,就好比刚才的冲击,清军大概损失了两百骑,而明军则只损失一百多人,清军想要扰乱阵形,付出的伤亡肯定很大。

    完全靠轻骑兵来对付明军,即便是胜了,清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于博洛而言,八旗的姓命比金子贵,他不会打这样的仗。

    现在战争才刚刚开始,王彦在没有明白博洛的意图之前,他不会轻易将骑兵派出,所以摇头拒绝了王士的建议,“时机未到,再等等~” 督标一万骑兵,是王彦好不容易组建起来,虽说已经打过不少大战,但和八旗骑兵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就算王彦派督标出战,也未必打的过八旗兵,伤亡必定很大。

    虽然打仗肯定会有伤亡,但伤亡必须要对战事起到作用,才值得付出。

    此时最先杀出的镶红旗在抛出一片箭雨之后,然后又是一个大拐弯,往本阵奔去,稍作休整之后,再来进行下一次冲击。

    镶红旗脱离战阵的同时,满洲镶白旗又进入了明军射程,于是又开始了之前一样的步骤,而满八旗的骑射和马术,显然比汉八旗还要精锐。

    弓马骑射对于满人而言,他们是从小孩就开始接触,工夫自然娴熟无比。

    一旦进入弓箭射程,那起先还在马背上猫着腰的骑士立即直起了身子,手中弓似满月,箭如飞蝗! 明军中的士卒,多穿布甲,他们在给清骑造成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