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大都督府、京师都督府一干人等全部跪拜在地。

    “待此事处理完毕,朕再考虑如何处置?现在我军应该如何应对俄军来犯?”

    “臣认为要先解除蒙恬城之围,蒙恬城只有守军两千,粮草军火等只够使用三个月,现已被困一月有余,如果不赶快救援,蒙恬城也将会失守。”陈四答道。

    “帝国的防御重心一直放在叶尼塞河的上游,此地靠近帝国,补给方便,帝国在白起城(帝国在叶尼塞河上游新修的城堡)有一万守军,臣认为应该立刻令白起城派五千兵马沿叶尼塞河援救蒙恬城。”袁崇焕接着回答道。

    “叶尼塞河可发现俄军的踪迹?”朱由校问道。

    “暂时未发现俄军的踪迹。”陈四答道。

    “此战朕决不允许有失,中西波尔省绝不能有失。”朱由校强调道。

    “诺。”

    “还有粮草军火等没问题吧?”朱由校突然想到现在国库赤字,预算中并没有这笔费用,现在需要额外拨款。

    “白起城有三个月的储备,足够支撑此战,只是战后肯定需要大量补充。”陈四答道。

    “粮草军火等事情朕来办,此战一定要打出帝国的雄风。”朱由校要求道。

    “诺。”

    ……

    俗话说:救人如救火。见完朱由校,袁崇焕和陈四一点也不敢耽搁,他们立刻去准备救援蒙恬城一事。而自收到蒙恬城被围的消息,白起城的守将王士平就在准备救援蒙恬城一事,当他收到大都督的军令之后,立刻便派出了五千大军。

    俄军在兵围蒙恬城一个多月之后,依然毫无进展,此时已经是心生退意,此次出征俄军的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明军在火器制造上已经领先所有国家,俄军想获得明军的天启枪和火炮,在此次俄军出征攻陷的两座城池中,俄军获得了近两千支天启枪和二十多门火炮。

    而俄军的第二个目的现在看来已经很难达到了,俄军想重现抢占北中西波尔省的土地,而现在蒙恬城犹如一颗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不攻下蒙恬城,就算俄军占领了其他的地方,很快也要吐出来,蒙恬城刚好矗在补给线上,不拔除蒙恬城,进入中西波尔省的俄军都无法补给。

    而蒙恬城在原来图鲁汉斯克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固,火炮数量也有二十多门,现在最大的缺点就是粮草储备只够食用三个月的时间。俄军也知道明军的援军肯定会到,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他们希望能在明军援军之前能拿下蒙恬城,只是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白起城的援军出发刚刚过去五日,蒙恬城外的俄军已经收到了消息。俄军毫不犹豫地选择的退兵,退回到了曼加泽亚,他们现在要将战利品带会俄国,要对明军的火器进行仿制。

    曼加泽亚现在是俄国防御大明的第一道防线,曼加泽亚已经迅速地从一座商业城市变成了一座俄国人在远东的军事要塞。

    俄军的撤退,让明军感觉一拳打在棉花上,俄军撤入了曼加泽亚,而明军的兵力现在暂时根本无法进攻曼加泽亚。

    “两年之内,帝国要将俄军赶回伏尔加河以西,朕要求大都督府以及各都督府全面配合,拿出一份详尽的计划来。”朱由校恶狠狠地说。

    “诺。”见到朱由校的状态,众人都不敢多言。

    “此战已经结束,该赏的,该罚的,大都督府拿一个章程出来。”

    “诺。”

    “传旨,朕袁崇焕袁大都督告老还乡。陈四陈都督调任吕宋都督府,罚俸半年。”朱由校冷声道。

    “臣领旨谢恩!”袁崇焕和陈四两人跪恩道。

    “升兰州都督府都督赵率教为大都督府大都督,洪承畴调任兰州都督府都督,姚元军调任京师都督府都督。”朱由校继续下旨道。

    “陛下,赵都督恐怕不太适合,他今年七十有七,曾三次请求告老还乡,陛下一直并未同意。”孙传庭说道。赵率教自从完成对和硕特部的讨伐之后,一直就在请求告老还乡。

    “让他暂任大都督一职,待完成讨伐俄国之后,朕准他告老还乡。”

    “诺。”

    ……

    越过叶尼塞河,俄军的军队数量就完全不同于以前了,俄军在这一片区域有数万的军队。对于讨伐俄国,在朱由校的心中已经有一套计划,朱由校准备从兰州都督府和京师都督府同时派兵讨伐俄国。

    “下次讨伐俄国,如果从兰州都督府出兵,是否需要借道叶尔羌汗国?”朱由校问道。

    “从兰州都督府出兵,可以经过叶尔羌汗国,也可以不经过叶尔羌汗国,陛下何以此问?”王礼乾问道。

    “叶尔羌汗国已经向大明称臣,并且已经遣使入贡,朕不好对其动手。”

    “叶尔羌汗国的阿布都拉哈汗生性多疑,既不信任宗室,也不信任大臣,总是不断用新贵替代失宠者,已经引起叶尔羌汗国国内贵族对他的**日益不满,臣相信叶尔羌汗国迟早会生乱。”

    “是否有办法加快这个速度?”对叶尔羌汗国动武,朱由校需要一个借口。

    “在二殿下手中丢失的那一批军需物资,有一部分流入了准噶尔。”王礼乾轻声道。

    (本章完)

第四百四十九章 寻找金矿

    “你的意思是准噶尔手中握有帝国的火器?”朱由校问道。

    “消息非常准确,帝国被劫的那批军需物资,兰州都督府只是抢回一半,大约有一半流失在了外面。”王礼乾回答道。

    “准噶尔现在能否仿造?”朱由校马上问道。

    “根据探子回报,准噶尔现在无法仿造。”

    “既然无法仿造便不是问题,帝国的火器现在西洋人都在仿造了,而且都已经仿造出来了,自从天启枪大规模装备之后,这个秘密早已经泄露出去了,但是保密工作依然不能放松。”

    “诺。”

    “想办法再卖一批火器给准噶尔和叶尔羌国,挑起准噶尔与叶尔羌国之间的战争。”朱由校想了想道。

    “陛下,这两个国家可一直都是陛下的目标。”王礼乾轻声道。

    “火器如果缺少弹药,还不如刀剑杀人犀利,何况就算他们拥有了火器,但在使用上远不如帝国娴熟,就像现在的九州,早就开始使用火器,但在火炮的使用上,跟帝国差距依然非常大。”朱由校解释道。

    “臣立刻去安排此事,只是此事还需要都督府协助。”王礼乾躬身道。

    “朕会安排的。”

    ……

    准噶尔部和叶尔羌汗国一直战争不断,朱由校只想在火上加点油,让这把火烧得更旺。准噶尔部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部落,迟早会与大明开战的,朱由校现在的想法是想此事尽早引爆,现在帝国兵强马壮正好一举解决这个祸患。

    “皇上,该用膳了!”任贵妃在门外轻声道。

    自从宫内的太监数量逐渐减少之后,朱由校开始大量使用女官替代原来的太监,以前都是李香君在朱由校身边侍候,现在李香君被封为才人之后,李香君也不能长期待在朱由校身边了。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内廷和外庭在侍候朱由校的人员安排上,都明里暗里地做了一个安排。

    虽然这一切让朱由校非常不满意,但最后朱由校还是妥协了,他和内庭及外庭达成了协议,朱由校身边侍候的人改为妃嫔,由妃嫔按照等级轮流侍候,皇后三天,贵妃两天,其余等妃嫔都是一天。但实际上妃嫔并不需要做什么事,大部分事情都由宫女做了,她们只是陪着朱由校。

    “嗯,朕马上来。”朱由校答道。

    “皇上,炅儿这段时间似乎很忙,可有段时间没进宫。”任贵妃轻声道。

    “整理朝廷弊政,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段时间有得忙了。”

    “忙于政事是好事,只是……”任贵妃欲言又止。

    “何事?但说无妨。”

    “皇上,炅儿的正妃一直无所出,妾想为炅儿再挑选几名侍妾。”

    “无论是谁都要按《大明律》来办事,不要超过律法的规定就可以了。”

    “妾知道了。”

    “慈炅自己怎么想的?”朱由校问道。

    “此事一切应由皇上做主。”

    “还是先问问慈炅的想法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这个时代就连皇室都是如此,朱由校一下也无法改变。

    “诺。”

    ……

    十一月十四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再次被捕。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尾声,从此英国进入了快车道。只是在这个时代,它将要面对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便是大明帝国。但现在英国的主要对手是荷兰,第一次英荷战争眼看着也即将到来。英国和荷兰现在都不敢和帝国进行正面的战争。

    现在大明帝国的领土面积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如此幅员辽阔的领土,如何治理是一个问题。冷洲的问题最为严重,冷洲距离帝国遥远,经济落后,当地居民的除了土著人之外,其余的大多都是流放过去的,以及退役的士兵极其家属,而且帝国的百姓大多集中居住在北海岸,虽然冷洲在名义上属于帝国的领土,但冷洲大部分地方,帝国甚至都没有深入过。

    朱由校知道在冷洲在后世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起来,跟当地的金矿开发有很大关系,1851年发现金矿,促使大批矿工和移民涌来,使得这段时期成为了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奠基期,也是它历史上变化最快的时期。

    在朝会上,朱由校再次提起冷洲开发的事情。

    “朕决定组建一支勘查队,去冷洲寻找金矿。”朱由校突然提起这个事情。

    “陛下,帝国移民冷洲已经有十多载了,可一直都没人发现冷洲有金矿。”

    “帝国的移民一直集中在冷洲北海岸,还有大片的区域没有探索,就算有金矿也不会被发现,朕知道冷洲肯定有大量的金矿。”朱由校坚持道。

    见朱由校如此坚持,众人也不再反驳。

    “此事由工部来负责,工部负责组建一直勘查队去冷洲寻找金矿。如果能找到金矿,朕一定会给予重赏,但如果找不到金矿,那这支队伍也不用回帝国了。而且朕会派第二支队伍去,一直到找到金矿为止。”朱由校下旨道。

    “诺。”

    ……

    天启二十八年四月,帝国组建的勘查队从天津港出发前往冷洲。这次勘查的队伍人数达到了二百多人,而这次勘查是朱由校一意孤行促成的,为了开发冷洲,朱由校不得不使用非常规手段。

    在勘查队出发之前,朱由校特意召见了勘查队,此次召见就是为了告诉勘查队冷洲金矿的大概位置,至于具体位置,朱由校真的不记得了。

    而帝国此时正在准备讨伐俄国的战争,此战帝国的目的是夺取曼加泽亚、托木斯克以及库兹涅茨克,将帝国与俄国的战线推进到鄂毕河一线,将俄国赶回到1598年以前势力范围。

    而朱由校的原本计划是依托兰州都督府往北进入伏尔加河,但朱由校和都督府发现,如果帝国同时发动对伏尔加河一带的进攻的话,需要调动大约十五到二十万军队,总计需要动员大约四十到六十万的民夫,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对于帝国来说,需要数年的准备。

    (本章完)

第四百五十章 托木斯克

    五月初五,姚元军亲率三万大军进攻托木斯克。此次的行动更像是对上次俄国人入侵的报复。

    托木斯克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堡垒,是俄军在西伯利亚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在建立数十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考验。在这期间里,托木斯克的敌人一直是以吉尔吉斯人和卡尔梅克人为主的游牧民族,他们面对俄国人的城堡并没有太多的方法,而这次托木斯克将面对是全火器装备的明军。

    “重炮还有多久能到?”姚元军问道。

    托木斯克背靠复活山,距离乌夏卡河注入托米河河口不远,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堡,也是明军进入西伯利亚之后碰到的最坚固的一座城池。明军虽在人数和火器上有明显的优势,但面对托木斯克,明军一时却是难以攻破。

    “最少还需要三天。”

    “吉尔吉斯人和卡尔梅克人到哪里了?”姚元军问道。

    自从明军入主西伯利亚之后,在西伯利亚游牧的小部落,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归顺大明帝国,一个是归顺沙皇俄国,相比于沙皇俄国,大明帝国对于这些小部落的手段要仁慈得多。

    在与沙皇俄国的多次交锋之中,吉尔吉斯人和卡尔梅克人完全被俄国人给压制了,在明军完全控制了叶尼塞河一线之后,他们主动归降了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