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日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的大明南都,此时再也看不见口吐莲花,风流倜傥的白衣少年,也看不见持剑四顾,眉宇苍茫的江湖侠客,更看不见鲜衣怒马,挥金如土的王孙公子和那羽扇方巾,写诗作赋的文坛锯子。

    城中之人,如今窄袖马褂,满帽小辫,已经不复故国衣冠,只有青山绿水和古老的城墙,还是旧时模样。

    这时天下未定,百里开外的太湖上,还活动着陈子龙和吴易的义军,加之最近江湖上,又突然冒出了一个名唤天地会的组织,常常刺杀投清的汉官,以及满族大员。

    前几日,曾经力主降清的元凶之一的赵之龙,返回南京,刚一进城,就被人直接射杀,而那行刺的义士在清兵围捕之下,高呼一声,“天地会,反清复明,杀尽天下汉贼”后,便拔剑自稳于市前。

    此外当初跪迎多铎入城的褒国公朱国弼,也在雪夜被人割了首级。

    天地会在江南的活动,使得城内人心动荡,清廷的豫亲王多铎,便令清兵加强巡视,搜捕义士。

    清军在巡视时,却不会仔细甄别,看见不顺眼的便直接投入大狱,而稍有反抗者,就被直接砍杀,所以城内百姓,多不敢随便出门,昔日繁华的南都,在清廷的高压统治之下,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江南之地,自宋以来,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在经济文化上,彻底超越北方,成为中原王朝的赋税重地。

    大明朝建都北京后,就全靠江南输血,才能养活京师内近百万人,而一条漕运,更是成了朝廷的命脉。

    满清入关以来,夺取了整个北方和江南之地,但是北方糜烂,清廷听从汉族大臣的建议,废除三饷,以笼络民心,所已经得不到什么税银。

    若大一个国家要进行管理,没有银钱肯定不行,不过对于清廷而言,好在他们并不用靠着那点可怜的税赋来治理国家,他们从大顺手中夺来的银钱,足够支持清廷的财政运转一段时间,而且即便没有钱财,清军也可以通过屠城劫掠,残杀富户来进行解决。

    用汉人的钱,来收买汉人的心,清廷统治者可谓狡诈至极,不过清廷此举虽然拉拢了普通百姓,但屠城残杀,毕竟不得人心,使得士绅阶层无法归心,所以仅靠劫掠非长久之计。

    时有投降清廷的陕西河西道孔闻谭向多尔衮奏言:“圣朝欲定天下,只依二事,立就太平,其一止杀,其二留发,则天下即太平矣。”

    多尔衮观其奏章,虽然立马就将孔闻谭革职,并永不叙用,但清廷也意识到他们的政策必须有所改变,光靠野蛮无法统治中国。

    此时清军占据富庶的江南,为清廷财政上的转变带来了一丝契机,所以在经过最初的掠夺之后,清廷便开始卓力恢复江南的经济,以便行成稳定可靠的税赋来源。

    只是在清廷统治下的江南,百姓和士民都生活在高压之中,经济活动严重萎缩,就连昔日繁华的秦淮河,也彻底萧条,大批士民在清兵的敲诈勒索下纷纷破产,再加上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江南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彻底崩溃,所以在税收上,根本没有达到清廷的希望。

    彼时清廷豫亲王多铎坐镇江宁,他除了要扫平南明的抵抗势力之外,就是要恢复江南的财政,使清廷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这时在平南大将军府内,多铎心中有些忧郁,南方隆武朝廷的建立,使得清廷招抚南方诸省的计划破灭,而江南此起彼伏的义军,以及最近崛起的天地会,又使得江南不太安宁,他根本无法恢复江南的经济。

    此时以是顺治三年二月,多铎坐镇江宁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他除了剿灭几支义军之外,并没有什么进展,不仅没有恢复经济,浙东和福建的南明势力,也一个都没有剿灭,这使他心里有些焦急起来。

    前不久,隆武朝廷在湖广发动荆楚之战,他虽然派遣了勒克德浑帅十万大军入楚,但心里却还是有些不安。

    因为如果明军在湖广得手,那江宁在战略上,就完全陷入被动。

    最近他又得到了王彦入楚的消息,这就让他的内心更加担忧起来。

    多铎乃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身上战功无数,基本没有遇见过什么敌手,也就只有王彦才让他在杨州城下吃瘪,所以他心中对王彦有一份忌惮,同时又希望能和王彦再战一场,以此来洗刷他身上的耻辱。

    此时多铎心中急欲摆平江南之事,只是他擅长打仗破坏,但对治理地方却一概不通,所以他便招来总督洪承畴相商。

    江宁城内,洪承畴得了多铎的召唤,连忙放弃手中之事,匆匆过府拜见。

    多铎的府邸,乃是原来大明南都守备勋臣赵之龙的宅子,那老小子投了清廷,以为可以保住荣华富贵,结果被送到北京软禁,好不容易花费家产上下打点,得以放归南京做官,却被义士射杀。

    如今他家产俱被清廷吞没,自身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即便身死,史书上也必然臭名昭著,这让洪承畴内心一番感慨。

    一旁跟来的侯方域他如此,心里不禁冷笑连连,他如今已经成了洪承畴最为信任的心腹幕僚,同时也是天地会江宁分舵的舵主,与余太初共同负责搜集清军的情报。

    多铎主持了几次对太湖义军的围剿,都因为侯方域事先从洪承畴处获得了消息,并通过余太初传递出去,使得清军大败。

    陈子龙和吴易,因为情报得力,不仅击毙了数千清军,连多铎派去的主将汪懋功也被斩杀,使得义军一时声势浩大,甚至一度逼近苏州。

    侯方域起初还为身陷清营而烦劳,但看到他的消息起了大作用,于是便安心在洪承畴身边隐藏起来。

    这次多铎招洪承畴相商,侯方域本能的感觉必有大事,随即便跟了过来。

第226章洪亨九谏言扫荡东南

    洪承畴并不知道侯方域的真实身份,他有意提携侯方域,因而将他带到多铎的府上,好让他有机会被多铎赏识,从而获得高位。

    此时洪承畴虽然位居江南总督,看似位高权重,其实许多事情都做不了主,他只能建议,而后让多铎这个太上皇来做决断。

    中华文明发展数千年,自魏晋以来,天子处心积虑的要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以及削弱地方的权利,历经数百年之变革,到赵宋之时,制度基本已经完善。

    这时候君权与相权已经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独相变群相,宰相的权利被削弱分散,不足以威胁皇权,而百官对与皇帝也能起到约束,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蒙元入侵之后,从一个落后的游牧文明,一下控制了如此辽阔而广大的疆土,但其却没有统治国家的先进手段,开了历史的倒车,中书省替代三省,被分散的相权从新集中起来,而地上也划成大省,从新退回到东汉时代。

    这样的结果就是元代权臣辈出,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历经十二帝,大部分都是非正常死亡。

    蒙古帝国的政治建设一塌糊涂,十二个皇帝只有英宗粗通汉语,对宋制不屑一顾,采取了最为落后的家族统治模式,国变成了家,君臣变成了主奴。

    元世祖期间,有一位姓董的汉族大臣,官居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忽必烈很宠幸他,让他在皇宫里处理政事,经常不能回家。

    某一天,忽必烈睡醒之后,发现这位大臣在他床边睡着了,心里十分恼怒,但他是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行动不便,就让自己妃子去踹他一脚。

    妃子见大臣乃是一品大员,却哆哆嗦嗦不敢动脚,忽必烈却急道,“他和养马的一样,都是伺候朕的,不过是个家奴,有什么不敢动手的!”

    堂堂宰相,在蒙元皇帝眼中,尽成了家奴,这真是野蛮战胜了文明,华夏历史的倒退。

    大明朝建立之后,因为宋亡以有八十余年,所以秉承元制,许多问题立马就显现出来,所以太祖以残酷手段,大肆杀戮功臣,从新改革制度,并走上皇权的极端,不过随着内阁制的出现,中华的制度又逐渐回到原来的轨道上来。

    只是在这样的制度变迁之时,难免发生思想上的混乱,所以出现了百官骂皇帝,小官骂大官等等混乱的现象,但至少表明大臣不在是皇帝的奴仆,君臣之间的关系,在经历蒙元近百年摧残之后,又向君臣共治天下的方向走了回来。

    明朝是一个思想变革,经济变革,文化变革的时代,可惜变革就意味着动荡,意味着思想混乱,而变革还为完成,国家却已经覆灭。

    清朝入关以来,承明制,但其只是在表面上学习明朝制度,权力非在内阁,而在摄政王大臣会议之手,本质上又是一个蒙元,思想上依然是家天下。

    洪承畴位居江南总督,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面对多铎时,该怎么跪还是怎么跪,毫无封疆大吏的尊严。

    侯方域当年为江南四公子,见官不拜,就算是遇见皇室宗亲,也只是长揖一礼,现在也要陪着洪承畴长跪不起。

    这时多铎看了两人一眼,便直接开口问道:“江南之地乃天下膏腴之地,赋税本该为天下翘楚,但如今上缴朝廷之赋,却不及前朝十分之一。洪大人总督江南,以有些时日,可有什么办法帮助本王恢复江南赋税,为圣朝效命呢?”

    洪承畴闻语额头上不禁冷汗直冒,“启禀王爷,江南之地,历经兵祸,仅江阴、嘉兴、昆山、吴淞四地,被杀之民就已经超过百万之众,民生早以破坏,加之人心不稳,又有太湖逆贼四处骚扰,要想恢复赋税,却十分艰难,卑职以为若能剿灭陈、吴逆贼,再与民生息一载,或可以为圣朝提供数百万之银钱。”

    “李、吴二贼,本王数次派兵进剿,皆无功而返,确实可恨,奈何八旗不识水战,绿营又不进全力,始终无法擒贼,着实可恨。”

    多铎顿了顿,又问道:“对了,天地会之事,查的怎么样呢?”

    清廷正在查天地会,而他居然没有听到风声,这让跪在一旁的侯方域听了心里不禁一紧。

    这时洪承畴答道:“天地会之事,卑职已经派遣机密之人秘密探查,到是得到了一些消息。”

    “哦~”多铎闻言来了性趣,正身做倾听之态,“这些逆贼都是什么身份,快快说来,本王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据密探传回的消息,天地会乃是南明的楚国公王彦授意属下大将胡为宗所建,目的便是刺杀和收集圣朝情报。这胡为宗来到江南之后,自任天地会总舵主,与福王政权时的锦衣卫残余结合,又得到漕运上诸多帮派支持,在江南之地遍设分堂分舵,如今会众怕以经不下万人。”

    “会众万人?”

    多铎面色不禁一阵沉重。

    “这王彦还真是我大清死敌!当初本王就该将他困死在扬州,不然现在也不会如此麻烦。对了,洪大人既然派密探打入天地会之中,可探知其总舵所在,本王定然一举歼灭这些逆贼。”

    洪承畴闻语,却磕了一头,“王爷恕罪,天地会组织严密,卑职的密探,并未打入核心,所以还不能获得天地会的机密,不过卑职见议王爷,我大清也该建立此等组织,如此既可以对付天地会,还可以刺探南明的消息,岂不美哉!”

    侯方域听了洪承畴的话语,心里掀起一阵波澜,若不是为了从洪承畴身上获取消息,他定然让会众不惜代价,也要杀了此贼。

    多铎道是立马点了点头,“此事本王会禀告摄政王,但在此之前,本王在江南却不能没有作为。那王彦已经入楚,隆武朝廷欲在湖广取得突破的心思,昭然若现,如今我困顿于江南,一但王彦在湖广取得优势,而后在顺流而下,封锁长江,我大清在江南立马就会形式大危。对此,不知洪大人有何见解。”

    洪承畴闻语,思索片刻,才开口说道:“卑职赞同王爷之言,我大清在江南必须有所作为。卑职以为,既然南明能凭借湖广的优势之兵,发动荆楚之役,那我大清完全可以凭借江南二十万兵马,扫荡浙东,进逼福建。”

    “其实无论是太湖上的陈、吴二贼,还是天地会,即便是王彦,都不过是疥癣之疾,只要王爷能扫荡浙东鲁王和福建隆武,反贼便失去根本,不仅江南,天下也易定也!”

第227章陈方言欲除汉贼

    秦淮河边,一座芳草萋萋的老院墙,正是曾经香车宝马夜上银装的秦淮名楼之一花月楼。

    如今这些名楼多已经门前冷落,不复往日繁华热闹,能够容纳百人的堂内,只有三名士子座在角落,身边也没有姐儿作陪,一个个都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

    这几名士子都并非金陵人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