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人对于银钱十分敏锐,他们很快就察觉到,如果这种银票真能如数兑换,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在广州赚到的银钱换成银票,然后再回去,在湖南、广西商行把银钱提出来,即便是商行会收取一些费用,但也远比自己运银要划算,要安全。

    苏观生在码头上站了片刻,查看了从南洋购来的米粮,又了解一下广州市舶司在七月的岁入情况,城内送银的车队终于来到码头。

    “看是和盛堂的周掌柜~”

    码头上的,一群商人见压着银两过来的老者顿时一声惊呼,显然老者在广州商界颇有威望。

    那老者向众人拱了拱手,走到钱东娄面前,遂即唱道:“悦盛行取银三万两,还请钱掌柜验收,另请钱掌柜交付三十两经办费用,以及十两运送费。”

    苏观生见那周掌柜用毛笔,在那银票上写下一行小字,亦是两人交接完成,心里不禁微微赞叹。

    一旁的葡萄牙商人见此,更是暗暗称奇,他不禁惊讶道:“哦~上帝,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传说,那是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他向拜占庭的皇帝诉说东方的富饶,并拿出一张纸片,告诉皇帝,这是东方的钱,皇帝哈哈大笑,将纸片投入火忠,纸片化为灰烬,然后皇帝拿出一金币在火上烧了烧,傲慢的说道,‘你这个傻瓜,你被东方人骗了,这才是钱!’马可波罗也笑道,‘尊贵的陛下,您刚才足足烧掉了一百金!’~哦~这居然是真的~我的上帝~”

    悦盛行于葡萄牙人的交易顺利完成,苏观生对遂即将两个掌柜,叫到身边问道:“你们在湖广可有分号?如果官府在广州存银百万,那可否从长沙将银钱取出来,其中经办费用又是多少?”

    两人闻语,立马一惊,二人都意识到这是天大的机遇,一旦接下,不仅十三家商行的名头打出去,就是每年为官府转运银两,带来的收入,恐怕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个~这个~”二人都是久经商场的人物,但面对的却是当朝阁部,而且两人,必竟不是当家之人,做不了主,虽然激动,却不敢隐满苏观生,于是说道:“十三行目前还没有开始夸省兑换的业务,具体的事情,我们也不敢保证,还需回去问问家主,还请阁部见谅。”

    苏观生闻言微微思索,觉得这样的大事,两个掌柜确实不能做主,于是点点头道:“那你们就回去问问你们的家主,让他们明天来府衙来拜会本堂,你二人也一并前来,知道了吗?”

    两人连忙跪拜,而刚才的对话之语,则引得周围的商人议论纷纷,只要是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知道,十三行恐怕要发了。 苏观生遂即走出人群,翻身上马,向城内而去,身后远远听见两人大喊,“多谢阁部的扶持!” 苏观生回头摆摆手,纵马就要回城,但远处的江面上,去忽然有大批船支从海口向广州驶来。。。。。。

    (感谢滋野三郎未裔的三章评价票,感谢滋野三郎未裔、不的了了,殊战之伤,悦动窝芯的打赏,感谢滋野三郎未裔的赠送章节,求月票,求推荐)

第332章闽中之变

    大雨过后的珠江口,显得甚为宽广,近百艘战船从江口驶入,船帆遮蔽江面,蔚为壮观,使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苏观生见此,不禁一阵疑惑,他望着远处的船只,乃是广东水师的战船,可平时水师基本不会进入珠江,今日为何要百艘战船一同驶入,甚至不惜阻塞珠江航道。

    在王彦的集团之中,除了王彦之外,其手下之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以及在朝廷中拥有特别地位的人才,特别是缺少能够支起一方政务的大文臣。

    这道不是说,王彦麾下的人物不堪重用,而是他们的资历太浅,没有能够掌控一方的威望。

    在王彦离开粤地之时,他其实已经将粤地的权利,移交给了苏观生,而不是他的心腹刘顺。

    刘顺的能力毕竟有限,他撑不起广东一地的大局,而苏观生在官场上打滚多年,从地方做到中央,有着丰富的行政经营和大局观,因而无论刘顺、还是施琅都得接受他的节制。

    这时苏观生,不禁从新从下马,脸上漏出不快之色,回头对身边护卫道:“打旗语,问水师为何驶入航道?”

    广南市舶司经历了大半年的发展,已经稳定下来,贸易量每天都在增长,算得上是苏观生心头之肉,他见水师堵塞航道,影响了贸易,自然心里不快。

    他身边的士卒,自然不懂水师的旗语,于是连忙抱拳应下,而后跑去寻码头值哨的军官,他们要维持航道秩序,所以能够识别运用旗语。

    这大半年,施琅统领的水师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从来没有什么孟浪之举,今日的举动,却让苏观生脸色沉了下来。

    这时,方才离去的士卒却跑回来单膝跪地道:“回禀阁部,水师打旗语说,请阁部上船,有大事商议!”

    苏观生闻语,心头更是疑惑,有什么大事,施琅不能向他禀报,反而让他上船商议,他实在搞不清楚施琅唱什么把戏。

    这时一旁的一名官员却提心吊胆道:“阁部,不会是要哗变吧~”

    施琅原来是郑氏的千户,听那官员一说,苏观生心里不禁一紧,心想,“莫不是郑芝龙许下什么好处,施琅准备复投郑氏?”

    陈邦彦见苏观生眉头皱了起来,却连忙说道:“阁部,水师之中,多是楚国公旧部,副将俞方棋乃是国公心腹,就算施琅要哗变,他也会出来阻止,再者施琅以千户之位,提拔为广东水师总兵官,这都是国公的恩惠,他不可能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来!”

    “有理~”苏观生点点头,但他心里却更加疑惑,于是皱眉道:“备船,本官就去看看施琅要搞什么名堂!”

    水师一直巡视粤海,几个月来从来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今天却做出这样的事情,还要求苏观生上船商议,实在是太过反常。

    不多时,士卒便备好了小船,苏观生遂即与陈邦彦一起登船,士卒摇着船橹,慢慢向水师靠拢过去。

    等船靠近了,福船上遂即放下木板,苏观生、陈邦彦在士卒的搀扶下,登上水师大船。

    甲板上,施琅、俞方棋脸上都显得有些焦急,他们见二人登船,连忙迎了上来,行礼道:“阁部恕罪,事出突然,末将也是乱了方寸,才冒然率领船队驶入珠江~”

    “施将军是水师总兵官,怎么如此孟浪~”苏观生责备一番,可他心里也更加疑惑了,他眉头紧皱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施琅见此,神情凝重道:“郑芝龙降清了~”

    “什么?”

    “阁部,郑芝龙降清,福京大变,总兵林察护送唐王、邓王、周王、益王、辽王乘船避祸,正好遇见末将率领水师巡视粤海,末将不知如何是好,才率领船队直接驶入珠江,来寻阁部商议应对策略。”

    “福京有变?”苏观生闻语,如天雷轰顶,脸色一下煞白,他嘴唇有些颤抖的说道:“那陛下呢?”

    施琅闻语,恍惚道:“不知~”

    苏观生腿脚顿时一软,幸得身后同样脸色大白的,陈邦彦扶住,才没有跌坐在地,失去威严。

    “阁部~”一众将官见此,也顿时一声惊呼,苏观生稍微缓过来,整个人仿佛一下老了十岁,他慌忙道:“施将军,本官要面见唐王,另外立马派人将刘将军招回广州,商议勤王~”

    “诺,卑职这就去办~”

    一旁的陈邦彦现在已经明白,施琅为何要让苏观生上船商议,因为郑芝龙投清,福京生变,陛下踪迹不明的消息,实在太过震惊了。

    这其中有多种可能,其一陛下目前尚无生命之危,正逃往广东或者江西,那他们就得做好接驾的准备,以及对抗从福建杀来的清兵,还要防止有人在消息不明的情况下,拥立新君。

    其二是陛下已经落入清军之手,甚至遇害。那

    他们就要从剩下的宗藩中,再寻找一人,拥立为新主,而为了避免重演福潞之争、唐鲁之争的祸端,他们同样需要封锁消息,避免诸藩相争。

    无论是那种情况,福京的消息都不能泄露出去,否则对整个南明都是天大的打击,必然引起混乱和士绅百姓的惊慌。

    陈邦彦不禁看了施琅一眼,遂即对他说道:“施总兵,水师还是不要进入广州,在阁部做出应对之策前,也不能靠岸,确保消息不被泄露!”

    “是~”施琅闻语,点了点头,“多谢岩野先生的提醒~”

    唐王朱聿乃是隆武皇帝之弟,隆武登基之后,他承袭唐番爵位,被封为唐王。

    船舱里,席地坐着几位从福京逃出的宗藩和大臣,他们神色都有一些狼狈,苏观生进入船舱,作揖一礼,便急问道:“诸位殿下,陛下何在?曾皇后何在?太子琳源何在?”

    大明大臣与宗藩之间有着一套礼仪,但这时苏观生却没有时间讲究那些细枝末节,他一连发出三问,可见心中的焦急,可见方寸以乱。

    一众宗藩,都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只有坐在中间的唐王朱聿微微正了正身,说道:“苏阁部不必惊慌,陛下有大将王元章护卫,正奔江西而去,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

    (感谢书山勤攀登、滋野三郎未裔、悦冻窝芯的打赏)

第333章桂藩监国

    自郑成功入安平城,对郑芝龙进行最后一次劝谏,反被郑芝龙囚禁在安平城之后,福京朝廷便知道郑氏投清,已经无法挽回。

    隆武与心腹大臣商议之后,没有等派入湖广的使者送回迎驾军的消息,便匆匆忙忙的带着皇后、太子、以及少数大臣,以支援江西的名义移驾延平。

    此地远离福京,郑氏势力比较薄弱,相对安全,而且接近江西,方便随时进入赣南,但皇帝前脚刚离开福京,郑芝龙便让仙霞关守将放开关门,纵清兵入关,沿途守卫关卡的郑军纷纷退往安平,纵容清兵直驱福京城下。

    一众宗藩、大臣慌忙之间,纷纷坐船而逃,好在郑芝龙虽然与清廷达成协议,但他也不知清廷到底给他什么位置,因而聚兵于安平一带,佣兵自重,想要继续做福建之王,所以没有分兵配合清兵作战。

    苏观生从唐王口中,得知隆武帝被御林军右都督王威领着五千精锐,护送着逃亡江西,心里稍微安定。

    王威是王彦手下最早的将领,手下兵马从青州便跟随王彦,可以算是精锐之师,也算有了一些保障。

    为了保证福建的消息,不会传入广东,甚至是西南,苏观生与施琅商议一番,便决定先将诸王留在船上,而他则返回广州,先弄清陛下的消息,并联络南明的重臣,来商议应对闽中之变的策略。

    苏观生有些失神的回到广州,然后立马传令潮汕地区,严密封锁从福建来的通道,做好迎击清兵的准备。

    一时间,广州城内,快马四出,带着闽中之变的消息,传往湖广、广西,并有大批哨探进入福建,打探皇帝的消息。

    如此几日之后,虽然苏观生对消息进行了封锁,但闽中之变的消息还是如长了翅膀一样,在短短数天时间内便传遍了两广之地。粤桂之地,无不为之震惊,官绅百姓痛斥郑芝龙丧心病狂,卖国卖君,号召天下人共讨之。

    消息之所以泄露,是因为大学士何吾驺与圣驾分离,回到了广东。

    他本来患有足疾,在随同陛下奔逃的过程中,又坠马受伤,不能跟随队伍继续前往江西,便被家人从小路带回老家广东。

    之前苏观生已经将闽中之变的消息,传递给了各地督抚,但信息中说陛下已经移驾江西,但这次何吾驺带回的消息则是,清军在汀州追上圣驾,御林军右都督王元章率五千兵马,与清兵激战,副将周之藩、将军熊纬战死,帝妃沈嫔、陈嫔失散,大臣、公卿死伤甚众,王元章紧紧带着一千残兵,护卫陛下、皇后、太子逃往江西。

    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两广立马动荡,因为天子的安危,已经不确定起来。

    广州,布政使衙门,广东巡抚顾元镜匆匆来到布政使官房。

    自从王彦入粤之后,顾元镜便被架空,基本不理事,王彦入楚之后,广东的权利则转移到布政使苏观生手中,这次他来布政使的府邸,便是苏观生相召。

    这时侍卫见顾元镜到来,连忙禀报,“阁部,顾抚台来了!”

    ?“请进!”房间里传来苏观生的声音。 顾元镜快步走进房间,只见朱聿也在房中,他连忙躬身施礼道:“臣参见唐王殿下!”

    闽中之变的消息已经传便两广,唐王一行留在船上也没有作用,苏观生遂即将唐王等宗藩,接入广州。

    苏观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