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军于船上,放箭,开炮,喷火,大批的清兵不是落水,就是被打死,高第见根本没得打,甚至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于是急忙命令士卒往北岸摇橹,想要逃到岸上。

    清军野战厉害,但水战基本残废,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高第乘着一艘小船,却被明将陈友龙发现,他连忙指挥手下,便见四名鸟统手来的船头,单膝跪地,抬枪击发,顿时就将摇橹的清兵打死,尸体跌入水中。

    高第见此,大为惊恐,张望之下,见船上却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顿时肝胆俱裂,连忙跌跌撞撞的跑到船尾,亲自摇橹,但他是标准的北方人,摇橹半天,船在水流的作用下,反而更加靠近了明军,这使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轰!’苍山船与高第的小船撞在一起,船舷被撞的碎木四溅,整个小船,都侧翘起来,但苍山船余势未消,又继续向前走了一丈有余,才慢慢停下。 撞击的冲击力,使的船上的明军纷纷摔倒,船体发出一阵的吱吱嘎嘎声,而小船上的高第,则早以跌入江中。

    船上的陈友龙见此,立马大喜,他将头盔往船上一扔,大笑道:“此天赐之功也!今擒下此贼,伯爵之位,唾手可得矣~”,说完,他便一下跳入水中,去抓在江水中拼命扑腾、呼喊的高第。

    岸上明军大营处,鳌拜领着五千骑兵,疾驰的冲向大营,每名清兵手中,都拿着火把,他们奔到营前,立马将火把投入营中,顿时火光一片。

    几名清兵奔到寨墙处,抛出一个个绳索牵着的铁钩,挂在寨墙上,然后便抽打战马,往回奔去。数十匹战马的拉扯之下,寨墙立马摇摇欲倒,最后连着打入地下的木桩,也被拉了起来。

    一段十多米的寨墙,几息之间就被骑兵拉倒,鳌拜顿时指挥兵马往营中猛冲,但在倒掉的寨墙之后,一队队明军却已经结好了战阵。

    “放~”盾墙之后,一名明军千户,大声一呼,一队鸟统手立马打出一阵排枪,而他们一放完,第二队又立马将枪口端起,再次打出一排弹雨。

    冲入营内的清骑顿时就被放倒一半,鳌拜虽然样貌粗犷,但心思其实比较细密,他靠着勇力获得了巴图鲁的称号,但其实他脑子也非常灵活,是满清内部中比较有聪明的一类人。

    他冲进营来,立马就被一阵弹雨打懵,前面明军结成阵型,他又不是重甲骑兵,想要冲过去,那就是找死。

    这时他哪里还不明白,明军早有防备,于是立马招呼一声,便调转马头,整个身子也都到了马的侧面。

    这时大营四周,又开始爆发出明军的喊杀声,而从营内逃出的清兵,与冲到缺口的清兵,立马一阵混乱。

    清兵听见左右两侧,都传出明军的喊杀声,纷纷惊慌无比,鳌拜引着清骑一路混战,夺路而逃。

    清兵败兵狂奔一里,却忽见一彪军马,尽打明旗,截住他的去路,为首一将,身长七尺,面若刀削,正是大将李过。他在江夏一战中表现不佳,正须借鳌拜之头,来证明自身能力。

    两军相遇,大杀一阵,李过麾下游击卢飞,见鳌拜势不可挡,连杀数位明军,顿时大怒,拍马挺枪来战鳌拜,斗十合,被一刀砍中胸口,坠马而亡。

    鳌拜虽然厉害,但李过人多,却逐渐将清军围了起来,可就在这时,却忽然有一支清兵从后杀来,原来是奉命接应的昂邦章京伊尔根觉罗阿山,见情况不对,前来救援。

    一时间,三波人马混战,但清兵见王彦领着大营内的明军赶来,不敢恋战,死战逃脱。

    清营,阿济格闻鳌拜败回,高第被擒,顿时大惊,遂即与听从吴三桂之言,连夜移师浮桥,大军徐徐退到汉水北岸。

第326章激战万安

    东面天空终于泛起了鱼肚白,天空中乌云笼罩着大地,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卯时来临,清军主营内又响起了咚!咚!咚!的巨大战鼓声。

    各营士兵如蚁聚集,迅速在大营中排列阵型,清军将大批的攻城器械,以及搭建的观战台,推到万安城北面两里之外。

    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声恒等部攻占江西重镇吉安,此后汇集总兵柯永盛部,大军挺进赣南。

    四月,万合失陷,沿溪失陷,五月,南赣巡抚李永茂命令副将徐必达扼守泰和,不几日,知县战死,泰和又陷。

    清军沿着赣水,逆流而来,沿途州县俱被攻破,徐必达退守万安。

    六月金声恒围万安,必达死守,然清兵甚众,逐渐无法支撑,坐镇赣州的赣督万元吉与大学士扬廷麟商议,认为万安乃赣州最后的屏障,遂即扬廷麟率云南、两广援军一万人,入援万安。

    如今在万安城下,一万三千明军,已经与五万清兵,在城上拉锯了二十多天。

    万安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城上城下,到处都是折断的兵器,毁坏的旌旗,以及乌黑了的血迹。

    此时攻打万安的主将已经换成了从湖广逃入江西的勒克德浑,他虽然战败,但清廷现在还没责罚下来,而金声恒也不明白勒克德浑的处境和遭遇,只是对方是清廷贝勒,加之勒克德浑严密封锁他在武昌战败的消息,很快就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

    本来江西之地,金声恒可称第一,但现在却来了勒克德浑和三千八旗大爷,他的地位立马降低下来。

    对此,他心里十分不快,写信送往南京,询问江南总督洪承畴,清廷为什么会不通知一声,就派勒克德浑入赣。

    古时讯息不便,金声恒想要得到回复,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勒克德浑却急于借助江西战场,建立战功,好用来将功补过。

    金声恒手上的兵力,很快就被勒克德浑利用他贝勒的身份,剥夺大半,耿继茂、沈永忠都被他安插进绿营之中,掌握大批兵马。 此时勒克德浑并不在搭建的高台上,而是带着十几名将领骑马巡视万安县城。 二十余日的攻打,已经让勒克德浑失去了耐心,他今日就要一举拿下万安,然后攻取赣州,占领江西全境。 万安县城不高,城墙大约两丈五尺,墙体也不够宽厚,城头只能容两辆马车并行,火炮等守城器械几乎没有,城下也有护城河,但只有一丈五尺宽,而在二十余日的攻打之中,河内布满了尖桩的护城河,早以被泥土填平,墙朵也被炮弹消掉,城墙甚至出现了裂痕。

    勒克德浑围着城墙转了一圈,心里已经有数,在清军入侵之前,赣南之地承平日久,对于战争根本没有多少准备,而本就陈旧的老城墙,在二十多日的猛轰之后,已经到了极限,虽然城头上密密麻麻站满了明军士卒,他们人人张弓搭箭,警惕而不安地注视着城外的清军慢慢聚集,但勒克德浑知道,破城就在今日。 这时,已经被提拔统领一万绿营的耿继茂,飞奔来报,“启禀贝勒,各营已准备就绪!” 勒克德浑看了看,阴暗的天空,遂即说道:“开战吧!”

    片刻后,惊天动地的鼓声再次响起‘咚~咚~咚~’鼓声并不急促,但它却显得十分低沉有力,动人魂魄,让城头的明军士卒,不禁紧紧握住了手中的武器。 这时勒克德浑遂即领着一众将领,往远处的高台而去,他转身间,眼角余光,却发现身后的金声恒脸色有些沉闷,于是不禁冷声问道:“金提督对本帅有什么不满吗?”

    金声恒闻语,微微一惊,连忙说道:“奴才不敢~只是末将有些疑问~自古攻城,多用围三缺一,网开一面之法,避免敌人死战,贝勒为何要四面攻打,使城内明军玉石俱焚呢?”

    攻城的绿营虽然由耿继茂、沈永忠统领,但其实是金声恒的兵马,勒克德浑这样攻城,无疑会使清兵死伤惨重,这损失的都是金声恒的旧部,所以他心中有很大的意见。

    “哼~”勒克德浑冷冷道:“看来金提督对本帅掌握指挥之权,十分不满啊~”

    此时清兵已经如潮水般杀向城池,数万攻城军队,如同蚂蚁一般向城池移动,犹如卷起的巨浪,拍击这万安小城。

    清兵中,冲在最前的是,三千大盾兵,三千弓手、鸟统手,由于城头没有什么火炮,箭矢和弹雨便成了攻城军队的最大威胁,防御并压制住城头的弓箭,便成了两只清兵的主要任务。 两京失陷,工部、神机营,造炮、造统的官员、工匠、作坊,几乎损失殆尽,大明在火器方面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许多新募的军队,都是大刀长矛,甚至连弓箭也十分稀少,而万安城内,虽然大都是正规官军,但也好不了多少。

    “放箭~”城头的明军将校,发出声声嘶吼,仿佛声音大些,箭矢就能多杀些清兵一般。 这时城头箭如疾雨,铺天盖地的射向城下,城下的清兵在奔跑中顶起大盾,而后在距离城墙五十步处,将大盾固定在地上,瞬间形成一道盾墙。

    此时,躲在大盾后面的清兵立马弯弓抛射,城上城下箭矢如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漫天飞舞的箭网,而随着清军火炮的响起,城头明军在箭雨和大炮的轰击下,伤亡立马加大,城头的箭势渐渐被压制下来。

    时援赣滇军赵印选,胡一清守卫北城,赵印选亲自在城上指挥,炮弹轰击在身旁,砸的碎石飞溅,将军脸上满是硝烟,他见城头完全被压制,急得大吼连连,“放箭,给我压制住清狗!” 就在这时,一支流矢从城垛内窜出,赵印选避之不及,这支箭正射中他的他的胸前,他大叫一声,跌坐在地上,身边家丁见此,吓得纷纷涌上,将赵印选护卫住,并抬下城去。

    胡一清见此,顿时大惊,连忙从敌楼里冲出,大叫道:“众军不要慌乱,本将在此,给我继续射箭~”

第327章赣南之危

    高台上,金声恒听了勒克德浑之语,连连赔罪,口道不敢,勒克德浑见此微微冷笑,他就是要打击金声恒的权威,彻底掌握江西的清兵,只要他有四五万人马在手,就算清廷想要责罚他,也会稍微有所顾忌。

    这时他微微冷哼一声,遂即向后一挥手,高台上的旗手立马挥动战旗,鼓声顿时再次响起,变换成急促起来鼓点,战鼓急擂,这是发动攻城的命令。 东城外,耿继茂大吼道:“攻城!”

    城下清兵便推着巢车和攻城槌,抬着攻城梯,以队为单位,近五千清军扛着百架攻城梯向城头如潮水奔去。 护城河在之前的攻击中,早以被填平,清兵一只手,抬着梯子,一支手拿着战刀,后面是大队刀盾手,发足狂奔。

    关宁、江北四镇、武昌左镇,原本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他们与后金,与流贼打了二十余年,从士卒到军官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而当他们投降清廷之后,大明的处境可想而知。

    秦国练兵,男子十五赴籍,成为耕卒,二十为正卒,等于秦兵在正式入伍之前,已经当了五年的预备役,而成了正卒之后,依然不能称为精兵,还得先在地方服役一年,维持治安接受训练,然后才能成为戍卒,或者服役于边疆,或者成为戍卫都城的帝国精锐。

    秦国用七年时间,才将一个农人,训练成精锐的战士,古代士卒,并不象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士卒得懂队列,掌握快行、慢行、跑步的节奏,保持行列的整齐,起座跪伏,都要遵循命令,战争不是打群架,几万人交织的战场,队列不整,将领如何指挥?

    除此之外,战场上基本听不到将帅的声音,军队行动全靠金鼓的声音,战旗的挥舞,士卒要通过鼓声的轻重缓急,根据旗帜的挥动,来判断命令。

    就这些基本的要求,就算是一个现代人也不一定内在短时间内学会,军训一个月,也只能踢踢正步,喊喊口号而已。

    完成这些,还有大军列大阵,每个士卒要在几万人的队伍之中明确自己的位置,还要懂得阵型的变换,这有多难?

    即便是上面都会,也还得历经战阵,使得士卒经历杀戮,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王彦能在湖广击败清军,靠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因为他收编了一支久经战阵的顺军。

    在赣南,明军与清兵的差距有多大,一个是与流贼作战多年的左部叛军,一个则是一群基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农夫,实力根本不城正比。

    南京失陷以来,明军败多胜少,鲁监国二十多万浙兵烟消云散,就是因为新募之兵,实在是打不过久经战阵的清兵。

    赣南的情况就是如此,万元吉苦苦支撑,看上去兵马与清兵相当,但士卒的质量却存在巨大的差别。

    城池连连失陷,也不是因为不抗清,而是真的干不过,无论将领还是士卒,都太缺少经验。

    抵抗过的城池,都要屠城,这是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