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七年秋-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州城依然由郑四维领一万兵防守。

    这时,王彦往西,耿仲明往东,两支都欲偷袭对方的大军,却在江陵地界不期而遇,一场双方都没有做过什么准备的遭遇战,就此发生。

    此时两军相距不过十里,骑兵半个时辰就可杀至眼前,所以王彦即便先行得知耿仲明得踪迹,却也没有太多时间准备。

    这时在密林中,王彦与诸将席地而坐,围成一圈,而在他们中间,则是一幅荆楚地形图。

    王彦问计于诸将,千户王士言:“可伏兵密林,待清军经过,突然杀出,可败其军。”

    大将戴之藩言:“不妥,我军多是车营,善于结阵而战,若突然奔袭,此以短击长也。况清军多骑,一旦反应过来,彼以骑兵之利,冲我散漫之兵,我军必大败也。”

    王彦听了诸将之言,随道:“既如此,戴之藩与本督率车营正面迎敌,王士领两千骑兵,张有德领两千步军,伏于左右,待大军与耿仲明接战,汝二人可看本督旗号,择机杀出,定能一举挫败清军。”

    “诺~”一众将领立马起身,奇奇抱拳应下。

    明清两军的距离太近,很快清军也发现了明军的哨骑。

    这时察觉到明军的动向的耿仲明,心里不禁一惊,就像王彦惊于突然遇见他一样,耿仲明心里动样惊讶,“王彦不是正在攻打武昌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两军遭遇,各种情报就十分贵,耿仲明很快知道,王彦已经约微占得先机。

    这时他想挽回被王彦先发现的劣势,便只有派出哨骑,扫荡方圆十里之地,以此来摸清明军的布置,以及是否会有伏兵。

    此时双方哨骑,首先开始接战,耿仲明急于弄清明军的情况,而明军哨骑则劲量干扰着清军的视野,不让哨探靠近明军伏兵所在之处。

    在原野上,两军哨骑四处拼杀,不时便有骑士落马,争斗异常激烈,双方都在努力的压缩着对方的活动空间。

    清军骑兵厉害,哨骑自然十分精锐,也正因为如此,耿仲明心里过于自信,没有借着优势兵力,扫荡明军哨骑,反而只派出了一百余骑。

    在他看来,八旗兵甲于天下,这一百骑足以打垮一千明军,但结果却是明军哨骑,凭着人数将清军哨骑赶回了大队之中。

    其中一名背插一面小旗的明军总旗,更是带着气九名骑兵,追杀清兵哨骑,到了清军的视野之内。

    耿仲明骑在战马上,看着一名清军哨骑,在这队明军骑兵的追杀之下,被斩落下来,只剩无主的战马,在惊恐中奔回阵中,心里不禁微怒。

    这时他皱了皱眉,一挥手臂,身后一队黄甲骑兵便迎了上去。

    明军总旗名叫周泽彬,字公俭,乃佥事周志畏之子,年方十八,喜战策,好刀枪,被王彦调入督标亲军之中,留在身边培养。

    这时看着滚滚而来的八旗精兵,周泽彬脸上流露出一丝求战的可望,一旁的明军刚想提醒他撤离,他却一夹马腹,向清兵迎了上去,他身后的明军骑士见此,立马大惊,脸上一阵犹豫,但最后还是一挥马鞭,急忙冲杀上去。

    耿仲明见此,却不禁来了兴趣,自满清入关以来,明军无不望风而逃,而他本人亦没有败绩,他铁骑所指,无不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明军敢同他一战。

    此时他三万大军之前,那队明军哨骑不过十骑,居然毫无惧色,敢追到他的眼前,即便是当年的关宁铁骑,也没有这份胆色,但在耿仲明眼里,除了有一丝惊讶外,更多的却是对其不知死活的冷笑。

    周泽彬在扬州时守过城,但因为他年纪小,也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并没有被分配到最危险的地方,因而没有与清兵交过几次手。

    扬州城中,与他同龄的少年,如王氏三兄弟,王绩、王续、王士,比他大不了多少,但都已经成为王彦手下的大才,这让周泽彬心里十分羡慕,而且每每为此责怪周志畏,当初没有让他冲在第一线,不然现在他也早就成了白马银枪的少年将军矣。

    正是心中的这份遗憾,使得周泽彬异常用功,他师承大将王威,善使长刀,又因为从扬州南下的数千里路上,练就了一身还不错的马术,所以在王彦整编军队时,被选为探马总旗。

    这一次,入楚作战,算是周泽彬的处女秀,所以他格外的兴奋,也正是他的兴奋,使得他忘记了百户马占吉交代的话语。

    彼时迎上来的清兵骑兵,足有二十余人,是他们的一倍,且都是人马披甲的汉八旗精锐。

    “总旗,不能恋战,速速回撤~”一名哨骑赶上周泽彬,连连急呼提醒着。“嗖~”可他话音未落,便被一支羽箭射中,坠马而死。

    周泽彬见此,脑中才微微清醒,但战马却已经与清兵接近,根本不能转向,他心里不禁大急,暗暗后悔,方才实在太过于冲动。

    这时清兵们已经纷纷张弓拉箭,周泽彬只得与身后骑士,一边奔驰,一边拿起三眼统。

    “嗖~嗖~”又是一波箭羽射来,明军又有两人被射下战马。

    “嘭嘭~嘭~”在清兵射箭的一顺间,明军的火器也终于喷射出一阵怒火,居然也带走了四名清兵。

    紧接着,两队骑兵已经交错在一起,明军放完一统后,便抡起统杆,猛砸清军,而清军在用刀割开了明军的盔甲。

第208章两军对垒

    三眼统加上一根长柄之后,形似狼牙棒,一但砸下,必然使人重伤,对穿甲之人有奇效。

    这时两队骑兵交错而过,明军再次砸翻四人,而清军也将三名明军斩落下马。

    这一场交手,明军六人战死,而清军则有八人被打落下马,伤亡要大于明军,如果再加上清兵要多余明军,周泽彬可谓小胜。

    只是在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这不仅仅是因为死去了六名兄弟,更因为他以身中两刀,几乎已成重伤。

    这时他看向身边的三名骑士,发现他们身上也个个带伤,他这才知道八旗的厉害。

    如果不是对方用刀,而是用钝器或者骑枪,他们刚才便已经全军覆灭了。

    此时交错过后的清兵,已经勒住战马,调转马头,整好队形后,便要再次冲杀过来。

    周泽彬见此,却已经冷静下来,他知道如果再对冲一次,他这支小队,便全部交代在这里了。

    “撤~”

    三名明军骑兵闻语,立马夹腹扬鞭,跟随在周泽彬身后,在杀来的清兵和清军主力的缝隙之间,疾驰而去。

    清兵哨骑见此,则立马改变方向,紧追不舍,双方在追逐之中,依然不断有人被弓箭或是火统击落下马。

    耿仲明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一阵不快,但好在明军哨骑不敌败走,勉强算是清兵取胜。

    荒野上,马蹄溅起滚滚烟尘,刚才的一战,只是这巨大战场上的一个小小插曲,在清兵继续推进之下,他们终于同王彦的主力相遇,出现在各自的视野之内。

    明军的哨骑,终于完成了使命,保证了伏兵的隐秘性,使清军无法获得跟多的视野。

    这时耿仲明同王彦几乎同时拿起千里境,看着对方的阵行。

    在王彦的视角里,三万清军,两万步军居中,步军两侧,一边为七千余人的八旗骑兵,一边为两千多人的绿营骑兵。

    耿仲明的王旗大纛,立在中军之内,有近千精锐甲士护卫。

    王彦仔细看了看,心里却不禁一紧,黄甲的八旗兵不说,就讲这些绿营,明显要比他在岳州时遇见的要精锐许多。

    这时清军纷纷从行军队形,转变为战斗队形,前后左中右,队形分明,旌旗招展,而在这些变化中,清军居然没有一丝混乱,王彦随知这一仗难打了。

    此时在大纛下的耿仲明身披重铠,随手拿起进口的千里镜,瞄了一眼,在小山包上列阵的明军,眼前不禁一亮,居然敢同他野外浪战,而且好像都是车营,这不禁让他心里一阵惊奇。

    当年戚继光、俞大猷戍边,编练车营,对付北方的蒙古人,其麾下车营驻于蓟州,使蒙古人十年不敢南窥。

    车营的战力,特别是用来以步对骑,有莫大的作用,只是车营虽然厉害,但耗费也十分巨大,不说大小口径的火炮,就说每营一百多辆大车,以及数目庞大的骡马,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

    大明自万历以来,财政恶化到极致,根本养不了多少这样的车营,等到孙督师身死,车营便几乎绝迹。

    王彦能打造出四个三千多人的车营,还是因为他在扬州城外打败了李率泰,夺取了大量的战马和骡马,以及各种物资,加之他从郑之豹手中夺取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横财,不然他也无法编出四个车营出来。

    这时耿仲明,看着小山包上,一辆辆大车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大圈,上面是各种火炮,鸟统手长枪手,躲在里面,宛若一座小城,脸上不禁微微皱眉。

    从先前出现的哨骑,到此时的车营,耿仲明已经知道王彦的不凡,心中生起一股“盛名之下无虚士”的感觉。

    不过这倒不是耿仲明怕了王彦,在他看来,就军队战力而言,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超越他的属下。

    天下人皆言满八旗天下无敌,但他太看来,他的汉军正黄旗,也并不输于满八旗。

    满人人少,入关以来,大部分的战斗,都是汉八旗和绿营在打,而今天跟随他出战的七千五百名正黄旗军士,可都是百战老卒,即便是那两万绿营,也是跟随着他从北京打到西安,而后又从西安杀到江南的能战精锐。

    正是因为手中有这样的精锐之师,耿仲明心里前所未有的自信,即便王彦所在的真是一座坚城,他也有信心打下来。

    “传令前军!”耿仲明冷冷一笑,信心满满的道:“本帅要生擒敌将,好亲自将他献给豫王爷!”

    中军大纛下是整个军队的指挥核心,前后左中右,五军都要根据这里发出的指令而行动。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使地面有些泥泞,但对于在关外的鹅毛大雪中驰骋过的清军,这一点小小的障碍并算不上什么,并不能影响清军作战。

    这时一万骑兵,两万步兵,分营而立,刀枪林立,旌旗猎猎,显得杀气腾腾。

    随着耿仲明的军命,中军之中红旗挥动,战鼓擂擂,这是命令前军出动的信号。

    古代作战,少则千人,多者甚至上百万人,这么多兵力摆在旷野上,指挥全靠旌旗和金鼓。

    天下五方,东属金为白,南属火为红,西属木为青,北属水为黑,中暑土为黄。

    军队的编制,亦受此影响,前军为红,后军为黑,左军为青,右军为白,中军为黄,每一面颜色的旌旗便代表一军。

    这时中军挥动红旗,就是命前军向前,急促的战鼓声,就是示意快速进兵,而前军听到中军的号令之后,则要打起旗帜,表示明白了指示,立马行动。

    清兵的动作,全都都落入王彦的眼中,这时随着急促的战鼓之声,清军前军中应旗挥舞,一杆上书“襄阳总兵官韩”的大旗,便立马前出。

    两千绿营操刀持盾,跟着鼓点迈着整齐的步子,有节奏的敲击着盾牌,向明军压来,而他们身后,则是两千步弓手,他们边走,边从箭壶里取出羽箭,搭在弦上,只等靠近,立马拉弓抛射。

    与此同时,耿仲明手下的一个炮队,也立马前出,开始在清军阵前架设炮阵。

第209章红夷大炮

    大风起兮云飞扬!

    两军对阵,战鼓急擂,四千绿营向明军阵前推来,王彦站在大纛之下,发号施令,山顶上除了令旗挥舞之外,还有一名名背插彩旗,腰悬令牌的棋牌官,纵马冲下山坡,来到前线校官身边,传递特殊军令。

    轰轰轰~

    一连串的火炮声响起,在清兵将要经过的地方炸开,这不是做无用功,而是在定位,就向两军对垒,弓箭手要射定位箭一样,火炮也要先开几炮确定炮击距离,当清兵进入射程之后,炮兵就可万炮齐发。

    王彦看着向前推进的清军,临阵不乱,队伍整肃,散发着阵阵杀气,心里不禁赞叹,确实是精锐,堪称杀场老军,但耿仲明只派四千人马,就想破他的战阵,却未免太过猖狂了。

    耿仲明自诩手下人马并不逊色于满洲精骑,而王彦这万余来人,却都是和真满洲交过手的存在。

    在扬州城下,无论是李率泰的汉军正蓝旗,还是多铎的镶白旗,都在扬州健儿手下,折损了不少人马。

    这时耿仲明居然没有全力以付,王彦心里便突生一计,那便是示敌以弱,让耿仲明打成添油战术,从而消磨他的大军,最后在伏兵齐出,一举定鼎战局。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