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秘密商谈去矣。”

    何腾蛟闻语,脸色立马一变,心中顿时火起,他一把将案上砚台砸在地上,便咬牙切齿的道:“好你个王士衡,居然把主意打到本督大将身上,简直欺人太甚也~”

    傅上瑞听了,脸上却是一阵惨白,“这些闯逆余孽,果然不能重用啊!”

    郝摇旗、马进忠、王进才三部都是被何腾蛟收编的顺军余部,有青壮兵马六万多人,战了何腾蛟兵力的一大半,如果他们不稳,何腾蛟便彻底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感谢shyion、殊战之殇,悦冻窝芯,最后的轻语的打赏,感谢黄style,萧筱暗的月票,书友群160522963)

第266章决意出兵

    何腾蛟部被王彦堵在岳州两个月,只靠一城之地,却要养十万兵,虽说之前王彦在岳州屯放了一些粮草,但到此时却也捉襟见肘起来。

    何腾蛟不相信流寇,重用南人,所以在岳州十万明军之中,各部的待遇,难免就有了亲疏之分。

    起初郝摇旗、王进才、马进忠三部人的待遇,还算可以,比之当初被何腾蛟排挤北上的顺军,要好上数倍不止,使他们心里都十分庆幸,能够跟随何腾蛟,而不是跟随堵胤锡在湘北吃苦。

    只是郝摇旗等人没有庆幸多久,局势便随着王彦入楚,领着李过、高一攻等部与清兵接连大战,而发生变化。

    短短几月之间,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等人都封了侯爵,其他将领也多位列伯爵,而他们的地位,却并没有得到什么提升。

    何腾蛟全军被堵在岳州之后,郝摇旗等人的处境,便更加不好了,城中粮草日益消耗,何部兵马内部的亲疏便体现出来。

    黄朝宣、张先壁等部吃干的,郝摇旗等部便只能喝稀的,他们这时再看跟着王彦加官进爵,衣食无忧的李过等部,心中难免羡慕,难免对何腾蛟生出怨言。

    岳州府衙里,何腾蛟得知王彦联络郝摇旗等人之后,不禁大发雷霆,但却又不敢轻举妄动。

    何腾蛟本就不信任流贼出身的将领,他知道眼下岳州的处境,自然也知道他厚此薄彼之举,难免使郝摇旗等人不快,他已经无法确定,郝摇旗等人再与王彦相谈之后,是否还会对他效忠。

    何腾蛟的愤怒,来源于他的无能为力,他一阵发泄之后,不禁颓然坐下,“本督就知道,王彦必有后手,这一招,真是釜底抽薪也~”

    傅上瑞见何腾蛟如此,已经是服输之态,这时也冷静下来,他唆使何腾蛟与王彦争斗,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权利。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万事追其本源,多离不开一个利字。

    傅上瑞是何腾蛟的心腹,对他而言,只有何腾蛟的权利越大,他所有的权利也会跟着得到提升。

    这时他已经冷静下来,他也没有想到王彦如此难以对付,使他们根本没有占据上风的机会,傅上瑞已经是湖北巡抚,他绝不愿意只窝在一个小小的岳州城中。

    “督师,趁着王彦刚与郝摇旗接触,大军军心未变,立马答应王彦出兵的要求,督师今后还能掌握岳州、武昌之地。”傅上瑞态度大变道。

    何腾蛟闻语,不禁微微皱眉,“禧徵不是反对出兵,要重新夺回湖南吗?”

    “督师,如今王彦正与郝摇旗商量,一旦他们达成协议,督师手下兵马立马少去一多半,到时还怎么拿回湖南?”傅上瑞投机倒把的本性,使他看到无利可图之后,立马退而求次道:“王彦既然答应打下武昌,便让给督师治理,那督师便暂且答应下来,既可以多武昌一地养兵,又能从王彦手中要来一批粮草,暂时稳定郝摇旗等人,这是眼下唯一的破局之法了。”

    傅上瑞的态度说变就变,完全没有什么底线,只看利益,但何腾蛟闻语,脸上却一阵变化,绕了这么一大圈,最后还是要发兵,而且条件远不如当初,使他心中说不出的郁闷。

    “督师怎么办?”一旁的黄朝宣,见何腾蛟沉默,不禁开口问道。

    何腾蛟见此,才叹了口气道:“舆,你走一趟,告知楚国公,本督愿意出兵,请他明日再来商谈。”

    黄朝宣闻语,遂即抱拳应道:“诺~末将这就过去~”说完,他便退出了大堂,去寻王彦。

    岳州因为之前的守卫战,城内不少房屋都在战斗中被拆除,所以城中留下了大片的空地。

    郝摇旗部,便驻扎在城南军营和大片空地之上,王彦对岳州城内的布局十分了解,所以很容易便找了过来。

    郝摇旗等人,对于王彦的到来,心里十分惊讶,但王彦毕竟是楚国公,便将他迎入帐中,而后又找来马进忠,王进才一起交谈。

    大帐内,郝摇旗将主位让给王彦,他则坐在下面,抱拳问道:“末将等人,不知国公爷深夜到访,可有什么事情吩咐?”

    王彦闻言,笑道:“无它,本督欲与何督师一起出兵,攻拔武昌城,又听说督师军中缺粮,所以过来看看。”

    郝摇旗等人闻语,不禁相互看了一眼,而后道:“国公也只我等缺粮?”

    马进忠道:“国公有所不知,这城里虽然缺粮,却不是每部都缺,最苦的还是某等三部。”

    王进才亦道:“不错,某等出身不好,在督师手下难免遭受歧视,不过某听说国公麾下,对李将军、高将军,却是一视同仁,粮饷俱足,实在让某等羡慕。”

    王彦听三人之语,明显想归于他的麾下,心中不禁微微一笑。

    他虽然很想将三部人马收入麾下,但却不是现在,这三人手下兵马,多者三万、少者一万,合计六万多人。

    王彦将他们招过来,要以何种官爵相待?

    郝摇旗、王进才,在顺军中的地位并不高,只是裨将,但他们手上人马,却比李过等人多。

    王彦给他们高官,李过等人心里难免不快,但官职给低了,郝摇旗等人又会不服,将领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王彦没有理清策略之前,不可能贸然收下三部。

    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王彦现在必须要稳住何腾蛟,如果他收编三部,等于挖了何腾蛟的墙角,他们的关系变彻底无法缓和,到时王彦在前面作战,何腾蛟到后面捣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王彦在夜里来见郝摇旗等人,并非是要收编三部,而是故意引起何腾蛟的误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逼何腾蛟无条件的同意出兵。

    这时王彦看着三人,不禁微微一笑,“粮草之事,三位将军不必担心,等本督大军一到,便让人送一部分过来,保证将士们不会挨饿,如何?”

    有粮可吃,郝摇旗等人自然高兴,但他们刚才已经如此明显的暗示,王彦却不作回应,这让他们脸上都疑惑起来。

    这时三人互看一眼,不禁要问,“难道楚国公不是来拉拢收编他们的吗?”

    正当三人疑惑时,何腾蛟派来的黄朝宣,却来到营外,郝摇旗得了卫士禀告,遂即放他进来。

    黄朝宣来到帐中,看见王彦,便行礼道:“启禀楚国公,末将奉督师之命,前来告知国公,督师同意国公的条件,答应出兵攻拔武昌矣。”

    王彦闻语,嘴角顿时上扬,漏出一丝得意之色。

第267章鳌拜

    且说何腾蛟答应出兵,王彦随与他商议同攻武昌,并答应打下之后,将武昌城作为楚督行辕,许他安设官吏,经营周边府县,而何腾蛟则不再过问湖南之事。

    双方达成条件,关系随之得到一丝缓解。

    次日王彦大军至岳州,何腾蛟留嫡系黄朝宣、张先壁、曹志建等部两万多人留守岳州,命郝摇旗、王进才、马进忠、刘承胤等部七万余众,会同王彦六万大军,加上十多万民夫,浩浩荡荡的杀向武昌。

    何腾蛟担心王彦通过武昌之战,吞并他手下兵马,又担心王彦打下武昌之后,不实行之前诺言,所以他留傅上瑞坐镇岳州,自己与大军一同东下。

    长江之上,舟船数百艘,岸上大军蔓延,两杆大纛旗,一书粤省总镇楚国公王,一书湖广总督定兴候何。

    沿途士绅百姓,不知王彦与何腾蛟之间复杂的关系,他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只以为两督东征,无不喜极而泣。

    自剃发令以来,不少不愿剃发遁入山中的士子,也从荒山中奔出,大哭曰:“南望一载,王师终至矣~”

    一时间,明军合计十三万,号称三十万众,蔽江东下,声势震天,所过州县闻风而降,直驱武昌城下。

    在王彦与何腾蛟东下之时,在樊城北面绵延的大山之间,数十名秃头小辫,重环垂耳的虏骑,出现在山口之处,运目向南跳望。

    他们一人两马,备有长枪,战刀,弓箭,身上戾气四射,一看就绝非善类。

    这时其中一骑,对着似是头领的恶汉,叽叽歪歪的说了一通鸟语,那恶汉一挥手,数十名虏骑便从山口一拥而下,飞快的奔向山口外的小村落。

    待虏骑冲下,一身穿马褂满帽子的中年胖子却打马上前,来到恶汉身边,献媚的笑着行礼道:“护军大人,出来这个山口,往南五十里,便是樊城了。”

    恶汉闻语,眯着眼点了点头,“牛金星,你很不错,这条路比去年英亲王走的那一条要好走许多,也近上一些。这次你立功不小,以后就不用跟着你儿子,到我军中做个文书参谋吧~”

    那中年胖子正是大顺朝曾经的丞相牛金星,他擅自脱离大顺军,向清廷投降之后,因为名声太臭,所以清廷没有给他安排官职,而是给他儿子牛,一个黄州知府。

    王彦入楚之后,搅动风云,历史发生变化,本该在黄州的牛升为湖广粮储道,前往鄂北征粮,结果适逢高一功扫荡襄樊,牛便带着牛金星逃到了新野。

    英亲王阿济格与吴三桂从陕西,经过邓州,进入新野之后,牛金星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便立马前往营中求见。

    阿济格正要派遣护军统领鳌拜南下查看明军动向,而大顺军曾经经营襄阳不少时间,所以便正好派牛金星同往。

    这时牛金星,听了鳌拜之语,顿时大喜道:“奴才谢过主子提拔。”

    鳌拜闻言,不禁哈哈大笑,昔日大顺丞相,唤他为主子,着实是一件大快人心之事。

    自皇太极暴毙以来,鳌拜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

    清朝之中摄政王多尔衮掌权,鳌拜是两黄旗之人,乃是皇太极心腹,皇太极死后,便是肃亲王豪格的人,在朝中自然受到多尔衮打压。

    顺治元年,大清入关,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败顺军,立有大功,结果却不仅没有封赏,反而因为英亲王谎报军情和侮辱顺治之事,遭受牵连,罚银百两。

    这次他本来是要跟随肃亲王豪格入川攻打张献忠,但多尔衮却担心豪格力量太强,将他再次调到阿济格帐下听命。

    对此鳌拜心里十分不快,不过好在英亲王虽是多尔衮的兄长,但关系上却并不与多尔衮、多铎亲近,加上他之前就曾跟随过阿济格作战,所以心里上也没有到不能接受的地步。

    这时在鳌拜与牛金星驻立在山口之时,数十名虏骑已经冲入村落之中,村中顿时惨叫连连。

    村子中央,一群村民正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却没想到这般变化,一个个被突然杀入的骑兵吓的魂飞魄散。

    虏骑进村之后,见人便砍,百姓慌忙四散,一名小童见自家阿公,被清兵一下砍去脑袋,鲜血飞溅到他的脸上,顿时吓得哇哇大哭,可他才哭几声,一名清军便冲到他的身前,狰狞的操控战马,直接踩下,小童片刻间就变成了一堆肉泥。

    一时间,村子里哭声、惨叫声连成一片,昔日平静的村落,转眼间就成了人间炼狱。

    这个村子之中,不过十来户,百口多人,片刻间就被虏骑杀去大半,一群惊慌失措的百姓见此,或躲入屋中,或是惊恐嚎哭的向村子外面跑去,但他们很快就被虏骑追上来,杀去多半,只有五名年亲一些的汉子跑了出来。

    山口处,鳌拜看着逃跑的大明百姓,嘴角漏出一丝残忍之色,而后突然一夹马腹,便纵马追杀过去。

    五名百姓惊恐的向前奔逃,但他们又怎么可能跑过鳌拜的战马,牛金星只见他一边驰骋一边弯弓,咻咻咻~的连发四箭,瞬间便射翻四人。

    剩下的一名汉子见此,心中顿时大为惊恐,发疯似的向前逃窜,但他未跑出几步,整个身体便猛然向前栽倒下去,一支羽箭已经从后面洞穿了他的胸膛。

    鳌拜像射杀猎物一样,瞬间射死五人,他收回弓箭,向还留着山口的牛金星等人微微示意,便打马向村落走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