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兴郡王南征安南之时,虽然多邦号称有两百万人,但是定兴郡王当时统兵也达到三十万,而此次我军就是算上杂兵民夫也不过十万人,多邦光是安南军主力就有十五万,算上杂兵民夫的话,大概在五十万左右。而且对同一个地方使用奇兵,可一不可二。”孙传庭摇头道。
“那就只有强攻了,定兴郡王南征安南之时,我军在火器上都不如安南,但此次南征,安南的火器已经远不如帝国了,我认为虽然多邦有七座要塞,但十日之内必定能全部拿下。”来秀才说道。
“依仗火器,我军强攻多邦问题不大,来副都督,明日一战由你来指挥。”孙传庭说道。
“诺。”来秀才高兴地说道。
……
十一月十八日辰时,明军便摆开阵势准备强攻多邦的第一座堡垒。
对付有城墙的堡垒式防御,明军首先便是使用重炮等火炮轰击。明军在火炮的使用上,利用西方人火炮的理论的形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理论。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明军便轰开了多邦的第一座堡垒。在一天之内,明军便夺取了第一座堡垒。
“不堪一击,我原本以为此战需要十天的时间,看来最多五日便可结束战斗。”来秀才得意地说道。
“来副都督,你可不要掉以轻心,我预计明日安南军便会主动出击,他们今日见识了我军火炮的威力,想必不敢再困守多邦,坐以待毙了。”孙传庭说道。
“无妨,如果安南贼子敢主动出击的话,我军正好一举拿下多邦。”来秀才说道。
“明日我会派大军在你左右两翼以做策应。”孙传庭说道。
“大人,不可。”来秀才马上拒绝道。
“为何不可?”孙传庭疑惑地说道。
“今日我发现安南贼子使用的火器大多都是鸟铳,只是少量装备了燧发枪,而此次南征大军的第七十八军和第七十九军共计两万人装备的都是天启枪,我只需要第七十八军和足够的弹药,就算他五十万大军一起来,我也有信心将他们全部挡住,而大人只需派五千龙骑兵作为策应,待安南大军溃逃之时,趁机夺取多邦。”来秀才说道。
孙传庭想了想说道:“第七十八军留给你,第七十九军留在你的右侧后方作为策应,五千龙骑兵留在你左侧后方作为突击之用。”
“诺。”
……
十一月十九日,明军再次对多邦的第二座堡垒发起了攻击。昨天一战,明军一天之内便夺取了多邦的一座城堡,使得号称固如金汤的多邦重镇被明军打成筛子,影响最大的还是安南军的士气。安南军的统帅明白,如果今天再被明军攻陷一座堡垒,那多邦就彻底完了,他决定在明军攻陷第二座城堡之前,主动发起攻击。
就在明军的炮火刚开始轰击,安南军主动发起了攻击。安南军的火器装备率也很高,据说明军的火器还是从安南传入的,只是现在安南的火器已经大大落后于明军。
明军虽然装备了天启枪,采用的攻击方式依然是密集的三段式射击,而安南军采用的也是三段式射击,只是双方火器上差距太大了,天启枪的优势太明显了,安南军根本就进不了火器的射程。
在发起几轮攻势之后,安南军统帅知道事不可为,便下令全军撤退。
来秀才见安南军撤退,他立刻发起了反击。而此刻孙传庭令全军同时发起了反击,虽然是在山地作战,不利于骑兵发挥优势,但五千龙骑兵的速度依然是最快的,他们从安南军的右侧发起了攻击。在山地中,骑兵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只能利用手中的马枪进行攻击。
安南军此刻还没有混乱,他们且战且退,采取收缩防守的战略。安南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正面的来秀才以及右侧的龙骑兵。
在明军巨大的压力之下,安南军放出了象骑兵。象骑兵的主攻的方向是明军的龙骑兵。五千龙骑兵第一次与象骑兵作战,巨大的象吼声,使得明军的马匹有些慌乱。
“列阵,丢手雷!”明军早就知道安南军拥有数量庞大的象骑兵,至于如何对付象骑兵,早在出征之前就已经研究过了。
龙骑兵立刻停止了追击安南军,立马等待象骑兵靠拢过来。象骑兵一进入射程,第一排的龙骑兵首先开了一轮马枪,然后才纷纷扔出手雷,扔完手雷之后,第一排的龙骑兵迅速向两侧散开,将第二排的龙骑兵定到最前线。龙骑兵虽然受到了影响,但速度却还是比象骑兵快。
几轮之后,地上躺满了战象的尸体,而明军火器的威力,让侥幸存活下来大象,转头冲向安南大军的军阵。龙骑兵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跟随着大象掩杀过去,这次他们使用了马刀。
随着安南军自己的战象,龙骑兵一举突入了安南军军阵,安南军军阵开始出现了混乱。安南军军阵的混乱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在正面的明军协同下,这种混乱的扩散速度却是极快的,安南军很快就全面溃败,一时间被杀者,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明军一战夺取了整个多邦重镇,这一战中十五安南大军逃出去的不过三万人,其余不是被俘就是战死。这一战结束,明军俘虏了近四十万安南人,获得的粮食足以支撑大军五年之久。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四章 争议
“大人,已经处理完毕。”来秀才满身疲惫地说道。
“下去休息吧,明日一早大军出发。”孙传庭也是一夜未睡,他明白坑杀四十万俘虏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不坑杀这四十万俘虏,大军寸步难行。
“大人,无须多虑,我相信陛下会理解的我们今日所作所为的。”来秀才轻声说道。
“就算陛下能理解,但朝廷中恐怕无人能理解,我今日才明白当年为什么白起要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要坑杀二十万秦军?可能当时处境跟我们现在一样吧。”孙传庭感叹地说道。
“大人……”来秀才说道。
“你先下去吧。”孙传庭阻止道。
“诺。”
……
四十万俘虏一夜之间全部被坑杀,这个消息不但让安南举国震动,更是让帝国上下无不震动。孙传庭、来秀才等人的名声也因此事迅速传遍国内外,孙传庭更是被人冠以“屠夫”之名。一日之内,朱由校就收到了参孙传庭等人奏章上百份。内阁对军事事务只有监督权,任免孙传庭等人权力在朱由校的手里。这些奏章无一例外全部都到了朱由校的手里。
“陛下,臣认为应该立刻革去孙传庭等人职务,押回京师交由大理寺审理。”李日宣强烈要求道。
“临阵易帅乃是兵家大忌,何况此次情况特殊,朕认为应该酌情处理。”朱由校说道。
“陛下,一夜之间坑杀四十万俘虏,此等恶行天地难容,如果陛下不严加处置,将来势必会发生更多这样的恶行。”李待问说道。
“此事朕自有分寸,至于如何处置,朕心里有数。现在南征的大军已经攻破多邦,攻破多邦之后,整个安南都无险可守,等孙传庭等人夺取西都之后,再讨论此事。”朱由校说道。
“陛下……”众人依然是不依不饶。
“难道你们一定要看到南征失败了心里才高兴吗?此事无须再议,退朝。”朱由校说道。
朱由校说完之后,毫不犹豫地就离开回到了后宫。
“陛下,这次孙都督等人真的是做得太过分点了,如果不处置,恐怕难以稳定民心。”张嫣轻声说道。
“这个道理朕懂,但朕觉得孙传庭等人并没有做错,五万大军,算上民夫也不过十多万人,如何管理四十万的俘虏,如果携带这四十万的俘虏,大军如何作战?就不谈作战之事,你可知道维持这四十万俘虏的生计,朕需要动用多少人吗?告诉你,朕需要动用近百万人才能维持,帝国连年遭灾,帝国的百姓们都活不下去了,朕哪里来的粮食养他们?”朱由校说道。
“陛下,妾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此事做得太过了点。”张嫣解释道。
“朕可能是暴君,也可能是刽子手,但朕绝不会牺牲帝国百姓的利益去换取无谓的虚名。
何况安南自古便是帝国的领土,根据安南的说法,自上古时期,安南最早的王朝是鸿庞氏。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是神农氏的后代,获封为‘泾阳王’,治理南方,号‘赤鬼国’,自秦起,秦始皇便将此地划为象郡管辖,可见安南一直都是帝国的领土。
但安南一直反复无常,时降时叛,甚至多次出兵入侵帝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汉人太少了,要扩大汉人数量,就必须缩减当地非汉人百姓的数量,朕只希望此战能削减安南五成的人口才好。”朱由校说道。
“陛下……”张嫣见朱由校态度坚决,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此事绝不能让大理寺来审理,朕要去一趟大都督府。”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
此时,大都督府内也在热议孙传庭等人坑杀四十万俘虏之事。
“孙都督之果决,真是令我佩服!待大军班师回朝,孙都督进京之时,我一定要与他痛饮一番。”陈四感叹道。
“陈都督,你跟随陛下最久,你认为此事陛下会如何处置?”秦良玉问道。
“我认为陛下应该会从轻处置,毕竟在当时情况下,如果孙都督不当断就断的话,极有可能会被四十万俘虏给拖累。何况陛下还下了口谕,允许孙都督屠城。”陈四想了想说道。
“今日上朝,你也看到了内阁以及其他人的做法,分明是不想放过孙都督等人啊。”秦良玉说道。
“内阁可管不到大都督府,最后能做决定只能是陛下。”陈四说道。
此刻大都督府门外响起“陛下驾到!”的声音。秦良玉和陈四互相看了一眼,他们明白朱由校此行肯定就是为了孙传庭一事而来的。
待大都督府众人见礼之后,朱由校开门见山地说道:“朕决定在大都督府成立专门的大理寺,只负责审理军队中的事件,以后军队里发生的事件全部由都督府大理寺审理。”
“诺。”听到朱由校的话,大都督府许多人都面露喜色,将孙传庭等人的案件交给大都督府来审理,就说明朱由校有意要从宽处理。
“孙传庭坑杀四十万俘虏一事,虽罪无可赦,但却情有可原,此案交由成立后都督府大理寺审理。”朱由校说道。
“诺。”
“另外,孙传庭坑杀四十万俘虏一事的审理,必须待孙传庭南征之后再行审理,如果有功,可将功折罪,如果此次南征失利,则数罪并罚。”朱由校接着说道。
“诺。”
“告诉孙传庭等人,此次南征不容有失,否则的话,朕真的保不住他们了。”朱由校说道。
“诺。”
“另外调吕宋都督府的张献忠张总兵进京。”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诺。”
“传阮大钺觐见。”朱由校说道。自今年起,阮大钺便接替冯梦龙出任《大明帝国报》的主编。阮大钺此人降过清,但却是个官迷,曾是东林党人,却为了官职与东林党成了生死仇家,此人是戏曲大家,惟朱由校的命是从,被朱由校提拔成了《帝国报》的主编。
之所以召见阮大钺,是朱由校觉得有必要为轻判孙传庭等人造势,用舆论来引导帝国百姓。
【手机看书…花——】——掌柜——网…h5。
第四百一十五章 罪无可赦;情有可原
感谢书友1127971347、不落小子等人的月票支持!
……
《帝国报》上接连刊登了数篇关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项羽坑杀二十秦军的文章,仔细分析了为何白起和项羽要这么做?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朱由校的意图,《帝国报》是皇室的口舌,朱由校为白起和项羽辩白,也就是在为孙传庭辩白。在朱由校的引导下,民间的舆论也开始发生了转变,“有罪,但情有可原”成了孙传庭坑杀四十万俘虏的基调。
当然反驳《大明帝国报》观点的人也有很多,但在舆论引导上,朱由校不但掌控了《帝国报》,而且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使得反驳他的人发出的声音完全被控制在了一个范围之内,根本无法与他抗衡。
在百姓的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坑杀四十万的俘虏是有错的,但如果不坑杀这四十万的俘虏,那么南征必定会失败,甚至此次出征五万大军以及数万民夫都将会客死异乡,两害相较取其轻,帝国绝不能为四十万异族百姓而牺牲上十万的帝**民。”
南征的大军在攻破多邦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在南征的大军围住安南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