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龙骑兵,但在龙骑兵刚开始渡河的时候,多尔衮的攻击发动了。

    多尔衮的大军以重骑兵居中,两翼以轻骑兵为策应,对河滩上的明军发起了冲锋。而同时满清的火炮开始向前逼近,轰击河面上的浮桥以及明军的翼骑兵,试图切断两岸的联系。而赵率教显然没想到多尔衮的大军会拥有如此多的小火炮,这是他失算了地方,而明军的火炮却无法过河,第一次明军在火器上处于劣势。这个劣势对明军是致命的。

    明军翼骑兵虽然也同时对满清重骑兵发起了冲锋,但在满清的炮火下,翼骑兵艰难地维持着阵型,而渡过河的龙骑兵数量又太少,根本无法与满清的轻骑兵对抗,渡过河的明军被压制在一个狭小的区域。满清的轻骑兵甚至可以开始用火箭焚烧河面的浮桥,明军的浮桥数量以正在急剧地减少。

    河对岸的明军已经陷入绝境,功不出去,又撤不回来。河这边的明军也冲不过去,炮火也支援不了对岸的明军。一个时辰不到,渡过河的一千多龙骑兵已经死伤过半,而翼骑兵也折损了三成,姜百新也是身受重伤。

    多尔衮已经派人对陷入绝境的明军进行劝降了,“凡愿意归降大清者,官留原职!”

    “我等深受皇恩,绝无投降之理!而翼骑兵是帝国最优秀士兵,从来都只有战死的翼骑兵,绝没有投降的翼骑兵!翼骑兵决不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姜百新高呼道。

    “翼骑兵决不投降!我们将战斗到底!”翼骑兵一起高呼道。

    而剩余的龙骑兵也受到极大鼓励,此刻都奋力向翼骑兵靠拢。

    ……

    听到翼骑兵的呼声,河对岸的赵率教此刻泪流满面,正是他的失误使得五千翼骑兵和一千多龙骑兵陷入了绝境。

    而多尔衮见姜百新等死志已决,他只得令满清重骑兵和炮兵对河滩上的明军进行最后的围剿。

    (本章完)

第三百五十九章 胜负难分

    再次感谢龙天大圣868的打赏和月票支持,再次感谢书友1277153850的月票支持!

    ……

    眼看着河对岸的明军即将被全部歼灭,此时从河面上传了一声炮声,紧接着数声炮声,很快便是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泻而下。

    “万胜!万胜!”明军的阵容中响起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原来袁崇焕在攻占吉林乌拉之后,由于接下来的路程距离盛京太近,他担心路上并不安全。为了避免被满清偷袭粮道,他决定采用水路运输粮草和军械物资。和明军的水军相比,现在的满清根本就谈不上有水军这个概念。这次袁崇焕获得了许成名的给予大小上百门火炮,这么多火炮靠陆路运输是一件极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如果依靠水路运输,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袁崇焕决定使用水路来运输火炮。

    袁崇焕的这个决定阴差阳错地救了被困在河滩上的明军。这样的运输船虽然无法架设重炮,但却能架设中小型火炮。上百条运输船上在河面上一字排开,架设在运输船中小型火炮不但数量远多于满清,而且射程和威力都比满清强。

    满清的火炮阵地第一个被摧毁,接下来重点照顾的就是满清的重骑兵,在如此猛烈的炮火前,满清的重骑兵根本无法维持有效的阵型,残存的翼骑兵终于缓过气来了,而过河的一千多龙骑兵此刻却是已经所剩无几。

    “搭桥!渡河!”赵率教见状下令道。

    明军用剩下的牛皮划子重新搭建浮桥渡河。有了炮火的支援,明军终于占据了上风,明军也在河对岸建立起了稳固的阵地。

    多尔衮见大势已定,无比痛恨地说道:“这是天不助我!传令,收兵!”多尔衮率领大军一直撤到了纳邻河卫。而皇太极此刻就在纳邻河卫。

    此战过后,赵率教的五千翼骑兵仅仅剩下不到两千人,翼骑兵提督姜百新战死。这是明军自实行军制改革之后,阵亡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七月五日,在夺取三岔河口之后,明军大军逼近了盛京的最后的一道防线纳邻河卫,纳邻河卫距离盛京已经不到一百里路。

    而明军的先锋大军依然由赵率教率领,这次赵率教为了报一箭之仇,准备以身犯险赌一把。这个决定虽然让作为统帅的袁崇焕并不支持,但赵率教跟他仔细地分析了一天之后,并且保证此事绝不牵连他,袁崇焕才勉强同意。

    这次赵率教只带了一万龙骑兵和两万步兵,但却携带了此次北伐的一半火炮,甚至包括十门重炮,重炮在这个时代,在阵地战中作用中并不明显,主要是来攻坚战。之所以携带重炮是为了防备满清的重炮。而明军中军距离赵率教保持在一天的路程,这个距离进可支援赵率教,退可退守三岔河卫。

    赵率教这次面对的是皇太极亲率了五万大军。果然不出赵率教所料,皇太极想先利用兵力上优势吃掉赵率教这支先锋。

    ……

    姜百新在三岔河口之战中战死的消息,此刻也被加急送到了朱由校的手里。

    “朕低估了皇太极,想不到仅仅只用了五年的时间,皇太极能率领满清重振雄风,其军力之盛甚至超过沈阳之战,看来此战是胜负难料啊!”朱由校看着从前线传来战报说道。

    “陛下,既然如此,臣以为不该继续冒险,而是应该退守吉林乌拉,以守为功,等皇太极来进攻。”兵部尚书杨嗣昌说道。张凤翼在去年已经去世,杨嗣昌接任了兵部尚书。

    “臣认为绝不能退守吉林乌拉,要守也应该守在三岔河卫,我军有水上优势,守三岔河卫远比困守吉林乌拉要容易。”孙承宗反对道。

    “此战绝不能退,既然已经开始,朕就一定要拿下盛京。此战,满清用的是全国之力,而帝国只不过用了十五分之一的力而已,既然一战不能拿下,那朕就算是使用车轮战,也要拖垮满清。”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顺天都督府已经无兵可用了,陈都督的大军此刻已经进入了车臣汗的领地,根据消息,车臣汗与土谢图汗已经结盟,这让陈都督大军不敢太过深入,依然只能逐步推进。”熊廷弼说道。

    “传朕的旨意,令济南都督府即刻出兵五万走海运前往辽北,驻扎到吉林乌拉一带,此战无论胜负如何,吉林乌拉和三岔河绝不能丢。”朱由校说道。

    “陛下,如果再调集大军,恐怕粮草军械等物资供应不上。”熊廷弼说道。

    “辽宁一地在这五年来粮价暴跌,价格甚至已经与京师持平,可见辽宁一地粮草储备充足,朕相信只要有钱,辽宁一地的粮草绝对足够二十万大军使用半年的。而军械等物质就使用济南都督府的储备,如果是军费开支无法支撑,朕从内帑中再拨出一百万两银元用于支持此次作战。”朱由校说道。

    “诺。”

    “陛下,此战获胜之后,是否还依然释放皇太极?”孙承宗问道。

    “吾师,此战如果帝国获胜,满清将再也无法与帝国抗衡,放不放皇太极已经无关大局,但这次朕不会再放了皇太极,如果多尔衮不死,朕这次倒是会放他一条生路。”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不可,何必再行这妇人之仁?根据前方战报来看,多尔衮的才能仅次于皇太极。”李长庚立刻反驳道。

    “你不懂。”朱由校看了一眼黄士俊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听闻民间传言朕好战,而且对待外族极其残暴,朕也要做一次好人嘛。”

    “陛下不可……”几位阁臣一起劝谏道。

    “此战胜负还未分,我们就在这商议如何处理战俘,是否有些妄尊自大了?不过这样的妄尊自大,朕喜欢,帝国需要这样的信心。”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听了朱由校的话,众人尴尬地笑了笑,也都不议这件事情了,现在胜负未分,就讨论战俘之事的确是言之尚早,也真的是妄尊自大了。

    (本章完)

第三百六十章 巨型步兵方阵

    这次赵率教将两万步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然后将所有的火炮都放置在阵中,剩下的一万龙骑兵呈机动的游离状态。

    “今日一战,我与诸君共存亡!”赵率教大声喊道。

    “万胜!”接着赵率教将手中马刀一挥说道。

    “万胜!”众人一起高呼道。

    ……

    皇太极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是观察了一阵才问道:“步兵方阵还能这么用?用两万人组建一个如此巨大的步兵方阵。”

    “汗阿玛,这应该叫乌龟阵。这看起来就像是一只大乌龟。”豪格指着明军的巨型步兵方阵说道。

    “这的确像是一只让人无处下嘴的大乌龟。相对以前的步兵方阵而言,这样的巨型步兵方阵厚度更深,想破阵的难度更大,但以前的步兵方阵是由数个步兵方阵组成,步兵方阵之间可以协同作战,就算攻破一个方阵,其他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这次只要我们攻破一个面,赵率教的两万步兵瞬间就会全盘奔溃。”皇太极说道。

    “汗阿玛,那在步兵方阵周围游荡的龙骑兵要如何处置?”豪格问道。

    “派两万轻骑兵即可,对于龙骑兵,我不求破敌,只求拖住他们,让他们无法救援。此事由你来负责。”皇太极对豪格说道。

    “喳!”

    “硕讬,你统领五千步卒为先锋进攻明军的北面,萨哈璘,你统领五千重骑兵紧随其后,多铎,你统领一万轻骑跟在萨哈璘之后,赖慕布,你率五千轻骑在左翼掩护,汤古代,你率五千轻骑在右翼掩护。”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知道明军的中军距离先锋不过一日的路程,如果使用骑兵的话,半日便可达到,实际上给他的破阵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时辰左右,这就使得皇太极一上来就必须使用杀手锏。

    卯时六刻,满清大军发起了攻击。硕讬率领五千步卒推着盾车缓慢地逼近明军,萨哈璘率领的五千重骑兵紧随其后,最后便是多铎的一万轻骑兵。五千步卒的作用就是为让重骑兵进入距离明军百米范围之内,为重骑兵赢得冲锋的距离,而一万轻骑兵则是扩大战果。

    “传令,用实心弹!”炮兵总兵邓明传令道。

    “邓总兵,待建虏的盾车进入三百步之内再开火,我要他们尝尝我大明火炮的威力。”赵率教说道。

    “诺。”

    明军的火炮观察员全神贯注地盯着缓慢靠近的满清大军,嘴里不停地报着距离,“六百步!”

    “五百步!”

    “四百五十步!”

    “四百步!”

    此时战场上突然间安静了下来,盾车的声音,马匹的嘶鸣声,火炮观察员的报数声都清晰可闻,仿佛就连对面满清士兵都能听到明军的火炮观察员的声音。

    “三百五十步!”

    “三百三十步!”

    “三百二十步!”

    “三百一十步!”

    “点火!”一声令下,明军火炮的引线被点着了。

    “冲……”此刻萨哈璘也下达冲锋的命令,推着盾车的士兵瞬间爆发出了全身的力气,推着盾车狂奔起来。

    “轰……”明军的炮声打破了这瞬间的宁静,无数了炮弹瞬间倾泻而下。明军的阵中有上千门各型的火炮,虽然不可能都同时开火,当然也不可能同时开火,但就算只有上百门火炮一齐开火,也能给人造成一种这一片天空被上百大小各异的炮弹瞬间填满的错觉。

    被正面击中的盾阵,瞬间被轰得四分五裂,而在盾阵后的士兵运气好的,可能毫发无损,如果运气稍微次一点的,会被击碎的盾车,造成各种轻重不一的伤害,如果运气不好的,直接被火炮击中,瞬间就会粉身碎骨。

    当然也有些小型炮弹会被盾车前的沙土卸掉大部分力量,只给盾车造成了轻微的伤害,但有些盾车虽没被轰碎,但却被炮弹给砸翻了。

    一轮炮火之后,后方的满清的士兵继续推着盾车往前冲,有些失去了盾车的士兵只能挥舞着手中的刀跟着大军一起往前冲。但很快明军第二轮炮火也来了。

    明军的炮火一轮接着一轮,几乎没有时间差,明军阵前的土地已经被火炮轰得坑坑洼洼的,后面的盾车推起来开始变得困难起来,而且的盾车的前进变得越来越困难。

    “鸣金收兵。”皇太极面无表情地说道。

    “明军的火炮数量太多,我军根本无法靠近。”硕讬说道。

    “我们需要变阵,两排盾车,一排重骑兵,两排轻骑兵,这样穿插起来进攻。这次从东面进攻。”皇太极下令道。

    “喳!”

    ……

    对于皇太极此次变阵,赵率教并知道效果到底如何,但为了预防万一,他再次将两百神射手集中起来使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