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王彦便一手执一人,将两人携入帐中。

    李过见王彦如此热情,心里放心不少,至少不会像何腾蛟一样,排挤打压他们了。

    帐内,几人座定之后,约微寒暄,王彦就直接进入主题,“想必李将军也知道,朝廷连顺抗清之举,乃是本督所谏。今将军以与堵抚台合营,就是愿意归于我大明麾下,本督作为陛下任命的招抚大臣,向李将军保证,堵抚台与顺军达成的招抚之议,本督一概同意,绝不会对顺军有任何压制之举。”

    王彦在甲申年之后快速崛起,从一届举人,一跃成为当朝国公,位居极品,而正是因为他提升的太过迅速,所以李过对他并不是特别了解。

    国人面对大事,多信奉德高望重的老者,而对于年轻人则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王彦虽然早以蓄须,但在李过眼中还是太过年轻,他听了王彦的话语,才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国公爷,竟然是招抚大事的主导者。

    “国公~”李过抱了抱拳,“去岁八月间,我东路军余部,欲与何督师合作,结果屡受排挤,后东西两路军汇合于荆州,堵抚台以大义感召,我等随决意效忠大明,但具体如何招抚,却也没有定夺。本来我等想打下荆州,为朝廷立些功劳,再细谈具体策略,不想荆州一战,却全军大败。今国公主持招抚,不知欲如何安置我等耶?”

    李自成身死之后,顺军已经走投无路,他们本觉得与大明同文同种,所以投靠大明,但这几个月的经历,却使他们心中存在一丝疑虑,而在荆州之败后,这份疑虑就变得更加厚重起来。

    王彦闻言,微微一笑,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递给李过道:“此本督写予陛下的奏章,李将军且先观之。”

    李过见此微微一愣,连忙起身,恭敬的接过,而后退回座位观看。

    臣广东总镇王彦拜上。

    自去岁八月,臣谏言招抚顺部,至今已有光阴半载。今臣奉圣命,入楚抗清,每思前言,皆感吾皇陛下中兴在此一举也。

    顺将李过,高一功等原系分守西北,倾慕英主,悔罪投诚,转战千里,杀虏逾万,此真百战雄师,天留之以资陛下也。

    今臣与顺部大会于荆州,恳请陛下,大破庸常之见,速下诏抚之,以列侯之爵相招,则一纸招书,收数万精锐之心也。

    臣伏乞陛下,念国之艰难,良机不再,准臣之议,则臣愿自请督师,为陛下气吞荆楚,会师金陵也。

    李过看完,心中不禁一动,脸上尽有一丝潮红。

    大顺军逼死了崇祯皇帝,大明的朝臣多敌视顺军,朝堂上内阁大学士蒋德、路振飞、林增志等人,都对招抚顺军极为不满,曾言,“李贼破北京,罪在不赦,其党安得封拜耶?”

    大顺军同何腾蛟合营时,田见秀、袁宗第、刘体纯这些在大顺朝爵封侯伯的大将,却只被封了个参将之衔,连个总兵都没封到。

    李过没有想到王彦会给他们请封侯爵,心里顿时大动,连忙将奏章奉还,而后行大礼道,“末将谢过国公之恩!”

    王彦走上前来,将他抚起,而后道:“除了爵位之外,顺部所需银饷物资,本督也一概补齐。不过,李将军也该知道眼下情况,顺军既然接受大明的招抚,接受官爵待遇,就得要接受本督的指挥和改编。”

第216章入顺营王彦拜高氏

    两路顺军,按着王彦之策,一路赶来与他会师,一路留在湘北监视常德的清兵。

    这时在荆州城外,无数营帐沿着江岸而立,颇为散乱的绵延数十里。

    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士卒,在营中四散而坐,显得士气十分低迷。

    此时在一座还算完好的大帐内,十多名顺军将领聚集在一起,而为首的则是一名美妇人。

    那美妇虽然身穿普通布衣,却依然掩饰不住她的倾国倾城之颜,以及她身上的一丝贵气。

    她正是顺军名义上的领袖,李自成的妻子高氏。

    这时一员将领出列道:“皇后,制将军,王彦所给的条件虽然优厚,但末将以为改编之事却万万不可也。”

    大顺军虽然接受招抚,但至今只是停在名义上,所以顺军内部还一直在用大顺朝的官爵相互称谓,这也是王彦必须要改编顺军的原因之一。

    高皇后并不是什么有大志向的女子,她并非武则天、吕氏之辈,她只是一个普通妇人,当然她能贵为皇后,虽然秉性软弱,却也知理明义。

    这时她听了将领之言,悠悠道:“刘将军今后切莫再要称谓妾身为皇后,今李将军与诸位既然都已经决定效忠明廷,就莫要在用顺制相称,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妾身有一言,诸位将军既然归顺大明,那还是按大明的规矩来行事,要好上一些。”

    大将袁宗第出列言:“皇后有所不知,臣等虽愿效忠大明,但大明对臣等却未必真心。王彦其人,我等不胜了解,他欲整编吾军,其意为何?若是借机吞并,臣等岂不失去了在乱事立命的本钱,成为板上鱼肉,任人宰割!”

    袁宗第之言,可谓说出了在场诸多顺军将领的心思,他们没拿大明朝一丝银饷,现在大明朝却要夺他们的军队,他们自然不干。

    李过听了王彦之言后,心情十分复杂,他觉得王彦应该和堵胤锡一样,都是有操守的正直能臣,是值得相信的存在,但改编一事却关系到顺军余部的切身利益,他听诸将都不同意改编,不得不开口道:“楚国公,向本将保证,各位在大顺为侯者,在大明亦为列侯,为伯者亦为伯爵,银饷物资也会为我等补齐,其欲改编,实为便于指挥也!我等既然欲归降大明,就该融入大明,不然独成一系,大明亦不敢用也。”

    诸人闻语,微微沉默,片刻后磁侯刘芳亮言:“制将军之言有理,只是我等出身流贼,若交出兵马,朝廷秋后算账,为之奈何耶?朝廷之言能信耶?楚国公是能托付之人耶?”

    刘芳亮一连三问,李过都无法回答。

    帐内之人,都不是轻易就能被说服之人,而就在诸人沉默之时,却忽然有下属禀报,言楚国公以到营外。

    众将见此微微皱眉,但还是立马出帐相迎。

    李过等人来到营外,便见王彦一身常服立在塞门前,身边只带了王夫之一人,身后则是五十余量满载物资的大车。

    这时王彦见一大批将领迎上来,脸上随微微一笑,指着身后的大车道:“这些粮草足够大军十日之用,李将军且先收下,待本督派遣的购粮之人返回,再拨足粮草予将军。总之从今日起,吾军上下吃什么,将军军中便吃什么。”

    李过见此连忙道谢,顺军确实急需粮草,随赶紧让人收下,士卒们见一车车的米粮被运入营中,顿时欢呼一片。

    这时王彦对于李过的谢意,却挥手道:“将军既然为朝廷效命,那吃朝廷之粮,何须谢耶?”

    当下王彦又在李过和王夫之的引见之下,与诸位顺军将领一一认识,才知大将刘芳亮、袁宗第,刘体纯,等人皆在其列,他心里顿时大喜,好言抚慰众人。

    诸多顺将见王彦不紧送来粮草,而且不待护卫便进入顺营,觉得他与何腾蛟之辈完全不同,特别是他的表态,让众将心里都生出了一丝好感。

    李过见此,连忙请王彦入帐相谈,但王彦却道:“今来顺营,能见诸位将军,本督心中甚慰,但既然来了,就还需拜见主人,不知李将军能否引见。”

    李过闻言,却同诸多顺将一起连色一变,王彦要见的主人,自然是李自成的妻子高氏,这个名义上的顺军之主。

    顺军投降明军,高氏的地位其实比较尴尬,他曾是顺军诸将的皇后,地位尊贵,授诸将朝拜。

    如今众人归顺大明,高氏该以何种礼节来见大明的官员,而大明又以什么身份来对待高氏,这都是个复杂的问题。

    从法理上讲,大顺既然完蛋了,那高氏就是罪人之妻,见官就得拜,但李过是其侄,高一功是其弟,顺军将领必然不能忍受高氏受到欺凌,但对大明来说,高氏乃是大顺皇后,自然不能继续享受什么尊贵的地位。

    此时王彦要见高氏,李过等人首先想到的是高氏该以何种礼节来拜见大明的国公爷。若是拜之,那他们这些将领,又该如何对待大明呢?他们在大明的地位又是如何呢?

    面对王彦的请求,李过等人不好拒绝,只得一边让人通知高氏,一边将王彦引到高氏帐中。

    高氏对于王彦要见她,心里亦是一阵惶惶,她不知该如对待王彦,她本欲行礼拜之,但方才传话之人却言:“若对方是天子,拜之无妨,但若拜一督抚大臣,营内诸位将军,就无法同王彦谈判,将无法自处也。”

    在高氏的不安之中,王彦来到帐外,得到侍女禀报后,入内相见,诸多顺将则分立两侧。

    高氏观王彦身穿紫袍莽服,头戴乌沙,剑眉星目,器宇不凡,身上正气浩然,心里不禁一声赞叹。

    她原本以为王彦是一位年近半百的持重老臣,却没想到竟然是一位未及而立的英气青年,她看着王彦那俊郎的面庞上,带着疤痕的脸,顿时就微微失神起来。

    而就在高氏微愣的一瞬间,王彦确忽然双手向前,一抖衣袖,便长揖一礼道:“大明朝楚国公王彦,拜见夫人!”

第217章王彦一拜收军心

    顺军如今不过是残兵败将,何腾蛟等人依然将他们视作流寇,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得不到相应的地位和认可。

    王彦以大明朝楚国公的身份,拜见高氏,这就意示着他们被大明,起码是被王彦所代表的一一派所认可和接纳,不再是什么异类。

    此时王彦的诚意已经不言而喻,他用行动表明了,他并不歧视农民军,他将他的政治前途,与农民军绑在了一起,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秋后算账的问题。

    帐内的李过、刘芳亮等人,见他能以大明国公的尊贵身份,拜见李自成的妻子高氏,纷纷震惊不已,而高氏早以愕然的愣在那里。

    一旁的李过反应过来后,才小声提醒高氏道:“伊母~”

    高氏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起身微微一福,“楚国公多礼,妾身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当不得如此大礼。”

    王彦直起身来,“夫人身份尊贵,能带领诸将幡然悔悟,竭奉吾皇中兴,必芳留百世,史册昭然也!本督已经请奏陛下,加夫人为一品贞义夫人,当授吾礼也!”

    高氏与李过等人闻语,心中大为震动,一般亡国宗室,就算不死,那也要被囚禁,地位连奴仆都不如,必然受尽侮辱。

    开明如宋,南唐后主李煜也被鸠杀,小周后亦被太宗皇帝隔三差五就弄进宫去享用,可谓受尽侮辱。

    李过等人不想高氏向王彦行礼,其实多出于私心,他们想要更好的条件,才能向明朝屈服,而现在王彦不仅在道义上承认他们的地位,不将他们视作流寇,给他们平等的地位,又许给他们在大顺朝相等的爵位,他们心中不禁一阵感动。

    这时高氏不禁连忙再行一礼,“妾身谢过国公之恩。”而李过则单膝行礼,“国公大恩,末将永世不望,末将愿为国公马首是瞻!”

    大帐内,立于两侧的将领见此,互相看了看,最后在刘芳亮和袁宗第的带领下,亦齐齐单膝行礼,口中齐道:“我等愿为国公马首是瞻!”

    王彦见此,心中大喜,连忙将李过等人抚起,而后笑道:“本督知汝等之心。今汝等归于本督麾下,本督便不会亏待汝等,亦不会厚此薄彼。

    本督之所以要重编大军,就是要消灭门户之别,汝等既归大明,那过去的身份便不存在,从即可起就成了大明官军。”

    王彦看着众人,接着说道:“本督并非要夺汝等兵权,汝等都是久经杀场的百战之将,本督拉拢还来不及,怎么会自毁长城。诸君岂不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耶?汝等难道对自身,就那么没有自信耶?”

    “嘿嘿~”一众将领闻王彦之语,心里一阵翻腾,不禁纷纷傻笑,“对啊~他们都是在战场上纵横多年的老将,当年闯王被打得只剩十八骑,为什么能在转眼之间就东山再起,拉起百万大军,不就是因为有他们这些沙场宿将吗?”

    李过见众将如此,知道诸人都不在排斥改编,而他也想知道王彦准备如何整编他们,随抱拳一礼,“国公爷要怎样改编,还请示下,末将等人一定照办。”

    王彦随解释道:“本督的改编,其实并不复杂,除了让顺军与本督的兵马融合之外,就是为了便于指挥。如今大明兵制混乱,汝等兵马的编制亦是混乱不堪,有的营只有一千多人,而有的则有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